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生於公元772年卒於公元846年,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一生作詩很多,通俗易懂,流傳極廣。他有「詩王」和「詩魔」之稱
今天鑑賞白居易的一首有趣又有哲理的詩《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首詩作於公元817年初夏(唐元和十二年),此時白居易被貶謫,任江州(今天的江西九江)司馬。遊廬山是必到的項目。作詩紀念更是必不可少。
大林寺位於廬山香爐峰頂,海拔約1400米。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首聯說出了作者自己的觀察,在山下春天將要離去的時候,花都謝了,但山上的寺院桃花卻剛剛開放。詩人登山時正是農曆四月,時令為孟夏,大地春歸,芳菲落盡。
詩人都是喜愛春天的,所以在山頂寺院看到剛剛盛開的桃花,有一種春天再次呈現於眼前的喜悅。「始盛開」,表明詩人看到桃花的心情。
因此才有後面的領悟與感慨。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表明詩人在山下看到春天離去,心中是急切想留住春天的。對春天的離去有失落,有眷戀。想了解春天去了哪裡?
而在登上高山頂的寺院後,詩人似乎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來春天離開人間後,轉去了高山頂。春天是在玩遊戲嗎?詩人在山下人間找不到,結果來到似仙境的山頂看到了春天。春天有腳會隨著季節變化在不同的地方停下腳步。
我們都知道,海拔越高空氣越冷,因此花開的時節要晚於低海拔的地方。這就是山上桃花開花要晚於平地的原因。
詩人用桃花代表春天,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春天來到山頂的結論。把春天的可愛爛漫景象表象化,擬人化。帶給人欣喜。原來春天來這裡啦!
全詩構思精巧,立意新穎。平淡自然又富含哲理。堪稱白居易詩作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