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精製數百件微型家具來記錄他那個時代的「農耕文化」

2020-12-22 魔拍街客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位來自都昌嗚山的木匠,年過7旬的他為記錄他那個年代的農耕文化,專門巧制了300多件農耕時期的家具,不過這些家具都是微型的。

先來說說都昌縣是哪裡?都昌縣位於江西省北部,隸屬九江市,瀕臨鄱陽湖,地處「五水匯一湖」要衝,居南昌、九江 、景德鎮「金三角」中心地帶,南聯五水,北通長江。國土面積2669.5平方公裡,其中,水域面積1390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52.1%,擁有鄱陽湖1/3的水域。全縣轄24個鄉鎮, 259個村委會,82.66萬人口(絕大多為漢族江右民系),其中21個鄉鎮沿湖,湖岸線長達185公裡,佔整個湖岸線的1/10強。看完介紹大家應該明白了什麼,都昌縣水域比較多,是個農業產出縣,在農耕時代,這可是個糧食大省,所以家具的使用非常廣。

今天說的這位老人名叫吳崇友,他用製作「微型農具」的特殊方式記錄下了他農耕文化的記憶。

老人年輕時是一位木匠,通過上戶打長工做木匠活維持了一家人的生計。如今步入晚年的他,在機械化大力推廣的農村,對田園生活有了更多的觀察和理解。老人發現,現代機械化正在取代傳統農耕方式,小時候曾經使用的農具也越發的少見,基於自己是名幾十年的木匠手藝人,於是他便想到了利用自己木匠技藝,去留住正在消失的傳統農耕記憶。

他摸索的拿出了他多年未用的木匠工具,因為身體關係,多年沒用這些熟悉的木匠工具,但沒事時他都會給這些木匠工具上油擦塵保養。

按照木匠人的流程,他拿出了紙筆開始設計手繪圖紙,他憑著自己的記憶,把300多件農具的草圖一一畫出來了。然後下面的步驟就是對農具的材料的選取,聽他介紹,不同的農具所使用的材料是不一樣的,因為有的農具是經常在水中使用,有的是在旱地裡使用。所以對木材的選取有要求,農具主要的木材有槐木、松木、花櫚木等。在這裡要說的是,他繪製的圖與最後要做的微型農具是等比例縮小的。

當問起做一件要多久時,老人家說:做真正使用的農具,時間是比較長的,短則十天半個月,長則幾個月。但今天他說因為自己老了,體力跟不上,所以今天就先做微型的,但即使這樣的微型農具,製作也是要花點時間,快的話一件就半天一天,慢的需要好幾天。

當問起他那個時代什麼農具是最需要的時候,老人家說:這要數土車了,因為在那個時候家裡要有了它,拉運東西就輕鬆多了。

老人和藹可親的打起比方,他說比如我現在做的個鍘子、做這個大車、土車,先選料。

當問起做農具的具體流程時,老人家說大的步驟主要有:選料、繪圖、下料。

老人還說:「現在的年輕人很多東西都沒見過,他家的小孫子就對他剛做好的風車特別感興趣。」

最後我們還在老人家參觀了下他的木匠工具和他已經做好的農具,除了對這些微型農具的好奇與驚訝外,我們更多的是對這些農具的陌生感,畢竟不是我們年輕這一代經常能看到的東西。

相關焦點

  • 83歲老人用900根竹條做動態兵馬俑戰車
    延伸閱讀 陝西一八旬老人手工製作微型農具 用技藝留住「農耕文化」 在陝西鹹陽兩寺渡東村有一位82歲的老人馮強仁
  • 時過遷境,紅木家具的時代不再以沙發為主,傾向明式家具精製
    時過遷境紅木家具的時代不再以沙發為主傾向於明式家具而精製隨著對紅木家具的認識和研究你會發現>紅木家具沙發只不過是近三十年左右出現的產物紅木家具真正的頂峰是在明清時期明清家具的器型才是值得用高貴的紅木木材去精仿得以傳承與記載如果明清家具的器型製作不對
  • 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池州庫山農耕文化攝影活動啟動
    10月10日,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池州庫山農耕文化攝影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石臺縣丁香鎮庫山村舉行。來自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池州市及石臺縣相關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以及各地攝影愛好者數百人共同出席當天的啟動儀式。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會秋宣布活動正式啟動。
  • 7旬老人掉入6米深水溝,被救後下跪感謝消防員!
    7旬老人掉入6米深水溝,被救後下跪感謝消防員!,見到救援人員到來,老人仿佛看到了希望,口中一聲聲喊:「謝謝你們啦,同志。」並將繩索下放到老人身邊,引導老人綁緊安全腰帶,隨後將老人救出,所幸老人並無大礙。
  • 蘭州男子收藏數百件火車模型記錄鐵路發展 (3/4)
    蘭州男子收藏數百件火車模型記錄鐵路發展 (3/4) "← →"翻頁
  • 明式家具聞名於世離不開當時的時代背景!
    說起這明式家具為什麼這麼出名,可能離不開當時的一個時代背景。明代初期朱元璋開國,興修水利,鼓勵開墾荒地,經濟逐漸好轉,雖然明代正德到正統這七八十年間,宦官專政,北方部落入侵,農民賦稅徭役過重起義等歷史事件頻發,可以說是當時工藝生產的黑暗時期。
  • 海南24歲小夥侮辱7旬智障老人,警方:已刑拘
    據有關媒體在12月18日報導,近日在海南發生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名24歲的小夥將一名7旬智障老婆婆性侵,在被抓之後他對自己的惡性供認不諱。目前,嫌疑人已經被刑拘,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據悉,在12月14日9點左右,大茂警方接到報警,一人稱在14日凌晨2點左右,自己7旬的母親在家中被人給侵犯,老人的精神也不太正常。警方接到報案之後立即展開調查,刑偵大隊也派了專業的工作人員到現場展開調查工作。經多番查證,終於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熊某(現年24歲),他就住在受害人家的不遠處,在當天晚上8點左右,警方將嫌疑人抓獲。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牛作為古人早期馴化的大型牲畜,為人類的生活貢獻肉奶皮革,更是農田耕種的好幫手。為了表示對天地神靈祭祀的誠意,有「牛」作為祭祀犧牲被稱為「太牢」,無「牛」則是「少牢」。「牛」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 7旬老人毒殺22條寵物狗,被判3年+賠5萬,會為老人喊冤嗎?
    根據多個權威媒體報導,近日,安徽淮南的一位七旬老人因為毒殺寵物狗獲刑。因為不滿寵物狗打擾其休息,老人分別於2019年的4月、5月,和2020年的3月,三次在小區內的廣場投放摻拌了毒藥的剩飯,導致小區內18名住戶的22條寵物犬死亡。當地人民法院一審以投放危險物質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事發後,老人賠償了狗主人們共計5萬元錢。
  • 包辦婚姻下的悲哀:7旬老人尋找52年前初戀,只想對他說,我沒有背叛你
    7旬老人尋52年前初戀,剛開始聽上去似乎是一段很悽美的愛情故事,可實際上卻隱藏著諸多的心痛與無奈。 52年前,因為家庭政治成分不好,21歲的陝西女子楊曉花在母親的逼迫下,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男人,她沒有機會與戀人告別,就被人從西安送去了青海——她丈夫工作的地方。
  • 笑語柔桑陌上來——吳志昆與他的《農耕鄉愁》
    自報家門,虛懷若谷,天然去雕飾的文字似清風徐徐,流水潺潺,又像村子裡最老那個鶴髮童顏的長者對簇擁在膝下的孩子們像講古那樣講著被高速公路推平的村落、屋宇、山野和樹林。不是他的文字有多美,情景重現有多麼逼真。實話說這些我都不在乎,因為我當了幾十年的文學編輯,看過的書稿該以數百部上千部計,文字美的見多了。
  • 河南省中牟一高:走進農耕文化遺產搶救館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河南省中牟一高:走進農耕文化遺產搶救館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2020-12-15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製作微型老式家具 留住時代記憶 70歲老木工啥啥都會修
    不好菸酒、不愛打牌,退休後的周大伯一直對製作微型老式家具情有獨鍾;懂水電、會縫補,在鄰裡眼中,71歲的他「什麼都會修」。留住時代記憶 懷念年少時光一平方米的小小方桌,擺滿洗澡盆、臉盆、水桶、暖手爐、火桶、馬桶……全是等比例微縮版。
  • 走,到戰旗村逛農耕文化博物館
    上面這幾張圖對許多小夥伴來說可能既熟悉又陌生沒錯~這些啊就是你見過和沒見過的一些農耕工具接下來就跟著郫妹er逛戰旗村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漲漲知識吧什麼是農耕文化?農耕文化,是人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文化之一。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在哪裡?這座博物館在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緊鄰鄉村十八坊。
  • 7旬老黨員建起了愛心理髮屋
    考慮到小區老人多,行動不便7旬老黨員建起了愛心理髮屋「怎麼樣?頭髮理得還滿意嗎?」「行,行!不錯,非常感謝。」每周五,呼和浩特市三順店社區科技小區裡,都會有愛心理髮師為老年居民公益理髮,解決了小區裡老年人的「頭等問題」。
  • 廣東梅州開發商強行徵地,7旬老漢上前勸阻慘被一腳踢死
    有很多開發商聞到銅腥味後爭相購買土地建造小區,其實這樣的舉動可以理解,但強制徵地卻是明令禁止的,相關部門早就出臺過不得強行徵地的法規,近日,廣東梅州一開發商不但違規強行徵地,還動手打人,一位7旬的老漢在開發商強制徵地時被踢身亡!據悉,2020年12月20日,廣東梅州豐順縣潘田鎮劉先生的7旬老父親在勸架過程中被人踢打致死。
  • 跨越70年 上海91歲老連長與16位7旬老兵回老連隊過年
    上海崇明91歲老連長與16位7旬老兵回老連隊過年。供圖(新春見聞)跨越70年 上海崇明91歲老連長與16位7旬老兵回老連隊過年中新網上海1月20日電(楊相騰 李奎 胡思江)土生土長的崇明人龔強是一個年逾九旬的老兵。
  • 江西安源:弘揚農耕文化 助推鄉村振興
    央廣網安源7月17日消息 (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鄔斌 黃鋒)農耕文化是我們的根,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色,國家先後實行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這些都為農耕文化傳承和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重要契機。
  • 7旬老人用Excel畫畫,榮獲藝術大賽冠軍,作品被藝術館收藏
    7旬老人用Excel畫畫,榮獲藝術大賽冠軍,作品被藝術館收藏在現代生活中,不少人喜歡在閒暇之餘發展屬於自己的個人愛好,有人喜歡生龍活虎的運動:遊泳、馬拉松、騎車等;也有人喜歡靜若處子的生活:鑑於這樣的原因,不少希望學習日本傳統繪畫的學生都望而卻步,可日本的一位老人偏要打破傳統,標新立異的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畫作之路。這位70多歲的日本老人就是堀內辰男,退休前的他是一家事務所的職員,幾十年兢兢業業的在自己的崗位上打拼,並為公司創造出了不少業績。
  • 7旬大爺花百萬美容養生 目前這家美容店已經被整改
    7旬大爺花百萬美容養生 目前這家美容店已經被整改時間:2020-12-22 10: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7旬大爺花百萬美容養生 目前這家美容店已經被整改 近日,江蘇泰州市民周女士反映,她71歲的父親在一家美容院花了近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