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7月18日電 「我們生產的鋁合金最高強度超過了700MPa,比鋼還要硬!」在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位於福州市閩侯青口投資區的機械化工廠,該公司技術總工馮永平告訴記者,在全廠技術工人的不斷努力下,祥鑫的鋁合金製造工藝達到了全國一流水平,一些核心技術甚至躋身世界一流的行列。
比鋼還硬的鋁合金究竟是怎樣煉成的?記者走進工廠裡的鍛壓車間,工人們正圍著兩臺近7層樓高的大型鍛壓機進行操作,通過手中的工具和機械臂將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合金塊送進機器的爐心,合金塊在高溫下被衝壓設備重新「造型」,也被賦予了更高的強度。現場工人告訴記者,「鍛造高強度的鋁合金並不容易,從材料配比到鍛造溫度再到鍛壓擠壓的壓力,每一個參數都要必須經過上萬次的試驗。從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託盤到貨車大梁、通信鋁塔等,不同設備對於材料的要求都不同,在這個車間裡一個技術工人要掌握的技術就多達數百種。為了培育更多的技術工人,祥鑫探索實施師徒制,加強與本地高校的合作,通過「名師帶徒」,讓鋁合金製造的「秘方」在工人們的手中得以傳承。
「推動鋁合金製造到智造的過程同樣艱難。」福州市勞模、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黃鐵明告訴記者,2008年普通鋁合金行業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局,市場低迷與產能過剩使得包括祥鑫在內的很多企業生存難續。為了讓企業活下來,他帶著數千名工人走上了生產特種鋁合金的轉型路。如何讓產品性能更強、重量更輕,達到甚至超越進口鋁合金材料的性能指標,成了這家民營工廠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黃鐵明看來,這麼多問題歸結起來祥鑫要解決的就是四個字—「技術工人」。
為了提高工人的製造工藝水平,祥鑫與哈工大、中南大學、烏克蘭輕合金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超過十年的科研合作計劃,為企業轉型培育「技術標兵」,儲備了一批「黑科技」。目前祥鑫工人生產的鋁合金已裝進航空、航天、高鐵、新能源輕量化汽車、5G新基建等領域。
「國家要什麼材料,我們就要能生產什麼材料。」黃鐵明告訴記者,祥鑫針對汽車輕量化及5G建設、新基建等新興領域自主開發的汽車輕量化專用合金、新基建電塔/發射塔專用合金、5G通訊高導熱合金鋁和新裝備高導電合金鋁,已全部正式獲得國家牌號授權。疫情下,這家民營工廠正在著手籌建擴產技術改造項目,計劃投資18-20億,再建一個更大規模的高性能特種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進一步擴大高端鋁合金材料的輸出。
「比鋼還要硬的不僅是我們的材料,還有我們的工人。」馮永平表示,「我們的生活水平奔小康了,我們產業工人的技術水平更要走前頭、奔小康!」(工人日報記者 李潤釗 關晨迪 李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