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出生於1910年的詩人艾青,原名蔣正涵,因在民國時期參加革命文藝活動而被捕入獄,直到25歲才被放出來。期間,他寫下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從此聲名鵲起。時至今日,我們仍回味著他的瑰麗詩篇: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然而,文藝界卻有這樣一種說法,稱:論愛情和婚姻亂糟糟的程度,詩人之中唯有郭沫若和艾青能夠一爭高低。郭沫若的多情我們早有耳聞,但艾青的感情糾葛卻少有人提起。可是,當我們小心翼翼地剝開那段歷史,才發現艾青的感情史與他的詩歌同樣精彩……
一 包辦婚姻
1935年,剛剛出獄但已經名揚天下的25歲的艾青,聽從父母之命,與表妹張竹茹結了婚。雖是包辦婚姻,雖是表哥表妹,但二人的婚後生活還算甜蜜,很快生下一個女兒,深受艾青寵愛。
1936年,艾青進入常州武進女子師範學校當國文老師,教的是初三。初三的女生也就十四五歲,正是杜牧筆下「豆蔻梢頭二月初」的年紀,一個名叫張月琴的女孩兒挑動了艾青那顆詩人的敏感的心。
艾青第一次注意到她時,心弦就已被撩動,而此後一起相處的時間裡,艾青逐漸無法自拔。他們經常以文會友,關係日漸密切。然而不久後,艾青因某些原因被校方辭退,而張月琴也到期畢業。面臨分別,艾青主動出擊,給張月琴連寫多封情書,可惜情書被張月琴爸爸繳獲,在父親的阻攔下,二人斷了聯絡。
二 再續前緣
但是,他們的緣分卻沒有就此終結。1939年,艾青搬往廣西桂林居住,而改名為「韋嫈(yīng)」的張月琴也來到了這裡。韋嫈主動找到艾青,看著眼前這個出落成大姑娘的舊相識,艾青開心極了,雖然他還是一貧如洗,但韋嫈並不在乎,二人你來我往,談論著三年來的變化,傾訴著彼此的思念。
不久後,韋嫈接到姐姐的來信,讓她到貴陽去上大學,而這正是韋嫈長久以來的理想。她高興地把這個消息告訴艾青,艾青卻是滿臉消沉,情緒極為低落,他反覆詢問是否一定要去,韋嫈表示了肯定。
誰知,艾青突然發瘋似的緊緊拉著韋嫈的手,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哀求她不要走,說早在女子師範的時候就已愛上了她。艾青狂吻韋嫈的雙手,並揚言她若是堅持要走,自己還不如跳進江裡死了算了。
三 瘋狂的詩人
韋嫈心軟,留了下來:二人正式談起了戀愛。可事情總是一波三折的,不久之後,韋嫈所在的演劇九隊決定前往梧州進行巡演,這一下子又讓艾青跟失了魂一樣。出發那天,所有人的行李都被抬上了大卡車,正準備要走時,艾青又「瘋了」。
他拉著韋嫈不許她走,並跨上卡車將韋嫈的行李全部拋下,把所有人都搞得很尷尬。最終,演劇九隊無奈,便讓韋嫈暫時留下來,等待時機會合。可是,韋嫈再也沒去成,卻與艾青結婚了。
1939年6月,二人正式結婚,此時艾青29歲,而韋嫈僅18歲。有人問,那原配妻子張竹茹怎麼辦?早在艾青決心與韋嫈相守一生的時候,他就給張竹茹寄去了離婚協議,可當時張竹茹懷有身孕,所以這事一直等到孩子生下之後才辦成。
四 第二次背叛
背叛之事,張竹茹起初並不知情,收到協議後還滿是疑惑,所以挺著個大肚子來桂林找艾青,誰知一見面她就什麼都明白了:丈夫已經愛上了其他的女人。
包辦的婚姻不滿意,可自由戀愛的結果總可以有個好的結局吧?非也。艾青與韋嫈的婚姻僅持續了十六年。韋嫈已經無法滿足詩人對新鮮感和浪漫氣質的需求,他們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終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縱然生下的四個孩子也無法彌補。
恰恰這時,艾青身邊一個名叫高瑛的女同事剛剛離異,他們的觀念、思想非常接近,精神的共通讓他們迅速走到了一起。1955年,艾青與韋嫈協議離婚,此時艾青已經45歲,而韋嫈也已33歲。1956年,艾青與高瑛結婚,並一起攜手走到了最後。
縱觀艾青一生的愛恨情仇,令人感慨良多,這些塵封已久的往事,讓人見證了這位偉大詩人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