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商報
木工、裁縫、司機,這是周大伯退休前的人生軌跡,巧合的是,三份工作都需要細心、耐心與一雙銳眼。不好菸酒、不愛打牌,退休後的周大伯一直對製作微型老式家具情有獨鍾;懂水電、會縫補,在鄰裡眼中,71歲的他「什麼都會修」。
留住時代記憶 懷念年少時光
一平方米的小小方桌,擺滿洗澡盆、臉盆、水桶、暖手爐、火桶、馬桶……全是等比例微縮版。老杭州人周大伯家住江幹區芙蓉社區,初見記者,他一邊把自己手工打造的精緻小物件逐一從小箱子中拿出,一邊笑臉盈盈地連說只是為了「玩玩」。對於他而言,這些老式家具都是時代的記憶,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記住。
周大伯對記者說,為了幫襯家裡,他自年少起便學起了木工,這一幹就是小半輩子。走街串巷,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自己也算時代的見證者。記住年輕時的「苦日子」,就能深知如今「好日子」的得之不易。手中製作各種微縮小物件,就是一種「象徵」。
「你仔細看,這些小東西好多都是好幾塊木料拼接的,然後我會用銅箍來紮緊固定。」閒聊間隙,周大伯又走進裡屋搬來了個大箱子,箱子打開後,木工所需的用具一應俱全,錘子、鋸子、刻刀,光刨子就有十幾種。
「這些小東西做起來比實物要費一些功夫,玩嘛,慢慢來,不急的,木料都是之前攢的。」物件雖小,但也耗時耗力。周大伯說,製作一個小水桶慢慢悠悠也要一天時間,大的澡盆需要個幾天。雖然自己製作的小物件只有十幾個,但工具卻很多。接下來,他還打算製作些現代家具的微縮版。
芙蓉社區雖然是老小區,但內部環境清幽,大池塘邊,有假山、瀑布,也有涼亭,綠樹成蔭。退休後,周大伯時常也會在小區內閒逛,看見打牌的、下棋的都不會逗留,遇見在裝修,尤其有手工打家具的人家,他反而會停下來看一看。「年紀大了比較念舊,現在需要手工打家具的很少了,我家裡這些工具用到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但我一件也不捨得扔,有好幾大箱。」周大伯的半輩子曾在刨子鋸子的打磨聲中悄悄流走,如今重拾工具製作各種老式家具、小物件,也是在懷念年少時光。
幫鄰居修水電 用到的工具也很「獨特」
「你看我在縫紉機下面加了收納盒,還用到了廢棄的電視天線,縫紉機的電線我也重新接過,這樣可以省空間,用起來也更順手更方便。」周大伯說,自己的老房子比較小,過道窄、桌子也小,很多東西鋪展開來都可能放不下,用慣了的大件物品,他都會重新設計一遍,進行升級改造。
鐘錶壞了,他能修;電飯煲壞了,他也能修。「當初做木工,一起學的水電,現在基本上家裡東西壞了,我都自己修,不用別人幫忙。」周圍鄰居還對記者說,有時候碰到樓上樓下哪家電路出了問題,周大伯會主動拿上工具,提著自己製作的插線板箱前去幫忙,小小插座附帶的電線卻長達幾十米,無用怎麼繞、距離有多遠都能照常用。
做家具、懂水電、會縫補,雖然已經71歲,但周大伯的眼睛依舊明亮,炯炯有神。雙手不停,自得其樂,敲敲打打間,很多美好、有趣的記憶也會慢慢回來。
【來源:採荷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