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大代表王德軼:建立健全防護機制 解決老人走失難題

2020-12-04 安徽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人走失情況逐漸增多。對此,省人大代表、懷寧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刑事科學技術室主任王德軼建議,建立健全老年人走失防護機制。

據粗略統計,2018 年至2019 年安慶市公安局110 接到人員走失求助報警4000 多起,其中老年人佔比較大;2018 年至2019 年懷寧縣公安局110 接到人員走失求助報警300 餘起,其中老年人就佔到將近一半。

王德軼通過調查發現,老年人走失的主要原因包括迷路、精神疾病和阿爾茨海默症等,這些老人多是高齡、失能、失智老人,不會使用手機,在走失後雖被人發現,卻無法說明自己的身份、住址等信息,更加劇了找尋和社會救助的難度。雖然多數老人被安全尋回,但也有少數無法找到,給當事家庭留下了巨大遺憾。

王德軼建議,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下,全社會應重視老年人走失防護問題,應建立健全老年人走失防護機制,將老年人走失防護工作納入關愛老年人工作,政府、家庭、社會共同努力,志願者積極參與,與社區網格化管理有機結合,多措並舉,讓老人走失後能快速安全回家;積極運用手機、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平臺,對於留守老人、失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高齡病弱老人,有關部門要積極進行信息收集和統計建庫,摸清底數,以期在事前事中事後提供有效幫助;建立走失老人救助保障體系,民政部門積極協調政府各相關部門,相互配合,建立針對老人走失報告、搜尋、救助的跨部門協作聯動機制;參照部分地區經驗做法,探索由政府出資,通過向企業購買服務的方式,為高齡、失能、失智老人發放有識別、定位功能的智能手環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相關焦點

  • 忻城:建立健全三個機制築牢返貧致貧「防火牆」
    忻城:建立健全三個機制築牢返貧致貧「防火牆」 2020-11-25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建建立健全「四訪四通」機制 為民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人民網福州12月22日電(吳偉)近日,福建省委統戰部、省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省工商聯、省信訪局聯合建立服務民營企業「四訪四通」機制,積極幫助解決民營企業生產發展存在問題和困難。
  • 袁曙宏:健全依法決策機制
    (二)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是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是決策機制和程序的內核。科學決策,就是要堅持從實際出發,運用科學方法,尊重客觀規律,保證決策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和需要。
  • 如何解決老人用機難題?OPPO手機自帶的這個功能太狠了!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高科技電子產品慢慢地走進了千家萬戶,而當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身邊還有許多老年人、父母輩們還未沒接觸過智慧型手機等科技產品,及有很多老年人在使用智慧型手機時無法自己解決遇到的難題,甚至在工作忙碌時,無法照顧到家中的小孩,會導致他們沉迷於手機遊戲,自己無法克制。
  • 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
    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勢在...
    根據大會議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將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的議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力也有責任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實際情況和需要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構建有關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這不但是對國家負責,亦是對包括香港同胞在內全體中國人民負責,具有無可置疑的正當性、合法性。香港的現實情況有目共睹,去年發生的修例風波不但嚴重破壞社會秩序、侵蝕法治基石,而且突顯出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巨大風險。
  • 安徽省公安廳聘任第六屆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
    安徽省公安廳聘任第六屆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 2021-01-14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邵志豪代表:建立「三位一體」校園欺凌防範長效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此,他建議,應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校園欺凌防範的長效機制,保障校園安全健康有序。邵志豪介紹說,3年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就提出,要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校園欺凌事件,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並配合立案查處。
  • 臺籍全國代表:涉港國安立法對解決臺灣問題有啟示和借鑑意義
    (兩會訪談)臺籍全國代表:涉港國安立法對解決臺灣問題有啟示和借鑑意義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 林春茵)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正在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
  • 走失老人找到 微信幫了大忙
    文網訊12月15日22時許,麻慄坡董幹鎮馬波行政村田灣村村幹部打電話到派出所反映,該村一名患老年痴呆症的高齡老人走失,村民找尋未果。12月16日7時許,村民在送孩子上學的途中,發現邊溝裡躺著一個老人,馬上告知村小組長。村小組長到現場後,發現與微信群裡所描述的老人體貌特徵相似,於是及時聯繫新寨派出所和走失老人家屬。經確認,溝裡就是走失的老人。原來,老人因走路時不慎跌落邊溝裡,身上腿部等多處受傷,不能動彈,還好行人及時發現。
  • 潢川警方找回走失老人和孩子
    :02 來源: 信陽訊 舉報   在日常警務工作中  派出所民警經常會接到老人和孩子走失的警情
  • 央行紀敏:健全金融市場違約處置 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退出機制
    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訊,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主任紀敏在《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上撰文指出,要通過健全金融市場違約處置,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金融市場退出機制,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產權,壓實股東、債權人、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責任,嚴肅市場紀律,切實防範道德風險
  • 「急尋」12歲女孩在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小天使幼兒園走失
    走失者姓名:陳欣走失者性別:女走失者年齡:12身高:160體重:60生日:2008-02-12髮型:短髮走失時間:2020-09-12走失地點: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小天使幼兒園(大通區上窯社區衛生服務站東北)聯繫人:魏警官聯繫電話:3605366詳細描述:陳欣 ,女 ,2020年9月6日下午負氣離家出走
  • 齊心協力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編者按:11月19日在京舉行的第五屆企業社會責任高層論壇上,與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企業社會責任和慈善領域的專家、企業家代表匯聚一堂,就倡導廣大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建立健全解決貧困問題的長效機制、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與探討。
  • 濰城區月河社區老人免費領防走失定位貼
    7月14日,「關愛老人·讓愛回家」——幸福工作坊公益科普宣傳活動走進濰城區西關街道月河社區,向居民普及阿爾茲海默病相關知識,並為有需要的老人免費發放防走失定位貼。邀請低齡老人參加14日上午8時,在「關愛老人·讓愛回家」——幸福工作坊公益科普宣傳活動的現場,50餘位月河社區的老人和志願者正聚精會神地聽濰坊市中醫院腦科主任醫師張銘講解阿爾茨海默病早期、中期、後期的表現症狀等知識。「聽了張銘主任的講解,我對阿爾茨海默病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知道了怎麼去預防。」
  • 滕州誠德骨科醫院熱心救助走失老人
    10月25日下午6時,滕州誠德骨科醫院工作人員在門前發現一名走失老人。該老人坐在馬路邊,手裡還提著一個大尼龍布袋,引來附近群眾的圍觀。滕州誠德骨科醫院工作人員上前詢問老人情況,但這位走失的老人說話含糊不清(後經過了解為四川話),便將老人帶到醫院並尋求警方的幫助。
  • 老舊樓院有難題 社區逐一來解決
    本報記者 燕卓 文/圖 日前,東大街35號院的居民代表為城中區倉門街街道辦事處石坡街社區送去一面印有「為民解憂暖人心 至真至誠顯真情」的錦旗,感謝社區為居民解決了難題。 市民反映 東大街35號院的居民給《西海都市報》社區聯絡站反映,院子單元樓前樓梯陡、沒有臺階,如果遇到雨雪天氣,樓梯溼滑,居民們上下樓非常困難。
  • 「失憶搜救隊」幫數百走失老人回家
    在北京也有這樣一支志願隊伍,專門幫家屬尋找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失憶老人」。4年來,該團隊已幫近300名老人成功回家。隊伍數百志願者參與搜尋走失者「2020年10月30日早7點11分,84歲高齡、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母親離家走失。」類似的新聞在網絡上並不少見。
  • 臺籍人大代表:涉港國安立法是高懸在「臺獨」勢力頭上的一把利劍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馬曉葉):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正在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圖片來源:全國臺聯)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說,涉港國安立法是一種強力警告,它針對的主要是那些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的恐怖活動和外部勢力幹涉等。中央政府以解決香港問題為先機,意在明確告訴外部勢力,中國對於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政權安全,是完全有決心和有能力的。
  • 濱州為860名老人配備定位手環!
    11月20日,濱州市舉行失智老年人防走失服務平臺啟動暨手環發放儀式。作為山東省失智老年人防走失試點地市,在公安、財政等部門的支持下,市民政局依託移動公司智能化平臺,建立全市失智老年人防走失服務平臺, 為全市860名具備行動能力的失智老人購置發放定位手環。
  • 安徽建立「五防」機制防範化解返貧致貧風險
    安徽省將風險應對貫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過程,針對貧困人口和邊緣人口受影響大的自然災害、市場波動、帶動斷鏈、失業、家庭變故等5類風險隱患,建立「五防」機制,提出33條應對措施,著力做好風險識別、防範和化解工作,主動克服疫情及洪澇災害對脫貧攻堅影響,提前做好各類風險隱患應對,防範返貧致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