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詠春拳要有方法,方法合理而運用得當,對鍛鍊者產生多方面的積極作用。武術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動作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鍛鍊內容,兼有套路運動、功法運動、技擊運動三種運動形式的體育項目。武術與其他體育項目的共性,都是以身體運動為特徵,都有著強身健體的共同價值,正是這些共性,現代把武術歸屬於體育項目。詠春拳屬於南拳的一種,一門以人為本的武術,建立在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闡明武術的理法,內外兼修,強調人的整體概念,處處都要求體現人體骨骼和內在的運行規則,無論發勁和呼吸都要自然。攻防變化依從曲化直發的法則,隨勢而變,因勢而用為技擊的觀念。
葉問詠春拳,包括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個拳法套路。一套拳法器械輔助功法,木人樁法套路。兩種武器六點半棍法、八斬刀法套路。還有黐手對練以及散手技擊對練,構成系統完整的一門武術體系;學詠春拳從基本功開始,包括提高體能為主的功法,以及提高技能為主的單式功法部分,為學習較為複雜,難度較大的動作和技能創造條件。基本功和套路既各成體系,又相互交融,為技擊提供必要的準備,共同構成武術技擊的體系。練習基本功既是武術入門的功夫,又是保證武術運動體能和技能不斷提高的有效手段,還是防止運動損傷的有效措施。
通過基本功訓練,掌握一般動作的運動技能,就可以進階到套路練習。「套路」則通過固定單式與組合動作,訓練某些核心的技擊動作基礎,幾個組合串聯起來成為「段」,成對的「段」按照一定的規律和順序串編起來,加上起勢和收式就是一個完整的套路。套路練習能靈活身手,熟練手法,使動作由熟而巧,從而亦鍛鍊身體提高體能,為技擊提供敏捷善變的素質和隨機應變的招式。套路練習過程中,不能忽視手法中展現技擊的基礎作用,要加強對攻防動作含義的理解,有助於提高技擊的意識。
套路是預先設定好的固定內容,假想對手的動作也是有固定模式的,是為了容易記憶幫助熟練身手,缺乏現實技擊中根據對手的變化而變化的思維,沒能適應形勢的變化。優秀的傳統武術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發展,後人隨著實踐和經驗積累,會不斷的豐富技法,或者需要修正一些技法,但是由於敬畏先賢,或者某種原因,不改動原來套路,只把這些經驗和技法,言傳身教傳授給學生,不添加在套路裡避免「打亂套」。 技擊是一瞬間的思維和戰術,再豐富的套路其技法都不能夠涵蓋實戰所需的所有內容,需勇敢正視套路內容的局限。
技擊術,是武術的一種實用技能,分為器械技擊和徒手技擊。徒手技擊,有目的地利用身體某部位機體為工具,搏鬥對方身體要害部位的攻防行為,是武術綜合性搏鬥的技能。《荀子.議兵》:「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閱中國古籍,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技擊已相當發展,不但成為體育訓練的項目,更重要的是為保家衛國服務,成為將士殺敵制勝的主要手段。最原始的技擊,人類為了保障生存而進行自衛的行為,產生於生活、社會、生存的需要。在生存搏鬥、戰爭過程中,人們將一些有效的攻防搏鬥技術進行總結,演練和傳授,由本能的自衛技能,升華為有意識以理論為指導,提升搏鬥功能的技擊活動,形成具有技術系統的技擊術。
認識技擊術的產生與發展,明白每個人對技擊的理解不盡相同,人是有思想情懷的,因而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的技擊思想。人的技擊最初就是本能的形式,從古至今就依附著人類的發展而發展。技擊,就是俗話說的實戰,是因環境以及對手的行為,而採取有利於自己的技擊方法,去克敵制勝。技擊是高強度的激烈對抗行為,綜合多方面因素而成的能力,是個人的能力行為。身體素質是身體基本活動的能力的基礎,力量素質是技擊運動的基礎,殺傷力是必備的素質。速度、耐力、靈敏、柔韌、心理素質都是必須的,就是俗話一膽、二力、三功夫。理論知識指導學習方向,實戰不靠「秘訣」,靠正確的技法訓練,詠春拳的技擊能力從長期的對練實踐中獲得。
到民間武館去學習詠春拳,或者某一門武術,屬於社會體育活動,因為他的對象是全社會成員,它的範圍遍及整個社會,公民閒暇時間自願參加以增進健康,享受傳統文化活動的行為,只要你喜歡!公益的,營利的都有。業餘武術鍛鍊以健康身體,防身自衛為,學習傳統文化為目的,訓練強度基本都是中等或以下的運動量,而且教練的水平良莠不齊,甚至教練平時上班,下班閒餘時間教拳;業餘練拳就不要迷信太多「寸勁」飛多少人,隨時放倒幾個職業拳王咯,越是這種營銷越假——你懂的。人家領工資專業去訓練,以打比賽作為主要工作以奪取獎金為經濟來源,訓練時間比普通上班還要長,而且職業拳手是身體狀態最好的階段,以現代運動理論,現代工具去訓練,努力和汗水擺在這裡。選擇某一門武術只是入門的工具,終歸還是為了發揮個人的特長和能力,技擊是對手雙方的搏鬥,不是考筆試,是身體綜合能力和技術的比拼。
傳統武術多數是槍術、棍術去提高功力,練習發力和理解最直接、簡單的攻防方法。為什麼詠春拳先輩以拳易棍,民間以棍代替各種條形器械去練功,隱其鋒芒,器械經歷幾千年戰場洗禮,年青人神往的「一擊必殺」原本是對器械而言。小學同學問我都練習36年棍了,現代都市環境攜帶棍不方便,為什麼還練棍法。八零年代一些老拳師還保留著原傳的古老棍法,天天堅持對練,對殺的訓練體系,保存著豐富的棍法是技擊的精髓,更是拳法的精髓,是收藏原始必殺技的「活字典」
生命在於運動,學習詠春拳要有方法,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興趣和需求,合理的安排時間,不同的年紀有不同運動量的指標,練武術要連續性才快長功夫,有計劃地安排訓練時間,有目標的去學每一個階段的內容。一般地說先練單式基本功,由簡到繁由約至博,再練套路記憶系統內容,之後進行技擊對練,器械和拳法交替練習相互相成,以精熟為要把好質量關,要靜下來磨練,武術練的是「功夫」是練自己,練上手能發揮,對自己身體健康有幫助才是自己的。——作者,詠春拳葉問東莞徒孫梁康,2020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