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全面抗戰初期日軍一個常設師團每級的標準配置嗎?

2020-12-16 騰訊網

注:抗戰初期日軍常設師團有2類,一類滿編2.5萬,一類滿編2.8萬。日軍師團編制可分級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班(分隊)

注:全面抗戰初期日軍常設師團(17個師團),一類滿編25384人,另一類滿編2.82萬人,因火炮配的全是是山炮跟步兵炮,適合山地作戰,配的馬匹多,僅輜重聯隊人數就前一類的多1400餘人,炮兵聯隊也多了800餘人。

注:全篇僅供參考!

【第一類,標準配置2.5384萬人,因裝備有野炮、榴彈炮用挽馬,其耐力,負責牽引炮臺,輜重車等。另一類大部裝備步兵炮、山炮,用馱馬馱運分解過的火炮及重要物資】

(1)班(分隊):13人。班長、8個步槍兵、1個機槍組4人。機槍組: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注:這4人配手槍,除了射手有時其他人也有配步槍。

★即每個分隊1挺輕機槍。

九四式37mm速射炮

(2)小隊:54人。3個步兵班(共39人)+1個投彈筒班(配3門投彈筒共8人)+小隊部(7人)=54人。

★每個小隊3挺輕機槍,3門投彈筒。

(3)中隊:181人。3個小隊(共162人)+中隊部19人(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訊員)=181人。

★即每個中隊168支三八式步槍,9挺輕機槍,9門投彈筒。

(4)大隊:1093人。4個步兵中隊(共724人)+機槍中隊174人(配9挺重機槍,中隊部14人、3個機槍小隊、1個彈藥小隊)+1個炮兵小隊55人(配2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小隊部10人,彈藥班15人,2個炮兵班各15人,每班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運輸中隊110人+大隊部30人=1093人。

★即每個大隊配686支三八式步槍,36挺輕機槍,9挺重機槍,36門投彈筒,2門70mm步兵炮。

(5)步兵聯隊:3747人。

一、3個步兵大隊(共3279人)

二、炮兵中隊122人(配6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中隊部、觀察班, 彈藥小隊,3個炮兵小隊,各有2門70mm九二步兵炮)

三、反坦克中隊122人(配6門37mm反坦克炮。中隊部、彈藥小隊、3個炮兵小隊,各有2門37mm反坦克炮)

四、通訊中隊99人(1個通訊小隊,共12-18部電話、4-6個交換機。1個無線電小隊,共5-8臺電臺)

五、運輸隊121人+聯隊指揮部54人。

九四式90mm迫擊炮

★即每個聯隊配步槍2124支,手槍等388支,108挺輕機槍,27挺重機槍,共擁有各種槍枝2590。108門投彈筒,12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6門37mm反坦克炮,非機動車256輛,馬526匹。

(6)其他聯隊等(共9916人)

一、炮兵聯隊(共2894人),馬2269匹,各種槍541支,其中步槍315支。轄3個野炮兵大隊跟1個榴彈炮兵大隊,即36門75mm野炮跟12門105mm榴彈炮

二、騎兵聯隊(共452人),馬429匹,各種槍320支,其中步槍123支。

三、輜重聯隊(共3461人),馬2612匹,步槍326支,其他槍枝不詳。

四、工兵聯隊(共672人),馬99匹,步槍200,其他槍枝不詳。

五、師團通訊隊共255人,馬47匹。師團衛生隊1101人,馬128匹。後勤勤務隊121人。4個野戰醫院共960人。

★即師團直屬單位共配36門三八式75mm野炮跟12門105mm榴彈炮,馬5574匹。

(7)步兵旅團:共7569人。旅團指揮部75人(槍枝36支,馬20匹,非機動車4輛)+2個步兵聯隊(共7494人)。

★即1個步兵旅團共配有步槍及手槍等5000支,輕機槍216挺,重機槍54挺,投彈筒216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24門,37mm速射炮12門,非機動車516輛,馬1072匹。

四一式75mm山炮

★★(8)師團:25384人。2個步兵旅團(共15138人)+其他聯隊等直屬單位(共9916人)+師團指揮部(330人)=25384人。

★即第一類常設師團標準編制25384人,各種槍枝14900把(其中2個步兵旅團共有步槍手槍等10336支,輕機槍432挺,重機槍108挺),投彈筒432門,36門75mm三八式野炮,12門105mm榴彈炮,48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24門37mm速射炮。馬7883匹,非機動車1495輛。

【第二類,滿編2.8053萬人】

一、步兵序列跟前一類相差不大,一個步兵中隊滿編194人(前一類181人),一個步兵大隊滿編1190人(前一類1093人),一個步兵聯隊滿編3818人(前一類滿編3747人),一個步兵旅團滿編7716人(前一類7569人)。

二、騎兵聯隊518人(前一類452人),炮兵聯隊3699人(前一類2894人),工兵聯隊719人(前一類672人),輜重聯隊4890人(前一類3461人),師團通訊隊289人(前一類255人),師團衛生隊1328人(前一類1101人),後勤勤務隊121人,野戰醫院960人,師團指揮部391人。合計28053人。

這類跟上類最大的區別是炮兵聯隊,上類是轄36門75mm野炮跟12門105mm榴彈炮,這類是轄36門75mm山炮跟12門75mm野炮。後面這類的大隊級是將70mm步兵炮換成70mm曲射步兵炮

另,部分聯隊有時會增加90mm迫擊炮等火炮。

三八式75mm野炮

日軍一個2.5萬人的常設師團的4種武器配置(步槍、輕機槍、重機槍、火炮)是1個德械師的幾倍?

(1)步槍。一個2.5萬人制師團(下同)擁有步槍9727支。德械師1個師滿編1.1萬兵力,標準配置是4000支步槍。

★即日軍步槍數量是德械師的2.4倍。

(2)輕機槍。日軍一個師團擁有輕機槍432挺,德械師1個師324挺。

★即日軍步槍數量是德械師的1.3倍。

(3)重機槍。日軍一個師團有重機槍108挺,德械師是72挺。

★即日軍重機槍數是德械師的1.5倍。

(4)火炮(僅指山炮、野炮、榴彈炮)。日軍一個師團有48門70mm山炮,36門75mm野炮,12門105mm榴彈炮。1個德械師(僅指36、87、88師)擁有12門75mm山炮。另德械師擁有48門82mm迫擊炮。

★即日軍1個常設師團火炮數量是1個德械師的8倍。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日軍一個師團多少人,為什麼我們幾十師打不過他們一個師團
    現在有個問題來了,抗戰時期日軍的一個師團有多少人?為什麼我們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還輸? 抗戰初期,日軍共有17個常備師團,這個時期日軍的師團一般下設2個旅團、每個旅團下設2個步兵聯隊,人數一般在1.8萬人左右。 到了抗戰中期,隨著日本開闢的戰場越來越多,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戰鬥規模的需要,日軍把師團劃分為了四個等級:甲級、乙級、丙級、丁級。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抗日戰爭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抗日戰爭打響之後,就軍隊和編制這兩個方面來說,這兩個方面日軍的水平都高於我國。不同於中國的師,日本的師團是一種獨特的軍隊編制,有利於多兵種作戰時師團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師團這個編制聽起來不大,但是一個師團往往就能發起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值得慶幸的是在抗戰初期,日軍雖然師團眾多,但是常備甲等師團只有17個,剩下的就是,乙等支援師團,丙等預備隊,丁等維持師團。
  • 14年抗戰有多艱難?看看日軍甲種師團戰鬥力,每個士兵都是神槍手
    這些師團,可以說是日軍編制中的中堅力量,如果用國民革命軍的話來說,就是屬於「王牌軍」。日軍各個甲種師團所裝備的各種軍械都十分精良,而且在抗戰初期,這些師團的士兵全部都是那些軍事素質很高、有過實戰作戰經驗的老兵。其並不像某些影視劇所描述的那樣,八路軍一個戰士,手持駁殼槍,腰捆手榴彈,一人衝鋒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消滅一群鬼子兵。
  • 抗日戰爭時期,為什麼國民黨軍隊十個師的兵力敵不過日軍一個師團
    在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先後和日軍發動了幾次會戰,這其中包括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以及武漢會戰,除了徐州會戰我們是慘勝的,其它會戰都失敗了。是日軍人數比國軍多嗎?恰恰相反,是國軍的兵力比日軍還多,就拿淞滬會戰來說,國軍70多個師,日軍9個師團,雙方拼殺三個月,最後是以國軍傷亡25萬餘人的代價結束,日軍傷亡僅4萬餘人,這樣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 日軍甲種師團有多強大?一個師團近三萬人,相當於三個德械師
    師團,是日軍特有的固定軍事編制,是最基本的常設戰鬥單位。二戰前後日本一共組建了173個師團:其中戰前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156個師團。而這戰前的17個師團是日本陸軍的17個「常設」師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甲種師團。其屬於日本陸軍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之強悍,在亞洲範圍內,堪稱無敵。
  • 日軍師團番號變化史:不是所有叫師團的都是王牌精銳
    在日軍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期間,師團作為戰役和兵力作戰單位成為日軍陸軍的主要構架,通俗的講師團就是日本陸軍當時常設的最高一級有確定的編制的基本戰術單位,包含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兵和後勤輔助部隊的合成型兵團。
  • 抗日戰爭時一個軍的規模有多大?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在抗日戰爭中中軍和日軍在軍隊編制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盧溝橋事變乃是當時的日本軍方刻意製造的,打響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信號。而唯一與中國軍隊不同的是,一個作戰集群在當年,日軍是可以只靠一個師團就能組建完成的。那種高度的多兵種合成化模式,也使得當年一個師團的日軍,就能獨立的去完成那些重大任務分配。在上世紀30年代,也就是抗日戰爭打響的初期,17個常備師團,是日軍固有的兵力,而後來的最精銳的甲基師團,其實也就是他們演變而來的。撇開那固定的4個步兵聯隊之外,還分別設立了騎兵、炮兵、工兵和運輸隊。
  • 抗戰初期的王牌裝甲師:雪中送炭繼承德械師,日軍一打就不敢小看
    在跟日軍硬碰硬的時候誰更強呢?一、 抗戰初期的中國,是亞洲的孤兒在抗日戰爭之前,中國曾和德國在軍事上合作廣泛。20世紀30年代的中德蜜月期,中國在德國的軍隊和教官的支援下建立了一批德械師,這些都是國軍的主力部隊。
  • 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日軍在抗戰初期投入的師團並不算多,當時,日軍常備的甲等師團只有17個,剩下的就是,乙等支援師團,丙等預備隊,丁等維持師團。這些師團相比於甲等師團來說,戰鬥力稍顯不足,針對不同的戰鬥區域,日軍會派出不同等級的師團進行應對。四等師團制這種日軍獨特的編制,導致日軍戰鬥力大增,我軍深受其困。
  • 全面抗戰日軍戰車第3師團具體編制及在豫中會戰中無人能擋
    注:全面抗戰爆發後到1942年,日軍沒有戰車師團編制!只有「戰車團」這種暫時編制,一般轄3個戰車聯隊及後勤支援部隊,很少配步兵、炮兵等兵種,這種部隊就是以裝甲單位為主力的作戰群。 全面抗戰爆發後至1942年,日軍編有的「戰車團」番號為第1、2、3、11、14。
  • 想了解抗戰史,得先弄清日軍番號
    在抗戰時期中國的新聞報導中,經常會在日軍師團番號前面加上師團長的姓名,例如「板垣師團」等。而日本國內的新聞報導在這方面則顯得比較混亂,首先在大部分情況下日本報導不會出現「師團」這類的字眼。番號不簡單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日軍出於「保密」的考慮。在抗戰爆發前,日軍大本營為防止外國間諜通過分析日本國內的新聞報導,從而推測日軍各部隊的駐地,專門要求媒體進行保密。當時日本媒體也有一套獨特的番號系統,即用兵團代替「師團」,將聯隊稱為「部隊」,中隊和小隊則稱之為「隊」。
  • 二戰日軍有幾種「旅團」編制?也許你未必知道,專業解讀多達九類
    因為帶有這個前綴的日軍旅團級部隊,一定是1939年之前存在的標準建制,也就是師團所屬下轄兩個步兵聯隊的戰術單位,是二戰日軍早期四單位「方塊師」的重要組成部分,挽馬師團的步兵旅團滿編7800餘人,馱馬型的可達7900餘人,旅團長少將軍銜。
  • 德械師與蘇械軍有何不同,為何一個蘇械軍能單挑日軍兩個師團?
    根據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國民黨計劃組建60個德械師作為國防師,直至抗戰全面爆發實際只組建了20幾個德械師。德械師採用步兵兩旅四團的方塊師編制,師一級下轄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輜重兵營等特殊兵種,全師標準建制為12000人。整編流程是先將編制人員調整到德械師標準,也就是調整師,然後購入武器裝備進行換裝。
  • 二戰日軍六大總軍之關東軍,全面抗戰中每年師團變化及投降時序列及...
    日軍投降時在現在遼寧境內駐軍,標註僅指指揮部,下同 【關東軍】> 關東軍是舊日本帝國時代存在的,陸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因侵駐現屬於大連的金縣、大連(當時名稱)的「關東州」而得名。
  • 抗日戰爭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或許很多人都了解,日軍的師團編制在整個世界上,都算是獨一無二的一種方式。當年日軍的一個師團,像是多兵種的聯合作戰的這種模式,他們就已經具備,就已經和現在的中國集團軍建制,有莫名的相似度。而其中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當年日本陸軍一個單獨的師團,就可以單擰出來作為一個完成的作戰集群。那種高度的多兵種合成化模式,讓一個師團的日軍,就具備了獨立執行重大作戰任務的能力。
  • 抗日戰爭時我軍一個軍的有多少人?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遙想當年的一個師團的日軍,就算是不得了了,像是多兵種的聯合作戰的這種模式,他們就已經具備,甚至訓練方式和我國當下的集團軍建制,有著超高的契合度。而唯一與中國軍隊不同的是,當年日軍若想要單獨的一個作戰集群,只可以靠著一個師團完成組建的。其一開始就想要的達到的高度多兵種合成化,使得一個師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當年的日軍往往單擰出一個師團,就能完成一項重大作戰任務。
  • 二戰時期日軍組建的乙級師團,戰鬥力方面與甲級師團是沒有分別的
    而日軍對第四十三師團,定義是以動員為目的的常設師團,也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乙級師單位,那麼該師團在塞班島的表現如何呢,塞班島戰役美軍出動地面兵力累計多達6萬多人,兩個滿編海軍陸戰師和一個步兵師單位,而美軍的常規陸海軍陸戰師,對日軍的編制是有針對性一個師的作戰人員與日軍一個乙級師一樣在24000左右,日軍塞班島前線指揮官,第43師0師團長齋藤一次,制定的守島戰術部署
  • 鬼子十大王牌師團的最終宿命!
    【日寇的師團】抗戰初期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抗戰中期抗戰中期,隨著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展開,日軍為適應不同戰鬥規模的需要,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1)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鎦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8200人。
  • 1937年,中國一個師和日本一個師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按照日本軍隊的編制要求,一個常備師團下轄了4個步兵聯隊和騎兵、炮兵、運輸、工兵聯隊各1個。兩個步兵聯隊又能組成一個旅團,一般來說,日本一個常備師團的兵力,能夠達到27000多人。在抗戰爆發的最初期,參戰的部隊多為常備師團。常備師團的師團長,一般都是中將軍銜,旅團長則是少將軍銜。從具體兵力上來看,日本軍隊的常備師團,兵力明顯超越了其他參戰國的師,但又不如其他參戰國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