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盲盒、美妝盲盒 「小盒子」還能帶來多少「大驚喜」

2021-01-07 中國青年報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高校錄取通知書盲盒接連出現,跨界營銷漸成主流——

「小盒子」還能帶來多少「大驚喜」?

閱讀提示

近年來,能帶來隨機體驗的盲盒受到很多人喜愛,成為市場熱門。眾多商家跨界推出盲盒產品,「盲盒+」的營銷方式漸熱。但與此同時,盲盒圈漸漸颳起「炒作風」,盲盒帶來的過度消費引發關注。

所謂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的產品,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不能拆盒,全憑運氣抽中商品。近年來,這種帶來隨機體驗的商品受到不少人喜愛,尤其受到年輕消費群體歡迎,成為市場熱門。

如今,盲盒經濟的火熱已經迅速出圈,「盲盒+」營銷模式漸成主流,各行各業紛紛跨界推出盲盒產品。然而,「過熱」的盲盒近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亟待規範和解決。

盲盒經濟熱度不減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沈女士是一位盲盒愛好者,從2018年至今,幾乎每個月都要買盲盒。沈女士表示,盲盒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未知,享受盒子打開一瞬間的興奮。在轉換心情或者尋求娛樂和刺激的時候,就會想到去買盲盒。

自2019年以來,盲盒經濟日漸火爆。據統計,盲盒的玩家多為18~35歲、月收入在8000~20000元的女性或學生群體。

專家認為,年輕人願意為盲盒買單,更多追求個性、潮流、陪伴等商品附件價值。很多盲盒產品,不僅外形受到人們的喜愛,而且更注重情感價值,比如陪伴、治癒、悅己,從而搶佔年輕人的心智。

2020年由於疫情因素,上班族及學生群體居家時間更多,盲盒經濟進一步火熱。2020年兒童節期間,拼多多數據統計顯示,10大熱銷商品榜上,盲盒飆升至第二。到了「雙11」,盲盒的線上銷售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70%以上。2020年12月11日,盲盒產品巨頭泡泡瑪特也登陸港交所上市……盲盒的熱度受到各界關注。

在中國政法大學陳忠雲教授看來,盲盒是新的文化圈層之一,隨著圈層消費的日漸崛起,盲盒文化已獲得很多人的文化認同,這是促進盲盒經濟大熱的重要原因之一。

跨界營銷漸成風氣

盲盒出圈,眾多商家跨界加入競爭賽道。「盲盒+」的營銷方式漸成風氣,以盲盒經濟為延展的商業模式也在多個行業被複製、借鑑。小小的盒子由此超越了普通的潮流玩具概念,延伸到多個產業之中。

2020年以來,包括故宮、麥當勞、上海迪士尼在內的眾多商家都在營銷中引入盲盒概念。宜家、名創優品、綜藝節目《國家寶藏》、星巴克等也相繼推出了系列盲盒產品。

正在北京上大學的左小霜近期就購買了一套星巴克盲盒。「星巴克盲盒有7款,涉及6個常規款和1個隱藏款,以小熊為原型,包括聖誕老人、麋鹿、狐狸、哈士奇、雪人等,看起來十分可愛。」

此外,圖書盲盒、美妝盲盒、高校錄取通知書盲盒、生鮮盲盒接連出現,讓人感到「萬物皆可盲盒」。

「盲盒現在已不單是一個簡單的商品。」陳忠雲表示,盲盒既是設計師和粉絲溝通的橋梁,又是品牌方傳播自身價值理念的載體,通過它傳播自身價值理念無疑更能抓住消費者的心。同時,盲盒包含了創新設計和文化影響力,而盲盒熱的浪潮以及品牌跨界盲盒的衍生形式,讓「潮流玩具」變得更容易進入大眾視野。

避免落入消費圈套

近日,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商場了解到,盲盒通常成系列售賣,一個系列10~12隻,單只通常50~80元,也有近百元的。湊齊一系列,不包含稀有款,大約花費1000元。盲盒消費,對於經濟實力不強的年輕群體來說,雖然還談不上高消費,但顯然也不算太低。

95後盲盒愛好者邵女士對記者表示,按盲盒最低價計算,如每月花千元,這種購買能力,在圈子裡只能算中遊水平。如果特別愛收集盲盒,「燒錢」是肯定的了。

記者採訪了解到,炒作是當下盲盒經濟的一大特點。大部分盲盒系列都有隱藏款,抽中隱藏款的概率非常低,因此對於想要集齊系列玩偶的粉絲來說,需要花費更多金錢和精力。為此,有的愛好者直接上網購買「二手盲盒」。目前,一些二手平臺上高價售賣的隱藏款盲盒有的從單個幾十元已炒至1000元以上。

有不少家長擔憂,盲盒經濟過熱對未成年人的消費觀也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2020年6月,山東1名12歲女孩3天花上萬元買盲盒的新聞衝上熱搜,未成年人盲目消費盲盒引發網友熱議。

業內人士認為,家長和老師應引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消費觀,避免他們誤入過度消費圈套。同時,市場監管部門應規範盲盒的經營秩序,對交易不透明的經營行為、虛假廣告和產品質量問題及時查處。

來源:工人日報

相關焦點

  • 「小盒子」還能帶來多少「大驚喜」?
    閱讀提示  近年來,能帶來隨機體驗的盲盒受到很多人喜愛,成為市場熱門。眾多商家跨界推出盲盒產品,「盲盒+」的營銷方式漸熱。但與此同時,盲盒圈漸漸颳起「炒作風」,盲盒帶來的過度消費引發關注。    所謂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的產品,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不能拆盒,全憑運氣抽中商品。
  • 生鮮電商也玩驚喜盲盒 店寶寶:經營流量的好方法
    令她意外的是,自己小縣城的超市中竟然賣起了生鮮盲盒,共有15元、25塊元和35元三種選擇,每種盒子外觀也不一樣。其實,近幾年來,很多小區生鮮團購群內,限時搶購「生鮮盲盒」的情況開始出現,生鮮盲盒以性價比高、隨機等特性快速奪得了年輕客戶人群的心,變成生鮮團購價市場上一道眾不同的風景。對於95後、00後來說,手辦盲盒一定不陌生。
  • 「考古盲盒」火了 開它!
    在河南博物院線上商店,「考古盲盒」的銷量已經突破5000個。「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和傳統盲盒單一的材質不同,「考古盲盒」採用銅器、陶器、玉器等文物材質,可以說是「真材實料」。而「考古盲盒」的大火也直接帶動了其他文創產品的熱銷,近日豫博文創迎來了一個線上高峰,成交額屢創新高。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有人說盲盒是智商稅,有人說盲盒像賭博,但在更多年輕人眼中,盲盒意味著一份能帶來驚喜的「小確幸」。在年輕人旺盛消費力的加持下,這份「小確幸」成為大潮流,不僅形成上百億元的潮玩市場規模,更強勢「出海」走紅海外。而盲盒本身,也在考古、文物等IP(智慧財產權)入場後,被賦予更多文化內涵。盲盒等潮玩文化的盛行,照見了年輕人怎樣的消費觀?潮玩文化要從「紅」到「長紅」,IP還需如何發力?
  • 樂趣在於不確定 盲盒「驚喜經濟」能否持久
    她的收藏中,有「Kimmy&Miki」動物系列盲盒公仔,溫柔的小小兔、愛美的布偶鹿,每個角色各有性格;也有「貓鈴鐺」系列,一隻只全長約12釐米的暹羅貓、三毛貓或美國短毛貓,憨態可掬,滿足了「雲吸貓」的樂趣。盲盒的玩法說起來很簡單。一個個盒子裡裝著八九釐米高的塑料玩偶,售價在30到90元之間,盒子外觀一致,一般印有該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款。
  • 盲什麼盒?什麼盲盒?盲盒什麼?
    今年六一兒童節,主打盲盒潮流玩具的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隨著其財務數據的曝光,引來了無數關注。盲盒其實是一個個外觀一致的盒子,在拆開盒子之前,玩家不知道裡面到底是藏著哪一款玩偶。常見的玩具手辦一般不會被做成盲盒,只有更小眾的潮流玩具才能以盲盒的形式出售。潮流玩具,簡稱潮玩。
  • 魔力盲盒:作為興趣愛好,別讓盲盒「盲」了你的雙眼……
    ,你才能知道裡面到底裝著哪一款……從去年開始頗受95後歡迎的「盲盒消費」,今年更加火爆,這個夏日盲盒獨角獸泡泡瑪特啟動赴港上市,讓很多人意識到,原來盲盒生意可以做這麼大。如今,盲盒營銷早已不只是「潮玩手辦」,書店、餐飲、美妝等領域跨界營銷漸成常態。搖盒、收藏、交換……盲盒為何深受眾多年輕「發燒友」喜愛?盲盒還有什麼遊戲機制滿足消費體驗?走進「大小孩」的盲盒世界,除了感受到火熱以外,專家提醒作為興趣愛好別讓盲盒「盲」了雙眼。
  • 看不見的快樂和驚喜!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當下,盲盒之風席捲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商場、文具禮品批發市場、阿里淘寶京東等電商,盲盒註定是新近熱點與銷量大增品類,與此同時,「盲盒+X」模式正快速裂變,它作為一個創新的銷售形式正由潮玩市場快速拓展至文具、服裝、美妝、數碼、考古、食品等各領域。但毋庸置疑,盲盒只是各界切入年輕人潮玩市場的一個初級入口,盲盒的本質仍然在IP和產品。
  • "盲盒+"模式快速裂變 "驚喜經濟"引爆年輕潮玩市場
    (原標題:「盲盒+」模式快速裂變 「驚喜經濟」引爆年輕潮玩市場)證券時報記者 嚴翠羅曼·羅蘭說,世界上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阿甘正傳》中說,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什麼口味。
  • 「盲盒+」模式快速裂變 「驚喜經濟」引爆年輕潮玩市場
    或許正是這種對生活的執著熱愛,與對未知的探索與嘗試,以及由此帶來的驚喜與快樂,催生並催熱了盲盒經濟。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調研發現,當下,盲盒之風席捲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商場、文具禮品批發市場、阿里淘寶京東等電商,盲盒註定是新近熱點與銷量大增品類,與此同時,「盲盒+X」模式正快速裂變,它作為一個創新的銷售形式正由潮玩市場快速拓展至文具、服裝、美妝、數碼、考古、食品等各領域。
  • 麥當勞推出70款小黃人盲盒,相當於吃338個套餐才能集齊
    圖片來自知乎@蘇蘇是個大直男剛開始的時候,麥當勞宣稱盲盒「只送不賣」,但顯然沒有人真的會去吃這麼多兒童餐,隨後麥當勞又推出,任意消費+15元可獲得一個小黃人盲盒。越來越多的網友也開始在微博曬出自己的小黃人盲盒。那麼,消費者們對「盲盒」樂此不疲的背後,我們想知道為什麼麥當勞可以一口氣推出70款盲盒?盲盒的商業模式又是怎麼樣的?
  • 「考古盲盒」: - 拂曉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有人說盲盒是智商稅,有人說盲盒像賭博,但在更多年輕人眼中,盲盒意味著一份能帶來驚喜的「小確幸」。在年輕人旺盛消費力的加持下,這份「小確幸」成為大潮流,不僅形成上百億元的潮玩市場規模,更強勢「出海」走紅海外。而盲盒本身,也在考古、文物等IP(智慧財產權)入場後,被賦予更多文化內涵。   盲盒等潮玩文化的盛行,照見了年輕人怎樣的消費觀?
  • Z世代消費催生盲盒等「驚喜經濟」 泡泡瑪特為驚喜加碼
    在上海工作的小孫,從事媒體宣傳工作,在她的朋友圈裡,都是工作單位的宣傳活動,不過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盲盒。2019年4月,上海國際潮流玩具展(STS)開幕,小孫陪朋友來逛展。「逛到POP MART泡泡瑪特的攤位玩起盲盒,本打算抽到重複的就停手,沒想到一連抽了10個都沒重複。」
  •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憑藉這種「未知感」所帶來的驚喜,盲盒迅速在年輕人中崛起,讓你「閉著眼睛掏錢」。想要自己喜歡的系列、款式?那就買幾個試試手氣;如果你足夠「土豪」,真的可以買買買不停手。
  • 麥當勞推出70款小黃人盲盒,集齊竟要花費很多錢!
    麥當勞一口氣推出70款小黃人盲盒!!!乍一看覺得是福利,實則……掐指一算,要想集齊70款小黃人盲盒,大概要吃338個開心樂園套餐,按照套餐價23.5元,一共要花費7943元。盲盒一般盒子上面沒有標註,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等比較有特色的東西,也比較有收藏價值,從而受人追捧。盲盒的概念一開始來源於日本的福袋,後來又於1999年,一個叫Michael Lau(劉建文)的香港人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潮玩玩具,盲盒的玩法從而產生。早期的盲盒面對的受眾是兒童,而目前也被不少成年人所喜愛。
  • 線下盲盒市場火熱,從盲盒機,再到泡泡瑪特,如何開啟線上盲盒?
    由於盲盒熱的到來,各大商家企業紛紛入局,作為盲盒市場的老大哥——泡泡瑪特,也是各大品牌爭相模仿的對象。什麼是盲盒對於很多人來說,都只知道盲盒市場火熱,卻不知道盲盒到底是什麼東西。其實,盲盒就是類似一種抽獎玩法,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玩家在外觀相同的盒子中,抽取盲盒,主要玩法在於盲。同時泡泡瑪特的盲盒,還存在隱藏盲盒,更具有收藏價值,不過抽中的概率也比較低。
  • 盲盒熱潮方興未艾 上癮現象普遍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高校錄取通知書盲盒、生鮮盲盒……以盲盒經濟為延展的商業模式也在各行各業被複製、借鑑,甚至更加紮根本土、靈動多變。2019年起,盲盒在國內開始火爆。天貓國際2019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能力榜單》顯示,近20萬名消費者一年花兩萬元集盲盒,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買盲盒耗資百萬元,盲盒僅在天貓上的銷量就同比增長189.7%,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
  • 【瘋狂的盲盒·玩具篇】燒錢拆盲盒,這種娃娃被年輕人買上市了
    都市時報記者在售賣機前停留了10分鐘左右,就有市民前來購買盲盒。24歲的小李不僅是一個樂高迷,更是一個資深的盲盒愛好者。 在等待工作人員更補盲盒的過程中,小李遇到了同樣來購買盲盒的周女士,經過一番交流後,小李得知對方和自己一樣,也是為密林古堡的隱藏款血色騎士而來,兩人相見恨晚,開始分享起各自的收藏經歷。「我是今年才開始接觸盲盒的,目前大概花了一兩千塊錢,會收藏一些比較大的IP。」
  • 這樣的「考古盲盒」你聽說過嗎?
    這樣的「考古盲盒」你聽說過嗎?01:58來自新華社客戶端近日,一款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在豆瓣、微博等社交平臺火了,吸引大量網友轉發、留言、諮詢購買事宜。這款「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不同級別所能挖出的「寶物」稀缺程度不同。工作人員演示「考古盲盒」的開盒過程(12月8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