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最強的中型坦克 淺析:豹式中型坦克

2020-12-16 騰訊網

研製背景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大舉入侵蘇聯。雖然在整體戰局(1941~42年)上,德國人佔有巨大的戰略優勢。但是裝甲優勢則並不明顯。特別是遇到了蘇聯的T-34-76中型坦克和KV1、KV2重型坦克。這些坦克無一不是對當時的德國坦克有攻防的優勢。特別是T-34,在攻防速指標上全面碾壓德軍當時最新,最強的四號坦克。在面對蘇軍T-34,KV的時候,往往只能拉出機動並不靈活的88炮才能對付它們。使得德軍往往在戰術層面上受挫。德國迫切需要一種可以在攻防指標上可以碾壓T-34和KV系列的坦克。結果就是二戰中名氣最大的兩種坦克。其中一個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豹式中型坦克。

T-34-76

KV-1坦克

KV-2坦克

豹式坦克

豹式中型坦克是MAN公司的傑作。在VK3002(M)競標案中擊敗戴姆勒奔馳公司的VK3002(DB)拿到了軍方的訂單。並且第一次大規模投入戰場,就趕上了空前絕後的「大場面」——庫爾斯克會戰。與t34中型坦克一起被譽為「二戰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咱們從火力防護機動性這三大坦克基本性能來分析這款坦克。

兩個公司各自的競標原型車(上面那個為勝標方案)

豹式坦克

火力

豹式中型坦克主炮採用KWK42型70倍徑75毫米口徑線膛炮。彈藥基數最多82發。(D型79發,G型82發)最大炮口初速1120米每秒,使用PZgr40/42型亞口徑鎢芯穿甲彈。主炮炮管長度為5.25米。眾所周知,主炮長度決定炮彈初速,炮彈初速決定炮口動能,炮口動能決定炮彈穿深。豹式坦克的75毫米主炮,雖然口徑不大。但因為其炮管長度很長,讓炮彈在裡面的加速時間更久。反而使它的穿深可怕。果不其然,豹式中型坦克。在兩千米距離可擊穿110毫米以上的垂直鋼板。在1943年,盟軍大多數主力坦克的正面裝甲等效都沒有超過110毫米。所以豹式中型坦克能在坦克正常交戰距離(1500米—2000米)不「跳彈」的情況下,擊穿盟軍絕大多數主力坦克。值得一提的是,後期部分「豹子」還換裝了無炮口制退器的88毫米主炮。

豹式坦克

防護

「豹子」正面裝甲為55度80毫米傾斜裝甲。裝甲厚度雖不及前輩虎式重型坦克102毫米的垂直正面裝甲。但由於,「豹子」使用的是傾斜裝甲,這讓它的正面裝甲等效與虎式重型坦克相當。盟軍T-34-76與M4A3謝爾曼等主力坦克必須拉近到500米之內的距離,才有可能擊穿豹式中型坦克的正面裝甲。而且傾斜裝甲的設計可使炮彈「跳彈」的機率大大增加。也算是變相的增加了防護能力。但再好的坦克裝甲防護也不可能做到「百密無一疏。」豹式中型坦克在防護上也有bug。首先,它的側面裝甲與後部裝甲厚度比較一般。因此成為了敵人重點照顧的地方。除此之外,「豹子」還有一個重大的防護bug。那就是「窩彈區」(坦克炮塔與坦克底盤的間隙部分)實戰中發現,敵人的炮彈,如果命中那裡。炮彈將很有可能因為角度原因向下彈,擊穿底盤薄弱的頂上裝甲,進入駕駛室爆炸。十分危險

M4A3謝爾曼坦克

豹式坦克

機動性

VK3002競標案最開始是想求得一款30噸級的坦克。但卻因為暫時需要不斷提高對新型坦克火力,裝甲上的要求。導致出爐的豹式中型坦克戰鬥全重達到了盟軍重型坦克級別的45噸。雖然體重飆升了,但是豹式中型坦克上強勁的發動機,仍然使其速度極快。尤其是HL230發動機,輸出功率高達700馬力。可讓豹式中型坦克的理論最大公路速度達到45公裡/時。越野時速36公裡/時。不過豹式中型坦克45噸重的體重,使其發動機很多時候都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如果速度過快,勢必會大大增加坦克故障率。所以不得不於1943年末,全面換裝了引擎調速器。是「極速」降到了55千米/時。越野時速降到了27千米/時。負重輪方面,豹式中型坦克和虎式重型坦克一樣,採用了大直徑交錯式負重輪。讓駕駛員在開坦克時更加平穩,坦克成員更加舒適,提高作戰效率。但其維護難度也十分困難。有一句話調侃道「前線開得爽,後勤直罵*」

豹式坦克

總結

豹式中型坦克,在二戰中是一款極好的坦克。名副其實,綜合性能優秀。產量在德國裝甲車輛方面很高。超過6000輛。(本人為新人作者,如數據有誤,歡迎指正。)

本文作者:戰忽局之達州分局、要快遞嗎

相關焦點

  • 豹式坦克的競爭對手,造型獨特的捷克圖紙車,斯柯達T-25中型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經命令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達公司研發過一款名為T-25的中型坦克,這款坦克的設計據說集結了斯柯達公司的智慧結晶,更給豹式坦克製造了競爭壓力,甚至很多人認為它可能有希望成為德軍下一級新銳中型坦克,然而備受期待的T-25卻從未建造過哪怕一輛原型車,它的生涯永遠停留在了圖紙上,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T-25坦克。
  • 武士的戰甲,差強人意的裝甲車輛,二戰期間日本97式系列中型坦克
    長久以來,大部分人對二戰時日軍裝甲部隊裝備的坦克印象都比較模糊,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坦克,大部分的第一印象就是「小豆丁」。確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日軍裝甲部隊的坦克體積都比較小,和同時期歐美的坦克比起來屬於「袖珍」水平。
  • 二戰期間日本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95式重型坦克
    說到二戰期間的日軍的坦克部隊,似乎對比歐洲的戰場的正規裝甲力量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但是日本在二初期的97式改坦克除防禦力較弱外,基本與義大利的M14坦克是同個級別裝甲型號,與德軍當時裝備的38T坦克性能上差不多,到1942年後日本的坦克型號才開始跟不上世界中型坦克性能研發的腳步,開始漸漸處於落後地位
  • 豹式坦克的發展史,原來如此艱辛
    豹式坦克是二戰期間有名的坦克,和虎式坦克處於同一時期,當時希特勒為了顯示德軍的強大,命令坦克為老虎,豹子,大象,老虎就是虎式坦克,豹子就是豹式坦克,而象式坦克是費迪南坦克殲敵車,虎式坦克在當時雖然無敵,但它有個致命缺點就是結構複雜,不便於維護,甚至虎式坦克和虎式坦克零件都不能共用!
  • 坦克世界閃擊戰手遊雜談 日本現代坦克探索之作六一式中型坦克
    隨著坦克世界閃擊戰手遊的不斷更新,一些現代坦克逐漸加入到科技樹中。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輛坦克,便是R系坦克家族中的現代坦克的先驅。它被譽為「R系首款國產現代坦克」。它跟M48中型坦克很像,如果沒有名稱標識的話,在瞄準鏡裡面是比較困難把它和M48中型坦克區分開的。這款坦克就是日本在二戰後研製的首輛國產坦克-六一式中型坦克。
  • 日本陸軍尚算可堪使用的中型坦克,多次改進的九七式中型坦克
    如果說起二戰中的日本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薄皮大餡'這四個字。畢竟,相比於歐美的主流坦克,日本坦克真可謂是'體型小巧'。大多數日本坦克都是裝甲薄弱,火力也十分貧弱,和同時期的T-34中型、M4中型坦克相比,差不多就是吉娃娃犬和德國牧羊犬的對比。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日本在二戰中的九七式中型戰車,一款無論怎麼改都性能落後的坦克。
  • 二戰綜合作戰能力最好的坦克:黑豹中型坦克
    此外,最初生產的豹式坦克只有一塊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35度的斜角使防護效果相當於150毫米裝甲;側面是60度斜角的50毫米裝甲,防護效果相當於58毫米;炮塔正面的彈盾厚110毫米,側面65度斜角的裝甲厚45毫 米。傾斜裝甲使豹式坦克的防護能力,甚至優於虎式坦克,實戰證明很難被擊毀。豹式D型以後的型號,更把炮塔裝甲加強至120毫米的上限,以保護炮塔的前端。
  • 二戰「豆戰車」的代表——日本九七式中型坦克,如何成為日本主力
    二戰期間,各國陸軍為了佔得戰鬥的先機,紛紛派出了自己最強的陸軍部隊去搶佔對方的領土。作為陸軍的王牌,裝甲部隊一直都是開路的先鋒,擁有一支勇猛頑強的裝甲部隊是一件令參戰國無比自豪的存在。
  • 二戰期間日本最著名的97式中型坦克,遇到盟軍戰車被秒成渣!
    二戰中,坦克是運用最為廣泛的武器之一,各國研製出的坦克對戰爭也起了不少的作用!而在亞洲戰場上最著名的中型坦克當屬日本97式!由於當時亞洲各國國力孱弱,而日本生產出這款武器自然少不了一番耀武揚威,但這也讓它自信過頭,導致一遇到美蘇盟軍的戰機就瞬間慫了!
  • 二戰匈牙利43M塔斯重型坦克,模仿黑豹中型坦克而生
    坦克的裝甲布置模仿了黑豹中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融入了傾斜裝甲的理念,以便於強化整體防禦力。車體前部裝甲在75~120毫米,側後裝甲厚50毫米,炮塔造型和黑豹中型坦克類似,是一種焊接多面形狀的炮塔,帶有車長指揮塔,炮塔裝甲各面均厚100毫米。
  • 土軍坦克想回歸二戰風格嗎?明明比新輕坦還輕,非要叫:中型坦克
    如果論軍事排名的話,土耳其的地位可不低,號稱:北約第二大軍事強國,尤其是土耳其陸軍的坦克數量非常的多,可惜在剛剛結束的敘土衝突當中,人們就發現土耳其坦克部隊表現不理想,仔細一查,土軍坦克堪稱老古董,三代坦克所佔比重很低,尚有一款德制的豹2A4,上世紀80年代的生產型,放到今天已不算先進
  • 二戰中的德國四號中型坦克,如何從支援坦克變成了德國主力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開發了多款經典坦克,幾乎每一款都在二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例如縱橫戰場的虎式重型坦克,至今都為人所津津樂道。但在當年的德軍裝甲部隊裡,長期擔任其裝甲部隊中堅力量的坦克,實際上是開發於戰前的四號中型坦克。可是四號中型坦克在開發之初並不是為了擔任裝甲部隊主力,而是為了以提供支援力量為主的支援坦克定位。
  • 豹2A7坦克被稱「地表最強」?性能相當強悍,M1A2也要甘拜下風
    文/白夜 二戰期間,德軍的閃電戰奇襲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軍之所以能迅速吞併波蘭並直抵史達林格勒,就是因為其強大的裝甲軍團推進。如今來看,德國的坦克的發展是其取敵制勝的關鍵,除過重型的虎式坦克之外,德軍的豹式中型坦克依然實力出眾。
  • 中坦的傳奇德國豹式坦克穿梭戰場如無人之境
    今天我們主角是德國豹式坦克,也就是五號坦克。這是一款知名度極高的中型坦克,對德國的坦克發展來說及其重要。在豹式之前,德國人的坦克基本可算是自主開發,風格鮮明。不論是坦克車體還是坦克炮塔,都存在著大量的垂直平面,四四方方的稜角分明。
  • 腳踢蘇聯T-34,拳打美國謝爾曼,二戰德國的黑豹坦克到底有多牛?
    他價格美麗,性能優良,有著輕型坦克的速度,中型坦克的價格,重型坦克的火力,有了它,你可腳踢T-34,拳打謝爾曼,就算是虎式來了,也得靠邊叫老大。他就是,黑豹坦克,當然,你也可以叫他「豹式」坦克!二戰德軍的豹式坦克和黑豹坦克是沒有區別的,他們同一款坦克,即「Panther」,因為翻譯的不同,造就了其不同的名字,所以可以叫他黑豹,也可以叫他豹式坦克,沒有區別。「黑豹」的全稱是「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所以也可以稱「黑豹」為「5號坦克」。
  • 二戰最強大的中型坦克黑豹:防禦力、攻擊力和機動性的完美組合
    原標題:二戰最強大的中型坦克黑豹:防禦力、攻擊力和機動性的完美組合 二戰德軍的黑豹坦克,可以說是性能最為均衡的重型坦克。 雖然德軍自己認為這是中型坦克,但44噸的重量顯然是重型坦克。 相比笨拙的虎式坦克,黑豹的火力、防禦和機動性更為均衡。 優秀機動力,讓它能夠承擔傳統的閃電戰任務,而虎式坦克則難以勝任。
  • 二戰時期德國「黑豹」坦克太牛了
    二戰時期比較著名的坦克有:前蘇聯的T-34、德國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國的M4「謝爾曼」、英國的「邱吉爾」步兵坦克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等。其中T-34被譽為二戰中最優秀的坦克,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佔有顯赫的地位。今天兵哥要講的就是其中赫赫有名的「黑豹」。
  • 二戰日本最後量產的中型坦克三式中戰車,為何沒能發揮任何作用?
    三式中戰車是二戰日本於1944年研發成功的一款坦克,它的目的是和盟軍的M4中型坦克相抗衡,為此坦克的火力得到很大的加強。它是二戰中日本量產的最後一型中型坦克,軍隊高層也對它寄予厚望,不過這樣一款坦克卻沒能在戰爭中發揮作用,這又是為什麼呢?
  • 97式中型坦克:平均裝甲厚度僅25mm,37mm戰防炮就能將其摧毀
    97式炮塔式坦克,是在89式中型坦克基礎上研發而來,但其行走和懸掛裝置,卻繼承了95式輕型坦克的特點;二戰時期,算是日本陸軍能拿得出手的坦克。說是中型坦克,重量卻只有15噸,在蘇軍著名的重量達34噸的T-34-85坦克,也被稱作中型坦克的前提下,日軍的97式坦克,實際上就是一輛名正言順的輕型坦克。97式坦克有4名車組成員,長5.51m,寬2.33m,高2.38m,最大公路行駛速度每小時38公裡,越野速度則降至每小時20公裡,最大公路行程僅210公裡。
  • 戰敗前的日本中型坦克,苦心研發的三式、四式中戰車性能如何?
    相比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存在,日本陸軍就顯得有些不受人注意,畢竟日本陸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坦克,出去豆戰車這樣的超輕型坦克,就只剩下九七式中戰車這樣的,名不副實的中型坦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