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安順市民族中學與關嶺自治縣沙營鎮紙廠村、大田村結成幫扶對子。結對至今,學校黨委陸續選派3批12名精銳力量開展幫扶。幫扶幹部中,除王仲德、王碧在沙營鎮掛職黨委副書記以外,其餘10名幹部全部在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他們一任接替一任,讓「接力棒」既傳得穩,更傳得好。在這支教師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曾經以貧窮落後為「代名詞」的關嶺縣紙廠村、大田村一躍成為全縣產業示範村。
跑好群眾信任「第一棒」,配強隊伍聚合力
幾年前的沙營鎮紙廠村和大田村,村幹部工作思路不清,政策宣傳不到位,因「爭當貧困戶」造成幹群矛盾日益突出,脫貧攻堅止步不前,無獨有偶,兩村先後被納入全縣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之列。
在工作組組長、沙營鎮掛職副書記王仲德的組織領導下,紙廠村第一書記肖昌華、駐村幹部金偉,大田村第一書記鄭洪平以王仲德的辦公室為「根據地」,連續一周反覆分析研判,找準問題根源,決定把解決『人』的問題作為突破口。
在短時間內找不到適合村黨支部書記人選的情況下,工作組首先向沙營鎮黨委申請下派幹部進行支援,再逐步物色知識青年、致富帶頭人、優秀大學畢業生到村工作,為村「兩委」輸送「新鮮血液」。面對「群眾不聽幹部講」的困境,市民中駐村工作隊秉持著既要當好群眾「自己人」,還要讓群眾自己人跟自己人講的群眾工作理念。在走訪過程中,他們積極與群眾「認家門」、「攀親戚」,設法拉近幹群關係,同時贏得鄉賢寨老的信任,邀請鄉賢寨老為群眾會「坐陣」,用「大土話」把扶貧政策講給群眾聽、用「大實話」把服務群眾的真心傳遞給群眾。
「就連劉叔都幫著村幹部說話,我願意讓出我家土地。」在老退休教師劉進美的勸導下,一直不贊同流轉土地的村民李龍金說。
近年來,市民中駐村工作隊共幫助兩個村調整更換村「兩委」幹部3人,儲備後備幹部6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8人,其中紙廠村村幹部大專及以上學歷佔比達60%。今年,工作組還成功動員一名退伍致富能人到紙廠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培養鍛鍊大田村主任「一肩挑起」村黨支部書記。村「兩委」能力配齊配強,後備幹部力量充沛,村幹部個個有幹勁,群眾人人拍手稱讚,成為當下紙廠村和大田村的真實寫照。
跑好產業發展「加速棒」,壯大集體強後勁
在大田村蛋雞養殖場,1.4萬羽名為羅曼粉品種的蛋雞以每天產蛋12600枚的速度推動大田村集體經濟發展。同樣,紙廠村也不甘落後,1200多畝刺梨基地長勢喜人、初顯成效,稻田養魚項目第一批鯉魚銷售一空。村集體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都離不開市民中駐村工作隊多年來的傾力幫扶。
2017年以來,工作組牢牢把握農業產業革命「八要素」,把找準產業發展路子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金鑰匙」和帶動群眾增收的「錢袋子」,針對土地資源破碎、沙石化嚴重的發展環境,工作組堅持盤活用好每一寸資源,在山旮旯裡作文章。
肖昌華為刺梨鋪膜
在第一書記肖昌華的帶領下,紙廠村村「兩委」和駐村工作組一邊流轉荒山荒坡種刺梨,一邊利用好紙廠河發展水產養殖;缺水缺田的大田村,原第一書記鄭洪平充分抓住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在山溝裡搭圈舍,賣雞蛋。目前,兩個村集體經濟收入總共達246萬元,146戶貧困戶實現分紅。
馬永祥在大田村養雞場撿雞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個村的產業發展取得今天的成效,凝聚的是市民中所有駐村幫扶幹部的心血和汗水。為了選好雞苗,原駐村第一書記鄭洪平帶領幹部群眾四處考察學習,連夜冒雨安頓新購進的1.2萬隻雞苗。紙廠村刺梨產業發展之初,一件件被灌木叢掛壞的衣服成為肖昌華、金偉流轉和丈量土地的「最佳見證」,此外,親自拉著魚四處叫賣的肖昌華還被群眾親切的稱之為「賣魚書記」。眼下,為大田村雞蛋打造「黔田溝」品牌成為現任第一書記馬永祥的奮鬥目標。
跑好民生短板「衝刺棒」,教育扶貧斷貧困
貧困戶生活的改變,離不開駐村工作隊的直接努力,也得力於「娘家人」的大力支持。有了學校這個堅強的「後盾」,市民中駐村工作隊堅決把兜牢民生底線、補齊民生短板作為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用好「娘家」資源,保障扶貧路上「不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
「馬由由,去年市民中高三畢業後被大專錄取,後來從大學入伍;馬松,餘萬能等同學也是在市民中上高中,回來後都變得很有禮貌,考上大專應該沒問題......」「張克衡學習成績較差,但是個子高,學校老師為他指明了體育的學習方向,現在興趣濃得很;張克優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提起到市民中就讀貧困學生情況,肖昌華、馬永祥如數家珍。
「三年前要不是肖老師一直勸我去讀書我都打算出門打工了,真的很感謝肖老師和學校老師對我的關心和幫助。」提起自己今天取得的成績,貧困學子馬由由感激道。
幫扶以來,市民中黨委把教育資源轉化為幫扶優勢,竭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將紙廠、大田兩個村初中畢業但未達到市民中錄取分數線的13名貧困學生全部錄取就讀,並免除書費及生活費,指定老師跟蹤教育管理。目前,共計4名學生被大學錄取,讓4個貧困家庭看到生活的希望,教育扶貧取得初步成效。
除一路為貧困學生入學「開綠燈」以外,市民中黨委持續在資金資源上加大幫扶力度,為貧困學生家庭捐贈課桌200張,為紙廠小學捐贈餐桌60套,幫助貧困孩子告別「一條板凳吃飯、一條板凳寫作業」的學習生活狀況。學校食堂定期採購大田村合作社雞蛋,組織學校教師資助貧困學生生活費用、「團購」貧困戶農產品,投入資金40餘萬元支持大田和紙廠改善辦公環境、完善河道護欄等基礎設施建設。駐村幹部的努力與市民中黨委的集體力量,有力推動關嶺兩大貧困村向脫貧致富的方向快速前行。
肖昌華走訪貧困群眾
當前,通過三年多的努力成功幫助紙廠村減貧摘帽的第一書記肖昌華在群眾的挽留聲中「功成身退」,接替的是新任第一書記毛志勝,以沙營鎮掛職黨委副書記王碧為首的餘下4名幫扶幹部堅定承諾,「組織不召回,絕對不收兵。」
供稿:關嶺自治縣委組織部 趙思麗
監製:文靜
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傳好駐村「接力棒」,盡銳出戰「拔窮根」 ——記安順市民族中學幫扶關嶺縣沙營鎮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