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博大精深,素有南拳北腿之說,而南拳中以詠春拳為其典型,以佛山為發源地。今天,詠春拳已經成為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的武術瑰寶,它不僅在國內發展迅速,更是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遍地開花。由於詠春拳在國內的發展之迅速,所以為全民健身及提高國人的尚武精神起到了巨大作用。
目前,佛山詠春拳通過一系列《葉問》電影的播放已經蜚聲中外,在全國各地都有詠春拳的武館及各種關於詠春拳的培訓班。他們雖然所教授的詠春拳大同小異,但對詠春拳的傳承仍有很大作用。我們對詠春拳的理解往往只關注在它的實用性,其實詠春拳的習練對一個人的精神修煉有很大益處。
詠春拳目前在國內的發展勢頭強勁,尤其是是廣東佛山,佛山大大小小的詠春拳武館有一百多家,還不包括在公園教詠春拳的個人。以佛山為中心,輻射到全國各地,因為受李小龍及其一系列《葉問》電影的影響,詠春拳拳館在全國各地遍地生花。很多學生及成人都已加入進來學習詠春拳。
現在,由於國家體育總局致力於推廣習武以強身健體為目標,更加注重並且保留了傳統武術的實用性,因此詠春拳在國內的發展更是朝氣蓬勃。前些時間,國內有詠春拳習練者挑戰搏擊選手,雖然結果不甚理想,但是習練傳武的精神可嘉。其實,現在很多詠春拳拳館的師傅們更加注重詠春拳的實戰效果。比如佛山耀保詠春拳傳人麥耀明師傅,他教的詠春拳就是實戰為主,傳統繼承為輔。
現在的詠春拳拳館,大多在教授詠春拳的過程中,其實仍是以三套拳,一套木人樁及兩種兵器(八斬刀、六點半棍)為主。這樣教的結果是還在傳統的影響之下,不會有突破。其實現在學習詠春拳的同仁們更希望學習詠春拳的簡單、直接、實用的實戰技術。詠春拳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因為它有一套非常獨特的訓練方法,主要用以增強知覺感應和冚位,稱之為「黐手」,無論是詠春拳的長橋還是短橋都必須練,尤其是短橋,因為近距離更必須依靠知覺反應。
詠春拳拳館在全國各地越開越多,希望這些教授詠春拳的師傅們要大膽創新,讓詠春拳在繼承的前提下更能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