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譽為水果中的綠寶石,所含維生素C就能滿足人體每日所需的85%;不光如此,我還含有其他水果中很少見到的營養成分:葉酸、胡蘿蔔素、鈣等等,能降低膽固醇,促進心臟健康,被營養師們稱為營養活力的來源。 2020年11月8日,我代表黔西縣林泉鎮興黔盛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第二十一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十四屆中國有機食品博覽會上榮獲綠色食品金獎。
2014年我落戶黔西縣林泉鎮,這裡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溼潤,常年平均氣溫在13.8℃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非常適合我生長。
林泉鎮把我作為特色產業來發展,以「山上果園、山下菜園」的規劃,通過「康養旅遊+獼猴桃產業園」的模式,在海子、增坪、新水、松樹、衛星等村為我連片規劃發展了萬畝家園。目前林泉鎮「脫貧致富果」產業園區總投資1.56億元,建設面積1.1萬畝,全鎮已建成規模化標準化園子5個,擁有「脫貧致富果」種植公司5家、合作社4個,帶動50多戶大戶參與其中。全鎮貧困戶以扶貧資金350萬元量化入股到公司和合作社種植「脫貧致富果」4000餘畝,已獲得分紅50多萬元。 增坪村園子是由黔西縣興黔盛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建設,面積500畝,總投入750萬元,2017年開始投產,產量150多萬斤,純產值140多萬元。園子採用「自然農作」全生態農業(不施化肥、不施膨大劑、不施農藥)的生產模式進行打造。幾年來,村民已經獲得10多萬元分紅,全村貧困戶戶均紅利近千元。園子建設至今,合作社為增坪村務工群眾發放務工工資達到400多萬元,其中長期在園子務工貧困戶20餘人,帶動了20戶貧困戶脫貧。
海子社區園子為我投資1000萬元建成500畝的家園,同時還把我的紅心哥、黃心哥請了進園子。目前在海子社區的種植園有1000餘畝,解決了當地200餘人的務工問題,實現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2016年,貴州烏蒙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入新水村開始規劃我的「地盤」,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建設模式,周邊農戶不僅能到園子就近務工,村集體和農戶還用現有資源入股到園子參與分紅,更是拓寬了增收渠道。園子面積約4000畝,目前解決了300人以上的固定就業崗位(其中貧困戶200餘人)。園子以建設「花果園」發展康養旅遊業與「脫貧致富果」種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發展,主要通過引領農戶科學發展,引導農業企業、合作社、群眾注重生態綠色、生態品牌創建、農特產品認證,提升特色農業品牌。公司還在我的園子裡種植的茶花球,以短養長,每株茶花球銷售後按不低於10元標準分紅給入股土地農戶。林泉鎮以扶貧資金200萬元入股公司,從2019年開始,每年公司固定分紅40萬元,連續分紅10年。基地建設以來,公司共計發放農民務工工資600多萬元,發放土地入股紅利180萬元,戶均增收1.4萬餘元。
戰貧路上,我衝到了林泉鎮產業扶貧第一位,做了名符其實的「脫貧致富果」。今後,我還將繼續努力,拓寬我的發展渠道,藉助農特產品加工,我將會變身成為「獼猴桃飲品」「獼猴桃幹」繼續助推鄉村振興。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翟培聲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