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畫皆精,山水、花鳥為絕的沈周

2021-01-09 工筆小強

作品創作整理不易,喜歡的關注一下,不斷更新中,感謝您的閱讀。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詩、書、畫皆精,山水、花鳥為絕,明末李日華譽其「繪事超奇,書法雄麗,吟情灑落」,乃 「吳門畫派」開創者。其祖父孟淵、父恆吉皆以詩文、書畫名於時,家中收藏特豐,石田少襲家法,又得摹家中所藏董巨馬夏及宋元諸家,對所習技法掌握自如,變化而出己意,影響所及,如山高水長。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為「明四家」之首。

《盆菊幽賞圖全卷》 紙本,設色,畫芯23.4*86cm,全卷寬334.6cm,遼寧省博物館藏。繪一平坦幽靜之處立一小亭,亭四周樹木蓊鬱;亭兩側擺放數盆菊花,盆中菊花綻放,紅白花朵,煞是好看;亭內三人對飲,一僮持壺侍立,一派秋高氣爽的意境。

《瓶荷圖》

《瓶荷圖》紙本,設色,60×144.5cm,天津歷史博物館藏。圖繪一褐色圓肚方口花瓶,勾勒清晰,稜角分明;瓶中三支荷葉和三支荷花,二支荷葉葉面寬大,另一支似剛剛發出,捲曲的葉邊嬌嫩至極;荷花襯於荷葉中,綻放的粉紅花瓣嬌豔脫俗,隔屏似飄來陣陣荷香。

《溪山秋色圖卷》

《溪山秋色圖卷》紙本,水墨, 20.6x640.7cm,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長卷以平鋪式繪山水秋景,群山疊起,湖水空明,境界開闊,墨色清淡,構圖自然穩重,畫面簡潔樸素,以「披麻皴」寫重巒疊嶂,筆墨疏朗脫放,信筆勾寫,無拘無束。

《江村漁樂圖》

《江村漁樂圖》 紙本 水墨 設色 24.8釐米×169釐米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此圖繪漁鄉秋景,水天開闊,漁人樂在其中。用筆自然,繪寫入神。

《春雲疊嶂》

《春雲疊嶂》立軸,紙本設色,152.2×43.2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功力渾樸,在師法宋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閒意趣。他的學生文徵明稱他為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名賢雅集圖軸》

《名賢雅集圖軸》紙本,淡設色,252.9x44.5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畫繪吳愈調守敘州文士友人一行十三人,為之餞行賦詩,沈周由此繪畫。畫面狹長,山勢呈「之」字形走向,益增高遠平闊之感。設色雅淡,人物衣描粗細合度,用筆寫意中帶精謹。

《兩江名勝圖》繪長江淮河兩岸的名勝風景,畫面擷取富有特徵的景物,剪裁簡明,卻構成詩意盎然的境界。每幅構思,單純集中,情景融合,意味雋永。用筆質樸、凝重,山巒的繁筆勾皴和屋宇的簡筆勾勒,形成疏密的對比,墨色也富有虛實輕重的變化,使畫面產生強烈的裝飾美感。《兩江名勝圖冊》是描繪長江淮河兩岸名勝風景的冊頁,共十幅,每幅對頁有沈周自題七絕一首,並有友人文嘉、王穉登等人題和詩,畫面皆剪裁簡明,情景融合。沈周的山水畫,有些描寫的是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在畫法上,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後來博採眾長,出入於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又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並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

關注工筆小強,後續更新更多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詩書畫合璧!沈周《吳中山水頁》欣賞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繪畫大師,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
  • 詩到成時梅恰香:沈周書畫藝術探略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等,長洲(今屬江蘇蘇州)人。明代傑出的書畫家,詩、書、畫兼善,被譽為「吳門畫派」之班首,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沈周出身名門望族,家學深厚,詩書畫藝幼承庭訓,其先祖多名士宿儒。沈氏一門雖名噪一方,然皆絕意仕途,一生布衣。
  • 明清書畫家:文彭、沈周、任伯年款花鳥圖賞識
    亦工山水,所作類父風,花果亦佳。精書法,少承家學,初學鍾(繇)王(羲之),後效懷素,自成一家。文彭畫出品少,物以稀為貴,近年來收藏趨勢明顯,市場上也是熱門藏品。現廣州寶城文物經營有限公司徵集到文彭款的花鳥圖,如有喜歡收藏的朋友可以聯繫小編。
  • 小花鳥,大境界——歷代名家花鳥畫欣賞
    唐玄宗本來想讓韓幹跟著宮廷的畫師學畫馬,韓幹卻拒絕道,「臣自有詩,陛下內廄之馬皆臣之師也。」 五代 五代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以徐熙、黃筌為代表的兩大流派,確立了花鳥畫發展史上的兩種不同風格類型,「黃筌富貴,徐熙野逸」,黃筌的富貴不僅表現對象的珍奇,在畫法上工細,設色濃麗,顯出富貴之氣,徐熙則開創「沒骨」畫法,落墨為格,雜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氣迥出。
  • 手繪山水&花鳥:以畫為詩,禪意澄明
    正如中國山水畫寄託著中國人最深厚的情思,體味暢遊山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以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一山、一景、一人、一物,通過意境的渲染,格調氣韻鋪陳,展現民族文化底蘊和自由的性情。從荊浩提出的中國山水畫的系統美學理論來鑑賞柴房茶器,大致可見柴房茶器的審美核心,以及思想追求,柴房努力突破景德鎮陶瓷繪畫現存的格調,具有一定的革命意識。
  • 沈周:「好脾氣」背後的人生哲學
    沈周也只是淡然一笑,「服勞役是義務,哪有什麼卑賤呢?如果去拜謁權貴,反倒卑賤了」。沈周學識淵博,富於收藏。交遊甚廣,極受眾望,面對普通人,亦十分平和近人,要書求畫者「屨滿戶外」,「販夫牧豎」向他求畫,他也從不拒絕。
  • 「沈周」畫作解析!及其價值
    四十歲前多畫小幅,後始拓為大幅,筆墨堅實豪放,形成沉著渾厚的風貌。亦作細筆,于謹密中仍具渾成之勢,人稱「細沈」。兼工花卉、鳥獸,擅用重墨淺色,別有風韻。也畫人物,名重當時。書學黃庭堅,詩學白居易、蘇軾、陸遊。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沈周,吳門四家之首,在畫法上宗學王蒙,景色繁茂,草木華滋,筆法甚密,風格細秀,文雅蘊藉,屬「細沈」代表作。
  • 明,沈周《秋水泛舟圖》|每日一畫
    此幅沈周《秋水泛舟圖》,上繪山巒起伏,下描古木叢生,繼而碧波滿紙,雅仕瀟灑不羈布於畫面中心,臥看層巒疊嶂草木秋紅,近處芭蕉樹木與遠山混入一處,卻又咫尺千裡,煙巒冥迷,秋樹高聳、船中雅士生活在這如夢的山水畫中。沈周題款:「雨過巒容濃淡處,天光雲影有無間。秋來心跡俱閒在,蕩個扁舟且看山。」 後有沈周自鈐印:朱文「啟南」、白文「白石翁」。
  • 齊白石再傳弟子-湯發周揭秘:沈周、文徵明遊支硎山後畫的什麼畫
    日本飯田家(高島屋)舊藏之沈周、文徵明《詩畫合卷》將於本季佳士得香港秋拍 「中國古代書畫」 拍賣中矚目亮相。此作自明弘治至民初,數百年間歷經數變,幾經離合,終於漂越東瀛,猶然存之天壤。披卷思古,當信長物有情。
  • 明代畫家傳:沈周摯友史忠不拘家數,極簡率放逸,畫風返樸歸真
    有些畫家是為了謀生,賣畫為生,什麼好賣就畫什麼有,有些則是拘泥於什麼門派,拘泥什麼「清規戒律」反而沒有什麼突破。什麼文人畫必須這樣畫,什麼院體畫這種不能學,結果表面上提倡寫意和自由,但是實際還是把自己限制死了。
  • 詩書畫俱佳的「吳門四家」 「江南第一佳人」唐寅
    早年隨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 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 名畫賞析:藍瑛四季山水圖冊!
    工書善畫,長於山水、花鳥、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師畫家沈周,落筆秀潤,臨摹唐、宋、元諸家,師黃公望尤為致力。晚年筆力蓊蒼勁,氣象峻 ,與文徵明、沈周並重。藍瑛 四季山水圖冊-1 桃源春曉藍瑛 四季山水圖冊-2仙居樓閣藍瑛 四季山水圖冊-3 雲壑清陰藍瑛 四季山水圖冊-4 林壑泉聲藍瑛 四季山水圖冊-5 疊巘喬林藍瑛
  • 沈周筆下的重陽與秋菊:「有酒有花皆樂事,人間無日不重陽」
    對菊花的喜愛,始終流露在沈周的詩畫之間。當沈周晚年回憶起那些年一同賞過的菊花和一同賞花的親友,難免心生悽涼。不過,當這位古稀老人在下一個「九日簪花白頭上」之際,卻還能俏皮地自嘲「風流何減少年時?」因為他早就參透:「有酒有花皆樂事,人間無日不重陽」。
  • 館藏明清名家山水精品,精彩紛呈!
    工書,擅山水。懸肘中鋒,運用渴筆焦墨,多作披麻、荷葉皴,為其家鄉黃山山石之皴斫也。愛作背面山,興至落筆,如風雨驟至,頃刻數紙。與弘仁、孫逸、查士標,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陽四家)。傳世作品有《為跨千寫山水圖》《虛亭詩意圖》《溪亭納秋圖》。圖作者用渴筆、焦墨,畫遠山疏林、小橋流水,山石有皴無染,畫風近黃公望。自題「已醜(1649)夏五月,畫似跨千老盟兄,時餘遊豫,不覺筆下有離別之氣,瑞識。
  • 海上寫意花鳥畫再迎春天,新「海上花鳥四家」續寫海派傳奇
    傳統水墨寫意花鳥經過明代林良、沈周、唐寅等諸家的發展,呈現出蓬勃又多元的氣象,隨後又有青藤、白陽的貢獻,將寫意花鳥提升至更高的藝術境界。清朝道鹹年間,上海不少畫家師承「揚州八怪」,借鑑西洋技法,追求時尚創新變革以適應社會需求,遂被稱之為「海派畫家」,這是在近兩個世紀之交湧現出來的一支活躍而富有生氣的繪畫流派。
  • 筆愈簡而神愈全——齊白石花鳥畫欣賞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齊白石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
  • 鬱郁勃勃 神旺氣足——畫家陳錦雄花鳥畫作品欣賞
    △書法作品(四)46x46cm書與畫,激夫先生是在少年時代便從書法開始了他的藝術起步。黃賓虹說「畫之道在書法中」。這說明,激夫先生在書畫雙攜的求取上,他先走書法的路子,是正確的。與中國畫具有相輔相成作用的書法,由是在經驗上奠下了他學習中國畫筆墨的基礎,並進而促使他得以實現以書入畫的藝術歸趨。而從書法看,激夫先生在這方面確乎天資不俗,在他還不懂什麼是書法的童年,他便已經無師自通,能夠用毛筆飽醮清水,懸肘在地磚上寫字了。之後一路走來,激夫先生的書法逐漸形成融諸體之長與集眾善之美的個性發揮和風格特色。
  • 又見出自睢縣明代睢陽袁氏的家藏沈周書畫近1.5億奪嘉德秋拍之冠
    吳寬,字原博,號匏庵,也是吳門人,比沈周小八歲。他少而篤學,以文行有聲諸生間。年輕時屢黜場屋,三十六歲那年終於以會試、廷試皆名列第一而入朝為官,並始終得到皇帝的眷渥,官至禮部尚書而卒。他「行履高潔,不為激矯,而自守以正。」善詩,深厚醲鬱自成一家。尤擅書法,直入蘇東坡之室,而樸茂雅正,堪稱大家。他與沈周在青年時代起就相交相知,詩文唱酬,書畫酬答,友誼至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