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駐村帶貨達人熊江睿

2020-12-24 湘湘帶你看社會

我叫熊江睿,是一名普通的駐村幹部,2017年,根據工作安排,我從貴州日報融媒體集團來到平塘縣克度鎮落良村開啟我的扶貧工作之旅,作為一名駐村幹部,職責就是讓群眾脫貧致富,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這是脫貧攻堅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

在基地務工的群眾

落良村位於平塘縣克度鎮,因地處喀斯特地帶、群眾主要靠傳統的種養殖獲得收入,曾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2017年,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逐漸深入,村裡發展起了草莓種植產業。

因為是第一次種植草莓,我發現群眾在銷售方面存在巨大問題,看著紅彤彤的草莓在地裡卻銷售不出去,落良村駐村工作隊都急了,負責村裡產銷對接工作的我更是焦躁不安,於是決定通過網絡渠道試一試。2017年11月,我註冊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小熊駐村」,在微信公眾號上叫賣村裡的草莓。這個公眾號成為了我當時對外銷售農產品的主陣地之一,經過不懈努力,我們通過網絡宣傳,迅速讓落良村的草莓在周邊的知名度提高了,前來採摘草莓的遊客越來越多,村裡的草莓就這樣一步一步發展到現在。

這一次嘗試後,讓我看到了網絡銷售的大好前景,這也為後續我在村裡開展產銷工作打下了基礎。今年年初,正值落良村草莓上市旺季,疫情將大家的生活節奏打亂,落良的草莓又面臨著滯銷、村民欠收的嚴峻考驗。

熊江睿查看草莓生長情況

由於疫情防控,我們全部關園,導致草莓賣不出去,那段時間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心急如焚,後來我們改變銷售模式、銷售思路,通過小區拼團、短視頻宣傳帶貨的模式,讓今草莓成功銷售了55萬元。

2月底,貴州省疫情防控從一級降至三級後,我主動到貴陽各大小區推銷草莓,最終通過「社區拼團+短視頻帶貨宣傳」模式,得到了貴陽市十多個小區團主的大力支持,讓落良草莓成功售出,為村裡挽回了2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

同事朱佐行說:「熊江睿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同志,駐村以來大事小事都很關心,特別在產銷對接上,他通過新媒體、跑小區等方式,及時解決了我們村產銷對接的問題,幫助老百姓脫貧增收。」

在落良村的這幾年,我不僅為草莓宣傳帶貨,還為其他村的桃子、蜂糖李、百香果等精品水果進行短視頻宣傳,每一條短視頻都獲得了上萬的閱讀量,為群眾帶來了1000多萬元的收入,讓群眾的農產品從滯銷轉變為暢銷、快消,減少了群眾的經濟損失,我也成了當地的「駐村帶貨達人」。

目前,落良村的草莓又要準備上市了,我現在正在組建一個直播團隊,全是由我們村裡的合作社負責人和村民,加上我來一起組建的,現在我就是想把他們帶動起來,讓他們成為銷售能手。

自2017年以來,落良村大力發展草莓種植,3年來總收入達到200多萬元,覆蓋235戶建檔立卡戶,100戶非建檔立卡戶,群眾通過發展草莓種植、在基地務工和土地流轉、產業分紅等方式獲利將近100萬元。

來源:雲黔南網 作者:王武芳,劉雲娟

編輯:楊勝雙

審核:張達

【來源:雲黔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⑥」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⑥ 】 兢兢業業辦扶貧,真心實意暖人心——縣農業農村局駐衛莊鎮任村工作隊事跡展運城黨建今天編者按: 我縣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廣大幹部群眾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鬥回望脫貧攻堅歷程,道路曲折而艱辛,足跡深刻而雋永。在脫貧摘帽的關鍵時期,為充分展示駐村幫扶工作一線的感人事跡和先進典型,集中展現駐村幫扶取得的成效,講好絳縣扶貧故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營造濃厚氛圍、凝聚強大精神動力,我們在全縣開展了「我的駐村幫扶故事」徵文活動,得到了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駐村幫扶幹部的積極響應。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你一個人在家帶孩子肯定也有困難,要不,我帶著你們一起去駐村吧,下班的時候還可以和你搭把手一起帶,等你產假結束了,再想辦法。」在徵得妻子同意後,2020年8月25日晚,我們收拾起大包小包的行李,帶著剛滿月的孩子一起奔赴我所駐的木引鎮木引村,開啟全家上陣的駐村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記錄變遷,紅河情深|羅甸縣紅水河鎮紅河村駐村...
    三十多年前,我呱呱墜地在這裡——老紅河村生長生活,三十多年後我又如願踏入這片土地工作,或許是「娘家」的期待,也或許是家鄉的寄託……  一次偶然  到紅河村駐村的故事,還得從一次偶然的機會說起。2018年的一天,單位領導找我談話,說是正準備要讓我到村裡去鍛鍊鍛鍊,那年不久,我就服從組織的安排,被派到紅水河鎮紅河村駐村了。
  •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⑦」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⑦ 】 扶貧路漫漫,不改初心志——縣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駐南樊鎮沸泉村工作隊事跡展運城黨建今天編者按: 我縣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廣大幹部群眾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鬥,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傳好駐村「接力棒」,盡銳出戰「拔...
    幫扶幹部中,除王仲德、王碧在沙營鎮掛職黨委副書記以外,其餘10名幹部全部在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他們一任接替一任,讓「接力棒」既傳得穩,更傳得好。在這支教師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曾經以貧窮落後為「代名詞」的關嶺縣紙廠村、大田村一躍成為全縣產業示範村。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駐村作為 精準脫貧有我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
    我叫李軍,是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董亥村的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我積極奔赴脫貧攻堅一線,勇挑重擔,以實際行動履行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駐村幫扶兩年多來,我知難而進、腳踏實地、無私奉獻。李軍入戶走訪,了解家庭情況登記家庭信息(右)董亥村耕地面積少,也沒有成規模的種植業,扶貧工作從什麼地方入手?我想先摸清情況,聽聽老百姓怎麼說。駐村後,我為自己制定了「60天訪遍所有常住農戶」的工作目標,進村入戶,調研村情民意。
  • 「我的扶貧故事」張先朕:駐村工作的苦與樂
    梅家灣村與廣西隔河相望,是興義市一類貧困村,雖已脫貧出列,但在鞏固脫貧成效工作中任務還重。為了全面掌握情況,更好地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到梅家灣村後,我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入戶走訪,跑遍9個村寨,並將每戶的就業、生產、生活情況等村情民意一一記錄在筆記本上。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  作為第一書記,我積極團結兩洋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組成員,戮力同心,抓薄弱環節,抓主要矛盾,不等不靠,主動對接,落實國家扶貧各項方針政策,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等。通過不厭其煩地宣傳和引導,2017年爭取並獲得了全村整組易地扶貧搬遷,全村有60戶282人成功搬出了兩洋村地質災害隱患地段,落戶雷山縣城成了城關鎮的「新居民」。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是我的第二個故鄉|甕安縣猴場鎮馬場坪村駐村...
    我叫唐麟,是甕安縣綜合執法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甕安縣猴場鎮馬場坪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扶貧路上的故事和感悟。作為戰鬥在一線的駐村幹部,由衷的自豪!所有汗水沒有白流!   在我的網格中李茂君戶,之前夫妻二人一直在外務工,由於文化不高,又有三個子女,由於身體原因返回家中,收入不高,生活壓力大,一家人住在老木房裡面,年久失修很不安全。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勇擔當 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前鋒村駐村第...
    我是關嶺縣花江鎮前鋒村駐村第一書記劉維波,2017年10月5日作為關嶺縣委辦脫貧攻堅突擊隊隊員下派到前鋒村,2018年3月接任前鋒村駐村第一書記。全村幅員面積14.78平方公裡,管轄13個自然寨,總戶數555戶,人口258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15戶965人,貧困發生率為37.28%,在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9年底已脫貧199戶917人,目前未脫貧16戶48人,貧困發生率為1.85%。山高溝深,土地破碎,乾旱缺水,交通不便,集體經濟為零,這也是前鋒村成為全縣深度貧困村的原因。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2020-12-01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讓選擇不留遺憾|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幫扶幹部...
    面對許多同事家人的疑惑,我通常只是微笑著回答:「我還不老,我還幹得動。」  2018年9月底,我帶上簡單的行囊出發了,來到畢節市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  剛到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時,一點基層工作經驗也沒有的我一籌莫展,不知道如何開展農村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使命,摘掉「後進村」帽子丨荔波縣立化村駐村...
    我叫吳榮杏,是荔波縣茂蘭鎮立化村駐村幹部。2018年3月,我從黔南州生態環境局荔波分局派駐到茂蘭鎮立化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入戶宣傳脫貧政策2018年,因帶富能力不強,立化村黨支部被縣委組織部列為了後進黨支部,我被任命為立化村的第一書記。「後進村」這個稱號讓我覺得很不光彩,於是思考著如何發揮幫帶作用,夯實黨建基礎,以黨建引領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貧困戶成了「親戚」|西秀區大西橋鎮吉昌村駐...
    我叫汪靖雄,是安順市貓貓洞水庫管理所的一名專業技術幹部,2016年初由安順市水務局黨組下派到西秀區大西橋鎮吉昌村任駐村幹部。在這五年的扶貧過程中發生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與所包保的貧困戶馮貞福戶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一駐三年,我與打金結下了不解之緣|羅甸縣木引鎮...
    我叫岑桂剛,2017年9月,單位選派我到黔南州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2018年2月組織安排我到木引鎮打金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後,我和駐村隊員、村「兩委」幹部一起,主動想辦法出點子,深入各自然寨召開群眾會、院壩會聽聽群眾想法,廣泛徵求意見,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共商村級發展大計。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臭的汗 澆開幸福花丨羅甸縣茂井鎮高田村駐村...
    2019年7月,羅甸縣吹響了「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的脫貧攻堅號角,或許是組織對我的考慮,亦然或是生在農村的我對農村的依念......29日以100日衝刺的決戰精神毫不猶豫隨著單位派遣入村的隊伍進入麻山腹地—茂井鎮高田村。
  • 「我的扶貧故事」從白衣護士到攻堅勇士|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
    我是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幹部吳宇珊。2018年1月在德江縣潮砥鎮衛生院參加工作,成了一名護士。2019年3月7日,我懷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背著行囊「駐」進了村裡(石板社區),從一名衛生院護士轉變成石板社區脫貧攻堅隊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海發的電力扶貧人|鐘山區供電局駐海發村駐村...
    我叫朱文榮,是鐘山供電局下沉到結對幫扶地青林鄉海發村16名駐村幹部的帶隊人、海發村臨時黨支部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青林鄉海發村,地處水城縣北部,海拔達1780米。2019年7月,我和同事乘車一路翻山越嶺一個多小時才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