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城市格局,TOD引導城市人口高效集聚

2020-12-19 鳳凰網房產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雖以疫情開篇,但多領域仍以不平凡的成績終局。其中,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格外亮眼。

來自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我國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6萬億元。高速鐵路營業裡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量穩居世界第一。「十三五」期末,預計我國鐵路營業裡程約14.6萬公裡,覆蓋99%的20萬人口及以上城市。

伴隨交通建設如火如荼,沿線土地開發呈現前所未有的熱度,TOD一躍成為網紅名詞。與TOD相關的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城軌交通企業、城市發展運營商、諮詢研究機構以及媒體,都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TOD線上線下研討培訓、海外考察、項目合作,乃至標準編制。更值得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城市對TOD的認知和推進已經從軌道交通投融資的壓力倒逼,上升到主動以TOD為抓手,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嶄新高度。

TOD,簡單來說,即以集約化、複合化和交通為導向,實現功能集約、高密度開發的目的,有效引導人口向交通設施資源高效集聚。

中國已經迎來TOD浪潮。房地產行業內,這條賽道上已經集合了龍湖、萬科、華潤、招商蛇口等多位玩家。但TOD知易行難,在充滿運營、資金、技術等門檻的高難度領域裡,並非所有房企都有實力從容介入。

高鐵TOD站城一體項目——重慶龍湖光年

01提升規劃前瞻性,TOD模式引領城市規劃變革

TOD概念正式流行之前,我國鐵路、軌道與地產混合開發已經存在許多年,高鐵新城等一度成為地方政府拉動經濟的增長點。

不過,早期的交通設施規劃存在兩大問題:一方面,交通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脫節,導致高鐵新城空間布局往往難以匹配實際功能需要;另一方面,城市核心地段的交通設施規劃滯後於城市發展規劃,交通設施難以實現規劃落地。

TOD模式改變了這一傳統思路。它提出了「同步規劃+同步開發」的理念,在政府部門、開發企業以及社會投資者協商一致的土地綜合開發方案下,讓土地和交通設施開發規劃得以同步進行,大力保障了項目建成後有序運行,提升城市運轉效率。

以城市新區的規劃建設為例。早在規劃之初,TOD模式便通過引導地方政府、社會投資者等多方進行協調,重塑城市化空間,引導城市新區人口向公共運輸設施資源集聚,提升城市運轉效率,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如今,這種規劃理念已經被不少城市新區所認可。

相比過往先建區域、後配套交通的傳統城市建造思路,TOD開發模式,提出了「公共運輸先行,軌道交通規劃哪裡,城市就發展到哪裡」的先進城市理念。該模式之下,軌道交通樞紐不僅是一個公共運輸的「站」,更是一座區域中心的「城」。

TOD通過「軌交先行」的方式引導城市人口定向集聚,並依託綜合交通、商業、居住等多業態功能,滿足不同時期的人口流動需求,有效疏導或聚攏人口,引導人口向城市發展的新區傾斜聚集。

02搶佔TOD賽道,綜合開發、低成本資金能力是入局門檻

作為一種共享高效的城市發展理念,TOD模式符合國家發展理念,對於城市的戰略融合發展、可持續性與宜居性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國內地累計共有41個城市開通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高達7141.55公裡。今年前三季度,新增運營線路長度405.35公裡

隨著軌交建設如火如荼,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均在積極探索「軌道+物業」的TOD開發模式。而TOD項目巨大的市場空間,更是吸引了不少房企紛紛入局,搶佔TOD賽道。據不完全統計,包括龍湖、萬科、保利、華潤、碧桂園、招商蛇口等20餘家企業已在爭相競逐。

但想要成功吃下TOD這塊蛋糕並非易事。由於涉及軌道交通等綜合開發經驗,TOD對房企提出了更高的入局門檻。

一般來說,TOD項目主要布局在一、二線城市交通樞紐的優勢地段,地塊資源稀缺,價值高。這使得TOD項目一般由不同功能、不同業態的空間模塊組成,同時要求在同一空間內立體化組合,且規模體量通常較大,這對開發企業綜合運營操盤能力是不小的挑戰。

具體而言,TOD項目通常將多種複合業態規劃在同一地塊內,要求房企同時具備不同建築類型整合開發的能力,如具備自持商業、多業態組合開發、超高層建築、地鐵上蓋物業開發經驗等。而對於地鐵上蓋物業開發和地下空間的對接,則要求房企具備處理複雜涉軌項目的設計、施工能力。

這就意味著,具有綜合物業組合開發、地鐵上蓋物業開發經驗的房企,在TOD賽道上更能贏得競爭優勢。

此外,TOD項目開發建設中還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從TOD項目規劃披露情況來看,投資規模上百億的項目不在少數,且施工時間普遍為4~5年,這也意味著TOD項目的投入強度和開發周期都遠遠超過一般項目。

龍湖集團總規劃師胡劍認為,「基本上資金成本高過6%(的房企),是很難開發這樣的複雜項目。」

03比拼綜合操盤能力,龍湖以商業優勢引領TOD發展

作為在TOD領域具備領先競爭優勢的房企,龍湖集團一直以來審慎穩健的財務盤面,為其在TOD領域施展拳腳。龍湖集團2020年中期業績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龍湖保持了平均借貸成本4.5%的低位,平均貸款年限6.45年,淨負債率51.4%,在手現金784.0億元,現金短債比4.55,一系列指標均維持行業內的較高水準,且持續保持著民營房企的最佳信用評級。

作為國內較早引入TOD開發模式的房企,龍湖於2003年就開始了TOD模式探索。區別於傳統房地產開發,龍湖通過規劃理念的創新、空間布局上多元化實踐,以及多業態城市配套服務,形成了一套獨有的開發運營模式。

秉承集團「自持商業」發展戰略,龍湖聚焦於重點城市的交通節點,進行網格化布局。為了打通內外部資源體系,龍湖打造了專業的TOD團隊,配置了優質的規劃設計、商業設計等資源。同時,依託住宅、商業、租賃住房、產城、養老、醫療等多元產業發展經驗,將複合業態融入TOD發展模式,圍繞交通核心節點,實現城市服務業的聚合及土地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提升城市運營效率。

比如,國內首個城市中心高鐵上蓋TOD項目重慶龍湖光年項目。該項目位於重慶沙坪垻區,通過打造五軌合一的換乘樞紐,同時引進購物中心、酒店、餐飲等商業形式,有力推動商圈量質雙向提升,預計到2020年底將實現日均90萬的客流量。

「獨立開發運營城市商圈,龍湖在行業內已經是佼佼者。其他大部分企業只能在一個點做一個購物中心,沒有獨立打造一個商圈的能力。」有行業人士表示。基於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專業的運營能力,龍湖得以和各地方行政機構、鐵路、軌道交通公司進行更順暢的協調溝通。在平衡軌道交通公司、相關部門以及開發企業各方訴求的同時,克服了立體空間布局、多業態組合建設、地鐵建設工程協調等諸多難點,最終實現多方共謀、共建、共贏。

相關焦點

  • 多城邁向TOD發展黃金時代 TOD+SOD雙輪驅動重塑城市格局
    在中國70年城市發展之路上,地鐵擴展之終點,新城崛起之地,公共運輸所到之處,未來城市都市圈聯動價值鏈之所在,已漸成空間、人口和產業「萬線互連互通」之勢。從改革開放之前只擁有「一城一線」,到如今已開通36城5761公裡185條線路,我國軌道交通裡程增加249倍之多,穩居世界第一。
  • TOD引領城市發展 成都探索「未來城市」實施建設模式
    2000年東京被GaWC評為Alpha+級城市並保持至今。  東京都市圈總用地面積1.36萬平方公裡,2018年常住人口約3700萬,GDP總量1.7萬億美元(約12.0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總量的32.5%。
  • TOD模式,重塑日本城市夢
    匯聚30餘萬人,產業人口集聚下,東京之繁華,新宿咫尺可見。 據了解,東京居民對公共運輸的依賴程度高達80%。其中東京新宿站,以出入閘人次計算,每天客流量高達364萬人次,使得新宿TOD流動人群的購買力層級、出行目的異常豐富。
  • 城市開發中的TOD、SOD和AOD都是什麼意思
    AOD是Anticipation-Oriented-Development,以規劃理性預期為主導的開發模式,就是政府公開相關的規劃消息,通過政府的信譽,來激發和引導市場相關的資本對重點地區進行前期的投入,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相關規劃內容。
  • 誰是下一座千萬人口城市?
    20座千萬人口候選城市列表/搜狐城市製圖 不過細究各地人口流入/流出情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地區經濟發展實力,這20座候選城市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格局
  • TOD模式,重塑日本城市夢|六本木|日本|東京|大阪|新宿|新宿站
    匯聚30餘萬人,產業人口集聚下,東京之繁華,新宿咫尺可見。據了解,東京居民對公共運輸的依賴程度高達80%。其中東京新宿站,以出入閘人次計算,每天客流量高達364萬人次,使得新宿TOD流動人群的購買力層級、出行目的異常豐富。
  • 自貿港紅利大爆發,TOD綜合體成就城市價值「增長極」!
    1 TOD與城市量級的精明增長 時代向前發展,城市不斷進步,然而交通堵塞,通行效率低下等城市問題讓各大進化中的城市煩惱不已。放眼世界,從紐約到東京,從哥本哈根到香港,各大國際一流城市紛紛利用TOD模式不斷地優化城市空間,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雙循環格局下 城市運營商如何賦能城市新發展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僅是202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也是「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主線。  分析人士認為,雙循環格局下,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將走向更加深入的推進階段,這為各個城市提升自身能級、實現加速超越提供了新的寶貴機遇。
  • 控不住的人口: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2)高收入經濟體城市人口集聚的國際經驗:經濟-人口比值接近1。全球高收入國家50萬人以上城市功能區的經濟-人口比值的中位數為1.01,平均值為1.07。美國當前50萬人以上都市區經濟-人口比值的均值為0.98;日本人口長期大規模向東京圈、大阪圈和名古屋圈三極集聚,直至1973年三大圈經濟-人口比值分別降至1.22、1.13、1.12後,轉向東京圈一極集聚。
  • 濟南時隔17年這樣定義城市發展新格局!
    要加快建設以齊魯科創大走廊為核心的發展軸,推動章丘區加速融入主城區,加強濟淄協同發展,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創新創業平臺加快集聚,形成山東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和成果轉化核心示範區。圍繞臨空片區、國際內陸港核心區、新東站片區,加快發展樞紐偏好型產業。加強萊蕪區、鋼城區、萊蕪高新區與中心城區互聯互通,加快發展數位化、智能化、綠色化製造業,打造黃河流域先進位造業中心。
  • 世界城市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競爭格局與上海地位
    本文以2008-2017年全球各城市的數字創意產業上市公司數據為入手點,參考前人研究,主要從數字創意產業的核心層即數字創意內容生產行業,位於中間層的數字創意產品傳輸流通類行業,以及支撐層的數字創意設備製造行業三個價值鏈環節,深入探討每個環節的代表性行業,對全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集聚格局進行定量與定性的分析,並從價值鏈角度明確中國城市及上海的功能定位,提出上海未來發展的升級策略。
  • 城市綜合實力評價的背景及內涵
    (二)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在中國城市化加速推進的同時,城市發展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全面,大多數城市只注重經濟增長,忽視與之相對應社會體系構建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城市化進程中各區域發展並不均衡,區域之間差距較大。東部地區城市集聚人口多,創造國民財富價值大;中、西部地區城市集聚了較多的人口,但各種資源創造財富的能力有待提升。
  • 2020年國內人口大遷徙,都去了哪些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口遷移經歷了從「孔雀東南飛」到2010年後的回流中西部,再到近年的粵浙人口再集聚和回流中西部並存。從城市層面看,近年向粵浙集聚的人口主要在大都市圈,而回流中西部的人口也主要是向大城市集聚。 中國已經進入都市圈城市群時代!
  • 基於再生價值的城市廢棄鐵路沿線空間重構策略——亞特蘭大環線對...
    ,以及沿線城市空間格局如何合理重構,成為城市更新中一個普遍問題。廢棄鐵路的再生價值來源於城市的需求。亞特蘭大環狀鐵路的更新背景,正是伴隨著主流交通方式迭代,被私人交通裹挾的美國城市在公共運輸和公共空間方面面臨困境之時[5]。亞特蘭大環線的「珍珠項鍊式」的再生成為城市廢棄交通基礎設施更新的典例,展現了多重再生價值引導下城市廢棄鐵路空間的再生路徑。
  • 溫州將打造千萬級常住人口城市!
    日前,我市印發《關於打造千萬級常住人口城市的若干意見》,旨在加快實現人口規模適度、結構優化、素質提升,進一步促進溫州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2  提升城市集聚功能  著力推進都市區協同融合發展,全面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深入推進甌洞一體化、溫瑞平原一體化和甌江兩岸協同發展,引導人口在都市區內合理優化布局
  • 從人口流動,初窺城市群時代
    再從近年我國人口增長來看,90%的新增人口均圍繞著都市圈進行,有人就有資金的流動。  這就是我國經濟發展正在經歷的重要階段——城市群聯動和都市圈輻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口成了必爭的戰略資源。  城市之間的人口戰爭  還記得今年2月份的"包郵搶人"事件嗎?
  • 關注|「城市病」破解利器:TOD+5G超級社區
    TOD模式就像是一個都市大磁場,依託強大的交通樞紐吸引著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匯聚成片區的生活生產消費中心,形成對整個片區的帶動,從而實現對城市格局的重塑和對城市地理經濟的改寫。
  • 發改委: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取消落戶限制
    (公安部、發展改革委、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二)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群落戶限制。督促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其他超大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堅持存量優先原則,取消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群落戶限制。推動Ⅰ型大城市探索進城常住的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應落盡落。
  • 以TOD理念重塑城市形態 成都啟動全球合作夥伴招募
    每經編輯:楊歡活動現場 每日經濟新聞 蘇娜 攝TOD綜合開發憑藉其高效配置資源、推動軌道交通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已成為軌道交通高度發達城市的首選模式成都軌道集團旗下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負責人如是表示,目前軌道交通承載了整個城市公共運輸50%以上的出行流量,種種數據表明,成都正從車輪上的城市演變成軌道上的城市。基於此,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以TOD綜合開發項目為引爆點,成為成都重構城市運營方式、重塑城市形態的選擇。
  • 城市的精神:從共生到共享,每個人都是城市的守望者
    20年間,中國的GDP由1998年的8.51萬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90.03萬億元;城鎮化率由1998年的30.4%提高到2018年的59.58%,2020年城鎮化率突破60%,「城市擁抱農村」的格局基本形成。世界上任何一個經歷過高速發展的國家,都會面臨巨變帶來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