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支教路(一)

2021-01-14 別處的一畝方田

     進疆近兩個月,忙碌+(藉口調時差的)惰性,還真沒好好記錄下什麼。偶然翻看2018年在廣西堅持寫下的幾萬字的《支教日記》,不禁由衷感慨,或許文字才能真正留住時光吧,日記裡的時光雖是瑣碎卻獨具鮮活。若是沒有記錄,援疆一年半的時光,想是大半要從指尖漏走的。前天下了決心從本周開始做些記錄,嗯,每天是真忙,做不到日記,就做周記,逐周記事,逢月成篇吧。

       於我而言,援疆支教這條路上,更多的是未知,記下這些僅僅希望自己能葆有好奇心,能用思考的方式、審慎的態度去看路,去求解,保持在路上的狀態。因此,這一系列的文章就叫《援疆.支教路》吧,一為記錄,二為日後懷念。而援疆期間有關教學思考的論文,再做單篇論述。

 

援疆.支教路(一)

 2020年3月24日下午四點多,喀什機場,飛機平安落地。凌晨三點多起床,五點到達寶安國際機場。這一天,大概是疫情發生以來我起得最早,出的最遠的一趟門,到機場,到5000公裡外的喀什(沒有直飛航班,需到烏魯木齊中轉)。

 在喀什深圳市前方指揮部隔離的16天裡,每天逛逛指揮部的大園子,感受著園子裡的春天每天的變化與奇妙,愛上了園子裡的一花一木,第一次深刻意識到生命最動人的氣息是萬物帶著各自的變化節奏點染著彼此。每日堅持看書,16天狂掃了幾本大部頭的書,關於張愛玲愛恨情仇的文章也斷斷續續寫了大半。時間沒有因茫然而無措,也未因慌亂而惶惑。事實上,每一種充實的日子,其實無關環境,全在自己內心的秩序。

  4月10日由深圳前指派車送我們四人(因疫情原因,今年援疆人員是分批入疆的,我因主動申請到高三教學而成為第一批入疆人員)到了喀什市特區高中。深圳前指、受援學校以及支教隊的負責人,在我們到達學校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幾乎是拎包入住。在學校的第一晚,沒有對環境的任何不適,安然入睡。

 在工作安排上,受援學校的幾位領導分別和我進行了談話,大意是學校的高二年級集中了建校以來最好的學生(喀什市前500名的學生),因而希望我能到高二年級開展教學幫帶工作,併到高二級部擔任A崗主任(年級組長),參與年級工作的指導與管理。雖然我從2月份開始就已在高三年級開展了相關的線上教學指導工作,但本著以受援學校的需求為先,我第二天就從高三年級調到了高二年級。

  4月16日第八節課,我走進了高二(1)班(也叫深圳班)開始了我在喀什支教的第一課。從那天起我的語文課堂,我的語文學習觀,也開始走進一群可愛的維吾爾族學生的世界,未來,我希望那些課堂上學過的、聽過的東西,還能真正走進他們的人生,我知道這條一定還很長。開課前,至少有三位科任老師跟我提到,我們這個深圳班的孩子們,課堂上沉悶得很。學習國語,學好語文,沉悶一定不是件好事兒。因此,我的第一堂語文課沒走尋常路,直接「劍走偏鋒」,課題就是《李lǐ琛chēn老師的第一堂語文課》,從央視名主持人尼格買提、今年主持人大賽嶄露頭角的小米,到知名演員迪麗熱巴、娜扎,聊到奇葩說辯手、酷愛英語創始人艾力的高中奮鬥故事……可喜的是,孩子們都認識Ta們。在課堂上讓我們班的孩子近距離去感受那些優秀者的人生,就是想讓此刻坐在教室的孩子們能深刻意識到:過去和當下有很多維吾爾族同胞在不同的領域創造了屬於他們的成功與輝煌,而未來他們在座的每一位都有可能成為佼佼者。從深圳班VS深圳精神,我通過圖片讓孩子們了解深圳40年騰飛的歷程,並結合深圳班應該具有的精神品質,從兩個層面跟孩子們談深圳精神:一、效率與速度(1.不浪費時間,2.把時間用來做正確的事情);二、開拓與創新(專注一件事,做到極致,能推陳出新),希望深圳班的同學們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有明確的目標、敢想敢做,不僅要敢於做思想的巨人,更要敢於做行動的巨人。接下來,我才開始跟學生們談談李老師這個人,她去過的地方,週遊過的世界,看見過的有趣的人,經歷過的有意思的事……希望孩子們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好奇心,一年後可以通過走出去讀大學好好看看外面廣闊的世界,未來有更開闊的視野,更遠大的抱負,還能有更多的包容心和認同感……最後兩個環節,我以「李老師怎麼上語文課」和「即將進入高三的你們,要做什麼」,把本學期課程的學法、教法和學習要求,用有趣的方式明確地提出來……第一堂語文課,之所以花些筆墨來贅述,是因為我感覺到這堂語文課在一定程度上點燃孩子們學習國語的熱情,事實上從第一節語文課開始,我的課堂上就沒有沉悶的學生。此後幾乎每一堂語文課,專注、爭搶著回答問題、歡笑聲……慢慢成為常態。或者說,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理都是相通的,即好做任何一件事情,起點真的很重要。人常說的,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其實這些都跟起點相關。從教育教學來說,走進班級的第一天,第一次課,是學生認同學科、認同老師的起點,這對於學科老師和班主任都同樣重要。而從職業發展來看,走進職場的前面幾年,是職業方向或專業成長的起點。在起點處,或許真的還有很多可為之處,值得沉下心來多想一些,多嘗試一些,再多點激情,多點有所堅持。

     來到高二年級,我首先關注的是語文學科教學的整體情況:老師們的課堂如何?學生的整體學情究竟是怎樣的(我們的學生全都是維吾爾族的學生)……對這些,我心裡是完全沒底的。如果沒有深入調研的話,我在深圳形成的經驗不見得能有借鑑或指導作用,相反,還很有可能水土不服,甚至有可能瞎指揮。因此,進入學校的第一周我首先深入語文老師的課堂,走進ABC三個層次的班級,對學生的國語水平、語文學習狀況,以及老師們的教學水平進行了整體評估,分別與每一位授課教師就課程目標、文本解讀、教學設計、課堂現狀進行反饋、研討。完成了這部分工作後,我這才開始參與全校語文科組的教研活動,並結合學生的國語學習狀況,對每一次教研活動的公開課進行深入細緻地評課,針對不同課型分別給予不同的教學建議。大概一周後,我聽到有老師(學校建校5年,老師們多是兩三年教齡的年輕老師)私下表達了特別害怕我走進她們課堂的想法,甚至有老師說看到我坐在教室後排聽課,就渾身發抖。因此,在第二周的教研活動中,我推心置腹地跟老師們聊了我自己的一些真實想法:我萬裡迢迢來到喀什,教好我自己的班,真的很容易。只是如果我只關注自己所教的班級,就總感覺來這一趟意義不大。如果能在一年半的時間裡盡我所能在教學上給老師們更多的方向,未來能看見老師們的成長,以及教學上的更多可能,我特別願意為大家多做一些……再後來,有老師主動來跟我談她們的日常教學;有老師在市教壇新秀的選拔、賽課前,主動來找我支支招;有老師私下跟我聊,對我進課堂聽課這件事,雖然心中還是忐忑不安卻又真心希望我能走進課堂給她們真實的指導;還有老師聽了我的課,聽我做的課堂教學分析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與反思,開始有意識地撰寫教學論文,比如,都玉鳳老師聽了我古詩系列教學和作文教學後,寫了兩篇教學論文:《從已知到未知從未知到已知——記一堂<溫故.知新>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聽一節作文課的感悟》……從教師隊伍到教師個體,看到變化,看到成長的自覺,我想,這大概是我支教這一個多月來最欣喜和欣慰的吧。

  除了在高二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我還抽空聽了幾堂高三語文的複習課,深感老師們複習的思路和方向還不夠清晰,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對考點的把握,以及方法的指導還不夠準,高三的科組長西仁娜依老師常常來找我商量高三後期複習的對策。離高考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高三學生的語文究竟還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間,尤其在全國二卷偏難,且這屆高三學生國語水平普遍偏低,老師們普遍缺乏備考經驗的情況下,怎樣備考最有效,這真是一個大難題。我從試卷結構、高三老師的課堂教學、高三學生的語文整體考試情況等進行全面調研後,最後決定每周兩次下到高三參與複習備考的教學研討,由我來從考點、教法先來培訓老師們,給出每周的複習重點和難點,以及具體的複習策略,再由老師們根據培訓中獲取的備考方向,落實高考考點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最後進入課堂把二輪複習中每周的知識點講解到位,鞏固到位。過去兩周我均以專題教學的方式,從破解漫畫、漫畫作文的寫作指導,散文閱讀教學,到二輪複習如何有效講評試卷,對老師們進行點對點的具體教學指導。每周穿梭在高二、高三,尤其是我在高二深圳班的課堂,每天每堂課都有不同學科的老師進入課堂聽課,我能做的就是精心備好每一堂課,每一堂課都盡力上出示範課的高度和容量,毫不誇張地說我幾乎每天都處在極速奔跑的狀態。你若問,這累不累,忙和累那是必然,畢竟不是大神嘛^_^可是,當我給高三老師講完如何開展漫畫作文教學後,轉身時不經意聽有老師愉快地說,「呀,我覺得我這周可以給學生開漫畫作文指導課了。」上周四我給高三的老師們做試卷有效講評的專題培訓,原計劃的培訓時間是18:00-18:40,結果到了18:48培訓內容還沒講完,說實話我是有點為難的,確實怕佔用老師們的時間,結果是老師們一致強烈要求我講完,等培訓結束時,已將近19:30。培訓結束那一刻,一陣長長的熱烈的掌聲,在我還沒來得及反應的時候……這些瞬間,真誠,讓人感動。記得來援疆前,我曾跟師傅談到我目前理解到的另一種職業幸福感——被需要。被需要的幸福感,不管來自學生,還是來自同行,我都以此為最珍貴,無可替代。或者說,累並幸福著是不是也是一種很好的職業狀態?而我此刻的答案,是肯定的。

 兩周的晚修巡查,遇到了一些情況特殊的學生。在教育行業待得越久越深感教育的不易,尤其是在面向學生個體身心健康成長的難題時,不管在深圳,還是在喀什都會讓我有很多的無力感。學生A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因看晚修的老師沒有了解學生的病情,收繳了他放在抽屜裡的手機,那個孩子的情緒隨即崩潰。在級部辦公室裡那個孩子沒辦法跟任何老師進行正常交流,只是渾身發抖地抽搐著哭泣著。等到那個孩子能稍稍平靜,我和他一起走到辦公室外的走廊,單獨跟他談談心,談了一個多小時,也只能斷斷續續從他那裡得到一點點信息。當他說,他沒辦法控制自己,只有在手機上玩遊戲的時,腦子裡才暫時不會去想難過、痛苦的事情。我抓住這個時機跟孩子說,你除了喜歡玩遊戲,還喜歡做別的什麼事嗎?孩子漠然地搖頭,我又說,既然你有一件喜歡做的事,一定還會有第二,第三件……他猶豫了一下,說,還有踢足球、看漫畫書。聽他講完,我心頭一下子感覺到有了一絲亮光。我知道,能走到陽光底下,走到有趣的東西那裡,抑鬱症患者的痛苦會減輕一些。我隨即跟那個孩子說,我下周會送他一個足球,希望他能常常去踢踢球,每天到操場跑跑步,又或者去看看校園裡的花草每天的變化,記錄下植物的名稱……第二天,我在京東購買了一批我所知道的很治癒的漫畫書,又覺得應該還有更好的,於是當天晚上我又找到在復旦大學讀書的學生澤鵬——資深動漫迷一枚,讓他給我推薦了一些心靈治癒主題的漫畫。這一周,等那些漫畫書到了,計劃著每周送給那個孩子一本,讓他好好去看,然後,每周跟他談談他讀的漫畫書,以及他自己。正像澤鵬說的,如果病情很嚴重的話,我所做的可能也只是盡力,可能真的沒有太多辦法。看著這么半大點兒的孩子時時被痛苦折磨,除了心疼,想著盡力再多一些做,要是能漏點陽光到他的世界裡,也是好的。好幾天過去了,我仍能清晰地記住那個孩子和我握手道別時的模樣,希望他的世界裡有更多角落陽光可以照進來。

來到喀什,將近兩個月,一切都在慢慢變得熟悉。喀什的夏,已悄然而至,只是早晚溫差頗大,總讓人疑心這是個假的夏天。不管怎樣,夏的喀什,總有很多讓人神往的美。未來可期,在喀什!

寫於2020/5/17


相關焦點

  • 康柏利:四次援疆 萬裡送教不止步
    2006年3月,延慶區第一職業學校教師康柏利響應北京市教委號召,申請援疆支教。當時他家中困難很多,有80多歲癱瘓在床的母親需要照顧,還有臨近初三中考的女兒。但他義無反顧地接受了任務,把家交給妻子,自己踏上援疆之路。
  • 閩北夫妻攜手援疆路,天山再續木壘情
    近日,教育部選派的萬名援疆教師木壘分隊在隊長梁小珍的帶領下,利用周末休息時間,開展下鄉家訪活動,獲得了家長學生的一致好評。在木壘援疆教師隊伍中,梁小珍是隊長,也是續留一屆的「二朝元老」。更令人敬佩的是,在決定留任的同時,她還把同樣是教師的愛人給「忽悠」來援疆任教,開啟「援疆夫妻檔」之旅,雙雙在昌吉州木壘縣中學支教。
  • 南安這5名教師遠赴新疆西藏支教,他們是……
    網絡圖4月8日、9日,參加教育部「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和福建省第八批援疆任務的教師,紛紛踏上了援藏援疆支教新徵程。記者從南安市教育局獲悉,今年南安市共有5位教師參與到2020年援藏援疆支教的隊伍中。
  • 支教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像縣市之間的相互支教是為了什麼呢
    連續三年了,每年學校都會來一個外縣市的教師到我校支教,今年來的是臨近市的趙老師。趙老師今年四十七八歲,在當地城區學校任教。說起來支教的原因,主要還是為了評職稱的問題。趙老師的縣市有規定,到省內市外其他縣市支教一年,就相當於有了一年薄弱學校工作經歷,具備評副高的基本條件之一,同時每年有兩萬元的生活補助,在職稱評審積分中加三分。可別少看這三分,相當於擔任五年班主任呀。趙老師已經到了要晉升副高的年齡了,但缺少農村學校工作的經歷,所以就申請到我們學校支教了。
  • 省「最美教師」提名獎丨新河小學英語教師林小鷗:兩度援疆,用赤誠...
    二次援疆已經結束半年多,但新河小學教師林小鷗總會回想起那個曾經奮鬥過的地方,回想那兒的孩子,懷念他們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和聽不大明白的維吾爾語……自東海之濱赴萬裡之遙的西陲阿克蘇,初始在庫車教學點,後至阿克蘇教育學院,4年的援疆工作經歷在他的生命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 巨變前所未有 深喀萬裡情深——深圳援疆十年譜寫華章
    村民們講,在深圳援疆之前,這裡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人人都想出去,現在,來的人都想留下來。兩年前,一個來旅行的上海人被村裡的美景打動,留下來創辦了一個農莊,生意很旺。這個故事加上實實在在的美景,打動了很多「外來戶」留在帕鄉。
  • 【援疆幹部人才風採】援疆賦
    2020-10-06 20:44 |浙江援疆
  • 無棣援疆教師田富恆:帶著家鄉人的囑託勤耕戈壁灘 此生無怨無悔
    無棣縣人民教師田富恆,為了成就大愛而舍小愛,主動請纓去援疆,發揚奉獻和吃苦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援疆任務,書寫了人生華章。田富恆作為山東省教育廳的首批萬名教師支教計劃200名援疆教師的一員,在2018年8月18日如期抵達受援地——喀什集結。開始了他為期兩年的援疆支教生涯。
  • 一片赤誠灑邊關——記最美支邊人物、湖北援疆教師郭貴方
    來自湖北黃岡中學的援疆教師郭貴方,2017年結束3年援疆後,再次從美麗富饒的長江江畔來到西北邊陲,至今耕耘不輟。「熱烈響應祖國召喚,荊楚兒女奔赴邊疆……」像這首《援疆教師之歌》中唱的那樣,2014年,54歲的郭貴方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雙河市,擔任第五師高級中學(黃岡中學第五師分校)校長。
  • 濮陽援疆教師熱血赤誠滿天山
    3月29日,濮陽市選派的11名教師踏上了西行的徵程,開啟了現代版的「西行漫記」,他們跨越了2000餘公裡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哈密市位於新疆東部,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之稱。
  • ...薛陶濤|教育|深圳|張國防|莫仔健|賀曦|陽光小學|幼兒園|援疆|...
    5月14日,深圳援疆六所學校和幼兒園項目集中開工建設。這是今年深圳援疆喀什市改善教育基礎設施的重要項目,建成使用後將進一步平衡喀什市教育資源,為廣大師生打造舒適、健康、安全的教育教學環境。喀什地委副秘書長、深圳援疆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薛陶濤、喀什市委副書記李楊、喀什市教育局局長凱賽爾江·阿不力孜等有關領導到開工現場檢查指導工作。薛陶濤強調,施工單位要堅持安全第一,加強安全檢查,嚴格質量標準,按照「深圳質量」高標準、高品質打造深圳援建學校,加強工期統籌,確保如期完工,讓孩子們早日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
  • 天津援疆:招商引資激活和田發展生命力 栽桐引鳳築牢產業援疆生命線
    一、提前謀劃精準定位,築巢引鳳促產業民生 多年來,天津援疆前指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始終堅持提前謀劃,精準定位,有的放矢。根據和田地區產業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優惠政策,確定並動態優化調整招商引資的方向和目標,多層推進,升級加力,提質增效。
  • 錢塘江·踏歌行丨援疆賦
    漢武鑿空,通絲路至羅馬;唐宗雄略,設都護於高昌。御駕親徵,故土新歸康乾帝;抬棺死戰,舊域重屬左宗棠。三千載血脈相承,五十弦同譜華章。脫貧共富,興疆安邦。對口支援,令發中央。七尺之軀既許國,三載歸來再兒郎!燕然勒石非所願,但教萬裡共春光!九州健兒,奮身相向。關山飛度,瀝血傾囊。宵衣旰食,訪地州以勘民情;櫛風沐雨,履阡陌而察農桑。殫思竭慮,植梧桐以引玉凰;鞠躬盡瘁,祛舊弊而立新章。
  • 蔡賀:兩封家信,重溫援疆初心(援疆路上話初心⒁)
    編者按: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第九批中央單位援疆幹部人才自2017年7月入疆工作,即將完成援疆任務。三年來,第九批援疆幹部人才在新疆任實職、擔實責,和各族幹部群眾一起幹、一起拼,即將圓滿完成三年援疆任務,大家親歷了新疆的巨大變化,見證了黨中央治疆方略的落地生根。
  • 打贏脫貧攻堅戰 吉林援疆在行
    「馬大哥,從今天起我們就是親戚了,以後的路咱哥倆一起走。」近日,新疆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鎮居民馬存良的飯館來了一位「特殊客人」。這位「特殊客人」是阿勒泰市委副書記、吉林援疆阿勒泰市分指揮部指揮長李冰。
  • 十年援疆萬裡路 緣系金溫兩地情
    根據城市拓展和發展需求,原地處溫宿縣城郊的村子在金華援疆指揮部的援建下於2013年整體搬遷,也因此而得名。  七年,從泥巴路到水泥路,從土坯房到小樓房……走進新村,一棟棟寬敞明亮的安居房,一組組配套齊全的硬體設施,無一不在詮釋著這個新農村日新月異的蝶變。去年,這裡還獲評阿克蘇地區「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
  • 「支教人」張懷禮圓喀什貧困學子傳媒夢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包力張懷禮,喀什特區高級中學副校長,來自深圳市的援疆教師。他懷著教育扶貧的夢想,響應自治區黨委援疆扶貧的號召,不遠萬裡兩次來到喀什支教。喀什特區高級中學是深圳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和深圳市教育局重點打造的援疆品牌學校,這是一所寄宿制高級中學,其中不少學生家庭都比較貧困。張懷禮老師到特高之後,非常關心這些寒門孩子,聽說他們當中有特別想考傳媒大學的人,但是苦於喀什當地的中學沒有傳媒培訓課程和興趣班,外面的培訓機構不僅不專業而且費用昂貴,孩子們的家庭根本承擔不起。
  • 十年援疆心連心
    疫情防控期間,援疆幹部龔靜晶走訪瑪納斯縣的企業。  莆田網訊 近日,市檢察院再次向對口支援的新疆瑪納斯縣檢察院捐出30萬元援建資金。1個月前,掛職瑪納斯縣委副書記的莆田援疆指揮部指揮長陳鋒在為瑪納斯縣檢察院幹部上黨課時,也代表莆田援疆分指揮部向該院捐贈黨建共建經費2萬元。  天山蘭水一家親,萬裡援疆十年情。自2010年福建省檢察援疆工作開展以來,市檢察院已選派6名檢察官到瑪納斯縣檢察院掛職交流,瑪納斯縣檢察院也先後選派5名檢察官到莆鍛鍊交流。
  • 晉疆情·晉昌行丨文旅援疆路,推介+專列再掀山西兒女遊疆熱情
    自恢復跨省(區、市)旅遊以來,新疆又一躍成為了國內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山西省作為對口支援昌吉州的援疆省市,歷年來旅遊援疆工作一直走在全國19省市援疆的前列,在引客入疆、產業援疆、培訓援疆、資源援疆等方面都取得豐碩成果,切實推動了晉昌文化旅遊領域的交流交往交融。
  • 韓培亮:跑好援疆「接力棒」
    記者 楊斌 通訊員張可靜報導「援疆路,黨員行,交通情。三年來,我忠誠履責,努力工作,自律生活,跑好援疆『接力棒』。」這是韓培亮寫在援疆工作總結上的一段話,也是他寫給自己的心裡話。2017年7月,時任山東海事局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的韓培亮接到通知,將作為交通運輸部選派的中央單位第九批援疆幹部前往新疆。作為援疆隊的光榮一員,那一刻,他內心充滿激動,這是組織的信任與培養,也是自己人生一次難得的機遇。但他也深知,援疆不僅僅是個人的付出,更需要家人的支持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