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是句中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詞義就是詞的意義。詞語的理解和運用一直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也是考試的重點。了解詞語的構成,能正確讀出和寫出詞語,並且藉助一定的工具,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樣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
詞是音和義的結合體,每一個詞語都表示一定的意義。這個意義即詞義。
但是因為受具體的使用環境的影響,或者一些認識的改變,詞的詞義除了本義之外,經過推演而產生了意義,就是引申義。又借用一個詞的本義來比喻另一種事物,這樣產生的新的意義就是比喻義。(特別注意:詞語的比喻義和修辭上的比喻有區別,比喻是臨時的打比方,而比喻義是詞的一種固定用法。)
一部分詞是只有一個義項的單義詞,這類詞的詞義不受語境影響,也不會產生歧義,意思很好理解。但還有不少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義項的多義詞。我們要重點學習的就是這種多義詞。
比如:
(1)海:
本義: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如大海)。
引申義:大的(如海量)。
比喻義:比喻連成一大片的很多同類事物(如人海茫茫)。
(2)水分:
本義:物體內所含的水。
比喻義:比喻某一種情況中夾雜的不真實的成分(如他說的話有很大的水分)。
還有許多成語的本義和比喻義也要我們特別注意。而且往往考察我們的就是詞語的比喻義。
如:
(1)狐假虎威
本義: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
比喻義: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2)放虎歸山
本義:放老虎歸山林。
比喻義:比喻放走敵人留下禍患。
所以我們在理解詞語或者是做閱讀理解中的詞語題目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文章的語境來理解詞語,千萬不能只考慮印象中的意思。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漢語的產生遠在漢字的產生之前,漢語歷史悠久,所以詞的本義並不一定是詞的原始意義。
總之任何一個詞語的理解都必須依賴具體的語言環境,要注意上下文和詞語的搭配等等,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真正記牢詞語。
下面我們來練一練吧!
練習:判斷下列多義詞的義項。(選擇序號填空①本義②引申義③比喻義)
(一)
1、漫山遍野開滿了這種黃色的花。()
2、他累得頭昏眼花。()
3、她穿了一件花裙子。()
4、她是我們學校的校花。()
(二)
1、你去拿幾顆釘子。()
2、我已經碰了很多次釘子。()
(三)
1、今天玩的真痛快。()
2、完成了任務,心裡真痛快。()
參考答案:
練習:(一)1、①2、②3、②4、③
(二)1、①2、③
(三)1、①2、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