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礎知識:舉例說明字的本義和引申義

2020-12-05 閒讀與苦讀

一個詞本來的意義,叫本義。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先有語言而後才有文字。一個詞,在沒有給它造字以前還可能有更原始的意義,不過那已無從考查了。我們所謂「本義」,指的是字形能夠說明、上古文獻也能夠證實的意義。從這樣的本義引申、生發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

如果以為一個文言詞語只有一種含義,不管在哪裡碰上它,都可以照這種意義去解釋,那就往往發生錯誤。拿「道、文、書」三個常用詞來說:

一、

「道」本義是道路,引申為「途徑、方法、手段、法則、規律、思想、學說、敘說」,以及封建社會認為好的政治局面或措施。如:

①會天大雨,不通。(《史記·陳涉起義》)——趕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道:道路。

②一張一弛,文武之也。(《禮記·雜記下》)——一緊一松,這就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道:方法,辦法。

③天有常矣,地有常數矣。(《荀子·天論》)——天的運行有一定的規律,大地滋生萬物有一定的法則。道:法則,規律。

④墨之,「兼愛」為本。(馬中錫:《中山狼傳》)——墨家的學說,「兼愛」是根本。道:思想,學說。

⑤故今具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所以現在詳細說說我推行新法的原因,希望您或許能夠諒解。道:說,敘說。

⑥伐無,誅暴秦。(《史記·陳涉起義》)——討伐不堅持正道的的秦王,消滅殘暴的秦王朝。道:正道,即封建社會認為好的政治局面或措施。

二、

「文」的本義是花紋、紋理,又用為動詞,當「刺畫花紋」講,引申為「華麗有文採、文章、文字、文獻、文飾」等。如:

首,白喙(hui)。(《山海經·精衛填海》)——(精衛這種鳥)頭上有花紋,嘴是白色的。文:花紋,紋理。

⑧越人斷髮、身。(《莊子·逍遙遊》)——越國人截斷頭髮,在身上刺畫花紋。文:刺畫花紋。

⑨《孝經》垂典,喪言不。(《文心雕龍·情採》)——《孝經》留下的法度,居喪時言辭不可華麗。文:華麗有文採。

⑩衡少善屬。(《後漢書·張衡傳》張衡年少時就善於寫文章。文:文章,文辭。

形似酒尊,飾以篆、山龜鳥獸之形。(《後漢書·張衡傳》)——(候風地動儀)形狀像個酒壺,外表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起來。文:文字。

儒以亂法,俠以武犯禁。(《韓非子·五蠹》)——儒家用古代文獻擾亂法制,俠客用武力觸犯禁令。文:文獻。

13.卜筮(shi)然後決大事,非以為求得也,以之也。(《荀子·天論》)——佔卜後再決定大事,並不是以為真能得到所求的東西,而只是一種文飾的手段罷了。文:文飾,粉飾。

三、

「書」本義是寫、書寫,引申為「文字、書法、書信」。「書」又是《尚書》的專稱,引申為一般書籍。如:

14.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白居易:《荔枝圖序》)——南賓郡太守白樂天讓工吏畫成圖,寫上這篇說明荔枝的話。書:寫,書寫。

15.古者蒼頡之作也,自環者謂之「ㄙ」。(《韓非子·五蠹》)——古時蒼頡創造文字,用繞圈表示專為自己打算,叫做「私」。書:文字。

16.羲之之,晚乃善。(曾鞏:《墨池記》)——王羲之的書法,晚年才達到了高超的藝術水平。書:書法。

17.一男附至,二男新戰死。(杜甫:《石壕吏》)——一個兒子託人帶來一封,說那兩個兒子最近死在戰場上了。書:信,書信。

18.諷誦詩百家之言,不可勝記。(東方朔:《答客難》)——(你)熟讀《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的書,記也多得記不過來了。書:《尚書》

19.人多以假餘,餘因得遍觀群。(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很多人把借給我,我因而能夠普遍地看一看各種各樣的。書:書籍。

學習和掌握一詞多義,重要的是努力找出它的本義。抓住了本義,引申義就容易理解和記憶了。前人在分析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的研究成果有的已成專著,有的保存在過去的字典、詞典和古書的註解裡。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是通過分析漢字字形闡述本義的。清代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把詞義分為三部分:一是本義,二是引申義(他叫「轉注」),三是假借義。近代的《辭源》《辭海》等辭書,在每一個字頭下邊,一般是先列本義,後列引申義,最後列「與×同、通×、同×」,即假借義。這些都可供我們參考。

以《辭源》角部「解」字為例:

:1.判也,散也。凡剖分物體皆曰「解」。《莊子》:「庖丁解牛。」【按:這是本義】2.人心離散曰「解」。《漢書》:「恐天下解也。」【按:這是引申義】3.分析事理曰「解」,如「分解」。【按:這是另一引申義】……17.與「蟹」同。

《呂氏春秋》:「大解陵魚,大人之居。」18.與「嶰」同,詳「解谷」條。19.與「檞」同。《漢書》:「勃解之鳥。」【按:以上是假借義】

我們要珍惜前人的研究成果,但不能兼收並蓄,囫圇吞棗。正確的作法是:在閱讀古文的同時,對舊字典、詞典和古書舊注中的詞義解釋,進行分析、比較、驗證,去粗取精,批判地繼承這份文化遺產,幫助我們理解和掌握古書常用詞的意義和用法,作到「古為今用」。

未完待續……

推廣全民閱讀新時代!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我們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玄幻言情、豪門總裁、穿越架空、仙俠奇緣、科幻網遊、都市異能、校園寵妃、職場娛樂、同人靈異等網絡爽文小說!

我們也拒絕聽書,聽書不利於思考,更容易被朗讀者、講解者帶動情緒。讀書的時候,喜歡哪一段,可以反覆咀嚼、品味。有感觸了,可以停下來慢慢思想,而聽書適合浮光掠影地了解。另外,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哪能聽得懂呢?

#古典文學#

相關焦點

  • 文言基礎知識: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一個詞本來的意義,叫本義。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先有語言而後才有文字。一個詞,在沒有給它造字以前還可能有更原始的意義,不過那已無從考查了。我們所謂「本義」,指的是字形能夠說明、上古文獻也能夠證實的意義。從這樣的本義引申、生發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詞義的引申大體有三種情況:(一)詞義的擴大。
  • 高考複習:文言文實詞有本義和引申義,還有比喻義和假借義
    文言文實詞是文言文閱讀的核心。古漢語相比較現代漢語來說,其中一個不同點就在於古漢語是一個字一個詞,而現代漢語一般是兩個字一個詞、比如「妻子」,在現代漢語中就是一個詞,就是兩個人結婚後,女人是男人的妻子。
  • 文言基礎知識:漢字的部首
    漢字的字形能夠說明字(詞)義,字的形、義是統一的。按照字的形體加以分類,同類的字算是一部,每部找出一個代表字作為一部之首,叫部首。漢字有獨體和合體的區別。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獨體,會意字和形聲字是合體。部首字大都是個獨體字,這些作部首的獨體字,一般就是合體字的表意偏旁(形聲字有一個表意偏旁,會意字的每個偏旁都表意)例如:「人」是獨體字,它是「傭、伯、偶、儉、從」這些合體字的表意偏旁。「人」部的字和人有關,「木」部的字和木本植物有關,同一部首的字和部首字所表示的事物或行為有關。因此,分析部首有助於我們尋求字(詞)義。
  • 小學如何學詞語之詞的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
    詞語的理解和運用一直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也是考試的重點。了解詞語的構成,能正確讀出和寫出詞語,並且藉助一定的工具,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樣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詞是音和義的結合體,每一個詞語都表示一定的意義。這個意義即詞義。
  • 2021高考前線|夯實基礎:文言文閱讀之文言實詞:5類文言實詞系統歸納
    文言文閱讀之文言實詞:5類文言實詞系統歸納常考文言實詞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複詞、詞類活用等5大類,其中對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義複詞相對較少。所謂通假,就是兩字通用或這個字借用為那個字。它的分類如下:[針對訓練]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 文言基礎知識:通假字舉例
    無本字的假借,還容易理解,古今是一個字,情況比較簡單。給我們閱讀文言文經常造成困難的,是古今字和通假字(有本字的假借字):明明是甲字,卻要當乙字講、照乙字讀,閱讀時容易望文生義。它們的特點是:古字和今字、通假字和本字,古音相同或相近(古今語音不盡相同);同時古字比今字,通假字比本字,筆畫一般較少。
  • 理解英語字母D的本義、引申義!daily、diary、dairy輕鬆分辨!
    承接上,我們現在分析英語字母D的本義和引申義,同時輕鬆分辨daily、diary、dairy三者區別;同時搞定drip和drop區別Dd字母的形:Dd字母的聲:[di:]Dd字母的本義:拱門D在古時是描摹拱門或門的形狀而成的象形符號圖中1,在古代腓尼基語和希伯來語中叫做daleth,是「門」的意思,相當於希臘字母Δ(delta
  • 2020丨說文解字:創立分析漢字的理論和方法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揭示漢字的本義,發展漢字的「六書」理論,為中國文化作出了傑出貢獻。公元121年,是東漢漢安帝建光元年,此年許慎的名著《說文解字》定稿,由許慎之子許衝獻與朝廷。《說文解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解釋漢字字形的著作,也是第一部按照部首編排的「字典」,是研究漢字和中國歷史、文化的基礎典籍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 高考語文:「逢考必出」的18個文言虛詞用法+舉例!輕鬆突破130+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在文言虛詞這個考點的要求是,要理解虛詞在文本中的意義和用法。意義:指相對應的現代漢語翻譯,用法:指文言虛詞的詞性及語法功能。高考中,文言虛詞已經多年沒有單獨設題考察,主要是在斷句和翻譯題中滲透了對虛詞的考察,但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研究漢字應該知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漢字筆畫最原始的意義,也就是本義,是建立在物理學的角度基礎上的,來描述物質形狀和運動特徵的。每個筆畫都有特定物理意義,不是隨意編制的。最初參照人的生長和發展規律來定義的。漢字八畫的理論基礎是《易經》,是人們對天地人研究的基礎上產生的。最原始的造字就是看天看地看自己,遠取諸物近取者身,最後用筆畫確定其表象,並引申其意義。八畫也有本義和演義(引申義)之分。
  • 文言基礎知識:物量詞和動量詞
    第二,有些量詞雖然現在還用,但所指和含量古今不同。例如「盞」,古代指酒,現在指燈。又如「尺」,秦時統一度量衡,一尺合現在零點六九市尺。第三,古代量詞不像現代這樣豐富,尤其是動量詞,它的產生大約在唐代以後。在現代漢語裡,數詞通常是和量詞結合在一起充當句子成分的。在文言裡,數詞一般不需要和量詞結合,它直接地修飾和限制名詞或動詞。
  • 學了這麼多年的「白」字,本義是什麼,什麼時候能真相大白?
    字從丿,從日。「丿」意為「不」,寫在「日」的左上角,表示「在前的不算(日出前的天色不算)」,轉義為「開始(從日出開始)」。「日」指太陽。「丿」與「日」聯合起來表示「從日出開始(到日落前)的天色」。本義:日出與日落之間的天色。(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陽之明為白,從「白」的字多與光亮、白色有關。本義:白顏色)(2) 同本義 [white]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形聲字「物」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物」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物」字的左邊是一個「牛」字,在這裡充當「物」字的義符,但是呢 ,這種「義符」只表示「物」字的意義範疇與「牛」有關,具體表示什麼意義卻沒有說明。「牛」字作為「物」字的義符,只能表示出「物」這個形聲字本義的範圍。
  • 四個被誤會千年的成語,本義無關風月,如今含義卻難以啟齒
    (歷史釋疑 第102期/奉天玉)看過《中國成語大會》的朋友,可能都注意到了這要一個問題——酈波老師在給大家科普成語知識的時候,常常提到語義的訛變。歷史在不斷的發展,文化也在不斷的更新,因此很多人都認為語義的訛變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順其自然的接受就是了。
  • 文言基礎知識:第三人稱
    文言裡沒有專職的第三人稱代詞。「之、其、彼」都是指示代詞,它們被借用來表示第三人稱,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並且有很多限制:「之」一般只作賓語,不作主語;「其」一般只作定語,有時也作主謂詞組或分句的主語,但不作獨立句子的主語;「彼」雖然可以作獨立句子的主語,但它表示第三人稱仍帶有指示代詞性質,含有「那」的意思。
  • 文言文才是高中語文「硬傷」,高考滿分學姐給你療傷,學會了嗎
    文言文才是高中語文「硬傷」,高考滿分學姐給你療傷,學會了嗎?現在作為大學三年級的學姐,高考時的文言文是滿分,下面讓我來說說文言文的學法。· 文言文的閱讀題在高考的語文試卷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隨著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後的文言文閱讀從題量和難度來預測,題量也會更大,難度也會更高。但是,大部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另外,高三學生屬於全面複習的時間,所以在文言文中留下了太多的時間,無法提高古文能力,為了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我提出了幾個建議。
  • 《說文解字》漢字教學形聲字「基」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基」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漢字。其上部是一個「其」字,也是一個象形文字,主要描摹了「簸箕」這一客觀事物的外在輪廓之形。從「簸箕」的材質來看主要是由竹子編織而成,中間還有相互交叉的斜紋。從其作用來看,主要用於盛裝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