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鄭暉 文 倪宇翀 攝
民宿,如雨後春筍,散落在杭州各地的山水間,破壤而出、蓬勃成長;它們往往與一湖山色近在咫尺,風月相融;它們小巧精緻,藏身村落,星級酒店也壓不住它們的風頭。
山坳裡的人情味和城市裡的包容度,是民宿最亮眼的閃光處,也是民間智慧和創意的濃縮點;而民宿的投資熱,是民營資本的自覺力量;提升了顏值、激活了業態,也喚醒了鄉愁的民宿經濟,更逐漸成為杭州鄉村振興戰略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踐的一塊金字招牌。
樣本1
桐廬富春江鎮:
慢生活——「爆款」背後的新邏輯
擁有山水生態的人居地,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在富春江鎮蘆茨村有這樣一條路——路的一邊清澈的溪水譁譁流過,溪邊蒼翠的山坡更讓人心曠神怡;路的另一邊,整齊劃一的民宿一字兒排開,主人們以農家特有的熱情接待著山外來客。
「這個炸鮮魚來一份怎麼樣,就是門口水裡面直接撈的。」兩山大道農家樂的主人姓宮,正操著一口純正的東北話給客人推薦特色菜。他十多年前就紮根到這裡,建起三層小樓,做起了農家樂,「這兒山美水美,還有這麼多客人。」
事實上,自2006年開始,蘆茨村就依託著這「天然溪灘大浴場」,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前來;人來得多了,就有十幾戶人家嗅到了商機,自發性地開始建農家樂。「上海來的客人最多。當時還沒有成規模,都是農家樂,沒有民宿的概念。」村委會主任章紅華介紹說,十多年來,客人越來越多,現在村裡已經有172家民宿和農家樂,90%的村民都能依靠鄉村旅遊發家致富。
2009年,蘆茨被列入杭州「風情小鎮」創建點之一。隨後,外立面改造、「三線下地」、遊步道的修建……蘆茨村在產業發展、村莊整治、休閒旅遊、文化創意開發等方面下了許多功夫,而這些也都成了民宿蓬勃興起的基礎。「不建設就會被淘汰,要邊發展邊建設,村裡好起來了,遊客就更多了,我們的錢袋自然也就鼓起來了。」章紅華和村民們深知這其中的邏輯。
不過,船大抗風浪,單門獨戶的民宿畢竟難抵市場經濟的風浪。於是,機遇來了——在2012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浙江首個鄉村慢生活體驗試點區——桐廬縣富春江(蘆茨)鄉村慢生活體驗區成立;同年11月,桐廬縣委還牽頭組建了體驗區管理委員會(簡稱「慢管委」),落實日常管理。
體驗區總面積62平方公裡,以富春江鎮的蘆茨、茆坪、石舍三個村落為節點,與富春江—新安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嚴子陵釣臺、白雲源風景區交錯相融,以原生態、原生活、原生產等鄉村傳統要素為體驗內容。開始打造全省首個慢生活體驗區後,該區域還對垃圾、水源進行了整治,生態環境有了進一步好轉,並申報成為杭州市第一個全域可遊泳河。此外,慢管委還為民宿產業與村子發展引進了更多層次的項目,例如,以打造蘆茨「青龍塢鄉度藝術產業集群」為重點,與上市公司風語築集團合作建設一處高端鄉宿綜合體;積極承辦桐廬大地藝術節等國內外知名藝術活動,打造「文旅+藝術」鄉村美學新坐標等等。
一汪秀水,能帶起一方土地的澎湃,更能帶動一整片森林的向上。
就在蘆茨隔壁的梅樹塢,坐落於白雲源風景區口,民宿產業也是村子的一大特色。
然而,「隔壁也是民宿」,是否會引起惡性競爭,遊客是否會有「審美疲勞」?
不用擔心——差異化和多元化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讓民宿業參差多態,各自都能綻放最大魅力。
這家隱於白雲源山坳的「筱隱·茉莉花開」民宿,也是由慢管委引進的。這也是筱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在桐廬的第三家民宿。「來這裡的人都是衝著這裡的山水,山水是靈魂。」當初看上這方山水時,村裡已經有了不少農家樂,不過令公司運營主管盧曉莉十分慶幸的是:「村裡人並不排外,我們很容易就融入了進來。」
在盧曉莉看來,差異化、特色化在當下民宿行業競爭中顯得尤為重要。
像她的「筱隱·茉莉花開」,就鮮明地主打親子主題。「目前的民宿中,親子類的比較少。」 這位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的高才生,對自家民宿的定位很清晰:區別於農家樂、不與本村的其他民宿競爭、是對該地區民宿業態的豐富和補充。「我有許多高校的資源,可以請大學教授來給孩子們講20分鐘的『科學課』,這些其他民宿鐵定辦不到。」盧曉莉自信滿滿,而且,他們公司已經在山裡面又拿下一塊地,將打造更精緻的民宿。「來我這裡的遊客素質高,要適應他們的消費。比如他們想喝咖啡,也喝過很多好咖啡,那麼我就請海內外厲害的咖啡老師專門來做咖啡,遊客也會因此感到意外和珍重。」
住在白雲源景區附近民宿、體驗農家生活、享受暑假時光的孩子。
為保障孩子的安全,「茉莉花開」的房間裝潢大多用木質材料。
當民宿因差異化而不再只有「宿」,多元化盈利就成為一幅充滿蠱惑力的圖景。當民宿跳出了「宿」,藝術也可以揉入鄉村。
在富春江鎮另一邊,只做高端民宿的青龍塢,也是另闢蹊徑,吸引集聚了一群文化藝術的愛好者常駐於此。
隱逸在富春江的源頭,青龍塢有點遺世獨立的味道。「潛廬鄉居」投資人王小冬當初選址也很慎重,「我們走了很多地方,臨安、武義、松陽、舟山、嵊泗……在桐廬境內也看了很多村子。」她介紹說,民宿選址有一些不成文的要求,比如要有山有水、景觀好、可達性強、政府支持、配套相對完善……
青龍塢並不是她最早選中的村子,卻是最後成功落地的。這得益於當地政府的有力支持,以及村子基礎相對成熟——已經具備一個高端民宿集聚區的雛形。
「住在山裡,很多時候大家想要的是一種短暫的抽離。硬體上的舒適可以保障身體的放鬆,但由外而內、由身及心的放鬆,則需要更多的東西。藝術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王小冬說。
2018年11月8日,桐廬縣與「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創辦人北川富朗先生及其大地藝術祭中國團隊瀚和文化,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大地藝術節和桐廬結緣。對藝術節的「加持」,王小冬認為,青龍塢在大地藝術方面的探索還處於早期階段,青龍塢被定為分會場,得益於中國第一個鄉宿文創綜合體「放語空」的落戶,也得益於青龍塢的民宿主人自發對藝術活動的引入,「青龍塢已經自帶藝術氣質,一些藝術裝置已經或正在被引入這個民宿聚落,並成為一些年輕人的打卡點……」
規劃引領、基礎先行、生態保護、項目帶動——十六字方針是慢管委的宗旨,也是桐廬的「野心」:在保護好體驗區獨特的山水和人文歷史的同時,積極打造「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新時代鄉村生活樣板地。
目前,富春江(蘆茨)鄉村慢生活體驗區區域內共有民宿242家,床位4953張,更有桐廬縣唯一的白金級民宿——靜廬瀾柵等35家高端民宿,並形成了「蘆茨」「白雲源」「青龍塢」等一批特色鄉宿品牌,還建成有「石舍漫曼街區」「青龍塢網紅藝術谷」兩大鄉創文化街區。2019全年,體驗區共計接待遊客197萬人次,旅遊收入2.1億元。其中,本地民宿業主戶均年經營性收入已超30萬元,當地村民依靠鄉村旅遊和民宿產業發展已實實在在嘗到了甜頭。
民宿,是遊客們想去的地方;民宿,是鄉村振興的路徑;民宿,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轉化的果實。
樣本2
臨安指南村:
「輕奢」民宿「含金量」高環境「副作用」小
沿著S205省道青臨線一路西行,會看到一座古樸的石牌坊立在路側,牌坊上方寫著「指南慈境」,穿過這座牌坊,便是太湖源鎮指南村。
「實在不好意思,這周房間都訂滿了,等有空出來了,第一時間跟您說……」「雲棲楓林」民宿女主人羅雲妍言語間充滿歉意。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婉拒」遊客入住了。
「雲棲楓林」民宿,坐落在指南村裡一棵500年的老銀杏樹下。小院柴門半開迎客,一到秋天,銀杏葉就會鋪滿門前臺階。院子裡擺滿了五顏六色的植物,鞦韆、五彩的木馬,幾張桌子有序地擺在庭院中,遠處山嵐霧靄忽而來去,一杯咖啡,一壺清茶,三兩好友,這裡是都市人嚮往的生活。
古色古香的臨安指南村。
羅雲妍做民宿的初心是體驗「綠富美」的生活:「只有7個房間,自己不會太累,收入也還可觀,而且客人體驗感也會比較好。」羅雲妍是土生土長的指南人,原本在杭州一家大企業從事酒店管理工作。2015年開始,細心的她發現村裡的道路變乾淨了,水更清澈了,環境也不再是那麼亂糟糟了,就動了回鄉創業的念頭:「我每次回來,村裡都有變化。」
2017年,她下定決心回到村裡,自己設計、自己監工,花了一年多時間,投入150萬元把閒置的房子連同經營了十幾年的農家樂一併改造成民宿。2018年8月,「雲棲楓林」開門營業。「一方面,我喜歡這樣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我們家的農家樂是時候要提升了。」羅雲妍說。
事實上,自2014年起,從「上改下」到「五水共治」,從統一「降層」到外立面改造,指南村先後經歷了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紅葉特色小鎮和村落景區建設的數輪「加持」,村裡的古樹、古塘、古宅、古井、古道等「指南七古」在整理、挖掘、重塑中綻放新光彩。
好山好水就在那裡,村裡的基礎建設更好之後,名氣更大了,來村裡的遊客也就更多了。這些都是羅雲妍回鄉創業的動力和底氣:「政府能花這麼大的力氣在這個村,它的將來一定無可限量。」
相比於其他民宿,「雲棲楓林」算不上豪華,但老房子、老物件、老油畫,每一個裝飾掛件都出自主人之手,每一處擺設都體現著主人的用心。而民宿餐桌上的菜,也都來自自家的菜園子。「不需要奢華,沒有山珍海味,給客人的就是小時候的味道,原始村落的感覺。」羅雲妍說,她不願在任何的網絡平臺上做廣告,為的就是要保持這份初心和自然。想來的人自然會來。客人們都是口口相傳,熟客帶著新客,「今年十一的房間早已經訂完了。」羅雲妍笑笑。
在自己的家鄉,打理自己的生活,照顧父母,還能給生活「留白」,把喜好都融入進來。這正是羅雲妍想要的。
「雲棲楓林」的每一處細節都經過主人的細心擺設,為的就是營造家的感覺。
如今,村裡200多戶人家,80%都有自己的農家樂。據了解,去年,指南村共計接待遊客4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2000萬元,農家樂經營戶戶均收入普遍在30萬元以上。
與太湖源鎮的其他村相比,指南村相對「輕奢」,體量普遍不大,但「含金量」高,環境「副作用」小。「我們村是自然村落,接待量沒有那麼大,但是家家戶戶都很團結,不打價格戰,每家每戶都互相照應,客人多的時候還會幫忙介紹到別家去。」村裡還建了微信群,哪家蔬菜不夠了,群裡喊一聲,馬上有鄰居送上門。
指南村的「綠水青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近兩年間,村裡共有十多位像羅雲妍這樣的年輕人回家辦民宿,其中有不少大學生。還有的年輕人,正趕赴在「回家」的路上。他們的回歸,不僅帶旺了村莊的人氣,帶來了新的審美和理念、創新和活力,也使家族文化和村落文明開始回歸重聚。一切都在悄然改變,一切都在山水間蓬勃生長。
專家點評
多贏才是真的贏
浙江省村鎮建設和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民宿分會常務理事
黃冠傑
蛙叫蟲鳴,落霞微風是每個都市人嚮往的休假地。
民宿的開設和運行作為激發鄉村活力的「針灸刺激點」,進一步提升了村落的文化價值和吸引力,助力村落本身的存續和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民宿自身的經營,實現投資有效、村落復興、村民增收、文化傳承……各方多贏。
民宿項目在選址時,要側重空心村的激活。一般民宿比較注重村落人氣是否旺盛、通達是否便利等條件,除此,也應注意挑選那些有空心化趨勢甚至已經空心化,但是很有保護價值的村落——儘管這必然給經營帶來相當的挑戰,但對於延續這些村落的文化壽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這類民宿,也可為文化層次較高的人士,如高校教授、退休幹部、藝術家等,提供鄉居在山水林泉間、回歸傳統文人生活的清淨所在。
民宿項目要重視傳統文化的修復傳承。民宿最根本的吸引力,是城市裡難尋蹤跡的傳統文化、鄉村生活。修復傳統,不但是為文化保護作貢獻,也是為客人提供「高級享受」。在鄉村開辦民宿,不是簡單地去鄉村做生意,而是和村民一起形成新的家庭,客人入住民宿就是去「找親戚」,這樣才能算是有溫度的生活。能交給村民的任務自不必說,如房屋的改造施工、景觀維護、安全保潔等等,都交給本村村民來完成,也能給村民帶來一定的收益。
「民宿」的核心在「民」而不在「宿」,「民」的重點在鄉村的風光、鄉村的生活、鄉村的人。儘量讓客人在好山好水的鄉野風光中,享受質樸健康的傳統生活,作為城市紛擾喧囂的一種治癒。而民宿所在村落的村民,也能慢慢發現遊客們喜歡的原來是我們本來就擁有的,認識到自身的可貴,從而產生延續傳承的文化意識,主動維護日漸少見的鄉居風情。
編輯 倪宇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