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抗戰5個軍拿不下日軍1個師團?看一下日軍武器裝備就知道了

2020-12-15 深度工場

什麼抗戰時期日軍那麼難打?我們以被稱為戰爭史上千古笑柄的蘭封會戰為例子。蘭封會戰以15萬軍隊卻無法殲滅日軍土肥原第14師團2萬多人。從參戰部隊看,有第74軍,第27軍,第71軍,還有第64軍,32軍。

可以說投入的部隊都屬於精銳主力部隊,但是為何5個軍15萬人,都拿不下日軍一個第14師團呢?肯定有在指揮等方面的問題,但是也有武器上的問題。整個戰鬥大概過程是,經過48小時晝夜攻擊,第64,71軍突破了日軍在蘭封東面的防禦陣地,奪取三義集。

日軍司令部就在三義集後面,因此,在這裡的戰鬥更加激烈,第27,74軍也投入戰鬥,經過三天三夜戰鬥,日軍第14師團在鐵路以北形成圓形防禦陣地,以空投維持。

在5月29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出動第2軍的2個師團又2個旅團從商丘沿鐵路兩側快速向西推進。5月29日晚,根據以上情況,依照第1戰區之命令,為避免遭到日軍反包圍,決定停止進攻,調整部署撤離戰場。

個軍15萬人拿不下日軍1個師團2萬多人,後來被稱為戰爭史上千古笑柄。除了指揮等方面的問題,其實還有武器上的問題,第14師團除了本身的部隊和1個炮兵聯隊,還加強了野戰重炮兵第2旅團,獨立野戰重炮第8聯隊,獨立機關槍第5大隊,獨立裝甲車第一中隊,迫擊炮第5大隊,高射炮2個中隊,另外還有工兵架橋氣球等6個中隊。

日本出版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對此都有詳細介紹,在蘭封作戰的日軍第14師團實際上擁有3萬多人,有6個炮兵聯隊在參加戰鬥,而且野戰重炮第2旅團可是有大批150毫米野戰重型榴彈炮和105毫米野戰加農炮,以及可以平射的高射炮的。

在蘭封戰場,日軍雖然人數少,但是炮兵實力非常強,防禦方炮兵實力是進攻方的10倍,20倍以上。在這種炮兵火力差距下,進攻方那2,3個75毫米山炮營那些壓制火力根本不值一提了。

因為防禦方具備統治力重炮,野戰炮和加農炮力量,因此,進攻方很難取得成功,反而損失巨大。隨後後來,第200師也過來助戰,但是只有機槍的1號坦克和菲亞特小坦克也無法突破日軍陣地。

後來第14師團去了太平洋戰場,其中第2步兵聯隊去了佩裡硫島,在1944年9月,美軍進攻佩裡硫島。美軍11艘航母出動400架戰機進行轟炸,隨後,3艘戰列艦,25艘遜洋行和30艘驅逐艦進行對岸轟擊。

美軍2個師42000人投入地面戰場,一直從9月戰鬥到11月24日,美軍殲滅了日軍第2步兵聯隊,但是,美軍也傷亡近萬人,其中戰鬥力最強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1團損失60%,第5團,第7團也傷亡慘重。

日軍在佩裡硫最後一支還在抵抗的小部隊是在1947年投降的。實際上,期待,蘭封戰役,那15萬人靠3個山炮營,就能幾天時間,全殲有6個炮兵聯隊,4個步兵聯隊加強的第14師團,實際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抗戰時期日軍那麼難打?看一下日軍編制和武器裝備就知道了
    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藥小隊),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連只有8挺);一個55人的炮小隊(1個10人的小隊部,1個15人的彈藥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包括一個27人的彈藥小隊,兩個31人的炮小隊各裝備2門步兵炮)。
  • 抗日戰爭時期,為什麼國民黨軍隊十個師的兵力敵不過日軍一個師團
    什麼概念?國軍的一個軍僅僅只能對付日軍一個聯隊,如果是日軍一個師團,那國軍還不得拿出一個集團軍,即使如此,一個集團軍也很難敵得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危言聳聽,起初國軍三個師尚可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可到了徐州會戰,需要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後期,十個師的兵力可能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其當中的差距顯而易見。
  • 抗戰時期,日軍一個師團多少人,為什麼我們幾十師打不過他們一個師團
    ——科林伍德(英) 抗戰時期,我們和日軍的幾場大規模的會戰,基本上都是以我們的失敗而結束。並且,這些大會戰日軍都是在以少勝多的情況下戰勝的我們。 咱們,就拿著名的武漢會戰來說,當時我們動用了70的師的兵力投入到會戰中,而當時日軍只投入了7個師的兵力就把我們打敗了。
  • 抗日戰爭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他們的師團編制系統存在很大的問題,抗日劇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日軍的官職,就像大佐,少佐,但他們各自所代表的性質是不同的,他們各個職位的所屬士兵數量與我國的分級狀態不同,在軍隊建設上,日本及中國都分別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並始終堅持,那麼在抗日時期的中國在應急作戰狀態下組建的一個軍,一個師是以多少人為一個單位進行組隊的呢?我軍在這樣的建設下與日軍在作戰實力方面有何區別呢?
  • 德國第六集團軍巔峰時期,能否打贏同時期的日軍十個甲級師團?出乎...
    德國第六集團軍是二戰德軍一支極為精銳的集團軍,雖然在史達林格勒最終全軍覆滅但是其強大的戰鬥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甲種師團也是日軍級別最高的師團,是二戰日本陸軍最精銳的主力師團。第六集團軍和十個日軍甲種師團對攻,勝負如何呢?下面先來分析一下雙方的實力。
  • 為何抗戰期間10多個國軍師打不贏1個日軍師團?看完就知道有多難
    做一個簡單推演,如果按照常理來說,10個國軍師都打不過一個日軍滿編師團。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從編制上來說,國軍一般師級編制中能真正投入戰鬥的也就是三個步兵團、一個山炮營和一個特務排了。而反觀日軍一個師團的編制則包括八個聯隊,在這八個聯隊中,真正能夠投入戰鬥序列的除了四個步兵聯隊外,還有炮兵聯隊和騎兵聯隊,對比國軍多了一個騎兵聯隊。編制對比完了,如果一旦打起來,日軍在裝備上佔據優勢,並且經常性的呼叫飛機坦克來支援,所以一個日軍師團足以對付十個國軍師。
  • 上高會戰日軍有多慘?打了7天不知被圍,1個師團差點全軍覆沒
    國人將之稱為上高會戰,而這一戰也是抗戰以來我正面戰場上少有的勝仗,被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01 大賀茂的機會1941年,南昌的日軍處於焦躁之中,此時佔領南昌日軍只有33師團、34師團(均為乙種師團),而贛東、贛西和贛北均有中國軍隊,尤其是有第9戰區薛嶽、羅卓英所部這樣的強勁對手。南昌日軍總是感覺如芒在背,非常不安。
  • 全面抗戰日軍戰車第3師團具體編制及在豫中會戰中無人能擋
    注:全面抗戰爆發後到1942年,日軍沒有戰車師團編制!只有「戰車團」這種暫時編制,一般轄3個戰車聯隊及後勤支援部隊,很少配步兵、炮兵等兵種,這種部隊就是以裝甲單位為主力的作戰群。 全面抗戰爆發後至1942年,日軍編有的「戰車團」番號為第1、2、3、11、14。
  • 抗日戰爭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在侵華日軍開始正式展開侵略中華意圖的初期,17個常備師團,是日軍固有的兵力,經過是實戰的操練之後,他們也就成了後來的和精銳二字匹配的甲級師團。撇開那固定的4個步兵聯隊之外,騎兵、炮兵、工兵、運輸隊,日軍也是應有應有。所以,至此就可以看出當年為何他們能夠在不依靠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完成作戰了。
  • 「萬家嶺」日軍屍橫遍野,眼看就全殲日軍一個師團,可惜天意弄人
    萬家嶺盆地示意圖侵華日軍一○六師團一○六師團1938年5月在日本熊本、鹿島兒、大分、宮崎四個縣編制而成,它是徵召的預備役人員臨時組建的,隸屬於日軍第十一軍,是該軍的二等師團戰鬥力相對較低。薛嶽迅速抽調了歐震的第四軍、李漢魂的第二十九軍、葉肇的第六十六軍和俞濟時的第七十四軍把萬家嶺地區的日軍一○六師團緊緊包圍,企圖將他們一舉殲滅。要知道在武漢會戰長達4個多月的戰鬥中,中國共投入約110個師參加戰鬥,但日本並沒有消滅過我軍一個完整的編制一個師,現在中國軍隊有很大希望全殲日軍一個師團,如果成功那將大大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信念與決心!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人,相當於我軍什麼級別,為何需要十幾萬人圍殲?
    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令人興奮的大勝仗不多,萬家嶺大捷算是其中最經典的一個。可是為了圍殲日軍的一個師團,薛嶽調集了三個軍,十幾個師,總共十幾萬人參戰,最後雖然大勝,但最終也沒能全殲日軍的一個師團。那麼日軍的一個師團到底有多厲害,有多少人,與我軍相比又是一個什麼級別呢?
  • 抗戰初期的王牌裝甲師:雪中送炭繼承德械師,日軍一打就不敢小看
    但是抗戰爆發時德日已經是同盟,元首雖然口頭答應會繼續支持中國,但德國最終在日本的要求下開始限制對華軍售,先是違約拒絕交付裝備,後來還撤走了所有教官。此時,國軍28個德械師在抗戰初期已然奔赴前線,在跟日軍的對抗中打得很頑強,死傷慘重。中國此時非常缺乏武器,但1937年的歐洲在戰爭前夜的陰霾之中,英法自顧不暇。
  • 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日本卻不一樣,就算國土面積那麼小,但是拿出了700萬的兵力來,從軍隊數量來說,大大超過中國。大家都知道日軍採用的師團編制,不過,師團的規模具體是什麼概念,極少人真的了解,很多人心裡有個很模糊的概念,也就是中國的一個師那麼大。這種想法其實是錯的,它們可謂是判若雲泥。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我們從軍隊和編制兩個方面來分析,我國確實趕不上日軍。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二戰時,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編制通常為班、排、連、營、團、旅、師、軍。而日軍別出心裁搞了一個不一樣的編制,它的體系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可別輕易地把日軍的編制和我國的編制混為一談。
  • 抗日戰爭時我軍一個軍的有多少人?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日軍初次侵略我國國土時,日本僅僅一個師團就由2個步兵旅團,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聯隊各1個,以及後勤單位(如醫療、武器儲備等)組建而成。步兵旅團還可將其分為步兵聯隊,步兵聯隊由步兵大隊組成,步兵大隊再分就是步兵中隊。這樣就將一個師團分為了四個階梯,以上這種分配方式就是四單位制。
  • 抗戰時我們真的「器不如人」嗎?日軍不服:國軍有世界級先進武器
    蔣說:"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麼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因為蔣這樣說,何應欽、汪精衛說得更厲害了,何應欽說:"日本有多少煙囪,日本人有多少工廠,我們如何能比,不抵抗還可支持幾天。"
  • 你知道全面抗戰初期日軍一個常設師團每級的標準配置嗎?
    注:抗戰初期日軍常設師團有2類,一類滿編2.5萬,一類滿編2.8萬。日軍師團編制可分級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班(分隊) 注:全面抗戰初期日軍常設師團(17個師團),一類滿編25384人,另一類滿編2.82萬人,因火炮配的全是是山炮跟步兵炮,適合山地作戰,配的馬匹多,僅輜重聯隊人數就前一類的多1400餘人,炮兵聯隊也多了800餘人。
  • 日軍為什麼有「甲乙丙丁」,4種師團設置,實際上他們也不願
    我們在看各種資料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日軍在軍隊建制上,是與歐美乃至當時中國有很大的不同的,日軍最大的部隊單位是師團,其次一次是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軍、師、旅、團、營、連,但如果對應的來看的話,日軍一個師團的兵力,實際上是相當於當時我軍一個軍的兵力。
  • 德械師與蘇械軍有何不同,為何一個蘇械軍能單挑日軍兩個師團?
    眾所周知,整個民國時期由於軍閥混戰,中國的基礎軍事工業一直沒有大的發展,別看國內戰場上打的熱火朝天,可是當時武器裝備全靠進口,所以當地武器號稱「萬國造」,由於武器裝備來源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同風格部隊。德械師:1930年至1937年之間在德國軍事顧問指揮下組建的部隊。根據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國民黨計劃組建60個德械師作為國防師,直至抗戰全面爆發實際只組建了20幾個德械師。德械師採用步兵兩旅四團的方塊師編制,師一級下轄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輜重兵營等特殊兵種,全師標準建制為1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