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學詞丨古詩中的新桃和舊符

2020-12-06 飲墨書心

讀古代詩詞,學古代詞語。今天,我們來聊聊「桃符」。

背了這麼多年的「總把新桃換舊符」,一直以為新桃、舊符就是春聯,結果仔細翻閱了資料才知道,不夠嚴謹。那麼新桃、舊符到底是不是就是春聯的別稱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新桃、舊符是什麼。

新桃、舊符是什麼?

新桃、舊符其實是「桃符」一詞的拆分,都是指的桃符,王安石此處也是便於成詩的一種簡用。

桃符這個東西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早先的桃符,稱不上是「符」,勉強算是粗糙的木雕製品。一般就是經過簡單加工的桃梗或者桃枝,插在大門旁或者埋入門下,達到驅邪的作用。

「插桃枝於戶,連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莊子》

到南北朝時期,桃符逐步發展演變,成了相對精緻一些的桃木板,人們把可以消除災禍的上古大神,諸如「神荼」、「鬱壘」一類的姓名刻寫在木板上,懸掛在大門的兩側,來增強驅邪避禍的功效。此時的桃木板,開始有了些符籙的樣子。

「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後漢書·禮儀志》南朝宋·范曄

《後漢書》是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範曄編撰的紀傳體史書,由於各個時期尺寸大小不一致,這裡按照南朝的尺寸刻度來算,1寸= 2.45釐米,桃符也就是長14.7釐米,寬7.35釐米的小木板,相當於現在一個普通屏的智能機大小。

桃符到了宋朝進入了興盛時期,宋朝經濟文化的大發展,使得桃符的形制變得更加的精美,內容也更加的豐富。人們不再是單純的在桃木板上刻個名字,畫個神像那麼簡單,開始添加許多神獸,書寫春詞,祝福語之類,極具觀賞性。

「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鬱壘、右神荼,或寫春詞,或寫祝禱之語,歲旦更之。」——《歲時廣記》(卷五)宋·陳元靚

看到這裡,可以發現,桃符帶出了許多東西的萌芽,比如門神、比如年畫、比如楹聯、比如春聯等等,桃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指他們,但並不等同於他們。

春聯一詞的起源

那麼「春聯」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聯對的形式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就有了,不過,並不指向特定的節日。宋代的春帖、春詞一類,也多為春日納福祈願的添頭,百姓還是以掛桃符為主。直到朱元璋在除夕傳下聖旨:家家戶戶門上要貼春聯。「春聯」一詞才算真正的出現。

「春聯之設,自明孝陵昉也。時太祖都金陵,於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幅。太祖微行出觀,以為笑樂。」——《簪雲樓雜說》清·陳尚古

帝王官家的大力推行,使得春聯開始盛行,製作相對複雜的桃符開始走衰,到了清朝,桃符基本已經與春聯是一個意思了。

「春聯者,即桃符也......千門萬戶,煥然一新,或用朱箋,或用紅紙。」——《燕京歲時記》富察敦崇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答案,至少在王安石寫就《元日》的這個時期,桃符並不等於春聯。所以,同事直說「新桃」、「舊符」是春聯,多少是不夠嚴謹的。

但詩歌也是可以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桃符確實在時間長河的衝刷下,慢慢成了春聯的代稱,本意沒有偏離,就無傷大雅。當然,如果孩子感興趣,倒是可以擴充講講,留給孩子一個探索的空間,感受下華夏歷史的浩瀚。

回過頭來,我們說了半天桃符驅邪的功效,這桃木是如何具備這項特質的呢?

桃木為何能夠驅邪

得益於很多古裝鬼怪影視劇裡,道士舞弄桃木劍與鬼怪鬥法的演繹,我們對桃木可以驅邪並不陌生。而桃木驅邪特質的成因很多,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兩點:

最早被利用的果樹之一從多方證據表明,桃樹很大可能是發源於中國,並經由中國走向世界的。我國的桃樹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幾乎遍布全國,各種品種、變種多達800個,瑞士植物學家德堪道爾在1855年所著的《植物地理學》一書中,明確表示了桃的原產地在中國,後又在其《農藝植物考源》(1882年著)再次說明:

「栽培確以中國為最古。中國之有桃樹,其時代較希臘羅馬與梵語民族之有桃樹猶早在千年以上,且桃之變種幾全產於中國。」

此後,我國學者在西藏和四川西南等地先後發現多種類型的光核桃野生種(光核桃就是桃的原生種),又進一步的證實了德堪道爾的推斷。

桃樹特別容易生長繁殖,桃花鮮豔,果肉豐實,一直深受華夏人民的喜愛,而通過河北藁城臺西村曾經出土過距今約3000多年的栽培桃的桃核可以判斷,桃在我國的栽培史應當遠在3000年以前。同樣的,桃樹很早就承載著人們對愛情,對家族繁衍的美好期望,《詩經·桃夭》裡就有「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這樣的詠唱。

隨處可見,寓意美好,深受喜愛,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等等,為桃木成為「仙木」提供了成長的土壤。

神話傳說中大放異彩而真正賦予桃木驅邪去惡功效,並深入人心的,是大量神話傳說故事的演繹和傳播。

「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裡,其枝間東北曰抄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魅。」——《論衡·訂鬼篇》

這個傳說故事裡,大桃樹綿延千裡,鎮壓著鬼門,神荼、鬱壘二神可以手拿桃枝懲鬼捉妖,展現了桃樹的莫大威能,使得桃木驅邪的特質深入人心。

從桃枝到桃木板,從桃木板到桃符,從桃符到春聯,簡單的一棵桃樹,經歲月變換,最終衍生出了綿延數千年的桃文化,這便是令我輩心生驕傲的華夏智慧!

相關焦點

  • 新桃換舊符的意思是什麼 新桃換舊符指的是螞蟻莊園[多圖]
    螞蟻莊園新桃換舊符的意思指的是什麼東西?新桃跟舊符在我國流傳了幾千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後來經過慢慢的發展,成為了歷史文化。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解答一下新桃跟舊符的相關內容。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最新匯總螞蟻莊園今日答案1.1
  • 「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2020年國家圖書館年俗文化展開幕
    1月21日,「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2020年國家圖書館年俗文化展」在北京開幕此次展覽以「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為主題,用圖文結合的形式「鼠年說鼠」,介紹了生肖與幹支的來歷,並選取「鼠王傳說」「老鼠娶親」等傳說故事,讓大家了解民間豐富的祀鼠活動。展覽還通過年畫、年俗傳說等內容,簡要概述了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等重要節點的慶歲風俗。
  • 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
    春節前夕,以「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為主題的2020年國家圖書館年俗文化展在北京舉行。
  • 你也可以畫好的古詩思維導圖,三年級《元日》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要求端正,準確地抄寫,有不懂的字可以注音,也可以跟老師一樣用紅筆給它畫好斷句,這樣子,朗讀起來更有感覺哦。二、字詞注釋課文中一般有重點字詞的注釋,這是考試的重點,《元日》裡面就有四個詞語的注釋,元日、屠蘇、曈曈、桃,這些我們都可以積累在思維導圖上,除了課文中的字詞,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詞也可以通過查找資料積累起來。
  • 「新桃」與「舊符」
    寫著寫著,發現所謂「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換的僅僅是寫對聯的紙,內容其實無所謂新舊的。自然,鼠年不能夠用雞年的聯語,但是但凡有喜慶意思的聯語,新的舊的都無妨交付筆端。據說最早的對聯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五代後蜀國國君孟昶創作。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遺澤,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我們今天把它貼在門兩旁,照樣堂而皇之。
  • 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2020年國家圖書館邀你度新春、賞年俗
    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2020年國家圖書館邀你度新春、賞年俗1月21日,「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2020年國家圖書館年俗文化展」活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三、四展廳拉開帷幕。饒權在致辭中指出,國家圖書館自1909年建館以來,始終堅守「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宗旨,以「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責任和使命,歷來十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自2015年以來,國圖每年春節都會推出不同主題的年俗文化展,依託館藏文獻資源,通過實物和場景展示,喚醒人們紮根於心底的年味印記,讓華夏民族的文化血脈永續流傳。
  • 【鄒魯融媒好聲音·啟航2021】總把新桃換舊符
    鄒魯融媒好聲音·啟航2021 總把新桃換舊符 朗誦 王娜 鄒城市融媒體中心主持人 散文《新年的夢想》節選 早先讀宋朝
  • 部編版四語文下《宿新市徐公店》教案及板書附作業必背古詩百首
    (略)二、導入新課、初讀古詩《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過渡語)同學們學習掌握得不錯,老師想考考大家,《小池》這首詩的作者是誰?誰能背誦給大家聽一聽?1、學生背誦《小池》、楊萬裡。2、板書課題。3、複習讀生字詞(雜、籬、徐、疏、鋤頭、剝),使學生能讀懂字詞,讀通詩句。4、學習《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1)解讀課題:你在哪裡見過這兩個字?知道它們的意思嗎?(宿:投宿、公:對男子的尊稱)請你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 讀十首最美的中秋節古詩詞 看古人如何賞月觀花
    讀十首最美的中秋節古詩詞 看古人如何賞月觀花時間:2020-10-01 10:49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讀十首最美的中秋節古詩詞 看古人如何賞月觀花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裡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 春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曾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中「新桃」和「舊符」指的是同一個東西,即桃符,也就是現在的春聯。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將「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畫像刻在桃木板上,並懸掛或鑲嵌在門板上,意在祈福避禍。
  • 習俗裡的年:喧然名都會 新桃換舊符
    原標題:喧然名都會 新桃換舊符   1月13日,志願者為蓬安縣睦壩鎮瓦店村村民寫春聯四川日報記者何海洋攝   習俗裡的年,是春聯上穿越千年時空的古語,是綿竹年畫裡跳出的萌新小精靈,是新春花會流連的芳香清甜,是中國人埋藏在日常生活裡的美好哲理。習俗裡的年,是遠古對現代的凝望,也是現代對遠古的傳承,不變的是習俗裡的情,習俗裡的希望,和這種﹃儀式感﹄中聚集起來只屬於﹃中國年﹄的共同記憶。
  • 河北滄州:「奇思成妙對,新桃換舊符」,八仙桌畔話春聯
    河北滄州:「奇思成妙對, 新桃換舊符」,八仙桌畔話春聯採風網滄州站趙志忠報導:2020年1月19日上午,河北省滄州大運河之畔古色古香的清風樓內座無虛席,由《滄州日報》社主辦、主題為「奇思成妙對, 新桃換舊符」的文化八仙桌訪談節目正在進行中……「文化八仙桌」系列訪談由
  • 百節年為首 新桃換舊符
    早在北宋,成都就有了專門銷售桃符(春聯和門神)的市場。十二月的桃符市上,最受歡迎的便是綿竹和夾江的年畫。綿竹年畫內容廣泛,有避邪迎祥、風俗習慣、戲曲故事、歷史人物等,從北宋起,便已成為巴蜀地區百姓過年的必備之物。如今,「綿竹年畫」被譽為中國四大年畫之一,它承載著四川人對保家佑宅、點綴年景的期盼和記憶。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這裡「一騎紅塵」中的「騎」,就是指騎馬送荔枝的人,一人一馬謂之騎(讀作「jì」),這樣讀才能表達詩句的真實含義。但在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騎字的兩個讀音被合二為一,都讀作「qí」了。本節所說的「騎」的讀音,都是針對古詩詞而言,因為古詩詞涉及了平仄押韻等,有它的特殊性,而對於其它文體,沒有了平仄押韻等限制,有時我們就可以「屈從」於現實,按大眾習慣了的讀音。比如「千裡走單騎」,如果不是出現在古詩詞中(好像古詩詞中的確沒有該句),我們就可以讀作「qí」,當然讀作「jì」(本意)也對,只是反而不習慣了。
  • 讀《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文》有感:常讀古詩文,人品自高潔
    讀古文、古詩詞這些濃縮精華,滿含深情、富含哲理的句子,讓人如入月明星稀的夜晚,如被山間清風吹拂,眼前浮現大自然的壯美景觀,內心感受到古人細膩含蓄的豐富情感,寄情於山水之間,縱情於文字之中,讓人忘記時空,忽略古今,感同身受,有一種古今任由穿梭的酣暢自在,跨越歷史時空,古人今人都是一樣的心緒
  • 3個攝影思路,拍攝古詩裡燦爛的金絲桃,讓夏日的一抹黃耀眼奪目
    金絲桃是初夏開放的花卉,在南方的景觀帶非常常見。金絲桃又名金絲海棠,金絲蓮,盛開的時候,黃色的花蕊根根直立,燦爛奪目,真是美極了。難怪有古詩云「菲菲紅紫送春去,獨自黃葩夏日閒「。春天的奼紫嫣紅已經離去,但是還有金絲桃這麼燦爛的黃色點綴了夏日。金絲桃的「金絲」,其實就是雄蕊,每朵花有5束,每一束又有幾十根雄蕊,形成一圈燦爛的金色,很是耀眼,就如古詩中描繪的「金絲萬縷吐相思」的美豔。要把金絲桃拍好看,主要圍繞著金絲桃「金絲」的特點來展開。
  • 第18課《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小學必背詩詞丨李白詩詞集錦《敕勒歌》是選自《樂府詩集》北朝民歌中的一首,其具體作者不可考。《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字詞梳理在《古詩二首》一共有會寫的字8個,會認的字12個,部分字重複。在會認的字中,「恐(kǒng)、驚(jīng)、籠(lǒng)、蒼(cāng)、茫(máng)」是後鼻音。「寺」讀音為「sì」,部首為「土」。「辰」讀音為「chén」,部首為「辰」。籠還有一個讀音為「lóng」,組詞:豬籠、竹籠、兔籠。
  • 古詩詞語法|你讀不懂古詩可能是因為這個……
    不知童鞋們在學習詩歌時,會不會有這樣的難點:老師我讀不太懂課外古詩,感覺一句話好像好多東西沒有講。接著打開度娘,搜索翻譯,定睛一看,咦,不對呀,怎麼翻譯會比原文多出那麼多東西,明明原文沒有說呀。如果大家在學習古詩時也有這樣的疑惑,說明大家是學習的有心人。
  • 詩詞行旅(16)丨最是詩中家國情
    中國傳統的歷史和文化,向來極其看重「家國」二字。有意思的是,在上下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樣一種情感與情懷的延續,在很大程度上恰是由詩文的形式傳揚和傳承著,並穿透時空,呈現在今天的人們面前。最是詩中家國情。家國情懷,在古詩文中有著最廣泛的體現。再說回到陸遊。
  • 戀地情結:章明電影中的場所詩學
    是的,這一圍繞場所而展開的研究背後的原因即是:我們從章明對地理環境異常濃厚的興趣中,察覺到的正是這一興趣與某種後現代影像詩學倫理從本質的關聯——簡而言之,一方面,其具備獨特詩學的電影專注於表現空間形象;與此同時,空間性又深刻地寓於其影像詩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