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尾巴」上的高端民宿

2020-12-18 華聲在線

「龍尾巴」上的高端民宿

6月12日清晨,張家界武陵源區龍尾巴村,58歲的李啟海與妻子張明姣洗漱完畢,沿著乾淨的柏油馬路,步行兩分鐘,就到了上班的梓山漫居。這是一家高端民宿。

背上竹筐、帶上剪子、戴上手套,「花匠」李啟海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月季花每天早上要剪枝,剪去枯掉的花和枝葉,花就可以從4月開到11月。」

以前種田種菜,現在種花種草,李啟海在梓山漫居跟著園藝師學了兩年,今年獨自負責民宿範圍內20多畝的綠化養護。「天天跟花兒打交道,我覺得生活像花兒一樣幸福!」李啟海說。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曹嫻 寧奎

「要把旅遊做起來,先把村裡的環境搞好」

龍尾巴村因山形如龍尾而得名,位於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協合鄉北端。「八山一水一分田」,龍尾巴村與大多數深山村落一樣,交通閉塞、山多地少。全村645人,耕地573畝,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一畝,加上地勢高、收成看天,村民們過去許多年在溫飽線上掙扎。

與其他村落相比,龍尾巴村又有特殊之處。這裡緊鄰張家界「三千奇峰」,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

「要把旅遊做起來,先把村裡的環境搞好!」龍尾巴村負責人鄧青松說。2016年開始,龍尾巴村建設美麗鄉村,清理白色垃圾、規範雜物堆放,畜禽圈養、水溝清理,室內整潔、庭院美化,農田不打農藥、少施化肥……陳年垃圾不見蹤跡,生活陋習慢慢改變。「年底開村民運動會,衛生評比積分高的,戴上大紅花領獎,大家都覺得光榮!」2019年,龍尾巴村被評為「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

高端民宿客棧13家 總投資超過1億元

人居美、環境美、生態美、鄉風美,這個土家村落成功引來了「金鳳凰」。包括梓山漫居,轄區內的高端民宿客棧已有13家,總投資超過1億元。

超大落地窗外,或是碧藍天空下的「空中田園」,或是濛濛細雨中的雲霧繚繞。32歲的李平4年前從廣州回到村裡,將村裡民居進行改造,打造出高端民宿「璞舍」。李平將民宿景觀照片放到國外的社交媒體上,一下就「火」了。這個只有13間客房的民宿,去年吸引了60多個國家的遊客前來「打卡」。最貴的一間,房價3000元,2019年純收入達到200萬元。

「今天已經有七八間入住了客人。」李平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今年主打國內市場,但遊客的消費能力不減,而且因為可以提供定製化的旅遊路線,備受遊客歡迎。

農民變身旅遊從業者 村民生活大變樣

農村成了鄉村旅遊目的地,農民變身旅遊從業者,農產品向旅遊商品轉變,當地村民的生活大變樣。

沒在民宿工作之前,靠務農和出門打零工的李啟海夫婦,一年收入只有萬把塊錢。「工地上什麼活兒都做」「累也沒辦法,兩個孩子要養啊」,說起以前緊巴巴的日子,夫婦倆直搖頭。現在,兩人在民宿工作一年光工資就有7萬元;家裡種養的當季蔬菜、山貨也不愁銷路,基本都被民宿定點採購了,一年下來總收入有8萬多元。

妻子張明姣說錢要攢著,留給兩個孫女讀書用。「以前沒錢,兒子沒讀多少書,很遺憾!」 收入多了,開銷也多了。「現在家裡有3臺熱水器,每個月電費都要不少。」精打細算的張明姣說。

幸福的人兒,龍尾巴村裡還有不少。吃上「旅遊飯」,念好「山水經」,目前全村170戶居民有80%以上參與到鄉村旅遊、保靖黃金茶這兩個產業中來。其中民宿客棧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間接帶動80餘人從事旅遊服務業。以前村裡外出務工的160多人,九成以上回到村裡發展。村民年均收入由2015年的7000多元,增加到2019年的2萬多元。

相關焦點

  • 「我們一起奔小康」龍尾巴人的小康路
    說起龍尾巴這個地方,也許沒有幾個人知道,即便是在它所在的武陵源區,它的知名度也不高,更不用說在整個張家界,乃至湖南。可在旅遊圈內,龍尾巴村的名氣真不小。因為龍尾巴轄區內擁有的梓山漫居、璞舍、清隱閣、龍縵等眾多高端民宿客棧,是歐美和北上廣深等地高端遊客來張家界的首選落腳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裡口山:村民樂享「家門口」經濟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裡口山:村民樂享「家門口」經濟 2020-07-26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尋味經典」宿在山水間
    在富春江鎮另一邊,只做高端民宿的青龍塢,也是另闢蹊徑,吸引集聚了一群文化藝術的愛好者常駐於此。隱逸在富春江的源頭,青龍塢有點遺世獨立的味道。「潛廬鄉居」投資人王小冬當初選址也很慎重,「我們走了很多地方,臨安、武義、松陽、舟山、嵊泗……在桐廬境內也看了很多村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糧食種植大戶的美好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電焊修理到行特色農業種植,霍州市辛置鎮南下莊村種糧大戶楊德珠依託國家政策支持,大力發展優質小麥、玉米種植,通過雙手在廣袤的土地上,不但成功實現了轉型發展,也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裡口山的「桃花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播出《裡口山的「桃花源」》。威海市近郊的裡口山上有座小村莊——王家疃村。這裡三面環山,溪水潺潺,村裡特色的石頭房子古樸雅致,吸引了各地遊客紛至沓來。可如果將時針撥回到2009年,劉俊彤剛嫁過來時,這個「新家」曾讓她倍感委屈。劉俊彤介紹家裡的生活用水改造成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昌平仙人洞村:尋味「素食宴」
    自2016年起,仙人洞村「兩委」結合村莊特點,陸續開創素食、民宿兩大產業,同時狠抓人居環境建設。僅用5年時間,仙人洞村躋身成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首都綠色村莊、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如今,村民過上了物質、文化雙豐收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產業興旺,老鄉的日子也越過越旺!
    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中,記者所到之處隨處可見蓬勃發展的鄉村特色產業,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蘊,老百姓在家門口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日子越過越紅火,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信心。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以前的十八洞窮得讓人心痛,現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讓人心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美麗宜居新南京 讓全面小康有顏值有品質
    小康全面不全面《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焦南京,看看這裡如何以繡花功夫雕琢城市、用綠色堅守呵護城市,夯實生態宜居之本,築牢幸福生活之基,把一個囊括「自然山水韻、古都文化魂、國際現代貌」的美麗古都留給未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走向幸福生活
    我們在房間裡見到了大學畢業正在複習考研的高俊祥,他說:「2005年,我們家和其他村民從臨夏州東鄉縣偏遠山區整體搬遷到這裡,如今已整整15年了。如果沒有移民搬遷,我們不可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nbsp&nbsp&nbsp&nbsp伴著「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嘹亮號角,全市各級各部門始終把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作為重中之重,營造出齊抓共管、條塊聯動、合力攻堅的良好工作局面,譜寫出一幅氣壯山河的宏偉篇章。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憂居」到「優居」,無錫繪就"美麗鄉村...
    2017年,度假區對6個自然村重新實施雨汙分流工程,西村沒有企業,主要汙染源就是生活汙水。社區工作人員跑遍全村268戶人家,做通百姓工作,逐一確定施工方案,讓生活汙水不再流入顧家瀆。  河水乾淨了,岸上整治也不能落下。該社區圍繞轄區大環境綜合提升,進行了道路恢復、橋梁路燈修復、管線入地、環山河駁岸提升、背街小巷改造等16個項目建設,讓村內環境面貌有了巨大變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武邑縣韓王思公村:「第一書記」李紅展拄...
    8月12日,記者來到武邑縣武邑鎮韓王思公村,只見乾淨整潔的公路旁鮮花綻放,六套粉刷一新的民宿矗立一旁,在陽光照射下,顯得錯落有致,恬靜安寧。「這是我們今年開發的新『寶貝』,也是旅遊扶貧的產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02)讚一個!聖女果種植「錢」景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02)讚一個!聖女果有「小金果」「愛情之果」的美稱。黃花灘鎮馬路灘村村民薛剛今年流轉了五道溝56座日光溫室,全部種植了聖女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任志波:特色養殖奔向「甜蜜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任志波:特色養殖奔向「甜蜜生活」 2020-08-19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感受小康進程「中國風」
    「小康」以及「大同」,是先輩們憧憬的社會理想,是典型的中國表達。筆者近日跟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一路走來,途經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穿林海,過草原,進農村,真切感受到農業在強起來,農民在富起來,農村在美起來,感受到奔小康進程中的「中國風」「中國範」。  小康實踐更注重鄉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達日嘎嘎查用牧家遊+集體經濟走向脫貧...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達日嘎嘎查用牧家遊+集體經濟走向脫貧致富之路 2020-07-08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王海青:田野上的追夢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王海青:田野上的追夢人 2020-12-03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影見證小康:文昌閣和四望亭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影記憶。
  • 中國機關後勤雜誌社組織召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攝影展...
    歡迎關注「中國機關後勤」微信公眾平臺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歷史時刻,各族幹部職工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凝心聚力,艱苦奮鬥,正闊步走向美好小康生活。8月5日,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國機關後勤雜誌社、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主辦,人民日報社攝影部、人民畫報社、民族畫報社協辦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攝影展溝通會在民族畫報社召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2020-09-13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菜籃子」裡的小康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來看「菜籃子」裡的小康夢。地鐵一號線站外,就是原來的紅橋區佳園裡社區商業街。上世紀80年代末,由於周邊佳園北裡、佳園東裡等5個小區,有近3萬名居民要買菜,這裡逐漸形成了佔路市場。許愛順,1994年從山東德州來到天津做小本生意,賣雜糧、賣蔬菜。雖然天天起早貪黑、吃苦受累,但跟在老家打工相比,能賺到的錢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