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共場所將設心梗「救命神器」AED機

2021-01-11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本報訊  12日是世界急救日,記者從省衛計委在鎮江舉行的「江蘇省實施全民自救互救素養提升工程」啟動儀式上獲悉,省衛計委、省紅十字會將於2016-2020年全面實施全民自救互救素養提升工程, 包含公共場所設置AED自動除顫儀、實施應急救護培訓項目和衛生應急志願者招募等系列活動。

  2016年起,省衛生計生委、省紅十字會計劃將聯合啟動公共場所設置心梗「救命神器」AED機項目,在省及13個地市的政務中心大廳設置AED機,招募志願者,開展心肺復甦、AED使用技能等急救知識培訓。另外,擬與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協作,在機場設置AED機。

  省衛計委應急辦主任顧幫朝告訴記者,我國每年猝死約120萬人,居全球第一,而90%的猝死發生在醫院外,其中心臟性猝死的搶救存活率不足1%。究其原因,一方面公眾場所配置AED自動除顫儀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公眾對心肺復甦、AED體外自動除顫儀使用技能等急救知識缺乏了解、掌握,導致現場能夠及時為患者實施搶救的不到1%。但是,如果公共場所有了心梗「救命神器」,對於一個典型的心源性猝死,只要在3-5分鐘內實施AED電擊治療,可使其存活率提高到49%-75%。      (沈崢嶸)

  又訊  12日,南京市急救中心舉辦了公眾開放日活動,活動吸引了近200位市民參加。遇到突然暈倒的病人怎麼辦?面對急救人員的提問,現場很少有人能準確回答。急救中心急救管理科科長胡承軍說,暈倒的病人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病人存活率達50%;4-6分鐘開始心肺復甦,有10%的存活率;超過6分鐘的只有4%的存活率。南京市急救中心沈正善主任說,由於許多突發急危重症或意外傷害事故往往發生於行車途中、公共場所等,能夠第一時間給予急救的不是專業急救人員而是現場第一目擊者,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自救互救知識。  (國立生 仲崇山)

相關焦點

  • 「救命神器」亮相!年底前江蘇全省AED機投放將達五百臺
    但現實情況是,心血管疾病在全世界範圍內已逐漸升至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危害無年齡、身份、地域之分,心梗一旦發作,黃金救援時間以分秒計算。近日,江蘇省獲贈AED機100臺,其中60臺分配給南京市,其餘則分配到揚州,淮安,南通,無錫,南通等城市。預計到年底,全省AED機將達到五百臺左右,將全部在公共場所投放。
  • 江蘇公共場所將投AED機500臺 除顫普及邁開堅實一步
    中國江蘇網訊心血管疾病逐漸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且黃金救援時間轉瞬即逝。近日,江蘇在公共場合配置AED除顫儀100臺,其中60臺在南京,其餘在揚州、淮安、南通、無錫等城市。預計到年底,全省公共場合將投放AED機500臺左右。
  • 一天救兩命,公共場所「救命神器」AED顯威力
    西安公共場所安裝了救命神器AED(自動體外除顫儀)。資料圖片 來源:華商網記者近日從廣東省深圳市急救中心獲悉,2020年12月14日,在深圳市龍崗區和福田區連續有人因為心臟驟停突然倒地。幸運的是,他們遇上了能開展心肺復甦的人,還在短時間內有「救命神器」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儀相助。目前,兩人均已脫離生命危險。「我學過急救,讓我試試」當日早上,39歲的塗先生走到上班地點坂田創匯國際中心時,突然感到眼前模糊。他想坐在花壇緩一下,結果倒在了花壇邊,隨後失去知覺。趕路上班的陳女士見狀撥打了120。
  • ...救命神器」 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全區35處公共場所已經配置AED
    在商場、學校、車站、農貿市場等公共場所,你是否留意過一臺叫AED的設備,這臺設備被稱為「救命神器」,專門用於心臟驟停急救。今年年初,我區把公共場所配置心臟驟停急救(AED)項目列入今年十件民生實事項目,目前已在35處完成了配置。
  • 廣州地鐵配置「救命神器」AED,學會怎麼使很重要
    據微信公眾號「廣州地鐵」11日消息:廣州地鐵將啟動AED配置試點!據悉,廣州地鐵集團將於12月18日起,在地鐵線網交通樞紐站、換乘站等100座車站,及所運營的廣清城際、廣州東環城際9座車站分兩批開展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試點工作。
  • 學校配「救命神器」兼具急救和科普意義
    在校園的某個地方,突然多出來許多神秘的小綠盒子,裡面裝的是救命神器AED。原來,去年深圳市急救中心與深圳市教育局合作,準備分批次將AED安裝在市內寄宿制高中,因為疫情,首批次AED安裝配置工作不得不由開學之初延遲到了放暑假之前。這批次AED於7月18日全面安裝完工,205臺AED順利入駐深圳69家寄宿制高中校園。
  • 普及「救命神器」AED也是普及急救意識與能力
    普及「救命神器」AED,要實現觀念技能與技術設備相匹配。也就是說,普及「救命神器」攻略要做全套,不僅要解決關鍵時刻「沒得用」的問題,也要同步解決「不會用」「不敢用」的問題。 ■ 深圳特區報首席評論員 姚龍華 當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中國人健康的「第一殺手」。
  • 述評|「救命神器」AED,要成阿拉「熟面孔」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危急一旦發生,身邊若有「救命神器」AED,就能在「黃金四分鐘」裡大概率救人一命。就像過去家喻戶曉的傻瓜相機一樣,全名「自動體外除顫儀」的AED,便攜、易操作,專供非專業人士使用,只需開機按照語音提示執行即可,號稱「傻瓜式急救神器」。這個「神器」,救起命來,神到什麼程度?
  • 「救命神器」AED阻擋死神鐮刀
    沒錯!這件神器就是電除顫器AED。2017年2月17日,陸家嘴地鐵工作人員成功救治1名心臟驟停的女白領;2017年5月2日,浦東機場邊檢局工作人員成功救治1名心臟驟停的加拿大人;2017年5月8日,2位上海市民在江蘇路地鐵站救治1
  • 每分鐘就有1人心臟性猝死 救命神器AED能搶回「黃金4分鐘」嗎?
    央視網消息(記者 董淑雲):近日,深圳一男子上班途中突發心梗倒地,路人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並使用附近的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展開施救,經過搶救,他慢慢恢復心跳和呼吸,轉危為安。AED作為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救命神器,應該像滅火器一樣得到重視和廣泛配置。據《中國AED布局與投放專家共識(2020)》,目前,高度自動化的AED操作便捷,非專業人員接受培訓後使用,極少發生差錯,能解決醫務人員無法在第一時間對院外心臟驟停患者進行有效救治的難題。全國各地AED配置情況如何?
  • ...又被同一「神器」救回……|昏迷不醒|AED|神器|心梗|電擊|-健康界
    ● 15時54分,急救人員和郭豔玲將鍾先生抬上急救車,16時,急救車就到達市中醫院,急診科進行及時搶救。經過5天的救治,目前,鍾先生人已清醒,可以和醫生正常交流。現在,鍾先生已經從ICU轉到心內科,生命體徵平穩。
  • 呼和浩特地鐵全線配備「救命神器」AED
    首府地鐵全線配備「救命神器」AED自治區紅十字會已累計在人群密集區域配置AED機400臺被稱為「救命神器」的自動體外除顫儀又稱AED機,是一種可攜式的醫療設備,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
  • 晉江公共場所將再投放50臺心臟除顫儀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1月18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自動體外除顫儀(以下簡稱AED)被譽為「救命神器」,作為一種可攜式半自動化設備,它能通過有效電擊終止異常心律,使心臟恢復正常節律,即使非專業人員也可以安全使用。
  • 【壹點頭條】為民辦實事,濟寧32臺「救命神器」AED除顫器已全部投放
    【壹點頭條】為民辦實事,濟寧32臺「救命神器」AED除顫器已全部投放 2020-12-12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花都6個車站有「救命神器」
    近日,廣州地鐵集團對外宣布將在地鐵線網交通樞紐站、換乘站等100座車站及所運營的廣清城際、廣州東環城際9座車站分兩批開展AED(自動體外除顫器
  • 「救命神器」AED是啥?咋普及?青島搞了一場頭腦風暴……
    12月15日,「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第三期沙龍活動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播出後,活動嘉賓市政協委員王曉青提出的關於普及「救命神器」、打造「黃金4分鐘AED急救圈」的建議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提出,建議將AED配置納入相關機構考核,成為一條「硬槓槓」,以保證救命設備的普及率;有人提出,除了在地鐵、公交車站等公共場所布點,設置在大型企業、事業單位的AED最好放在單位門口,以便於輻射周邊地段群眾應急使用;還有人提出,可以設計方便安裝、拆除的AED在景點配置,遇到旅遊淡季可以適當回收,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 銅川這三處安裝了「救命神器」AED,心臟驟停搶救可全民參與
    近期,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為照金紀念館、市政務服務中心和大耀城商城三處人員密集公共場所安裝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填補了我市公共場所缺少心臟驟停搶救設備的空白。
  • 「救命神器」走進北京地鐵後 還要讓急救知識成為標配
    「救命神器」走進北京地鐵後 還要讓急救知識成為「標配」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是極其安全、極其簡單的「救命神器」,但絕大多數人都不認識它。因此,在公共軌道交通配置AED後,還要普及AED的使用方法,引導民眾遇到突發疾病患者時敢救、會救。
  • 「救命神器」AED你會用嗎?快來參加這項公益實戰培訓!
    「救命神器」AED你會用嗎?快來參加這項公益實戰培訓!AED(自動體外除顫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被譽為「救命神器」。廣州地鐵集團將從今年12月18日起,在地鐵線網交通樞紐站、換乘站等100座車站,及廣清城際、廣州東環城際9座車站分兩批開展AED配置試點工作。隨著AED在廣州公共場所上崗,普通市民該如何使用AED,正確救助心源性猝死的人?
  • 陳子荷:建議在公共場所顯要位置配置AED機
    委員陳子荷今年提交的提案是《關於全民應急救護知識的普及和公共場所配置AED機的建議》。她表示,據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數高達54萬人,每天約有1500人死於心臟驟停,多為中年人。她認為:「目前公共場所很少安裝AED除顫儀,即使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也極少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