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9月25日電 題:30年後,人們回望電影《焦裕祿》
新華社記者任沁沁、李文哲
正在此間舉辦的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上,當1990版電影《焦裕祿》重新放映,現場觀影的人們,悄悄抹起眼淚。
30年前,電影《焦裕祿》感動了無數的人,焦裕祿精神一直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為理想信念而努力奮鬥著。
「他生動、集中地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最高境界,這種精神不會過時,將被永遠傳承,激勵代代共產黨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求真務實、開拓進取。」92歲的老藝術家田華說。
54年前,年僅17歲的王冀邢,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次聽到了新華社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幾件小事始終在我的腦海裡抹不掉。」王冀邢說,一件是焦書記剛上任,在風雪交加的夜晚,把工作人員帶到蘭考車站,讓大家親眼目睹逃荒要飯謀生的蘭考鄉親們,並在現場開起了「扶貧會」;一件是上任後帶了扶貧款到最貧困的農村看望群眾,一位病中老大爺問他是誰?他說,我是您的兒子……
「那時候年紀雖小,但依然為焦書記的鞠躬盡瘁、服務人民的精神落淚,不能自已。」王冀邢沒想到,20年後的自己,會因為電影而與焦裕祿產生時空交織。
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曾經深受鹽鹼、風沙、內澇「三害」困擾。1962年,焦裕祿調任蘭考,在隨後475天時間裡,以堅強毅力、熾熱情懷,帶領人民群眾戰天鬥地,與「三害」作鬥爭,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1990年,為紀念這位縣委書記,峨眉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焦裕祿同名電影,將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艱苦奮鬥的事跡搬上螢屏。王冀邢成為該片導演。
為了塑造人民公僕的形象,演員李雪健從開拍前20天開始,每天只吃青菜,通過熬夜讓自己看起來更憔悴、更瘦,從外形上貼近焦裕祿。
「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這是李雪健在當年金雞百花獎頒獎典禮上的獲獎感言。
參加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獎的李雪健,回憶起當年拍攝細節,恍如昨日。影片的開頭,是百姓送別焦裕祿的場景,「老百姓自己準備道具,真實還原了當年送別焦書記的場景,並拒絕了劇組的酬勞,說為焦書記做點事,不要勞務。」
深受感染的李雪健,用心、用靈魂演活了人民的好書記焦裕祿。
在每張電影票價僅3角錢的時代,以130萬元投資收得1.3億元票房,這部電影也創造了中國電影史的奇蹟。
焦裕祿精神是什麼?如果沒有抓住這種精神,就抓不住電影的魂。王冀邢說,人們熱愛、追隨焦裕祿,因為他不僅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體中國人的人生榜樣。
焦裕祿女兒焦守雲一直記得父親的一句話,「做人講感情,做事講擔當。」她感謝人們對父親的惦記,「我知道老百姓記住的不僅是我的父親,更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精神。」
焦裕祿外孫餘音沒有見過外公,對外公的印象,是通過家人的講述慢慢形成的。「他睿智樂觀、多才多藝,會唱歌、會跳舞,會拉二胡、會唱戲。他還愛笑。」餘音說,1990年10歲的他,走進影院看到了這部影片,從此走進了外公的精神世界。
「80後」的餘音,如今已是一名專業男中音歌唱家,還主演了中國歌劇舞劇院創排的音樂劇《焦裕祿》。「我有責任傳承好外公的精神,因為人民不忘焦裕祿,時代需要焦裕祿』」
據悉,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將於2020年10月開機,2021年7月1日前與全國觀眾見面,為黨的100周年生日獻禮。這部新時代的作品將從不同角度、更多細節入手,再現焦裕祿對家人、戰友和鄉親的情感歷程,以更加真實鮮活的故事展現焦裕祿精神。
將在這部影片中扮演焦裕祿的演員郭曉冬說:「李雪健老師塑造的焦裕祿,成為我們這代人記憶中不可超越的經典,今天,我站在前輩的肩膀上,更當全心全意演繹好焦書記的形象,詮釋、傳承好焦裕祿精神。」
而今,九曲黃河的最後一道彎,1116平方公裡的蘭考土地,已經發生了翻天巨變,焦裕祿書記可以心安。時空變幻,焦裕祿精神如同火炬,溫暖昨天,更將映照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