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穿越生死的秘籍,被181個美國巨頭學習,這是為什麼?

2021-01-20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 郝聞郝看,創業邦經授權後發布。

要改變基準的商業價值觀,需要多少年?百年企業通用電氣(GE)花了20年,而阿里巴巴只用了12年。

8月19日,摩根大通、亞馬遜、蘋果等181家美國頂級公司當家人籤署聲明,承諾為所有公司、社區和社會的成功創造價值。

對此,外媒稱:「股東價值不再是美國頂級企業的主要關注點,為客戶創造價值,投資員工等已成為公司的重中之重。」新商業價值觀取代了過去的陳述,成為「企業的現代標準」。

而這一切與阿里巴巴提出的「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不謀而合,

有人說,這消息「客戶看了要流淚,股東看了要心碎」。是的,總有人奶一服(Naive,天真),積累不足卻渴望輸出價值,閱歷不夠卻急於傳遞思想,但事實並非如此,話得好好說,事要好好嘮,學渣別嗶嗶,誰酸誰傻X。

其實,所謂商業價值觀,是商業運行的準繩,企業生存的方法論。

早年,聯想創始人柳傳志拜會通用電氣傳奇CEO傑克·韋爾奇,請教基業長青的秘訣,老先生說:剛才已經給你了。那時,柳傳志才發現,韋爾奇給他的不是名片,而是GE人手一張的企業價值觀「手卡」。上面有「視變化為機遇,適應全球化」等指引。

而這一系列的指引,匯總出來就成了通用電氣的價值觀:「堅持誠信、注重業績、渴望變革」,滿滿工業時代的「鋼鐵直男」風。

正是靠著這些標準,通用電氣在韋爾奇時代(1981-2001年)走向巔峰,用20年成為商業標杆。「注重業績」的風尚由此形成,支撐起「股東第一」的商業價值觀。

可時移勢易,網際網路崛起,物質極大豐富,給錢的(股東)是大爺,衣食父母(客戶)就只能排位靠後?這時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因果關係變了,渠道變了,客戶的心智邏輯也變了,「沒客戶就沒未來」必然替代「沒股東就沒未來」。

「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原則註定替代「股東第一」的說法。

只是,這樣的商業價值觀比較超前。2007年阿里香港上市,將它帶到國際化的資本市場,第一次引發了大討論。

2014年阿里美國上市時,外媒還覺得它「非主流」,直播時再問馬雲會不會改變,馬老師回答:「我始終堅信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融資,得到的不是錢,而是人們的信任,所以,阿里上市請8個客戶去紐交所敲鐘,他們成功,所有人才能高興。

就像諾貝爾獎得主鮑勃·迪倫《時代在變》中唱的:界線已經劃下,之前走慢的,呆會兒會快……因為時代在變……

如此,阿里進入資本市場12年後,「客戶第一」終於取代「股東第一」,成為主流的商業價值觀,從此「東學西進」的,不只是商業模式,還有商業理念。

是的,任何執拗都會成為過往,只有時間能說明對錯,那些殺不死我們的,終將令我們更強大。

道可道,跋涉出泥沼

正如《基業長青》說的:「沒有幾家高瞻遠矚的公司一開始就擁有偉大的構想,但是一定要有價值觀和超越賺錢的使命感。」否則,吃夠了苦,也跨不過坑。

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資本寒冬席捲全球,那時,阿里帳上只剩1000萬美元,但每月開支卻在160萬美元,股東們都已經坐不住,逼馬雲儘快找出對策。

這時,GE工作15年的關明生被馬雲招入阿里,出任COO,他在開會的時候問馬老師:「我們講了這麼久的目標、使命、價值觀,有沒有寫下來?」馬雲沉默了幾分鐘,說我們還沒有寫下來。

於是,他和馬雲召集管理團隊7個負責人,開了一整天的會,提煉出9條價值觀,其中,與創新有關的價值觀包括:激情、教學相長、開放等,而當年阿里最缺的是運營系統,與之相應的價值觀則是客戶第一、專注、團隊。它們放在一起,合稱「獨孤九劍」。

之後,為了便於執行和普及,關明生和馬雲、彭蕾又將這些價值觀精煉,化為「六脈神劍」,第一條就是「客戶第一」,從此,這些價值觀開始被阿里人踐行,列入績效考核,刻入了阿里人的基因中。

也正是在這「商道」的指導下,阿里系統化地優化組織,每月開支迅速降至50萬美元,成功度過生死危機,跋涉出泥沼,等到了又一輪融資。

關明生曾把這比作阿里的「道」,用《孫子兵法》裡的說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翻譯出來,就是「以一貫之,上下齊心,其力斷金。」

之前,小郝子也問過日本某百年企業的當家人「如何保持長久的繁榮」,而他的回答是:哪有什麼長久繁榮,3、5年一個小坎,7、8年一個大坎,就是不斷過坎。關鍵是要有一套指導思想,確保客戶核心、適應變化,明確因果,分配利益。

可見,不僅在阿里,「客戶第一」的理念也在其他企業裡持續發酵,推動著商業模式與業務版圖不斷變化,跨過坑、邁過坎,讓新業務、全球化、技術、人才、組織管理等突破瓶頸,進入新一輪的進化。

就像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的:「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創造並留住客戶。」「客戶第一」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它是商業遊戲的規則,是為企業保駕護航的關鍵,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

非常道,飛越過滄桑

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網際網路時代不斷推陳出新,速生速朽。去年還被追捧的商業模型,今年就會被市場推翻;一年前的商業大腕,一年後就可能成為笑柄。在這個時代,沒有絕對權威,沒有標準答案,即便是巨頭,也同樣是摸著石頭過河。

世界越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巨頭們越是要用自己的定海神針,對衝外界的不確定。

就比如阿里生態的螞蟻金服,之前不甘於社交被騰訊壟斷,屢屢嘗試,導致支付寶「圈子」事件爆發,引發廣泛批評。幾天後,時任董事長的彭蕾發公開信,進行「反思和自查」。

在這場反思中,螞蟻的高管團隊,重回「客戶第一」的錨點,挖掘客戶的「共情、共識」,不再強做社交,尋找更符合自己基因的「突破口」。

令人意外的是,當時幾個員工兼職做的公益項目「螞蟻森林」成長飛快,為支付寶帶去了大量日活躍用戶,於是,螞蟻全力推動該應用,把公益與業務結合,迅速改變客戶對支付寶的認知。

藉此機會,螞蟻還把積累十年的城市服務推向地鐵、公交等高頻場景,終於為自己打開了新世界。

從此,在更多人映像中,支付寶不只是支付、理財的功能性工具,更是網上辦事、醫療、出行等必要的生活應用。其月活躍用戶迅速超過7億,1年間,「客戶第一」為螞蟻轉危為安。

此後,微信支付只能疲於追趕,市場份額也停滯不前,螞蟻金服飛躍過滄桑,再無發展焦慮。

一切就像《財富》總結的:「好公司賺錢,而偉大的公司是去贏得人心。」


的確,活在網際網路世界中,就是把不安全感融入靈魂,必須學著與不確定性共存。但巨頭內部持續的創新、創造,比外部中小組織,更考驗組織管理的耐力,更考驗一個公司的價值觀。

要知道,巨頭變革,牽一髮動全身,船大不好調頭,如果沒有適當的價值觀保障,就會出現休克或動蕩。所以說:價值觀彰顯,人才聚集,組織理順,使命才能必達。

尤其是現在,美國走完高速發展的10年,再一次陷入衰退,大公司市值蒸發不少,資本優先的達爾文主義,沒法繼續支撐,巨頭們太需要實踐驗證的新理念指引發展。一句話:那些衰退帶來的喪,需要新方法來拯救。

於是,經年曆事的「客戶第一」被認可,替代「股東第一」。巨頭們拿它作為「商道」,指導「進化」,消解被顛覆的焦慮。因為,所有能穿越時間的東西,就該堅守,畢竟未來太長了;所有會被時間過濾的,該翻篇就翻篇,畢竟未來太長了。

的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快咽下「股東第一」那並不愉快的魚骨頭,擁抱「客戶第一」的實心用事。讓過去過去,未來自然會到來。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了不起的阿里!10多年「不務正業」後,這個部門擊敗美國萬億巨頭
    最近,馬來西亞電商巨頭PrestoMall宣布,公司已拋棄甲骨文資料庫,轉而採用阿里雲自主研發的POLARDB雲資料庫。為什麼要和阿里雲POLARDB雲資料庫牽手?效率更高,成本還更低!作為馬來西亞的第二大電商巨頭,PrestoMall這幾年發展迅速,3年來的營收增長超過250%,線上流量更是井噴式上漲;這時,PrestoMall卻發現一個悲哀的現實:老邁的甲骨文資料庫已經有些支撐不起公司的業務發展了,長此以往,公司的整體業務會因為資料庫管理落後而拉大和第一大電商lazada的差距。
  • 上海為什麼沒有一家的民營企業巨頭,比如騰訊、阿里、百度等?
    上海真的缺網際網路創業的氛圍,而且很缺奮鬥的氛圍,杭州、深圳、北京的阿里園區,夜晚23點依然燈火通明,而在上海,19點已經全部下班,這就是區別;我在北京和深圳做招募,很多年輕人問我們未來要做到什麼樣,願景怎麼樣?在上海,都是問我五險一金和上班地點;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 騰訊、阿里、網易等to C網際網路巨頭對to B市場從來都不只是觀望而已
    而網易、騰訊、阿里等巨頭玩家,2B市場的動作則偏重於賦能企業的商業增長,並非單一專注於助力企業內部信息化這樣的「小」事。 當企業服務由助力內部組織優化向賦能商業增量升級後,to B服務的價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是巨頭們積極進入2B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以剛公布雲信、雲商兩大品牌的網易智企為例,2019年,其年營收增長率已達300%。
  • 巨頭雅虎徹底落幕,Altaba基金(AABA.US)決定拋售全部阿里(BABA.US...
    Altaba(AABA.US)被市場戲稱為「阿里他爸」,如今「阿里他爸」決定拋售持有的全部阿里股票,佔總股份約11%,這對於阿里股價來說,或將造成不小衝擊。也就是說,當初10億美元獲得40%的阿里股份,如今只剩四分之一,不過這仍是一筆成功的投資,以阿里最新股價計算,雅虎獲利超3300億元。
  • 從全球經驗,看環保企業成功通關的三個秘籍
    縱觀全球資本市場中的環保企業,它們的成長、發展有怎樣的秘籍值得借鑑,什麼樣的環保企業能夠基業常青,穿越周期? 從環境設施類公司在這近30年3個周期裡中的情況看,穿越1次周期的企業有35家,2次的有5家,3次的有1家。成功率方面,美國和日本企業的較高,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較低。
  • 阿里與美團的戰爭: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高手之間的對決,往往是既分輸贏也決生死的。現在的阿里和美團,正在打響這樣的一場戰爭。阿里再下重注,全面挺進本地生活服務!來勢洶洶的阿里,一出手就是雷霆萬鈞。也就是說從這一刻開始,淘寶也加入到了這一場戰局之中。阿里本地生活的另一項服務更是再度論證了這一事實。針對美發美甲、醫療美容、生活娛樂消費等商家,阿里本地生活在這次推出了專項的「開店通」產品,幫助商家在口碑餓了麼、支付寶、淘寶、高德等平臺多端開店。
  • 選址秘籍!這將決定生鮮巨頭的生死存亡
    (本文來源:商業地產觀察)編者按:2018年,生鮮零售市場註定要掀起一場血雨腥風,隨著蘇寧的加入,阿里、騰訊、京東、蘇寧四大網際網路巨頭已全面加入備戰,混戰之下,誰主沉浮?商業地產觀察從今日起推出《棋盤戰術:生鮮巨頭的生死法則》專題,從生鮮超市運營中的選址、物流、產品、成本等角度進行系列報導,解析2018年生鮮零售市場的發展和走向。
  • 中國企業崛起 騰訊阿里首次同時進入全球500強前十 這不值得高興
    從這份榜單上來看,世界500強前十企業依然主要是美國企業,特別是蘋果公司以14萬億人民幣價值成為世界上最值錢的企業;其次是微軟和亞馬遜,價值均超過10萬億元;谷歌母公司Alphabet僅排名第四,價值8萬億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首次有兩家中國企業同時進入全球十強名單,分別是阿里巴巴和騰訊。許多人也許會奇怪,為什麼是阿里巴巴和騰訊進入前十?
  • 阿里旗下另一巨頭倒下,終究沒逃過命運的安排
    阿里旗下另一巨頭倒下,終究沒逃過命運的安排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逐漸普及到了千家萬戶。這些年來我們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迅速發展,比如說馬雲1999年創建的阿里巴巴,最開始的阿里巴巴只是一家鮮為人知的小企業,因為搭上網際網路普及的列車發展壯大,現如今不僅是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還在各個領域「攻城掠地」,收購了不少的其他領域產品。
  • 不賣菜,網際網路巨頭應該賣什麼?
    社區團購、直播帶貨幾乎可以說是2020年最熱鬧的賽道,根據深燃的梳理,同時布局這兩項業務的網際網路巨頭包括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快手,可謂是「一邊抓賣菜,一邊搞直播」。數據來源 / Choice、公開資料,數據截至2021年1月5日 製圖 / 深燃那麼,巨頭們在這兩個熱門業務上有創新嗎?
  • 就算千人唾、萬人罵,為什麼巨頭還是要搶菜攤生意?
    有個話題在微博熱搜上掛了一周:社區團購會不會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網友們的意見很大:以後賣菜是不是都得抽成20%,先交一大筆入場費?經歷過O2O團購、網約車、外賣大戰之後,這屆網友對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套路已經相當熟悉:先融資燒錢搶市場,讓菜農沒生意可做,最後只能淪為為平臺打工,壟斷形成以後,巨頭再漲價。
  • 新造車穿越生死線
    老巨頭投資新巨頭 從決定離開阿里到正式辦完離職流程,中間有近半年時間,這期間何小鵬約見了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的創始人,他知道造車需要很多很多錢,希望在出來之前就把這件事搞定,而且最好是有兩家巨頭能夠同時戰略支持。 小米和雷軍是外界最初看好會投資的,畢竟他曾投資過何小鵬創辦的 UC 瀏覽器。
  • 美國黑五新零售加速,國內巨頭彎道超車後仍混戰不休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11月份新增24.5萬個就業崗位,失業率降至6.7%,比6.8%的預期降低了一個百分點,前值分別是63.8萬和6.9%,為什麼就業崗位減少失業率反倒降下來了,因為11月勞動力規模從1.609億縮減到1.605億,同時美國就業增長已連續第五個月放緩,並且是自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以來最低的月度數據。
  • 馬雲料事如神,阿里又培養了三隻「獨角獸」,不愧是電商巨頭
    馬雲料事如神,阿里又培養了三隻「獨角獸」,不愧是電商巨頭現在的網際網路在全球各地不斷地興起之後,非常看好網際網路有更好的前程,都不約而同地投入到這個行業當中,通用利用網際網路這個行業從而改變消費者的傳統生活模式,與此同時,
  • 臺灣半導體產業為什麼這麼發達?這3個原因,值得我們學習!
    臺灣半導體產業為什麼這麼發達?這3個原因,值得我們學習!在目前,全球的半導體行業幾乎被美國、日本、韓國三個國家壟斷。其中美國佔據的市場份額最好多,而韓國也擁有兩大半導體的廠商。至於日本,雖說沒有這兩個國家厲害,不過在半導體的主要原材料上他是全球領先的地位。對比下來,我們中國就很「難堪」了。我們中國大部分的半導體企業都還處於落後階段,尤其是內地的企業,到現在還只在14nm的工藝製程上產生量產,連7nm的門檻都沒摸到。但要說起中國整體,其實也不算太差。畢竟臺灣的臺積電、聯發科等等都是半導體的行業巨頭。
  • 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萬億生態圈
    如今,阿里和騰訊已各自坐擁超過10萬億元市值的生態圈。  為什麼寧夏街頭賣紅薯的都用上了二維碼?為什麼,剛開始賺錢的美團,今年市值就達到1.3萬億元,相當於3個中石化?第七名《穿越火線》,同樣由騰訊代理國服,且國服貢獻其全球收入的絕大部分。第九名《和平遊戲》,由騰訊自身研發。
  • 阿斯蘭:沒有幾個人能拒絕巨頭的併購|當創業遇上巨頭
    那些年,曾經說要顛覆OTA的創業公司太多沒能熬到下一輪太多,能成為明星公司的寥寥,少數被巨頭收購,在外人眼裡算是落個不錯的結局。根據Phocuswright數據,2008年至今全球共有2000家旅遊創業公司成立,其中的12%被收購。「很少有創業公司能夠拒絕巨頭的收購請求。」
  • 阿里巴巴20歲,穿越生死的「內功」秘訣是什麼?
    英國二戰首相邱吉爾的這句話特別適用於20周歲的阿里巴巴。20年前,如果提及「阿里巴巴」,人們更多想起的是《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而20年後的今天,再提及「阿里巴巴」,更多人想到的是全球前十的商業巨頭。是的,以人計算,20歲「弱冠」,行「加冠之禮」,以示成人,這是從青澀到成熟的「界碑」,也是認可世界,被世界認可的開始。
  • 呆蘿蔔、吉及鮮等中小玩家死傷一片,阿里、美團等巨頭趕來收割?
    回顧2019年的生鮮電商,阿里、美團、永輝等巨頭們一邊戰略調整,關店收縮,另一邊,又在重新開發新業態以及通過投資其它企業來布局。呆蘿蔔、吉及鮮、我廚等一批中小玩家相繼被爆出關店、融資失敗、暫停服務等負面消息。12月末,食享會、錢大媽、樸樸超市等生鮮電商相繼公布完成融資的消息,爆發了一小波融資潮。
  • 阿里「屠龍的少年,終將變成惡龍」|李成東
    我認為大可不必過多的惡意揣測,加強對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監管,控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壟斷,避免遏制創新中小企業發展,這也是世界各國監管層面共同的趨勢,而不是特意針對個別企業的行為。美國監管機構也開展了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今年7月底,蘋果、亞馬遜、谷歌及臉書等四大科技巨頭的CEO齊齊出席聽證會,接受美國國會質詢。有民主黨議員主張科技巨頭將業務拆分。國家不鼓勵遊戲,所以騰訊的遊戲早在幾年前就被打壓得抬不起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