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市交通運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運輸服務管理「雙輪驅動」策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做好「六穩」工作,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順利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支撐。
一、2019年主要工作情況
2019年,市交通運輸局作為項目主管部門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項目136個,完成投資(工作量口徑)約254.8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150.3%。南沙大橋提前通車,新開工交通項目18個,市域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030公裡,城市道路新增通車裡程45公裡,新改建「四好農村路」260公裡,新增地鐵運營裡程37公裡,完成「十件民生實事」交通任務,完成42個物流園區整治提升,交通運輸郵政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有新的進步。
(一)加快打造高品質道路路網體系,全力推進廣州交通高水平互聯互通。
強化交通先行官作用,聚焦打造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和提升城市道路內聯外通水平,全力推進完善大灣區城市群快速交通網絡,支撐廣州拉開城市發展空間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支撐廣清一體化、廣佛全域同城化、服務全省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從埔高速、南中高速、增佛高速、機場第二高速、花莞高速、廣佛肇高速等21個高速公路規劃建設,南沙大橋建成通車,街北高速擴建、從埔高速先行段開工建設。編制印發《廣州市市政路橋項目近期(2019~2021年)實施計劃》,加快推進車陂路—新滘東路隧道、城市快捷路二期(東沙—石崗隧道)、如意坊放射線(一期、二期)、火爐山隧道、華快石門堂隧道擴建、車陂路北延線、南大幹線、新廣從路快速化、空港大道等一批市政路橋項目規劃建設,東曉南至廣州南站連接線南段、火爐山隧道、石門堂山隧道擴建工程開工建設,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南大幹線廣汽段等市政道路建成。高標準推進環市路、解放路等6條城市主幹道環境優化提升項目。認真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增城區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分批實施交通擁堵點微改造,完成廣園中路白雲大道路段等一批交通擁堵點的微改造治理,著力緩解交通擁堵。
(二)聚焦新時代人民群眾美好交通出行,持續提高交通運輸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
堅持公共運輸優先發展,鞏固深化國家公交都市創建成果,重點解決外圍區域新開地鐵站點公交地鐵接駁不完善問題,鼓勵企業創新開行17條小型化便民公交線路滿足乘客多樣化出行需求,組織新開及優化調整公交線路80條、公交站點80個(不含臨時調整)。不斷優化「廣州交通·行訊通」交通出行信息化服務平臺功能,全新推出微信小程序,擴大用戶覆蓋面,有效提升市民出行信息化服務體驗,入選首屆「大灣區智慧城市應用度榜單」,並榮獲「智慧城市創新應用案例獎」。積極推進智慧綠色公共運輸發展,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公交車13121臺,新增和更新純電動巡遊計程車6822輛,廣州公交電動化項目榮獲世界C40城市綠色科技獎。創新打造環保節能、智能管理、高品質出行的公交示範線路,廣州「觀光2路」榮獲2018~2019年度全國「新能源公交高品質線路」稱號。進一步挖掘地鐵三號線、五號線等線路運能,緩解高峰期市中心部分地鐵線路客流過大等問題,線網最高日客運量達到1157萬人次(含有軌電車),實現地鐵二十一號線(員村至鎮龍西段)、八號線北延段(鳳凰新村至文化公園段)開通初期運營。《廣州市巡遊出租汽車客運管理條例》經省人大批准並頒布實施。組織開展廣州市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創建驗收評審工作,得到專家組高度評價並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驗收。加快推進國家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實施大灣區城際客運公交化,已開通運營線路7條。落實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任務,推動深圳快速通達廣州白雲機場。督導完成95個地鐵站點公共廁所改造提升。制定並組織實施《廣州市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實施方案》,大力推動公路、鐵路等多式聯運重點投資建設項目的建設,以廣州港集團為主體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列入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廣州港南沙港區糧食及通用碼頭泊位擴建、南沙疏港鐵路、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等重點多式聯運節點工程順利推進。提前完成永泰、黃埔、越秀南、番禺等公路客運站場年度搬遷任務。全面完成2019年春運、國慶等重大交通運輸保障。協調改善南站地區交通組織,新增3個停車場(提供1460個社會車輛車位)、計程車蓄車區(提供500個蓄車位)、快速接客區約3500平方米。協調推進廣州站、廣州東站旅客換乘地鐵免安檢工作,便利群眾快速換乘。包容審慎實施新模式新業態監管,許可網約車平臺企業35家、網約車7.2萬輛,優選三家運營企業更新、投放40萬輛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服務群眾出行,向首批6家企業頒發24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和20張載客測試牌照,發布33條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與道路定級,總裡程45.6公裡。新增高速公路主線門架收費系統308套,新建和改造ETC車道724條,完成市本籍車輛安裝ETC約227萬套。因應經濟發展形勢和汽車消費需求,促進汽車產業發展,在原配置額度的基礎上增加投放5.8萬個中小客車增量指標。提升機動車維修與駕駛員培訓行業服務水平,推進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工作,推動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推廣應用,全市一、二類維修企業聯網覆蓋率達100%;組織全市所有駕培企業落實駕培監管信息系統「全省一張網」工作,實現培訓學時人臉識別監管;推進道路貨運車輛檢驗檢測改革工作,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截至年底,廣州市提供「三檢合一」服務的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已達40家。
(三)持續優化行業營商環境,促進交通運輸穩中向好發展。
對標最高最好最優,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和國家評價指標體系,深化行業「放管服」改革,及時調整完善行業法規政策並做好實施評估;大力度實施交通工程領域行政審批改革,行業審批11類考核指標全部達標省「數位化」要求。落實市委、市政府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部署要求,牽頭印發《加快推進廣州市物流園區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和《加快推進廣州市物流園區整治提升2019年工作安排》並組織實施,提出三年完成中心城區整治提升62家低端物流園的總體目標,2019年度整治提升18個物流園區的任務已完成,釋放存量土地約96.58萬平方米(約1449畝);此外,還推動黃埔區、海珠區在前期摸查基礎上,主動整治提升計劃外的規模以上(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及以上)物流園區24家,釋放存量土地約39.66萬平方米(約595畝)。加強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分析,摸清底數,積極主動走訪服務鐵路、公路、民航、水運、郵政、物流等行業企業,幫助企業解決發展和經營問題,全年完成貨運量13.6億噸、貨物周轉量21829.1億噸公裡、客運量4.9億人次、旅客周轉量2375.8億人公裡。
(四)堅持安全發展思想,健全完善行業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
堅決貫徹落實安全生產部署要求,壓實行業安全生產責任,動態排查並分級管控黃色及以上等級風險點、危險源,強化交通工程、橋梁等安全監管,妥善處置橋梁被撞等各類突發事件,全力推進做好「豬兼強」等行業社會穩定風險防控和處置工作。完成全市79家客運企業、6509輛客運車輛的變相掛靠排查整治工作,註銷不符合規定的從業資格2133人,對全市132家「兩客一危」企業開展駕駛員安全文明駕駛實施教育培訓考核,對55臺站外上客違章班車採取停班處理措施,全市1.7萬餘輛客運、危運、公交車輛全部安裝運輸車輛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完成掛牌督辦的14處道路交通安全隱患路段整治。修訂完善春運、三防、北江大堤抗洪搶險交通運輸保障等預案。創新建設智慧交通系統,打造城市客運綜合疏運組織智能化服務管理體系,有效支撐重大節假日客流疏運、交通組織保障、高速公路保暢通等工作,獲得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科技進步獎,全國「雪亮工程優秀案例」、「網際網路+交通運輸」創新創業一等獎。深入開展行業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大力推動「打財斷血」和嚴查「保護傘」,深入整治交通運輸領域不正之風。依法查處道路運輸違法2.52萬宗、違法超限超載車輛2.89萬輛次,清理橋下空間5.7萬餘平方米,高速公路貨車月均違法超限超載率控制在0.33%以下。抓實信用體系建設,完成政務服務審批和行政執法系統改造,共享信用信息並自動嵌入行政審批、事中事後監管等業務流程,出臺《廣州市對嚴重違法失信超限超載運輸車輛相關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制度》《對交通運輸工程建設領域守信典型企業實施聯合激勵的合作備忘錄》等市級聯合獎懲備忘錄。
(五)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紮實推進服務型政府部門建設。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中心組學習的重中之重。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強化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加強輿論引導,規範陣地建設,傳播匯聚交通正能量。廣州交通官方微博、微信位居全國交通局類、市直單位政務新媒體影響力排行榜前列。持續深化交通運輸行業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實施細則要求,持續轉變作風,鞏固擦亮「廣州交通黨旗紅」黨建品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模範機關建設,推動市交通運輸局146個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辦理中央和省、市級建議提案264件(其中主辦109件)。全面做好年度政務公開工作,完成政府網站集約化,依法辦結依申請公開94件。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順利完成機構設置、職能調整、直屬單位劃轉、人員轉隸等各項機構改革工作。
二、2020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0年,市交通運輸局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力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交通任務和年度目標任務,以更高水平推進實現廣州交通互聯互通,為廣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和國際大都市建設提供堅強支撐。
(一)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堅。
對照《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交通任務,加強規劃引領,啟動編制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工作,力促花莞高速、機場第二高速北段等4個高速公路項目建成通車,新開工南中高速、增佛高速(增天段),抓緊推進增佛高速、花莞高速西延線等高速公路和車陂路—新滘東路隧道二期、魚琶隧道、化龍—開發區西區過江通道、珠江新城過江隧道等重點市政路橋項目前期工作,促請推動蓮花山、獅子洋過江通道建設;力促白雲五線(機場高速至106國道)、南大幹線(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南大幹線(新化快速至蓮花大道)、新廣從路快速化南段等7個城市道路項目建成通車,力爭開工建設城市快捷路二期(東沙—石崗隧道)、車陂路—新滘東路隧道二期、廣汕路快捷化和廣州鐵路大田站、白雲(棠溪)站周邊道路等城市道路項目。按職責協調督促十一號線、十八號線等13個軌道交通項目,推進地鐵八號線北延段(文化公園至滘心段)開通初期運營。
(二)抓好交通運輸行業管理服務。
全力抓好2020年春運等重大交通運輸保障,做好運力調度和疏運組織,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春運工作,保障群眾安全便捷滿意出行。持續深化公交、計程車、停車場、道路客貨運、機動車維修、駕駛員培訓等交通運輸行業改革。堅持公交優先發展,強化公交、地鐵等各種運輸方式銜接,改善乘車體驗,提升換乘效率。大力實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深化完善公交、出租電動化,2020年新增及更新的巡遊出租汽車純電動化率達90%以上。
(三)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深入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優化行業營商環境,強化交通運輸郵政業經濟指標統計和運行分析,持續走訪服務企業,進一步提高交通工程和行業行政審批效率,鼓勵和規範發展網約車、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分時租賃汽車、定製公交、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等新模式新業態,促進交通與旅遊等行業融合發展。落實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要求,進一步優化物流園區布局,計劃完成33個物流園區整治提升,更加優化資源配置,為城市發展騰出空間。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新建改造「四好農村路」100公裡,進一步提升農村客運信息化水平,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鄉村振興。
(四)加快推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按照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法制化要求,更加健全完善法規政策體系,開展數字交通建設,強化交通行業數據集成分析應用,深入推進開展交通科技執法。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重大風險隱患雙重預防機制,健全行業應急體系,突出做好重大節假日以及颱風、汛期等行業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工作,提升防範化解各方面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停車場建設力度。持續推進道路交通擁堵治理。
(五)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開展新一輪「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持續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嚴格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自覺維護意識形態、網絡意識形態和網絡安全。鞏固深化創文明工作,不斷創新賦予行業精神文明新的時代內涵。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擦亮「廣州交通黨旗紅」黨建品牌,深入開展模範機關建設,持續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交通鐵軍,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反腐,堅持把市交通運輸局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