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生活中有三種人命苦、福薄、難成事

2020-12-16 淺說傳統文化

《紅樓夢》有句箴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生活就是一部無字天書,讀懂生活長大見識。而生活的關鍵主角是人,所以我們要學著讀人識人。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生活中三種命苦、福薄、難成事的人,給大家借鑑和警示。

第一種:做事一根筋、固執己見的人。

這種人做事只認自己的那條路,拒不聽從他人的意見。他心裡認為只有自己認定的那一條路、那一種做法才靠得住、行得通。殊不知:條條大道通羅馬,成功的道路千萬條,難題的解法不止一種。

此類人見識比較狹隘,看的面不寬廣。看不到事物與事物之間多層次、千絲萬縷的聯繫,不能融會貫通。

見識決定出路。這類人固守自己的見識和經驗不放,不知道變通。自己轉進牛角尖裡面出不來,做事很僵硬、很辛苦。形勢一變,他們就會碰壁;時代一變,他們就會落伍。即便偶爾趕上時機,能風光一時,由於經驗教條的束縛,他們不久就會落下來。

此種人最應該學習水的精神。上善若水,水是最善於根據地形不同而順勢變通的。人生比如一條河,很少有筆直的道路,大多數是彎彎曲曲,隨著形勢變化而不斷調整才能走得通、出的來。

第二種:只知索取,不想付出的人。

這類人在利益上是只進不出的。人一生下來,由於求生本能,自然就會索取吃喝。小孩子自己沒有獨立生存能力,只能靠父母餵養。這是天經地義的。

小孩一旦長大成人,有獨立的勞動謀生能力了,就應當學著自己養活自己,還應當懂得感恩父母養育之恩,主動承擔家裡的負擔。動物世界尚且如此,何況人呢?如果長大成人後,還只知道索取,不願付出,那就不行了。就違背自然天理了!

一個人懂得感恩和承擔責任,那是成熟的重要標誌。可是這類人卻難談成熟。他們在生活中是只佔便宜、不肯吃虧的。當周圍人都看透他們的本性之後,都遠離他們,不再和他們打交道。這類人最後就是孤家寡人,形影相弔,很可悲。

這種人不成熟還在於認識不到人際交往的本質是交易,而且是相對公平、互利的交易。你只是一味地索取,而不想付出。誰會和你交往呢?註定這類人命苦、福薄、難成事。

第三種:不能堅持到底,常常半途而廢的人。

我們放眼望去,滿大街半途而廢的人。這些做事半途而廢的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很擁擠。這些地方資源少,而需求的人非常多。爭奪競爭異常激烈和殘酷,往往很努力、咬牙拼命爭取,但是收穫很少很少。因為不能專注的堅持,不能在一個領域做到突出和優秀,自身價值很低。而這類人又非常多,又加劇了命運的悲苦,想生活過得好很難。

而那些咬定目標不放鬆,堅持到底在某一領域做到優秀的人。社會需要他們的地方很多,自身價值很高。他們能佔有的資源很多,又因為競爭者少,使得他們處在優越的位置,生活很富足、很快樂!

我始終認為:人生在世必須要吃苦的。躲不開、逃不掉。不能深刻領悟「吃苦」的意義,這樣的人肯定閱歷非常淺。但是人生要吃的苦是可以自己選擇和爭取的,這又是希望所在。

我們要選擇那些有價值的苦,選擇那些能帶來產出的苦。很多人不會主動選擇,只能被動地吃生活拋給他們的苦。這些苦多是價值不大、產出很小的苦,吃這些苦的人多是普通人。過著普通的生活。

人要選定一個領域,設定一個目標。努力奮鬥爭取,過程中苦難不斷。我們克服困難後才能一步步提升,當快要實現目標的時候,苦難越難以承受,考驗越來越大。俗話說:行百裡者半九十。在艱難衝破難關過程中,黎明前的黑暗正是檢驗一個人綜合素質到底如何的關鍵時刻。也是人生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

很多人就是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選擇了退縮,堅持不住敗下陣來,成為半途而廢的失敗者。退縮到擁擠不堪的底層,人生頹廢暗淡起來。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

那些目標明確、意志堅定的人,咬牙堅持住了,熬過了黎明前的黑暗,度過了難關,通過了生活的考驗,有資格迎接黎明的到來。成為人生的贏家。

成功之人必有可敬之處。

這就是我從生活中觀察到的三種人生。三面鏡子,對照自己。可以明白人生得失。

路兵

2020年4月7日

作者原創。版權所有。

相關焦點

  •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像這樣謀劃,就可以求得並知道未發生的事情。……君子不是在水上照鏡子,而是以人來照鏡子。用水作鏡,可見面容;用人作鏡,可知吉兇。說明:第二句出自《舊唐書 魏徵傳》,該句在語文課文中講過,所以沒必要翻譯了。不過,比李世民更早「以人為鏡」的,應該是墨子。當然墨子是說為政者,應該以人為鏡,以史為鑑。
  • 《二十四史》三十句: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史記·淮陰侯列傳》 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漢書·成帝紀》 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才叫過錯。 14 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人這一輩子不容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命好有福的人會過的相對容易,沒有福氣的人則一生辛勞困頓。人的命一出生就基本定下,無法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努力,只等命運的安排,這就愚昧了。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命改不了,但「命運」二字,還有「運」,通過後天的努力,人的命運是可以改的。先天無福,可以靠後天修福。只要有心改變,任何時候都不算太晚。
  • 佛教:「命苦福薄」之人,身上通常有這4大特徵,希望你沒有!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我們當下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自己過去種下的「因」,而今感召的「果」。「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人生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因果業力的顯現,沒有無緣無故發生的事。「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前世修多少德,今生有多少福;前世造多少業,今生有多少禍。不必羨慕他人命好,那是人家自己修來的福氣,誰也搶不走。那是不是命運無法改變了,一出生就決定了。
  • 「福薄命苦」的人,身上往往會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雖然我們很難改變自己的「命」,但「命」並不是消極的、宿命的,我們可以積極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通過後天的懺悔消業、行善積德,一切都是有轉機的,因為「命由己在,福自己求」,命運由己不由天。與其埋怨命運的不濟,不如行動起來努力修福,改變當下的遭遇。愚鈍的人沉浮於命運,智慧的人積極改變命運。
  • 「人若命苦,一看便知」:有這3種性格的人,註定會命苦福薄!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性格,註定他將會有什麼樣的命運!這是無數實例早已經證明了的結論。所以,想要判斷一個人未來的命運會如何,有時候只要注意觀察他的性格就能找到答案了。正所謂:「人若命苦,一看便知」:有這3種性格者,註定是命苦福薄之人!第1種性格:怯懦據心理學專家長期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怯懦是成就事業的大敵!
  • 佛教:「命苦」之人,身上有這4大惡習,要儘量改掉!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命運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其實大錯特錯。「命由己造」,佛家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前世作了什麼業,這一世就會得什麼樣的果報。所以,我們這一世的命運是前世修行的寫照。有人比較宿命,認為「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其實「萬般皆是因果,因果不饒人」。萬事都是有因緣的、有緣起的,沒有無緣無故發生的事。
  • 佛教:「福薄命苦」的人,身上往往有這5大惡習,儘量改掉!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善良的人到哪裡,哪裡都是吉祥之地;心懷叵測的人,就是住上等風水處,風水也會變差。風水就是人的心、人的德行,它是隨時變化著你。心轉,命運也就轉了。佛家總說:一切唯心造,真正改命的方法就是修善念、善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福薄命苦」的人,身上往往有這5大惡習,儘量改掉!
  • 以人為鏡,可以正自己。
    古人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現代人說:能通過自己的經歷獲得人生經驗的是夠聰明的人,能透過身邊人的行為來修正自己才是真正的擁有大智慧。會在自己生命中出現的人,他們都是老天爺刻意安排來的。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也不能直接幫助到你,他們之中甚至會有人詆毀你、傷害你。但是這些人一定會教會你一點什麼,因為,他們就是你為人處世的一面鏡子。「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有時候我們只有透過別人的言行,才能看清楚一個真正的自己。
  • 《易經》洩露天機:「命苦」一般都是這三種人
    結合太多的人生智慧和人生哲理,在各方面都有很多的指導意義,可以指導你的生活更精彩,可以指導你的人生更上一層樓。易經裡面說「命苦「的人一般具有這三個特徵那我們就一起看看到底是哪三種特徵1、不知足的人:自古至今貪得無厭,不知足的人有太多,但這種人雖然眼前會有讓人羨慕的成就,但最終的命運沒有誰是幸福的,大頭來還是苦不堪言
  • 易經告訴你:「命苦」的人,身上往往有這3種特徵,怨不得別人
    對那些運氣好的人來說,善因善果就多,命苦福薄之人,惡因惡果就很多。運氣好的人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經常種善因。《易經》告訴我們:「命苦」的人,身上往往有這3種特徵,怨不得別人1、斤斤計較的人《易經》中有一句話叫「動則得咎」,只要你選擇做事情,就會有得失。
  • 「人若命苦,習慣不騙人」:缺福報的人,一般有2個壞習慣
    影響一個人一生的除了知識,就是習慣,習慣在人生的每一步成長中,不管你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都影響深遠。若想形成一種慣性的習慣,通常來說把一件事情堅持重複的做若干天,往往可以形成獨有的行為習慣。所以說,好的人生習慣,一般會成就好的人生福運,那麼不好的行為習慣,也會導致壞的人生福運,用佛家的觀點就是因果關係。
  • 真正命淺福薄的人的4個表現,並不是鬼谷子所說的那樣
    文 | 六 耳老一輩的人總喜歡說:「某某沒福氣,沒有享受的命,命淺福薄」。什麼樣的人才是命淺福薄呢?鬼谷子的識人術中,認為沒有福氣的人身上會具備三種特徵:1、尖酸刻薄嘴上從來不饒人,從不讓周圍人好過,喜歡挖苦別人,斤斤計較,就怕吃了虧,就怕出了力,算盤打得叮噹響,只盯著眼前的利益。
  • 吃虧是福!不喜歡計較得失的星座,待人友好,身邊知心朋友很多
    主筆:上上籤在生活中,人們都不喜歡吃虧,可有的人並不這樣認為,覺得自己應該具有一點「雷鋒精神」,只要過得開心,即便吃點虧也沒什麼,沒必要斤斤計較。那麼,十二星座中誰的得失心最輕呢~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天秤座:得失心輕天秤座一直秉著「吃虧是福」的原則,對生活瑣事從不會斤斤計較,為人大度,
  • 王陽明:世間這3種人最命苦,很難獲得幸福,希望你不是
    人生在世,每天都是為了生活得更加幸福而奔波忙碌,但是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有回報。很多人付出了全部,卻依舊不能收穫自己的幸福,最後過著苦兮兮的生活。他創立的「陽明心學」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王陽明一生都在「修心」,他從心學思想出發,認為世界上有三種人最命苦,很難獲得幸福。
  • 「智者畏因,愚者畏果」:命苦之人,喜歡做這些蠢事,希望你不是
    在現實生活中,愚蠢之人,大多也是命苦之人,因為他們頭腦糊塗,枉活一世,往往也活不明白,活不通透,他們總會用狹隘的目光,去做一些自以為是正確的事情,可是,當福報散盡,苦果來了之後,他們卻又總會心生恐懼,怨天尤人。
  • 老人說:「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值得深思
    老人說:「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值得深思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屬於歷史,也同樣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對現代人的生活做出一定的指引。尤其是中國的俗語文化,不但能夠把非常深刻而複雜的道理用非常淺顯易懂的話語描述出來,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易於記憶的對仗語句讓我們能夠更加順利地記住方便聯繫生活,應用於生活,在生活中得到實踐。今天,小編將要和大家講這麼一句俗語,它採用類比手法,寫出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道理。這句話就是——「樹搖葉落,人抖福薄。」
  • 福緣淺薄的人,身上都有四個特徵,希望你身上沒有
    要知道現實生活中原本有的人,本身是有福之人,是被自己作沒的,因為他們不知道惜福,然後便成了「福薄命苦」之人,只能在一邊自怨自艾,悔不當初,其實這種人都有以下這些特點,別不信!現實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有「貪小便宜」的想法,還會認為這就是賺到,要是再多幾次,自己還能從中省一筆錢,或者是賺一筆小錢,然而你看看那些社會上真正成功的人士,他們難道是由於斤斤計較,貪點小便宜就獲得了成功嗎?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最近鄰居家有人剛過六十歲,就成了孤寡老人,也有些人,有兒有女,剛過六十就搬進了養老院,兒女都不願意贍養老人,這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世上很多人,都是越老越沒福氣,那是因為年輕時,經常消耗福報,所以老了就要承受因果報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 福薄之人都有這兩個特徵,一旦發現其中一個,就要警惕了
    ——歐陽修俗話說「福禍無門,唯人自招」,指的是禍福是不會自己上門的,都是人為所做之事引來的。俗話說因果報應,也就是為善得福,為惡致禍。禍事常常是由於微小的疏忽造成的。而福薄之人都有這兩個特徵,有的話就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