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常見經典的榫卯結構,傳統家具愛好者須知!現場實拍教你

2020-12-18 得善精工傳家

這一篇短文中,現拍實物圖給大家介紹9個經典、常見的榫卯結構,讓大家學習、認知一下。

①,挖菸袋榫:形似倒過來的菸斗,一般用在椅子搭腦、扶手上,明式家具多見。

②,抱肩榫:用在有束腰家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的位置。如圖中四方桌。

③,燕尾榫:一般是兩塊板面的拼接,呈梯形狀,卡接牢靠。

④,格肩榫:橫豎框料結合。

⑤,粽角榫:因長得像粽子而得名,基本用面器物的角上,如圖,頂箱櫃的角。還些是桌角。

⑥,走馬銷榫:走馬銷的結構構成,是有一個榫頭和一個榫眼相結合,屬於契合型榫。榫頭是一個梯形的,然後再有一個直榫眼伸長變化為一內梯形形狀,與榫頭榫合在一起,就會固定很牢靠。

例如說羅漢床的圍子板,還有像那個高低床床頭腳部連接床箱體,還有側翼的葉子板,都是用這種走馬銷的榫卯結構做成。

⑦,圓柱丁字結合平榫:故名,結合位置是圓柱形料子,呈丁字型。常見官帽椅,小方凳,條案等家具。姐圖中南官帽椅扶手。

⑧,抄手榫:多用於框接,外面看到的是45度角,裡面各有一個小於外框尺寸的直角榫頭和榫眼,相互對接。

⑨,攢框打槽裝板:這實際是3個意思,分別為做外框、框內側開有榫槽、榫槽內安裝有板面。基本,只有有板框做成的家具,都有這個構件。如圖中的圈椅座面。

今天就介紹這9個榫卯結構了,純原創手打,路過的朋友給點個讚,關注一下,謝謝,也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33種常見中國榫卯結構動態圖及結構介紹|榫卯結構|榫卯
    榫卯 sǔn mǎo,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凝結中國幾千年傳統家具文化的精粹。1973年,距離寧波市區約20公裡的餘姚市河姆渡鎮發現了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人們稱之河姆渡遺址,在遺址人們發現了大量榫卯結構的木質構件。
  • 33種常見中國榫卯結構動態圖及結構介紹
    榫卯 sǔn mǎo,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凝結中國幾千年傳統家具文化的精粹。 榫卯,是中國古代建築、家具和很多木製器具的最重要的結構方式,也是這些建築和家具不需要鐵釘的秘密。就算是現代的很多框架結構中,也常常使用榫卯結構。
  • 榫卯結構家具與打釘子家具有怎樣的區別呢
    家具零部件渾然一體、所生產的產品經久耐用。缺點:但是其加工難度大、生產效率低,故此同一種材質打釘接合方式與榫卯接合方式售價就有所區別。而釘接合(釘子連接)是現代生產為提高生產效率而採用的一種捷徑方式,直接運用各種釘子將家具各零部件接合在一起。優點:加工容易、生產效率高。
  • 半個木匠:穿越榫卯迷宮 守護和傳承中國傳統榫卯工藝
    半個木匠自2014年,系統研究整理古典家具榫卯,復原製作成實物模型,在木工圈和家具行業引發了一場榫卯熱;同時多年來專注榫卯培訓教學,讓榫卯走進了數十所大學和多家博物館,引發了學界和大眾對傳統榫卯的關注。
  • 適合帶孩子看的有趣展覽:中國家具榫卯結構展
    榫卯,一種充滿中國智慧的傳統木匠工藝,也有人說榫卯工藝是我國傳統家具工藝的靈魂。凸出來的部分稱為「榫」,凹進去的部分叫做榫卯相契合,從而使木頭與木頭完美銜接。2020年4月30日,《中國家具榫卯結構展》在華博館開展。
  • 半個木匠:穿越榫卯迷宮
    燕都融媒體記者 唐晶「上次有朋友坐在一起,他說你搞榫卯這麼多年了,能不能用一句話或者一分鐘,把榫卯是怎麼回事給我描述清楚。我說你看一下你坐的這個凳子,底下是金屬腿,這些金屬構件之間是怎麼連接的?他說這不很明顯嗎,焊的。我說這就好理解了,金屬可以焊接,那木頭框架的搭建該怎麼辦呢?
  • 《匠木》:榫卯結構與電子遊戲結合,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碰撞
    榫卯結合做成謎題,探索木匠的技術在古代的建築家居裡面,基本上都是在用木材製作的,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難以製作出鐵釘,所以只能用榫卯結構來連接木材,而且也用榫卯結構來固定建築家具的整體。玩家要有足夠的想像力,去規劃榫卯結構的連接問題,去構想立體的結構中需要連接的部分,把一塊塊相似的木料做成特有的形狀,連接在一起組成有用的物件,榫卯結構化"腐朽"為神奇。
  • 什麼是榫卯結構及如何製作榫卯結構?
    通常一件家具,由若干構件組合而成。構件與構件的結合,不是現在使用釘子,而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卯榫,將各個構件連接起來,組成一件完整的家具,既牢固耐用,又巧妙不露痕跡。什麼是卯榫?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這就叫榫卯結構。榫卯結構如何製作呢?通常是家具的橫材(凹槽、榫窩)與豎材(突出的木頭,即榫頭)的丁字形結合,這種結構又稱「格肩榫」。桌、椅、凳的橫棖,櫃身和櫃門的橫帶與立柱的結合,均採用這種卯榫結構。
  • 回放 凡人歌 | 他復原了古籍中的明式家具榫卯結構
    回放 凡人歌 | 他復原了古籍中的明式家具榫卯結構
  • 「半個木匠」穿越榫卯迷宮:揭開中國古典家具「天衣無縫」的秘密
    這些「95後」中國學生,拿起鋸子、鑿子、刨子等傳統木作工具,集訓10天學習中國古代榫卯製作。而給他們上這期特殊實訓課的老師,正是自稱「半個木匠」的張均成。  43歲的張均成,帶領一群老木匠遵循古法,將古籍中記錄的明式家具榫卯結構復原做出模型。2014年,他把30多種榫卯模型的構件和拆裝過程,拍成照片發布到木工論壇上,在木工圈內掀起了一場「榫卯熱」。
  • 「半個木匠」和一群「阿木爺爺」的榫卯情緣
    榫卯,古老的結構智慧,藏在木頭裡的靈魂。在石家莊,網名「半個木匠」的張均成,和一群「阿木爺爺」合作,把書籍文獻中收錄的明式家具榫卯做成了模型,在凹凸的迷宮裡探索著木器世界的秘密。
  • 他用榫卯結構,把古典美詮釋得美輪美奐
    作者:唐伊榫卯的起源可追溯到河姆渡時期,先祖們為了造木房,靈機一動而產生可拆卸的創意,因此,榫卯結構比起漢字發源更早,歷經幾千年,至宋代而愈趨成熟。明清家具的製作幾乎用到了所有的榫卯種類,展現了榫卯結構進化的最終樣式。
  • 榫卯結構——藏在木頭裡的中國智慧!
    而這裡面,讓這極具歷史意義的古建築得以保持完整、屹立不倒的,得益於建築本身的搭建方式——榫卯結構。榫卯結構是中國古建築中,連接立柱、橫梁、順檁等各個木構件的連接方式,是一種科學的、精巧的、豐富的構件連接方式,不但結實耐用,承受較大的載荷,還具有一定的柔性,當發生地震時抵消部分地震能量,以緩衝、降低地震對建築的影響。
  • 古人的智慧——榫卯
    俗話說「榫卯萬年牢」,不用一顆鐵釘,僅靠榫卯工藝,便可做到扣合嚴密、間不容髮、天衣無縫,使用百年而依舊堅固美麗,榫卯結構在我國建築史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可以說,榫卯結構是我國工藝文化精神的傳承,起源於距今約7000年前的河姆渡時代,歷史比漢字還要悠久。榫卯工藝是堪稱媲美京劇的中國國粹,不僅外形精緻唯美,而且遵循力學原理,實用性極強,不易鏽蝕又方便拆卸。
  • 什麼是榫卯?
    僅對歐洲而言,貫穿於整個前工業時代在歐洲木材豐富的地區,大到教堂屋頂構架橋梁小到山野民宿,榫卯都是最常見的構建連接手段木材作為最原始的建築和家具材料是全球性的座椅也是途徑西亞傳入中國在沒有金屬大規模生產的前工業時代世界各地的人不可避免的都有要與土木打交道在各地人民長期實踐中自然而然的就掌握了榫卯技術
  • 到中國科技館感受「榫卯的魅力」 現場見證牆倒屋不塌的秘密
    在這裡,觀眾可以從建築的整體到局部、從構架到節點,再到榫卯,一步步深入地了解古建築的內部結構,並通過AR互動方式,進入應縣木塔的塔內來一次虛擬漫遊,探索木塔歷經地震的考驗仍能安然無恙、巍然挺立的秘密之所在。榫卯,是中國古代家具的靈魂。隱藏於古代家具中的榫卯結構,其工藝之精巧,扣合之嚴密,可謂間不容髮,給人以天衣無縫、渾然一體的感覺。
  • 高頻實木拼框助力現代木家具製造!
    榫卯結構是中國傳統家具的精髓,只有通過各部件之間精巧的配合,才能實現家具堅固與美觀的高度統一。其中所蘊含的獨創性、智慧與獨創性,是每個中國人的財富。我們常常感覺到:傳統已經失去,但事實上,許多傳統的榫卯的連接方法在現代仍然是可見的,也許有一些簡化和創新,但它總是決定著實木家具設計和質量的高度。1.T型聯合傳統:常見於腿與橫程的接縫、靠背柱與拉杆、扶手、頭與頭、腿與腳、底架等。
  • 榫卯結構,不費一釘一膠,建築照樣穩固
    榫卯結構是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的結構方式。這種神奇的工藝不費一釘一膠,卻能讓家具、建築牢固,是中國古典家具結構的靈魂。榫卯結構就是在兩個木質結構上凹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和凹進的部分互相咬合,起到聯結穩固的作用。
  • 鼻祖四維榫卯綜合鼻:榫卯結構的鼻型應用
    在中國古代木匠和建築學來說,通常使用的是榫卯結構。建築學中的榫卯結構是極為精巧的發明,這種構件連接方式,使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成為超越了當代建築排架、框架或者剛架的特殊柔性結構體,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而且榫卯結構不需要一枚鐵釘,全部都是自身結構自我相互扶持和相互擠壓,從而使得建築物等更加穩固。
  • 榫卯變《匠木》,獨立遊戲弘揚傳統文化有多難?
    玩家需要在 3D 視角下觀察基礎木料,參照圖紙或者全憑空間想像對其進行裁切,最終復刻中國古代木製建築、家具的主要結構方式——榫卯。 遊戲的玩法相當直觀,旋轉視角、墨斗畫線、選取裁切目標、施行裁切、完成拼接。榫卯結構中,凸出部分稱為榫,凹進部分稱為卯,二者咬合,起到連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