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年齡在65歲以上, 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勞動力短缺已是日本不可迴避的社會難題。
東京的Telexistence公司研發設計一種名為「Model-T」的機器人,可以通過VR遠程操縱工作。它高約2米,固定在一個帶有輪子的平臺上,可自由移動。還配有攝像頭,麥克風和傳感器。
該公司在6月宣布,將在Family Mart和Lawson的便利店運營中引入機器人,並從今年夏天開始在東京的Family Mart進行實驗性產品展示。
員工不需要到店裡,只要在家戴上VR眼鏡和兩個手柄就可控制理貨。一個人就可以處理多家便利店的工作,從而就不需要太多的員工,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
隨著日本老齡化問題的日益深化,對24小時營業有需求的消費者也在減少,因為老年人不太會深夜來便利店。日本總務省不久前公布的人口估算數據顯示,目前日本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比上年增加32萬人,達到3588萬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升至28.4%。預計今後該比例還會上升,2025年可達30.0%,2040年達35.3%。
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此類問題不止是日本存在,人力成本上漲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趨勢。
據我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自2011年開始下降,15-64歲人口絕對數量也自2014年進入下降階段,2018年15-64歲人口較2013年峰值累計減少約1200萬人。這種人口轉變趨勢在勞動力市場上反映為勞動力短缺、企業招工難、招工貴等現象。
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直接影響了製造業企業的健康發展和利潤水平,自動化程度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人力成本日益增加,以自動化設備代替人工的需求迫切,在此背景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進入了快速崛起。
自2012年以來全球工業機器人均價總體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人力成本上升疊加機器人成本下降,「機器換人」的經濟性也逐漸凸顯。
「機器換人」過程中工業機器人對企業的積極影響顯著。縱觀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自動化設備作為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手段,其與工業製造技術相結合,在傳統裝備製造業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革進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與人工相比,自動化製造設備具有工作效率高,製造精度高等特點,隨著企業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智能製造設備在幫助企業優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幫助企業降低了運營成本,提升了利潤。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統計,2020年1月至10月,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增長了33.7%,工業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的比例不斷增加,市場需求逐年增加。未來,工業機器人將成為勞動力的不可逆轉的替代品趨勢。
中國製造業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和提升生產效率是企業發展重點,機器換人改變了生產力但投入產出比也是一個關鍵。外來品牌工業機器人在功能和穩定性佔有優勢,但價格昂貴。本土機器人企業(領拓智能科技)經歷了多年技術攻關,不斷推出小型化、輕量型的高速高精度機器人產品,而且將成本降到最低,這正是中國企業需要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