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後,人們回望電影《焦裕祿》

2020-12-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鄭州9月25日電 題:30年後,人們回望電影《焦裕祿》

  新華社記者任沁沁、李文哲

  正在此間舉辦的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上,當1990版電影《焦裕祿》重新放映,現場觀影的人們,悄悄抹起眼淚。

  30年前,電影《焦裕祿》感動了無數的人,焦裕祿精神一直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為理想信念而努力奮鬥著。

  「他生動、集中地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最高境界,這種精神不會過時,將被永遠傳承,激勵代代共產黨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求真務實、開拓進取。」92歲的老藝術家田華說。

  54年前,年僅17歲的王冀邢,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次聽到了新華社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幾件小事始終在我的腦海裡抹不掉。」王冀邢說,一件是焦書記剛上任,在風雪交加的夜晚,把工作人員帶到蘭考車站,讓大家親眼目睹逃荒要飯謀生的蘭考鄉親們,並在現場開起了「扶貧會」;一件是上任後帶了扶貧款到最貧困的農村看望群眾,一位病中老大爺問他是誰?他說,我是您的兒子……

  「那時候年紀雖小,但依然為焦書記的鞠躬盡瘁、服務人民的精神落淚,不能自已。」王冀邢沒想到,20年後的自己,會因為電影而與焦裕祿產生時空交織。

  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曾經深受鹽鹼、風沙、內澇「三害」困擾。1962年,焦裕祿調任蘭考,在隨後475天時間裡,以堅強毅力、熾熱情懷,帶領人民群眾戰天鬥地,與「三害」作鬥爭,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1990年,為紀念這位縣委書記,峨眉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焦裕祿同名電影,將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艱苦奮鬥的事跡搬上螢屏。王冀邢成為該片導演。

  為了塑造人民公僕的形象,演員李雪健從開拍前20天開始,每天只吃青菜,通過熬夜讓自己看起來更憔悴、更瘦,從外形上貼近焦裕祿。

  「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這是李雪健在當年金雞百花獎頒獎典禮上的獲獎感言。

  參加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獎的李雪健,回憶起當年拍攝細節,恍如昨日。影片的開頭,是百姓送別焦裕祿的場景,「老百姓自己準備道具,真實還原了當年送別焦書記的場景,並拒絕了劇組的酬勞,說為焦書記做點事,不要勞務。」

  深受感染的李雪健,用心、用靈魂演活了人民的好書記焦裕祿。

  在每張電影票價僅3角錢的時代,以130萬元投資收得1.3億元票房,這部電影也創造了中國電影史的奇蹟。

  焦裕祿精神是什麼?如果沒有抓住這種精神,就抓不住電影的魂。王冀邢說,人們熱愛、追隨焦裕祿,因為他不僅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體中國人的人生榜樣。

  焦裕祿女兒焦守雲一直記得父親的一句話,「做人講感情,做事講擔當。」她感謝人們對父親的惦記,「我知道老百姓記住的不僅是我的父親,更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精神。」

  焦裕祿外孫餘音沒有見過外公,對外公的印象,是通過家人的講述慢慢形成的。「他睿智樂觀、多才多藝,會唱歌、會跳舞,會拉二胡、會唱戲。他還愛笑。」餘音說,1990年10歲的他,走進影院看到了這部影片,從此走進了外公的精神世界。

  「80後」的餘音,如今已是一名專業男中音歌唱家,還主演了中國歌劇舞劇院創排的音樂劇《焦裕祿》。「我有責任傳承好外公的精神,因為人民不忘焦裕祿,時代需要焦裕祿』」

  據悉,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將於2020年10月開機,2021年7月1日前與全國觀眾見面,為黨的100周年生日獻禮。這部新時代的作品將從不同角度、更多細節入手,再現焦裕祿對家人、戰友和鄉親的情感歷程,以更加真實鮮活的故事展現焦裕祿精神。

  將在這部影片中扮演焦裕祿的演員郭曉冬說:「李雪健老師塑造的焦裕祿,成為我們這代人記憶中不可超越的經典,今天,我站在前輩的肩膀上,更當全心全意演繹好焦書記的形象,詮釋、傳承好焦裕祿精神。」

  而今,九曲黃河的最後一道彎,1116平方公裡的蘭考土地,已經發生了翻天巨變,焦裕祿書記可以心安。時空變幻,焦裕祿精神如同火炬,溫暖昨天,更將映照明天。

相關焦點

  • 30年再聚首 1990版電影《焦裕祿》劇組重聚鄭州
    (原標題:《焦裕祿》劇組時隔30年再聚首 兩代電影人接力演繹經典形象 一起來看劇裡劇外的溫暖與感動)
  • 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在銀川殺青
    新華社銀川11月25日電(記者唐亞蒙、陳澤安)25日,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在寧夏銀川殺青。該片根據焦裕祿女兒焦守雲口述回憶錄改編拍攝,從「投身革命」「在洛礦」「到蘭考」三個部分,講述焦裕祿精神從發軔、形成、成熟,到發揚光大的過程,從女兒的獨特視角回溯焦裕祿的一生。「這部電影基本上是講述我父親的全部工作經歷,把我父親的一生比較全面地展現給觀眾。」焦守雲在拍攝現場說。
  • 弘揚焦裕祿精神 南山婆學習並慰問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劇組
    11月25日,由郭曉東、丁柳元主演,高滿堂、李唯編劇的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在寧夏銀川正式殺青。貴州扶貧標杆企業南山婆集團代表進組探班,慰問正在參加拍攝的範元導演、郭曉東主演以及劇組成員,並給劇組送去了用貴州貧困群眾種養殖食材生產的全國扶貧產品,南山婆西紅柿酸湯粉。
  • 觀看電影《焦裕祿》有感
    觀看電影《焦裕祿》有感羅強 吳啟洋  最近重溫了電影《焦裕祿》,再次被他那種公而忘私、捨身為民的工作精神所感動
  • 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在石嘴山市選點布景拍攝
    近日 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 攝製組來到石嘴山市 選點並開始現場布景拍攝 據了解,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於2020年11月2日上午在洛陽舉行開拍儀式。
  • 穆青與焦裕祿「三部曲」
    1961年1月,為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黨中央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人們也開始冷靜下來,討論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焦裕祿逝世後,1964年11月20日,《河南日報》記者張應先、魯保國等人以《在改變蘭考自然面貌的鬥爭中鞠躬盡瘁—焦裕祿同志為黨為人民忠心耿耿》為題在《人民日報》發表過一篇人物通訊,但影響並不大。1965年12月17日,在新華社駐河南記者站記者周原的推薦下,穆青、周原、馮健三人來到當時受災最為嚴重的蘭考採訪。
  • 建黨100周年獻禮影片《我的父親焦裕祿》在銀川殺青
    11月26日,記者從寧夏電影集團獲悉,作為建黨100周年獻禮影片,院線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11月25日在銀川正式殺青。《我的父親焦裕祿》目前已被國家電影局列為2020年度電影精品專項資金扶持項目,該片從全新的角度、運用整理的新史料、通過更多細節,更加真實全面展現焦裕祿對黨、群眾、家人、戰友、同事和朋友的種種感情,塑造全新焦裕祿銀幕形象,展現他42歲短暫卻又光輝的一生,該片也是目前對焦裕祿人生描述較為詳細的大銀幕作品。「這部電影將從家人的視角回顧焦裕祿的工作足跡,講述他的生活點滴。
  • 焦裕祿精神:心中裝著百姓 一切為了人民
    人民公僕焦裕祿。新華社發在河南鄭州開幕的弘揚焦裕祿精神美術作品巡展上,前來參觀的觀眾絡繹不絕。新華社發現代評劇《焦裕祿》在河北大廠上演。新華社發【探尋精神源頭 彰顯時代價值】第十二期主題:焦裕祿精神人們都說,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彎就拐在了蘭考。
  • 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但是,那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焦裕祿書記留在那裡的身影,永遠鐫刻在人們的心裡。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辛酸鏡頭:1962年冬,大雪紛飛。飽受風沙、鹽鹼、內澇困擾的蘭考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小小的縣城火車站裡,擠滿了外出逃荒的災民……「有位省領導來視察,看到蘭考災情嚴重,提出不如一分為四,把蘭考劃給周邊四個縣。焦書記當時就說,情願累脫三層皮,也不能把困難推給兄弟縣。」
  • 區領導慰問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劇組
    建黨100周年重點獻禮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在我區火熱拍攝。4日,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曉莉一行到中信重工劇組駐地看望慰問劇組全體工作人員,並送上口罩、消毒液等慰問品。在拍攝現場,張曉莉詳細了解了電影拍攝過程及演職人員拍攝期間的生活情況和拍攝中需要協調解決的相關問題。要求相關單位和部門要大力支持配合劇組的拍攝工作,為劇組人員提供良好的拍攝環境,確保電影順利拍攝。
  • 在焦裕祿塑像前的沉思
    原標題:在焦裕祿塑像前的沉思 中央黨校18號宿舍樓,是我們40期中青一班同學們的家。樓下的青草地上坐落著焦裕祿的半身塑像,我這個來自焦裕祿工作生活地的學員,每天進進出出,總是忍不住多看一眼,心中更是多了一份親切、敬仰和肅穆。2016年5月14日,是老書記離開我們52周年的日子,清早起床,佇立在塑像前,默默地向老書記致敬,思緒萬千。
  • 焦裕祿夫婦和兒女們
    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人,1941年,父親因為生活所迫自殺。1950年,被任命為河南省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1954年8月相繼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起重機廠機械加工車間進修。
  • 李雪健:苦和累都讓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影片「焦裕祿」在一九九零年上映,當時電影的票價只有三毛錢。儘管票價如此昂貴,《焦裕祿》還是獲得了1.3億的票房收入。就當時的購買力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小小的奇蹟。那為什麼電影《焦裕祿》會有這樣的成績呢?理由是雙重的:第一,人物原型足夠好;第二,演員的表演足夠感人。
  • 焦裕祿告訴子女:本分做人,擔當做事
    如今的焦家四世同堂,是一個30多人的和睦大家庭,咱家的第三代也都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秉承咱們焦家的家風『做人講感情、做事講擔當』,在各自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工作著。我們都可以無愧地對您說,我們都是您的好子孫,我們都在踐行咱們焦家的家風……」這是焦裕祿的外孫、焦守雲的兒子餘音去年清明節寫給外公的信。「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 焦裕祿去世後,子女現狀如何?子女:別人認為是借光,自己要奮鬥
    不幸的命運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在一個位於山東淄博的小山村。焦裕祿出生的時候正趕上戰爭的年代,他的家庭又十分的貧窮,他只能輟學跟著父親一起做工維持家中的生計開銷。不幸的是,就在1939年的時候,他的父親也在抗戰的過程中失去了生命。焦裕祿只得自己在地主家做工來維持生計。人民的書記焦裕祿很快,中國迎來了解放。
  • 共產黨人焦裕祿、時代的楷模,其子女個個優秀
    又到金秋九月,記得10年前的今天,中央宣傳部評選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9月25日,焦裕祿獲"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在那個新中國成立不久的建設時期。湧現出一大批有思想能吃苦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幹部,而焦裕祿書記就是這眾多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 家國春秋丨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焦裕祿兒女深情回憶父親
    拒絕找上門的「好工作」 把女兒送到醬菜廠當工人1963年夏天,焦裕祿的大女兒焦守鳳初中畢業後沒考上高中,加上弟妹多,她打算參加工作。因肝部疼痛將辦公室藤椅頂出窟窿 臨終前唯一要求是葬於蘭考沙丘來到蘭考前,焦裕祿已經患上肝病。來到蘭考後,焦裕祿總是加班加點。
  • 初心家書|焦裕祿的遺囑,只留下了這套書
    經多方尋找發現,焦裕祿同志一心撲在工作上,竟沒有給後人留下一封家書,也沒有同家人照一張完整的全家福。焦裕祿臨終前,女兒焦守風去看他,焦裕祿囑咐了女兒一番話:梅,你從我手裡繼承的,只有黨的事業,其它(他)什麼也沒有,我留給你的,只有一套《毛澤東選集》。
  • 焦裕祿42歲時因癌症去世,留下6個子女,目前情況如何?
    焦裕祿也是這樣一位英雄,雖然一生顛沛流離,但他和諸葛亮一樣,有著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焦裕祿加入我們黨後,把自己的後半生都奉獻給了為人民謀幸福。在他的治理下,蘭考縣從以前的"三害"之地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縣城。焦裕祿42歲時因癌症去世,留下了6個子女。今天孩子們的現狀如何?。
  • 焦裕祿42歲離世,六個孩子怎樣了?老大職務最高,在部隊一幹21年
    焦裕祿是上個世紀的幹部楷模,在1962年調到河南蘭考擔任縣委書記,在他的帶領下,蘭考縣成為河南第一個脫貧的貧困縣,他的一生都貢獻在為人民服務上,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在鄭州逝世,年僅42歲,他的一生育有6個子女,在他去世後,子女們都過得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