涵養「三種境界」增強成長厚度

2020-12-14 人民網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將治學之道歸納為「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年輕幹部的成長不可能一帆風順,永遠都在「求學趕考」的路上,在這個過程中只有不斷涵養三種境界,才能不斷淨化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縱使「望盡天涯路」仍要志存高遠的境界。當下正處於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學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更為必要。對普通人來說,學風如何,是個人進步問題;對幹部而言,學風如何,卻是公共責任問題。學習是履職盡責的前提。這就要求年輕幹部必須既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但現實中,有的年輕幹部有著腳踏實地的決心,卻缺乏「仰望星空」的「野心」;有的則只顧著「仰望星空」,卻忘記了腳踏實地的初衷。

年輕幹部既然選擇了高標準、高要求,不論在什麼崗位、不管處在什麼環境,都要志存高遠,增強能力危機感、本領恐慌感,把學習作為一種覺悟、一種修養、一種責任,不斷「補氧」「充電」,追上時代的步伐,趕上前進的節奏,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的新時代好幹部,始終以謙和的心態、昂揚的狀態、敢於擔當的姿態,主動擔當履責,以苦幹實幹獲得群眾的認可。

縱使「衣帶漸寬終不悔」,仍要忘我追求的境界。「忘我」首先是捨棄自我、不講私利、甘願奉獻的精神,是一種積極進取、敢於擔當的氣概。在當下較為浮躁、功利的社會環境中,做到「忘我」,首先需要無私。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敢教日月換新天」,谷文昌誓言「不制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孔繁森「把自己一顆火熱的心獻給了西藏高原」,張富清「哪裡有困難,哪裡條件艱苦,我就去哪裡」……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無數共產黨人謹守為民宗旨,把汗水揮灑在山川大地,把政績刻印在老百姓心底,以「忘我」付出實現了「大我」追求,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功勳。

當前,我國各項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作為年輕幹部,離開了全身心的投入,離開了「忘我」的專注,離開了「釘釘子精神」,很難在改革攻堅這個「大熔爐」中得到「淬鍊」。正所謂「溫室裡養不出萬年松,庭院裡跑不出千裡馬」,作為年輕幹部,應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拿出「戰」的姿態、「拼」的意識、「闖」的精神,沉下心來,專注於事業、投身於工作,主動到基層一線接受鍛鍊,在基層摸爬滾打中「強筋健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開創擔負起應有的擔當。

縱使「眾裡尋他千百度」,仍要沉澱自我的境界。年輕幹部大多都是高校畢業,勝在朝氣蓬勃、有想法、有活力、有幹勁,但也存在「眼高手低」、經驗缺乏、「紙上談兵」等問題,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任務和巨大的工作生活壓力,往往容易分心走神,被幹擾、受影響、遭裹挾,不經一番千錘百鍊、艱苦磨鍊,很難在關鍵時刻經受住考驗。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年輕幹部不能急於求成,要學會沉澱,後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在學習上,要聚焦自身的不足和短板,按照「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認認真真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群眾學,唯有隨時做到「登高望遠不停求知」,並將學習的成果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確保思想「不掉隊」,才能跟得上時代發展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在實踐中,年輕幹部要有「眾裡尋他千百度」的耐心,力戒「紙上談兵」、心浮氣躁,要主動「沉澱」在實踐裡,做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的實踐者,主動投身實踐的洪流中,主動到改革發展一線、鄉村振興一線,練就不怕吃苦,敢於吃苦,勇於吃苦的過硬本領,在攻堅克難中長才幹、見世面、壯筋骨,增強服務本領、練就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用一件件實績書寫人生新華章。

大事難事見擔當,合不合格看結果。年輕幹部正是學習鍛鍊、幹事創業的好時候,也是打基礎的關鍵期。廣大年輕幹部要主動涵養三種境界,主動擁抱新時代,把服務人民、幹事創業當作人生的信仰和追求,用實實在在的業績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盤得勝)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一個西部鄉村完小的音樂課傳承之路  兔場完小的孩子們在上音樂課。(人民網 李發興 攝) 10月28日上午,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考試方案聽證會在昆明舉行。根據該方案,雲南省將把初中學生體育美育考試分值大幅提高,音樂、美術兩科分數從10分提高到40分。其中音樂考試以提高…【詳細】

要聞

9502.6米!大瑞鐵路秀嶺隧道建設創下新紀錄  人民網漾濞11月4日電 經過12年的艱苦建設,中緬國際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理至瑞麗鐵路11月3日傳來好消息:秀嶺隧道施工攻克多項世界性難題,進口平導順利掘進至9502.6米,這一掘進長度一舉創下鐵路山嶺隧道獨頭掘進新的亞洲施工紀錄。…【詳細】

要聞

相關焦點

  • 王國維的三種境界你真的讀懂了嗎?
    雨的印記 (鋼琴版)-晝夜02:40來自思亦無涯Lj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了三種境界,我很喜歡,我覺得這三種境界涵蓋了我們成長中的各個階段,是對我們成長路上的真實描述。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重境界就是說我們在追夢的路上要有一堅定地決心和鍥而不捨,執著向前的態度。不管經歷什麼都不要後退,為了自己的決心而努力。生活不會是一條平坦大道,每個人的臉上都會刻有一些深淺不一的傷痕,但是他們依然會選擇向前走,不畏風雨,始終前行。第三種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
  • 王國維說人生有三種境界,「境界」是什麼,分別有哪三種境界?
    明明講詞,又盡舉些詩例,詩也有境界啊,但詩和詞是不一樣的文學體式,這樣就會讓讀者陷入混亂,王國維沒說清楚,不是他沒有搞清楚,只是我們普通讀者沒有達到他的水平,所以不能理解透徹。但還好,他在講詞的「三種境界」時,明明白白舉了三首宋詞。
  • 夜讀:愛情有三種境界,只有達到最後一重才能擁有幸福
    愛情有三種境界,很多戀愛失敗的人,其實都只停留在第一種境界,只有達到愛情的第三種境界,我們才能夠擁有自己想要的那種愛情。他們在一日一日的生活裡,不斷地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他們的獨立使得他們能夠增強自愛的能力。對於第二種境界的人來說,很多時候,他們並不需要一個男女朋友來實現自己對愛情的需求。他們中的很多人信奉寧缺毋濫的原則。
  • 「三種境界」當好新時代的好老師
    我認為,新時代的教師應以王國維的「三種境界」當好新時代的好老師。「三種境界」論原出自晚清學者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之二六,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三種心態,三種人生境界
    一個人,最好的境界,無非是「自由自在」。所有的煩惱,都是自找麻煩;所有的不自在,都是作繭自縛。俗話說:「心態決定命運。」你的心境,就是你的命運。人生起起伏伏,兜兜轉轉了一個大圈,最後還是要回到「一無所有」的狀態,如果你看清了這一點,你的心情就豁然開朗了。
  • 【快語銳言】社會治理的三種境界
    原標題:【快語銳言】社會治理的三種境界  劉餘莉 苗水  從歷史上看,中國之治所能達到的境界是「不忍欺」。《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歷史上曾出現過三種治理境界:春秋時子產治理鄭國,嚴密的法律和監督機制使人不能作惡,達到了為政「不能欺」的境界;戰國時西門豹治理鄴縣,通過設置嚴厲的法律制度,使人不敢作惡,達到了為政「不敢欺」的境界;春秋時孔子的弟子宓子賤治理單父,將孔子所倡導的仁義忠恕與治理之道相結合,使人不忍心違法亂紀,達到了為政「不忍欺」的境界。
  • 讀書的三種境界:看故事,看語言,看人性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人生的三種境界,最近看書,寫讀書感悟,寫書評,看書評,有些許心得。讀書也應該有三種境界,文採不夠,暫且用簡單的語言述說吧。第一境界是看故事,第二境界是看語言,第三境界是看人性。
  • 讀人間詞話有感:如何看待王國維先生的人生三種境界
    昨日讀到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裡說的三種境界說: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現回味這三種境界,越品越覺得回味無窮也。今日就來跟各位讀友分享一下此時此刻的心得體會。
  • 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的三種書法境界
    其實「天下三大行書」呈現給我們還是三種境界,三種人生,雖說都是即興之作,卻最真實的傳達出了最真實的自己。 這說明了顏真卿寫此稿時的唯一原則就是一任感情的傾瀉,而不復較其書體是真,是行,是草,因而達到了合情即合理的藝術境界,充滿了對安祿山叛軍的刻骨仇恨和對賢侄、親人們的無限思念及深切哀悼。
  • 提高涵養和境界,做一個豁達的人,就這麼簡單
    它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更開明,豁達心胸,提高涵養和境界的人。這個社會還是很友好的,只要我們抱有同理心,能換位思考,在工作和生活中就有可能避免許多抱怨、責難、嘲笑和譏諷。編輯:歸印,圖片:網絡,百家號:疼愛號
  • 女人的三種境界(好文)
    文|君心微暖張麗屏在《37°女人》中,把女人分為三種境界:貴婦、潑婦、怨婦。人無貴賤之分,但人的情緒和行為卻有境界之差。貴婦,談吐優雅,寵辱不驚,活得精彩,最為高等。在金庸的《神鵰俠侶》中,就有這樣三等級的女人,她們的人生境界,早就悄悄為她們定好了結局。01 低等女人,耗費自我她究竟有多美?肌膚似雪,神態嬌媚,腰肢輕擺,猶如水仙在風中輕輕一顫,明眸皓齒,令人動容。
  • 人民論壇:涵養「收放自如」的本領
    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只有登得高、望得遠,看清趨勢與大勢,處理問題時才會胸有成竹、收放自如。有些事情如果囿於一時一地,很可能就會無解、碰壁。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如果亂了心神、失了方寸,要麼操之過急、要麼行動遲緩,那麼就會在困難、被動、消極的泥淖裡越陷越深。
  • 三句詩表達人生三種境界
    人生道路上經風歷雨,有苦有樂、有成功有失敗,需要自我打氣自我激勵,自我奮鬥,這裡也用三句詩來表達人生三種境界:人生第一境界: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人生第二境界: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你的視野、格局決定你的高度;唯有高瞻遠矚才能決勝千裡。」欲窮千裡目「是指人生要確定一個努力方向與目標,「更上一層樓」是指人生努力的目標。
  • 佛教:金剛經中提到的三種境界,您悟到了哪一種
    而且這個境界高低外人也很難看出來,正如唐玄奘法師所說的那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心裡才最清楚。大家都知道《金剛經》是大乘佛法最經典的幾部經文之一,這裡面釋迦佛就提及到了三種境界,也分別對應了三種善業,也有著不同的三種福報。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父愛的三種境界
    ● 【問題徵集】我家的陪伴困惑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很多困惑?關於高質量陪伴,是否也感覺到無從下手?……歡迎您通過文末留言或公眾號回覆說出您的困擾,我們將不定期整理這些問題,邀請專家為各位家長解疑答惑。
  • 王國維的這三種境界是循序漸進的,適用於讀書,亦適用於人生
    三種境界是循序漸進的,適用於讀書,亦適用於人生第一種境界,孤獨中透露著新生。不知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有種這樣的感受:人是群居性動物,我們曾經一直試圖努力融入別人的圈子,一旦離開群體,就感覺無所適從。或者說,我們已經忘記了人生本來的意義和目標。如果真是如此,那就讓我們淨化內心吧。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王國維的人生三種境界 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雖然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悲壯,毫無纖柔頹靡。
  • 李增軍:學習的三重境界
    同時,書裡的風景、書外的故事,使我們閱讀的心境、思想、情感深刻地交融在一起,構成獨特而又近似的生命體驗,身上便會有越來越多共同的東西,進而形塑為衡職人共同的觀念、價值和理想,達到精神風貌的「神似」,由此產生一種凝聚力、內生力和持久的發展力,這是思想和認知的統一,是學院精神和學院文化的培育與成長。 學院每月編印《經典選讀》,成為開展「三學三提」活動的重要載體。
  • 禪宗的三種大境界
    據《莊子·人間世》記載,顏回有一次要到衛國去遊說,孔子澆了他一盆冷水,認為他還沒有做到純一不亂的境界,如果貿然去進諫,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坐忘」的「坐」字不應該從字面上去體味,它的意思,可以說是坐於忘,或沉入於忘的境界。而「忘」的範圍很廣,包括了忘己和忘物,不僅要坐著才能忘,而是在任何情形中都能忘。
  •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者,必然經歷這三種境界
    02人生第一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此第一境界也。這句詩詞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意思是在秋色中獨自踏上高樓,望著天地,案書何達?王國維先生藉此想要表達的人生第一種境界是:做學問成大事業者,第一步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