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如何學詞語之詞的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

2020-12-05 玉堂金馬自有佳處

是句中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詞義就是詞的意義。詞語的理解和運用一直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也是考試的重點。了解詞語的構成,能正確讀出和寫出詞語,並且藉助一定的工具,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樣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

詞是音和義的結合體,每一個詞語都表示一定的意義。這個意義即詞義

但是因為受具體的使用環境的影響,或者一些認識的改變,詞的詞義除了本義之外,經過推演而產生了意義,就是引申義。又借用一個詞的本義來比喻另一種事物,這樣產生的新的意義就是比喻義。(特別注意:詞語的比喻義和修辭上的比喻有區別,比喻是臨時的打比方,而比喻義是詞的一種固定用法。

一部分詞是只有一個義項的單義詞,這類詞的詞義不受語境影響,也不會產生歧義,意思很好理解。但還有不少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義項的多義詞。我們要重點學習的就是這種多義詞。

比如:

(1)海:

本義: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如大海)。

引申義:大的(如海量)。

比喻義:比喻連成一大片的很多同類事物(如人海茫茫)。

(2)水分:

本義:物體內所含的水。

比喻義:比喻某一種情況中夾雜的不真實的成分(如他說的話有很大的水分)。

還有許多成語的本義和比喻義也要我們特別注意。而且往往考察我們的就是詞語的比喻義。

如:

(1)狐假虎威

本義: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

比喻義: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2)放虎歸山

本義:放老虎歸山林。

比喻義:比喻放走敵人留下禍患。

所以我們在理解詞語或者是做閱讀理解中的詞語題目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文章的語境來理解詞語,千萬不能只考慮印象中的意思。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漢語的產生遠在漢字的產生之前,漢語歷史悠久,所以詞的本義並不一定是詞的原始意義。

總之任何一個詞語的理解都必須依賴具體的語言環境,要注意上下文和詞語的搭配等等,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真正記牢詞語。

下面我們來練一練吧!

練習:判斷下列多義詞的義項。(選擇序號填空①本義②引申義③比喻義)

(一)

1、漫山遍野開滿了這種黃色的花。()

2、他累得頭昏眼花。()

3、她穿了一件花裙子。()

4、她是我們學校的校花。()

(二)

1、你去拿幾顆釘子。()

2、我已經碰了很多次釘子。()

(三)

1、今天玩的真痛快。()

2、完成了任務,心裡真痛快。()

參考答案:

練習:(一)1、①2、②3、②4、③

(二)1、①2、③

(三)1、①2、①

相關焦點

  • 高考複習:文言文實詞有本義和引申義,還有比喻義和假借義
    古漢語相比較現代漢語來說,其中一個不同點就在於古漢語是一個字一個詞,而現代漢語一般是兩個字一個詞、比如「妻子」,在現代漢語中就是一個詞,就是兩個人結婚後,女人是男人的妻子。而在古代漢語中,指的就是妻子和孩子,比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提到的「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就是這個意思。
  • 文言基礎知識: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一個詞本來的意義,叫本義。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先有語言而後才有文字。一個詞,在沒有給它造字以前還可能有更原始的意義,不過那已無從考查了。我們所謂「本義」,指的是字形能夠說明、上古文獻也能夠證實的意義。從這樣的本義引申、生發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詞義的引申大體有三種情況:(一)詞義的擴大。
  • 文言基礎知識:舉例說明字的本義和引申義
    一個詞本來的意義,叫本義。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先有語言而後才有文字。一個詞,在沒有給它造字以前還可能有更原始的意義,不過那已無從考查了。我們所謂「本義」,指的是字形能夠說明、上古文獻也能夠證實的意義。從這樣的本義引申、生發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
  • 常用詞語的準確理解
    一、理解詞語(一)知識要點詞語的意思有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的「碰壁」一詞。本義:碰到牆壁。聯繫文章內容我們知道在課文中「碰壁」的比喻義為:魯迅先生遭受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和打擊。引申義、比喻義都要以本義為基礎,聯繫上下文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詞語。1.查字典或查詞典。2.沒有工具書時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1)分步解釋法。
  • 文言文專題系列——詞彙(一詞多義)
    古代,尤其是先秦時期,詞語不很豐富,並以單音詞為主。所以,人們使用語言時,往往以一個詞代替兩個或幾個詞使用,也就是一個詞賦予它幾種意義。因此,出現一詞多義的現象。一個詞語具有的幾種意義之間,關係不等,有密切的,有不很密切的,有疏遠的,或沒有聯繫的。因此,它們的用法也往往不同。如「該」字,在中古以前當「完備」講;近古以來,又有了「應當」的意義。顯然,這兩種講法,在意義上沒有聯繫。
  • 小學語文閱讀專項十八——閱讀理解中的近反義詞與詞語解釋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尤其是對現代文的學習,每一篇都會要求掌握一定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和一些重要詞語的意思。這些詞語能夠幫助我們在理解文章的時候體會詞語的意義,理解文章的內容。而且實質上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力往往深層反映的是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 理解英語字母D的本義、引申義!daily、diary、dairy輕鬆分辨!
    承接上,我們現在分析英語字母D的本義和引申義,同時輕鬆分辨daily、diary、dairy三者區別;同時搞定drip和drop區別Dd字母的形:Dd字母的聲:[di:]Dd字母的本義:拱門D在古時是描摹拱門或門的形狀而成的象形符號圖中1,在古代腓尼基語和希伯來語中叫做daleth,是「門」的意思,相當於希臘字母Δ(delta
  • 「三綱」的本義是如何被歪曲的?
    然而,即使如此,宋以來的學者們仍然普遍地從「人之大倫」或「人倫之綱」這一本義立場使用「三綱」一詞。另外,許多學者雖將「三綱」界定為「某為某綱」,但同時卻還是從本義出發來理解其意義。包括朱熹等在內的許多學者,都不斷地或更多地從本義而不是狹義出發來使用「三綱」一詞。如果以上說法正確的話,那麼「三綱」的歷史面貌、歷史作用就皆與今人所想差別甚大。
  • 詞語理解題之「比喻詞」,化難為簡,學習吧
    詞語理解題是行測考試中一種常考題型,整體難度不大,故而很多考生對此類題目思想上不重視,方法上靠運氣。事實上,詞語理解題的解答方法並非「無跡可尋」。今天中公教育專家主要給大家介紹詞語理解題中的「修辭詞」問題。何謂「修辭詞」?
  • 本義造句和解釋_本義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本義(běn yì)。近義詞有:原義。反義詞有:轉義。本來的意義。[魯迅《漢字和拉丁化》:「每一個方塊漢字,是都有它的意義的,現在用它來照樣的寫土話,有些是仍用本義的,有些卻不過借音。」]本義參考例句:1、「莠」的本義是指妨害稻禾生長的植物,後引申為壞人的意思。2、鼓勵的本義在於希望對方幸福的心。3、興的概念來自西周的樂語,其本義是連類譬喻。4、張舜徽先生對歷史文獻學理論的探索,是從推究「校讎」本義開始的。
  • 2021高考前線|夯實基礎:文言文閱讀之文言實詞:5類文言實詞系統歸納
    二、一詞多義一詞多義現象在文言文中相當普遍。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1.本義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即詞產生時的最初的根本的意義。引申義詞的引申義,就是詞由本義派生出的與本義相關的其他意義。
  • 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哪些?
    許多家長都頭疼,孩子為什麼對詞語的理解能力那麼差?以至於鬧出很多笑話。比如,此篇文章: 《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媽媽和我,每天早上我們三人就分道揚鑣,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歸。現在就教大家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1先弄清這個詞語中關鍵字的意思,然後考慮整個詞語的意思,如「凝神諦聽」這個詞,其中「諦」是仔細地意思,整個詞語的意思是集中注意力,仔細地聽。2,有些詞不能光從表面去理解,要注意它們的比喻或引申義。
  • 閱讀理解訓練之解釋詞語意思的10種方法
    閱讀理解訓練之解釋詞語意思的10種方法拆拼串聯法:把詞拆開來,先解釋每個字,再把每個字的意思串聯起來表示詞語的意思。近義近義換詞法:借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來解釋詞語。如果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語句的基本意思不變,那麼就說明這個替換的詞語與原詞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 小學生弄不懂比喻和擬人修辭方法,語文老師一句話,讓你快速區分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回顧今年小學三年級的一次語文考試,有一道關於修辭手法的考試,全班同學有一半都做錯了。我快速進行了教學反思,發現之所以在這道關於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考察點上失分,是大部分同學還不理解什麼是比喻和擬人,以及比喻和擬人的區別。
  •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仿寫句子,比喻句型及答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仿寫句子比喻句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據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用一種事物來比方另一種事物的修辭手法。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被拿來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性詞語)。
  • 2020丨說文解字:創立分析漢字的理論和方法
    漢代研治五經稱為經學,經學分為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所謂「今文經」,是指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的經典。所謂「古文經」,是指孔壁中發現的用戰國文字書寫的經典。兩種經典的書目、篇目、用字、內容等均有不同,導致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在學術上存在較大分歧。今文經學不明古人造字的原理,在解釋典籍之時隨意解說文字。
  • 學界有三種說法
    學界有三種說法   「蛇」是一個多音字,有兩個讀音,分別是shé和yí。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只有委蛇(wēiyí)中蛇讀作yí。近日,有讀者向本報提問:為什麼虛與委蛇中的「蛇」讀作yí而不是shé?
  • 經常見到的「未央」一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未央」一詞非常古老,本義已經不明確了目前可見的典籍中,最早出現「未央」一詞的可以追溯到兩三千年之前,並且用法和含義都有不同。《詩經·小雅·庭燎》中有句: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 本義為何?
    在漢字裡,數字有大小寫之分,小寫的數字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大寫的數字則有: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等。之所以要有大小寫之分,是因為小寫的數字雖然易識易寫,但也很容易被更改。
  • 從「鳥」和「烏」的區別說起,追根溯源,發現漢字之美
    「趨之若鶩」的「鶩」是野鴨的意思,詞語的整體意思是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成群的人爭相追逐不正當的事物,含貶義。與「趨之若鶩」的「鶩」字形非常相近,讀音也相同的一個字是「好高騖遠」的「騖」,這個「騖」從馬,敄( wù )聲。本義是「縱橫奔馳」,在這個詞語中的意思是「追求」。兩個字非常易混,需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