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式中型坦克首次公開清晰照片 性能壓倒日本10式

2021-01-09 觀察者網

今天,新華網公開一組中國新式中型坦克的照片,首次清晰展示該坦克車體正面細節。儘管其炮塔仍罩著偽裝網,但已可清晰辨認其主炮為國產125毫米滑膛炮。該型坦克的照片從2012年就已在網絡流傳,照片顯示它已經在青藏高原和中國南方進行過試車。但當時照片不甚清晰,各大媒體都認為這是一種裝備105毫米線膛炮的輕型山地坦克。但從目前的清晰照片來推斷,這種說法低估了新型坦克的裝甲、火力性能。

國產新中型坦克清晰圖片,可見其車體正面的附加裝甲和125毫米主炮

中國新中型坦克的圖片從2012年開始在網絡流傳,當時該坦克被裝在火車上運上青藏高原進行試驗。由於當時照片中看該型坦克的主炮並未安裝熱護套,且炮管抽菸裝置較靠近炮尾,因此當時媒體認為這型坦克安裝的是105毫米線膛炮。並因此認為這是一種用於替代國產62式輕型坦克的新輕型坦克,適合部署在高原、山地以及南方水網稻田地帶,總體性能類似美國「魟魚」或XM8輕型坦克。

裝在平板拖車上運輸的新中型坦克

新中型坦克運輸途中,可見其尾部排氣格柵細節

新型坦克樣車炮塔未罩偽裝網的罕見圖片,可見其炮塔上的炮長瞄準鏡和車長周視鏡,意味著它擁有獵殲式火控系統

從新華網公布這張照片顯示的細節來看,35噸坦克上安裝的顯然是一門125毫米滑膛炮。媒體此前的解讀可能有誤,也有可能該車後期更換了主炮。結合關於該坦克戰鬥全重35噸的信息來看,這是一種新式的中型坦克,其重量和59式中型坦克類似。其性能要超過絕大多數輕型坦克,實際上更合適的比較對象應是戰鬥全重40噸左右的日本10式(40噸)、波蘭「安德斯」(33.5噸)、瑞典CV-90-120(35噸)等,這些坦克都安裝了與現代主戰坦克口徑相近的大口徑坦克炮,防護力也比戰鬥全重25噸以下的輕型坦克(如韓國K-21)強了一截。因此不太適合稱為輕型坦克,更接近於曾經興盛一時的中型坦克概念。

與上述三種國外中型坦克相比,中國新中型坦克的主要優勢是穿甲彈穿深和防護力,國產穿甲彈技術目前居於世界領先水平,德國的穿甲彈彈芯也是從中國進口材料毛坯製造。以公開的出口型炮彈(各國自用型穿甲彈的穿深數據處於保密狀態)穿深數據來看,中國的穿甲彈性能遠超俄羅斯炮彈,與德國最新出口型彈藥基本接近。據國際軍火出口記錄,韓國和瑞典引進了德國DM33穿甲彈,而日本從未有進口此型炮彈,由此推斷其國產新型穿甲彈也仍不過是德國DM13穿甲彈的仿製品,屬上世紀80年代水平的產品。

一張經過去色處理的新中型坦克照片,當時其主炮未安裝熱護套,看起來類似105毫米炮。但從車體與火炮比例來看,這是一門125毫米炮

國產中型坦克鐵路運輸

新中型坦克的「足跡」已經遍布青藏高原和東南地區

防護力方面,從戰鬥全重來看,國產新中型坦克與日本10式防護力可能接近。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坦克發動機功率重量比與世界先進水平有很大差距,因此很大的重量浪費在動力系統上,因此多出幾噸重量並不表示其防護力更強。據日本自衛隊公開的數據,該坦克經受了美國30毫米機關炮的直接射擊未被擊穿,但並未公開其遭到更大口徑火炮射擊的記錄(日媒曾吹噓該坦克能經受德國120毫米炮近距離射擊)。

即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其防護力與90式坦克相當,也無法防禦中國現代的125毫米穿甲彈。而中國的裝甲技術近年來曾經受實戰檢驗,至少有一輛巴基斯坦使用的經現代化改裝的59式坦克在與塔利班分子交戰中遭到攻擊,其中一輛被反坦克飛彈和火箭筒擊中十餘次,並遭到自爆摩託撞擊,乘員倖存。這一事件說明中國坦克防護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與59式坦克重量相近且屬全新設計的新中型坦克防護力顯然要比59式改進型強大得多。

坦克傳統「三大性能」中的機動性方面,中國新中型坦克採用了液氣懸掛系統,這與日本10式類似。兩者的發動機功率推測也相近,均為1200馬力,戰鬥全重上國產坦克更輕一些,因此在功率重量比上佔較大優勢。

瑞典CV90-120中型坦克

日本10式坦克

目前新輕型坦克的車載電子設備尚無法進行推測,但從公開照片分析,該車裝有炮長瞄準鏡和車長周視鏡,顯然具備「獵殲」火控系統。

新中型坦克的重量、尺寸可以適應在我國南方水網稻田地帶和丘陵山地,以至於青藏高原山區的使用要求,其液氣懸掛系統使這一特性更加突出。而該坦克的火力和防護性能足以與周邊國家裝備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對抗,遠不是以前推斷只能抗衡二代坦克的水平。由此可以推斷,該坦克將取代所有現役的62式輕型坦克乃至部分96式坦克(96式坦克已經服役十餘年,雖經現代化改裝,但仍不能算是一種現代化程度很高的坦克),此外我軍許多部隊尚在使用的59式坦克也可能被這種坦克取代。

相關焦點

  • 戰敗前的日本中型坦克,苦心研發的三式、四式中戰車性能如何?
    相比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存在,日本陸軍就顯得有些不受人注意,畢竟日本陸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坦克,出去豆戰車這樣的超輕型坦克,就只剩下九七式中戰車這樣的,名不副實的中型坦克了。
  • 日本陸軍尚算可堪使用的中型坦克,多次改進的九七式中型坦克
    如果說起二戰中的日本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薄皮大餡'這四個字。畢竟,相比於歐美的主流坦克,日本坦克真可謂是'體型小巧'。大多數日本坦克都是裝甲薄弱,火力也十分貧弱,和同時期的T-34中型、M4中型坦克相比,差不多就是吉娃娃犬和德國牧羊犬的對比。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日本在二戰中的九七式中型戰車,一款無論怎麼改都性能落後的坦克。
  • 日本陸軍的中型坦克發展之路,從九七式中戰車到一式中戰車
    相比於10噸重的二號樣車,15噸重的一號樣車則顯得防禦力驚人。其採用的裝甲板是更為成熟的表面滲碳裝甲,堅固度要比傳統的鋼製裝甲更為堅固。車體正面裝甲和炮塔正面裝甲以及側面裝甲厚度均為25毫米厚,其餘部分皆為20毫米厚。這樣的防護水平,放在1936年的日本絕對算得上是中型坦克。
  • 武士的戰甲,差強人意的裝甲車輛,二戰期間日本97式系列中型坦克
    ,讓各位讀者朋友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裝甲部隊的情況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要性能還是要省錢——97式中型坦克的誕生之路在97式中型坦克正式誕生之前,日軍裝甲部隊裝備的主要是89式中型坦克和95式輕型坦克。
  • 日本10式坦克造價高昂性能平庸,為什麼比韓國K2更值得警惕?
    近期,日本陸上自衛隊首次公開展示了10式主戰坦克的內部畫面,作為陸上自衛隊的最新主力型裝備,10式主戰坦克從亮相伊始就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不過,大家關注的點並不是10式的性能,而是其高達940萬美元的造價。要知道這個價格可是遠超M1和豹2這兩款知名西方主戰坦克的,日本10式難道性能已經遠超這兩位"老前輩"了?
  • 二戰「豆戰車」的代表——日本九七式中型坦克,如何成為日本主力
    自詡為"亞洲最強的"日本自然而然地也擁有著自己的裝甲部隊,但他的主力並不是德國的"豹"和"虎",也不是蘇聯的"T-34/85"和"KV-1"。而是劍走偏鋒,選擇了體積小、重量輕的裝甲車,最具代表的就是今天的主角——九七式坦克。
  • 中國96式坦克作戰性能不及日本10式?專家:別忘了新型99式
    不過因為種種原因,一直到80年代才開始裝備了性能更先進的二代主戰坦克,非常尷尬的是這批坦克一服役就直接處於落後狀態,畢竟當時其他軍事大國都已經開始去列裝性能更強且技術更先進的第三代主戰坦克了。不過早期研製的85式和88式主戰坦克的作用依然不能忽略,這是坦克技術發展的一次飛躍。畢竟是有了在85式和88式主戰坦克之後,我們才算真正意義上明白了主戰坦克的發展方向。
  • 「十大坦克」排行榜,99A式主戰坦克能排第幾
    這本售價15法郎的小冊子提出的新式建軍思想並未引起法軍高層重視,卻被德國人全文收入《論機械化戰爭》。富勒、戴高樂等提出的機械化戰爭理論在本國軍隊中沒有產生多大影響,反倒是激發了一些德國軍官的靈感,古德裡安等看到了坦克對未來戰爭的影響,創新了「閃擊戰」戰法,在戰場上綜合運用坦克、飛機和無線電臺等新式裝備,進行快速的空中打擊和地面穿插迂迴、機動突擊。
  • 二戰期間最強的中型坦克 淺析:豹式中型坦克
    與t34中型坦克一起被譽為「二戰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咱們從火力防護機動性這三大坦克基本性能來分析這款坦克。 豹式坦克的75毫米主炮,雖然口徑不大。但因為其炮管長度很長,讓炮彈在裡面的加速時間更久。反而使它的穿深可怕。果不其然,豹式中型坦克。在兩千米距離可擊穿110毫米以上的垂直鋼板。在1943年,盟軍大多數主力坦克的正面裝甲等效都沒有超過110毫米。所以豹式中型坦克能在坦克正常交戰距離(1500米—2000米)不「跳彈」的情況下,擊穿盟軍絕大多數主力坦克。
  • 美媒:日本10式坦克性能先進 能讓對手變成廢鐵
    【環球網軍事10月12日報導】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0月8日發表題為《日本的10式坦克為什麼如此厲害》的報導稱,作為一個在二戰期間生產超級差勁坦克的國家,日本在戰後不容易扭轉自己的名聲。在坦克技術快速發展時期,日本的97式中型坦克等戰時坦克相比世界其他國家有十多年的差距。
  • 日本陸軍的中型坦克終末,未能起到大用的三式中戰車和四式中戰車
    為了對抗美國的M3中型坦克和日漸增多的M4中型坦克,日本拿出了「一式」中戰車,希望能夠力挽狂瀾。不過這種開發出來就落後的「一式」中戰車在戰場的表現並不好,雖然「一式」中戰車可以勉強應對M3中型坦克,可遇到美國的M4中型坦克時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 舒適性一流的日本10式主戰坦克!戰時搶修會喊娘
    背景:日本74式坦克是世界上首輛採用可調式液氣懸掛的主戰坦克,74式坦克是日本在戰後發展的第二代主戰坦克。技術水平在七八十年代是非常先進的,整體性能全面超過中國的88式主戰坦克。到後來的97式中型坦克,90式坦克,再到現在的10式主戰坦克,日本坦克的發展經歷了多種型號服役、多代技術的革新,可以說在坦克研製方面是相當成熟的。不過這些和我國坦克的研發歷程比就顯得有點單薄了,就拿日本最新的10式主戰坦克,除開電子儀器設備、底盤這些,炮管、發動機等都是德國及美國提供。
  • 日本自衛隊展示10式坦克,內部裝填系統曝光,日本還在大量採購
    前不久網上消息稱,5月30日,日本自衛隊在近日舉行的綜合火力演習中,對日本最先進的10式坦克的內部進行了展示,曝光了其自動裝填系統,由此可見10式的自動化系統還是很高的。10式坦克是日本陸上自衛隊新一代主戰坦克,由三菱重工生產,在2002年生產了第一臺後,在2008年的時候正式公開,2012年服役於日本的自衛隊。10式坦克的外觀與傳統的坦克差不太多,但唯一不同就是採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它的重量為44噸屬於中型坦克。在動力方面採用了日本自己生產的四行程柴油V8發動機,讓10式的最大速度能達70公裡/小時。
  • 從89式到97式:二戰日本研發的坦克,都是移動鐵棺材!
    這批坦克於1918年10月抵達日本時,還鬧出了一個笑話:由於之前日本人都沒見過坦克,誰也不知道坦克長啥樣,一位名叫奧村慕平日本軍官看到坦克後,說道:「把它們叫做坦克不合適,應當叫做戰車。」沒想到這句話得到所有人認同,於是,日本人從此管坦克叫做戰車,一直延續到現在。
  • 被捧上天的10式主戰坦克性能如何?正面交鋒,99式可力壓日本10式
    一直以來,日本坦克發展很少被人所熟知。很多人對日本坦克的印象還停留在舊日本時期,實際上日本對於新型坦克的研究可以非常重視。無論是冷戰時期的61式、74式還是90式,都反映著日本在坦克方面有一定想法和認識。進入新世紀後,日本又研發了現今最先進的10式主戰坦克。該型坦克不僅號稱是世界最先進的坦克之一,還成為了世界上最貴的坦克。
  • 日本首次公開10式主戰坦克內部畫面,設計超越美軍
    10式坦克炮手 近日,日本陸上自衛隊在其年度的富士綜合火力演習中首次曝光了該國現役最先進主戰坦克——10式坦克的內部畫面。該型坦克為日本自行研製的第三代主戰坦克,於2012年進入陸上自衛隊服役,並逐步取代此前大規模服役的90式主戰坦克。日方表示10式坦克具有優秀的機動性,相較於90式有更為出色的防護裝甲,並具備第三代主戰坦克的主要功能,例如行進間射擊等。
  • 世界上第一款性能先進的高原山地專用輕型坦克——中國15式輕型坦克!
    中國15式輕型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種專為高原作戰而生的專用輕型坦克,下面「大可觀天下」著重介紹一下國產15式輕坦的研製背景,服役情況和性能展示。
  • 日本首次公開10式主戰坦克內部畫面 自動裝彈機曝光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據「防務博客」網站5月30日報導,日本陸上自衛隊在近日舉行的富士綜合火力演習中展示了其最先進的10式主戰坦克。10式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為日本陸上自衛隊研製,於2012年開始裝備使用,日方聲稱這款坦克具有出色的機動性能,配備了升級版的防護裝甲,具備行進間射擊的作戰能力。
  • 坦克世界閃擊戰手遊雜談 日本現代坦克探索之作六一式中型坦克
    隨著坦克世界閃擊戰手遊的不斷更新,一些現代坦克逐漸加入到科技樹中。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輛坦克,便是R系坦克家族中的現代坦克的先驅。它被譽為「R系首款國產現代坦克」。它跟M48中型坦克很像,如果沒有名稱標識的話,在瞄準鏡裡面是比較困難把它和M48中型坦克區分開的。這款坦克就是日本在二戰後研製的首輛國產坦克-六一式中型坦克。
  • 二戰日本絕密坦克計劃亞洲版本象式殲擊車
    說到二戰時期的日本坦克,給人印象較為深刻,性能最好的坦克型號無非就是95式輕型坦克和97式坦克這兩款了,日本的95式輕型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於1934年生產,是日本輕戰車中品質、性能最好的一款,九五式輕戰車主要任務是支援步兵並伴隨車輛快速前進,可以快速攻下敵人的據點可設計製造的,在1934年時期95式輕型坦克的最高時速就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