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金昌「蓄水再發」:活用滲透萬畝良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甘肅金昌市推廣膜下滴灌、低壓管灌等高效節水技術,建設高標準農田。(資料圖)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蘭州12月31日電 (記者 劉薛梅 李亞龍)甘肅金昌是個極度缺水的城市,在12月底當地召開的「兩會」上,市人大代表鮮舜文建議解決好農村報廢機井處理程序問題,打好新井後再掩埋舊井,以免給農民造成用水不足不便的新問題。

水資源短缺是金昌基本市情,當地人惜水、愛水,如何有效解決缺水問題,一直是代表們熱論的話題。

鮮舜文是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新糧地村委會主任,他說,新糧地村在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前,農業生產完全依賴傳統大水灌溉,農作物主要以玉米、辣椒為主,可利用水資源主要為機井地下水。

金昌市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水資源制約因素明顯。(資料圖)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2014-2016年,金川區水務局在新糧地村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共計5700畝,主要培育西瓜、洋蔥、美國紅辣椒等產業,項目的實施提高了農作物灌水的保證率,達到了增產增效目的。「雙灣鎮的汙水處理廠修建在新糧地村,生活用水通過技術處理以後,中水進入到村裡二次利用,節地、節水、省時、省工、增產等效益,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繁榮起到帶動作用。」鮮舜文說。

2020年,金昌建成高標準農田19.3萬畝、渠道413公裡、田間道路138公裡,新建蓄水池30座,蓄水容量195萬立方米,年節約水量1089萬立方米。

在金昌市委八屆十二次全體會議上,金昌市委書記張永霞在工作報告中說,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金昌境內22個建設項目整治修復、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綠盾」專項行動發現問題整治現場進行實地踏勘,老問題沒有反覆、新問題沒有發生,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植被長勢良好,多種野生動物重現保護區,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全國第三、甘肅省第一。

金昌市代市長王鈞表示,2021年,將持續開展河湖「清四亂」,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完成「千噸萬人」(日供水在1000噸或供水人口在1萬人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整改,完善農業設施條件,推進節水、調水、蓄水、優水,推動用水方式向節約集約轉變,推廣膜下滴灌、低壓管灌等高效節水技術,建設高標準農田15萬畝,完成高效節水灌溉11萬畝。

金昌市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提高了農作物灌水的保證率,達到增產增效目的。(資料圖)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金昌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裡提到,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實行行業用水定額管理,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區域用水總量控制,建立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

在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中,金昌市以節水行動,做深度節水、極限節水,繼續開展地下水超採區治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加快推動再生水蓄積循環利用、再生水輸送管線建設,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率廣泛開展節水型公共機構、企業、社區等創建活動,全面建成節水型社會。(完)

相關焦點

  • 積石山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見聞
    今年以來,胡林家鄉按照縣上「南部菌、中部菜、北部果、全縣養、戶戶搞勞務」的產業發展思路,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綜合考慮氣候、土質、地理位置、市場前景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精心組織,採取「黨建+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高關村喇叭咀社以每畝1500元流轉土地20多畝,打造食用菌示範基地。
  • 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促進農業結構調整 武威打造「1+N」奶產業集群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武威打造「1+N」奶產業集群12月13日,甘肅省項目建設傳來喜訊,武威伊利綠色生產及智能製造示範應用項目一期正式投產運行
  • 突出「良田糧用」,四川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實現「三個結合」
    12月15日,在遂寧舉行的全省冬春農田水利暨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現場會上,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表示,能否確保「良田糧用」是衡量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否「健康有序」的重要指標之一。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如何確保「良田糧用」?
  • 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紀實
    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黑土地保護和質量提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遼源市計劃利用2020-2024年五年時間,新建100萬畝良田,全市良田達到294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85%以上,糧食可增產10%以上,年增收2億元以上。
  • 畢節七星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2018年,為加快刺梨產業發展,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群眾收入,助力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七星關區制定下發了《畢節市七星關區刺梨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計劃到2020年全區種植面積達50萬畝,2019年全區計劃新增種植刺梨19.3萬畝。  2019年10月七星關區與廣藥集團(王老吉)籤訂刺梨戰略合作協議,在刺梨生產、加工和研發等方面開展合作。
  • 今日播報 | 金昌花博館智慧機器人展國慶炫酷來襲!
    ● 9月22日至23日,由甘肅省委網信辦主辦,鳳凰網甘肅頻道承辦的「絲路人 絲路情」網絡名人甘肅行主題採訪活動走進金昌,深入宣傳報導我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的生動實踐、先進經驗和特色亮點工作。● 9月22日,由市政府金融辦、中國人民銀行金昌市中心支行、甘肅銀行金昌支行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全市金融系統「普及金融知識、防範金融風險」進校園專項宣傳活動,在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甘肅銀行金昌支行工作人員通過講解實際案例幫助學生提高警惕,增強對不良校園貸行為的甄別和抵制能力,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 甘肅推動實施「六大特色農業產業」精準脫貧追蹤報導之薯產業 小...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推動實施「六大特色農業產業」精準脫貧追蹤報導之薯產業小土豆華麗轉身百味馬鈴薯。破解發展瓶頸 穩定產業基礎自從把土地託管出去種馬鈴薯,自己再在合作社務工,劉凡家的日子一下好了起來。種了大半輩子馬鈴薯,64歲的他怎麼也沒想到,靠著馬鈴薯也能有如此好的收入。「今年託管了6畝,以前這些地都荒著,現在一畝地少說有個幾百元的收入。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盧龍劉家營鄉:調整產業結構 助力農民增收
    2018年,在鄉黨委和政府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思路的引領下,蔣文喜開始嘗試種植油蟠桃,並多次到山東等地考察學習,還聘請專家來指導新品種的嫁接方法,通過幾年的摸索,目前成活率超過了95%,一畝地產量達到400斤左右,經濟效益逐漸顯現。「今年我們還準備申請一個冷庫,便於果品貯存,延長油蟠桃的銷售期。」蔣文喜說。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在於轉變群眾思想觀念。
  • 農業部就「農業結構調整」答記者問
    農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農村改革為新動力,以綠色發展、提質增效、探索機制為方向,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尤其是要做好統籌糧食生產穩產能、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工作,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在這方面,尤其要重點推進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業的轉型升級。
  • 金昌:線上線下共同發力 滯銷枸杞銷售一空
    近年來,永昌縣紅山窯鎮毛卜喇村不斷改善種植結構,通過土地流轉,引進了甘肅杞好農業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種植枸杞,發展特色產業,850畝枸杞經過幾年的培育,喜獲豐收。
  • 河北衡水與北京新發地合作助推京津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王鵬 攝12日,河北衡水市與北京新發地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助推京津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當日,北京新發地10餘位年銷售額過億元人民幣的「大戶」走進河北衡水洽談合作。衡水位於環京津、環渤海重要位置。2018年,衡水糧食播種面積達1066.2萬畝,蔬菜播種面積96.2萬畝,該市畜牧、蔬菜、果品產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59.4%,大量農副產品常年供應北京。籤約儀式現場。王鵬 攝據介紹,雙方在農產品供給側改革、農產品流通環節和京冀協同發展等方面存在天然互補資源。
  • 安徽最大的湖泊,被稱為「農業命脈」,可供10萬畝良田種植
    安徽最大的湖泊,被稱為「農業命脈」,可供10萬畝良田種植。位於我國安徽省皖中地區,有一座面積為760平方公裡的湖泊,同時也是安徽最大的湖泊,被稱為「農業命脈」的巢湖。當地對於這片湖泊,進行多次的改善和治理,也是為了讓這座湖泊開放成為當地一處旅遊景點。
  • 正風快報網:惠水縣「三個一」奏響產業結構調整「交響曲」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惠水縣整合財政涉農資金2.86億元用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三個一」奏響產業結構調整「交響曲」,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科學謀劃「一張藍圖」。截至目前,完成調減低效作物4.71萬畝,46個壩區完成產業結構調整面積8.33萬畝;全省蔬菜產業第八個優勢單品佛手瓜種植擴至3.5萬畝,預計全縣2萬噸的佛手瓜(龍鬚菜)銷往省外市場,可實現3300名群眾人均增收 6000元。精準制定「一套方案」。
  • ​【金昌】踏雪尋「莓」好去處 戈壁農業結「金」果
    ​【金昌】踏雪尋「莓」好去處 戈壁農業結「金」果 2020-12-07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推動實施「六大特色農業產業」精準脫貧追蹤報導之三
    【特色產業扶貧深度系列報導之三】菜產業:大菜園託起致富夢——甘肅推動實施「六大特色農業產業」精準脫貧追蹤報導之三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蔬菜,是我們每天餐桌上的時鮮美味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子恆攝一年四季,我省在「絲路旱寒農業帶」精心打造的900多萬畝的「大菜園」,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躋身於全國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鼓起了廣大菜農尤其是貧困群眾的「錢袋子」,成為我省脫貧攻堅的「六大特色農業產業」之一。
  • 浙江湖州八裡店:「金扁擔」挑起萬畝良田
    浙江湖州八裡店:「金扁擔」挑起萬畝良田2020-12-14 14:0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湖州日報記者近日來到位於吳興區八裡店鎮的弘鑫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個個巨大的玻璃水櫃和自動化管道布滿了整個廠區,魚群隔著玻璃在水裡遊動,上方的管道投下飼料後,瞬間引來一陣喧囂。如果沒有工作人員介紹,會讓人誤以為走進了一間大型水族館。  事實上,這是一個佔地2.3畝的智能化魚塘養殖基地,展示著顛覆傳統漁業養殖的新模式。
  • 孫偉在金昌武威調研時強調 大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孫偉在金昌武威調研時強調大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每日甘肅網武威7月8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李毓剛)7月6日至8日,省委副書記孫偉在金昌市、武威市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持續用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從給別人打工到包下萬畝良田 打「飛的」天南海北去種地
    原標題:從給別人打工到包下萬畝良田打「飛的」天南海北去種地 出寧波櫟社機場,直奔慈谿。丁冠均閉著眼,腦子卻轉得飛快:北京平谷的800畝桃子採摘進入尾聲,總共40萬公斤;慈谿150畝葡萄快下市了,2500畝西藍花要種第二茬;餘姚的萬畝水稻得抓緊秋收;溫州蒼南新承包的5000畝鹽鹼地要改良土質…… 21年前,丁冠均到慈谿打短工。
  • 2萬畝沃野良田從何來
    「過去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國土、水利、發改、財政等部門參與,各部門標準不一、投資分散,導致建設工程質量不高。」鹹安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唐華介紹,去年實施大部制改革後,高標準農田建設由區農業農村局專門負責,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招標,統一施工,統一監管,統一驗收,切實與全區農業發展規劃、農田水利規劃、國土全域空間規劃相銜接,科學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
  • 我州打出食用菌產業發展「組合拳」鋪就興農富民新路子
    打一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攻堅戰,徹底結束『草包莊稼』時代」。食用菌產業作為一個綠色、生態、可持續的朝陽產業,它投入產出比高、生產周期短、發展前景好,完全契合我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思路。今年8月3日召開的全州赤松茸羊肚菌產業發展培訓會上,州委書記郭鶴立要求,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積極發展食用菌產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