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世系第一部:舜帝世系
前40世:黃帝之祖,有熊氏氏族首領。
前39世:黃帝之叔,有熊氏部落首領(即黃帝之父,在炎帝朝做官為少典)的弟弟。
前38世:(入贅)虞幕,有虞氏氏族首領,屬東夷部族,娶黃帝之堂妹,為黃帝之臣子。
前37世:窮蟬,帝顓頊之臣子。
前36世:敬康。
前35世:句望,一作句芒,勾芒。
前34世:橋牛。
前33世:瞽叟,持火夜觀天象的老者,子舜帝、象(又稱有象氏)。
前32世:帝舜,名重華,本媯姓,母握登氏,入贅於帝堯,長姬娥皇、次姬女英皆帝堯之女,有虞氏部族與炎黃部族聯盟大首領,別姓姚氏。
前31世:商均,義均,用新技術造弓箭,能造船,帝禹時封虞城,夏啟時遷封於商,為商臣民先祖之一。
箕伯,舜帝庶子,生子直柄,其裔孫虞遂的一支後裔在夏時被封於遂國;另一支後裔在商時被封於陳國。
前30世:虞思,商均遷商時留居虞城。
前29世:聖明。
前28世:之後。
前27世:時封。
前26世:邦夏。
前25世:商斷。
前24世:續周。
前23世:復昌。
前22世:約隔。
前21世:千年。
前20世:卅二。
前19世:代對。
前18世:應更。
前17世:王祀。
前16世:相當。
前15世:虞夏。
前14世:仲華。
前13世:太玄。
前12世:叔容。
前11世:隱翼。
前10世:端明。
前9世:景旭定。
前8世:勾較。
前7世:禹納。
前6世:靈冠。
前5世:德懿。
前4世:感亨
前3世:餘念。
前2世:平仲。
前1世:閼父,遏父,周之陶正。
第1世:陳胡公滿,字少湯,本媯姓,娶周武王之女太姬,於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封於陳,侯爵,可看作是第一個姓陳的人。
陳姓世系第二部:陳國世系
前1世:閼父,即遏父,舜帝32世孫,周文王時陶正。
第1世:陳胡公滿,字少湯,本媯姓,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孫,娶周武王之女太姬,於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封於陳,以取代商朝所封的虞遂後裔之陳國國君,侯爵,為周朝陳國首封國君,可看是第一個姓陳的人。
第2世:申公犀,胡公之子 。
相公皋羊,一作臬羊,申公之弟。
滿氏、蒲氏之先祖,亦胡公滿之後。
第3世:孝公突,申公之子。
胡氏先祖,亦申公之子,即胡公之孫。
靖伯庚,孝公之弟,袁氏先祖。
第4世:安公填,孝公之子。
第5世:威公昭,安公之子。
第6世:慎公圉戍,威公之子。
來將,威公之子。
第7世:幽公寧,慎公之子。
卑,來將之子,仇子氏。
第8世:釐公孝,一作僖公,幽公之子,有10子。
第9世:武公靈,釐公之子。
針子,武公之弟,針氏先祖。
第10世:夷公說,武公之子。
平公燮,夷公之弟。
第11世:文公圉,平公之子。
第12世:桓公鮑,文公之子。
公佗(古他字),即五父,桓公之弟,在位7年,無諡號,以厲公紀年。
第13世:太子免,桓公長子。
厲公躍,太子免之弟,在位5個月,後人將公佗在位時間以厲公紀年,另稱躍為利公,躍之子完。
莊公林,厲公躍之弟,莊公子顓孫,先奔齊後奔魯,為顓孫氏。
宣公杵臼,莊公林之弟。
第14世:太子禦寇,為父宣公所殺。穆公款,宣公少姬之子,有孫孔寧,後人有孔氏。子夏,字少西,亦宣公之子。慶氏之祖,宣公之後代。
第15世:共公朔,穆公之子。
御叔,子夏之子。
少西氏,亦子夏之後代。
第16世:靈公平國,共公之子。
公徵舒,御叔之子,別姓夏氏,稱夏南,母稱夏姬。
第17世:成公午,靈公之子。
第18世:哀公弱,一作悼公,成公之子。
招,即公子招,官司徒,其後有司徒氏。
黃,即公子黃,公子招之弟。
過,即公子過,亦公子招之弟。
第19世:太子師,哀公之子,稱悼太子。
偃,哀公之子,繼任太子,奔今河南省偃師。
市,後裔有偃師氏。
公留,哀公之子繼任太子,立為陳君,奔今河南陳留。
勝,又稱邾勝,哀公之子,生公孫貞,其後有司城氏。
第20世:惠公吳,太子師之子。
第21世:懷公柳,惠公之子。
第22世:閔公越,一作愍公,懷公之子。
第23世:劍,奔陽武戶牖,改名衍。
全溫,奔晉。
陳姓世系第三部:田齊世系
第13世:陳厲公躍,陳桓公之子,在位5個月,後人將公佗(桓公之弟)在位7年時間以厲公紀年,另稱躍為利公。
第14世:完,因禍奔齊,取陳相近音而改田氏,為田齊始祖,諡敬仲。
第15世:夷,敬仲完之子,母懿氏,諡雅孟,後有雅氏。
敬氏先祖,敬仲完之後。
第16世:莊,雅孟夷之子,諡愍孟。
第17世:文子須無,愍孟莊之子。
第18世:桓子無宇,父文子,事齊景公。
第19世:武子開,即烈子,父桓子。
武,字長卿,奔吳,父桓子,即文子之孫。別姓孫氏,尊稱孫子,有子敵、明、馳。
第20世:釐子乞,一作僖子,父武子,相齊悼公。
書,字子佔,賜姓孫氏,有子孫馮。
逆,字子行,一作子禽,釐子之弟。
第21世:灌,字子玉,父釐子,成子庶兄。
成子常,一作恆,父釐子,相齊簡公、齊。平公,有子70餘人。
第22世:襄子盤,父成子,相齊宣公,盡封兄弟族人為齊各邑大夫。
第23世:莊子白,父襄子,相齊宣公。
第24世:悼子補,父莊子,相齊宣公。
太公和,父莊子,先相齊康公,後代姜姓齊國而建立田齊。
第25世:齊侯剡,太公和之子,在位時間短,生孺子喜。桓公午,太公和之子。
第26世:威王因齊,一作嬰齊,桓公之子。
第27世:宣王闢疆,威王之子。
靖郭君嬰,威王之子,封於薛,其後有靖氏。
郊師,威王之子。
威王氏、威氏,威王之後。
第28世:閔王地,一作愍王遂,宣王之子。
胡母氏,宣王之後。
通,宣王少子,封於陸,其後有陸氏。
孟嘗君文,靖郭君少子,其後有嘗氏、薛氏。
第29世:襄王法章,閔王之子,其後有法氏。
第30世:末王建,又稱齊王建,襄王之子,滅於秦。
假,楚漢之際為齊王,故齊王建之弟。
角,齊王假之弟,為相。
間,齊王假之弟,為將。
第31世:升,齊王建長子,有子田安,為濟北王,安之子遂,改王氏,為王莽之先祖。
桓,齊王建第二子,改王氏。
軫,齊王建第三子,奔潁川,復陳姓,為潁川陳實派始祖。
五王氏,齊王建之子。
陳姓世系第四部:陳平世系
第22世:陳閔公越,公元前478年滅於楚。
第23世:劍,陳閔公之子,奔陽武戶牖,改名衍。
全溫,陳閔公次子,奔於晉。
第24世:璉,衍之子,田盤得政於齊,與弟往仕。
齊,公元前435年父喪歸家。
璵,與兄璉往仕於齊。
第25世:履輝,璉之子。
第26世:周昌,又復仕齊為令尹(?),三年民和事治,公元前341年卒。
第27世:商,一作商人,周昌之子。
裔,一作裔人,周昌次子。
第28世:伯丕,一作伯丞,裔之子,前259年卒。
仲丕,一作仲丞,裔之次子,前259年卒。
第29世:從善,仲丕之子。
從吉,仲丕次子,往仕秦,為上大夫,遂居秦。
第30世:德昭,從善之子。
獻章,從善次子。
第31世:述,德昭之子,有識量,當周亡秦興之際。結納豪傑,人不敢犯,前219年卒。
第32世:伯,述之子,以耕稼為業,性極孝友。
平,述之次子,漢丞相,曲逆侯,前178年卒,諡獻侯。
第33世:買,字原仁,平之子,襲爵戶牖侯,前176年卒,諡共(恭)侯。
第34世:悝,一作恢,字子遠,買之子,襲爵戶牖侯,前153年卒,諡簡侯。
子逸,從衛青伐胡有功,漢武帝拜之驃騎將軍,守右北平。
第35世:何,悝之子,襲爵戶牖侯,坐略人妻,棄市爵位被削。
澄,何之弟。
第36世;掌,何之子,娶衛皇后之姊,為太子詹事,有子莫,前62年歸於家,為公乘。
與京,澄之子,漢宣帝時拜員外郎。
萬年,與京之弟
第37世:考,與京之子,遷山陽瑕丘。
第38世:湯,字子公,考之子,西域副校尉,關內侯,前48年追諡破胡壯侯。
第39世;馮,湯之長子,前48年封破胡侯。
勳,湯之次子,前48年封討狄侯。
第40世:鹹,馮之長子。
晟,馮之次子,仕尚書令。
第41世:會可,晟之子。
第42世:珍,會可之子,司隸校尉,一作司農校尉。
第43世:嗣,珍之子。
第44世:翔,嗣之子,汝南邵陵人,定襄太守,徵拜議郎,遷揚州刺史,補御史中丞,卒於家。
第45世:實,潁川人,多作為當時陳姓名人(如陳翔)名義上的異地嗣子。
陳姓世系第五部:潁川世系
第30世:齊王建,前221年田齊被秦所滅。
第31世:軫,齊王建第三子,奔潁川,復陳姓,為潁川陳實派始祖。
第32世:餘,成安君,卒於前204年。
第33世:軌。
第34世:審。
第35世:桉,原作安。
第36世:接。
第37世:普。
第38世:通。
第39世:黎。
第40世:民。
第41世:恆
第42世:願。
第43世:清、察、齊、尚。
第44世:源,齊之子。源次子崩;第三子邃。
第45世:實(104-187),原作寔,字仲弓,源之長子,漢桓帝時為太丘長,娶荀氏。卒,海內赴吊者3萬餘人,諡文範先生。陳天嘉五年追封康樂侯,太建元年加封潁川郡。
第46世:紀,字符芳,漢拜太僕,為尚書令,又拜大鴻臚。
政,一作夔,字時芳。子佑,字景叔,魏司使。佑長子飛,遷廣州高平;佑次子朔,朔子允,遷徐州廣陵。
洽,字仲芳。子唐,唐長子相,仕吳;唐次子直,遷揚州;相子升(聲)字德冀,仕吳。
諶,字季芳,與父實、兄紀,齊德同行,並著高名,時號「三君",圖像百城。
信,一作休,字大芳。子談遷閩中。
光,字實芳,子締,締子敏。
第47世:群,原作上君下羊結構,字長文,紀之子,魏司空,封潁陰侯。娶荀或之女。236年卒,諡靖侯。次子漾,字和伯,魏大司馬,列侯。
忠,字孝先,諶之子,東漢青州刺史。忠長子閏,字文清,魏高原太守;三子坦,廷尉;四子和。
閏長子譚,字子亨,魏主簿;次子軫。
坦子堪,官至大位。
譚長子授,遷東塘;次子豹;第三子雍,字希文,遷延平;第四子虎,遷竹場。
豹長子琅,遷福場;次子始,遷瀨下;第三子遠,遷湖州;第四子績,遷龍康;第五子邁,晉福州兵馬節度使,遷莆田;第六子率,率子思遠,思遠子高。
第48世:泰,字玄伯,群之長子,尚書僕射。260年卒,諡穆侯。泰次子恂,襲侯,無嗣;恂弟溫,紹封為侯,晉改封慎子。
佐,忠之次子,魏青州刺史。佐次子戴,一作載之繁體字,太保掾,國子助教;佐第三子徽,一作徵之繁體字,太子左率,揚州刺史。
第49世:奕,泰之長子,亭侯,先於父而卒。以準之次子匡為嗣。
準,字道基,佐之長子,晉太尉、錄尚書事,封廣陵公。300年卒。
第50世:眕,一作伯眕,準之長子,左衛將軍,涼州參軍,遷曲阿新豐潮。
匡,準之次子,奕之嗣子,晉東宮(太子)侍讀。
規,準之第三子。規長子逵,淮南太守,西中郎將,追贈衛將軍;規少子述,字嗣祖,大將軍掾。
第51世:赤松,匡之長子。
達,一作世達,字大義,匡之次子。晉永嘉中,元帝南遷時以丞相掾任太子洗馬,出為長城令,因居焉。
陳姓世系第六部:陳朝世系
第50世:匡,潁川人,晉太尉準(東漢太丘長實之玄孫)之次子。
第51世:達,一作世達,字大義,匡之次子。晉永嘉中,元帝南遷時以丞相掾任太子洗馬,出為長城令,因居焉。
第52世:康,丞相掾。
第53世:英,盱眙太守。雄,康之次子。
第54世:公弼,英之子,尚書郎。
第55世:鼎,步兵校尉。
第56世:安,劉宋散騎常侍;定;寧,遷瑞昌。
第57世:高,安之長子,散騎侍郎。
太,安之次子。
洪,安之三子,遷江西新建。
第58世:泳,高之子,懷安令。一作淮安令詠,德安令泳。
第59世:猛,安成太守,一作長安太守。
第60世:道臣,梁太常卿。
道卿,梁太守。生文輔、文英。
第61世:文贊,梁贈侍中,陳武帝時追尊景皇帝。
第62世:談先,一作道談(譚),梁東宮直閣將軍,一作東宮學士。陳武帝時追諡始興昭王。
武帝霸先(503-559),字興國,557年建立陳朝,號高祖。
休先,梁文德主帥。陳武帝時追諡南康忠壯王。
第63世:文帝蒨(527-566),一作茜,字子華,談先長子,陳朝第二位皇帝,號世祖。
宣帝頊(530-582),字紹世,小字帥利,談先次子,陳朝第四位皇帝,號高宗。
武帝之子:孝懷太子克,豫章獻王立,長沙思王權,第六子衡陽獻王昌。
曇朗,南康愍王,休先之子。曇朗生方泰(襲南康王)、方慶(封臨汝侯,唐初詩人陳子昂之曾祖)、方華、方曠。
第64世:廢帝伯宗(549-570),文帝長子,陳朝第三位皇帝,568年貶為臨海王。生太子至澤、次子奇兒。
文帝共13男,其中2子早卒,另10子封王。
後主叔寶(553-604),字符秀,小字黃奴,宣帝長子,陳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七年,589年陳朝滅亡。卒,隋封長城縣公。生22男,太子深,10子封王,11子因年少未封。
叔明,宜都王,宣帝第六子(宣帝第二子叔陵,因謀逆被除。史稱叔明為第五子)字子昭,母何淑儀,同母弟叔堅。太建五年封王。禎明間,匿閩仙遊縣。陳亡入長安,隋大業中,為鴻臚少卿。江州義門陳氏先祖。
宣帝共42男,其中30子封王,8子因年少未封,3子早卒。
陳姓世系第七部:義門世系
第64世:叔明,陳宜都王,陳宣帝第六子(宣帝第二子叔陵,因謀逆被除。史稱叔明為第五子),字子昭,母何淑儀,同母兄叔堅。太建五年封王。陳亡入長安,禎明間,匿閩仙遊縣。隋大業中,為鴻臚少卿。江州義門陳氏先祖。
第65世:龐,原名莊(因陳後主叔寶生子亦取名莊,故雖先出世也避諱),字志高,叔明長子,隋會稽郡司馬。宏、巍(一作薇,或上『山』下『微』)、志能、志炫,皆叔明之子。
第66世:才,志高之子,唐會稽郡司馬。
第67世:蘊圭,才之長子,司功參軍;蘊玉,才之次子。
第68世:兼,蘊圭長子,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進士,初官江州,後為翰林學士,官至右補闕,贈秘書少監。
旺,蘊圭次子,隨兄兼至江州,開元十九年即731年,因兼升官別任,故遷所購置田產之處:潯陽縣蒲塘場太平鄉常樂裡永清村,即今德安縣車轎鎮義門陳村。承議郎,為江州義門陳氏始祖。壽81歲,葬宅左東山。宋仁宗時1026年,敕封晉國公。娶荀氏,封淑人。
第69世:當,兼考取進士前所生長子,監察御史。
萇,兼考取進士前所生次子,大理評事。
京,兼之第三子(遷離江州後所生),唐德宗時780年進士,官至給事中,秘書少監,集殿學士。
齊,兼之第四子,遷瑞州。
歸,兼之第五子,考功員外郎。
機,字師孟,旺之長子,宣教郎,宋封燕國公。娶王氏,封夫人。
棋,旺之次子。
第70世:褒,小名麥,當之子,京之嗣子。鹽官令,一作鹽城令。
感,字伯通,機之子,通直郎,宋贈許國公。娶鄭氏,贈夫人。
第71世:灌,一作瓘,字渠夫,褒之長子,高安丞。
濟,褒之次子。
藍,一作蘭,字符發,感之子,朝議郎,宋贈吳國公。娶李氏,贈夫人。
第72世:鈺,灌之長子,樞密院度支使,一作節度使。
環,一作襄(因兩者之繁體字形相近),灌之次子,臨海令。唐贈太保。時天下大亂,避居泉州仙遊。
青,字德秀,藍之子,直學士。義門始立家長,自為第一任。宋贈齊國公。娶鄭氏,封武邑太君。
第73世:伯宣,環之第五子,注《史記》行於世,隱居廬山,屢徵不起,就拜著作郎。829年因隱居處作道場而遷太平鄉儒教裡艾草坪,即今德安義門陳村東面不遠處。因與青之長子伉相好,於832年以伉之侄崇為祧子。並把年幼的長孫旺(與兼之弟同名)遷來同居,將其及田產託付給崇。卒,諡貞隱先生。
伯淇、伯洪、伯浩、伯淵、伯玉,皆環之子。
青六子:
伉,虞部丞,第二任家長。生五子。
侍,無子。
仲,字世安,宋贈恭惠公。生三子。
俯,一作俛。生三子。
偉,生五子。其中三子後人多。
伸,生三子。
第74世:隱,原名檀,一作以檀,字逸民,伯宣長子,福州刺史。檀之長子旺;次子曉,遷江西南安潭口;第三子晁,一作眺,遷廣昌秀嶺。
修,伯宣次子,泉州刺史。修之子昱,淮安剌史。欣、經、泗、坦、貢,皆伉之子。崇,字克尊,仲之長子,伯宣祧子,第三任家長。唐僖宗中和四年即884年,受詔旌表門閭。890年寫家法32條。為江州長史,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諧,仲之次子;式,仲之第三子。玫、德、昺,皆俯之子。的、禮、周、善、奇,皆偉之子。克純、克思、克正(政),皆伸之子。
第75世:伉之孫:6人。
仲之孫:3人。長孫袞,崇之子,字符欽,江州司戶,一作司事參軍,第五任家長。南唐升元元年即937年,受誥令旌表門閭,立義柱二條。始立義門,築東佳院。
俯之孫:3人。長孫讓,第四任家長。
偉之孫:5人。伸之孫:5人。
伯宣長孫(與兼之弟同名)旺,即檀之長子。832年按祖之意遷居太平鄉儒教裡艾草坪,因年幼被託付給崇。故其後人與永清村合二為一。
第76世:伉之曾孫:11人。其中卓,遷奉新羅溪。
仲之曾孫:7人。昉,一作訪,袞之長子,奉禮郎,第六任家長。曜,袞之次子,參軍司馬。稅,袞之第三子,進士,朝散大夫。
俯之曾孫:7人。
偉之曾孫:6人。伸之曾孫:5人。
伯宣長孫旺之子:6人。
第77世:伉之玄孫:蛻、梓、勉(武陵令)、才、用、忠、 駕、模、樣、鬱、郡、都。
仲之玄孫:衍(登仕郎)、溥、鴻(第七任家長)、沐、擊、兢(出繼給俯之曾孫璞為繼子,江州刺史,第九任家長)、霖(進士)、逵(御史中丞,第八任家長。上述鴻至逵,皆曜之子)、襲(九江太守,封殿中丞,第十一任家長)、肱(一作恭,文林郎,第十任家長)、易、新、安、儆、裘、涼(教練使)、炎、湖、泮。
俯之玄孫:旭(宋江州助教,第十二任家長)、謙(館繹使)、蘊(節度總管,敕授江州助教)、渥(節度總管)、洽、宜、泰、度(進士,御擢法曹參軍,特授曹州,出繼給伸之孫為孫)、績(進士)、誘(進士)、陬(進士)、俊、時(登進士第)、貽(進士,朝議大夫)、祖、輔、節、省、年(進士)、策、象。
偉之玄孫:叢、諗(詞人)、文、榮(奉新令)、位、和、成、柏、晁、光、雲、在、彰。
伸之玄孫:嶽(彭澤令,嶽州路判,出為昉之祧子)、華(樂平令)、巖、邢(一作並)、卿、遜(進士)、莊、大、齊、濟、恕、矯、巨、輝。
伯宣長孫旺之孫:儼、漸、權、校、積、誥、詔、功、仁、全、綜。
第78世:(詳見義門分莊清單)
延矩(960-1023),字知成,霖之長子,隨堂弟延賞官泰州,為府判。知本、知銘,皆霖之子。
延賞(961-?),字子中,襲之長子,進士,官職方員外郎,遷殿中丞,守泰州,因母年邁,疏請近牧侍養,故1021年守筠州,居高安陳家湖。四子:值、俊、僖、傑(傑)。與三堂侄共七支,為高安第一大姓陳氏主幹。
第79世:倜,延矩長子,1034年與兩弟隨堂叔延賞牧筠,從仕郎,後與弟儻遷椒坊,1054年又遷赤土。儻,承事郎,延矩次子。1034年遷椒坊,葬豐城。偓(986-1063),小名萬,字乘時,延矩第三子,將仕郎。葬縣城赤土崗。後裔至清康熙時有陵和、湖上兩派共69莊。
陳旺10世孫支下(即陳旺11世孫)義門大分莊清單: (叔明15世孫分莊時,18世孫已出生;留義門一支到19世才真正分家。)
蛻:彥成――武寧高溪河塘莊
思成――興國富川果石永興莊
承成――建昌縣陳橋莊
延成――河南固始三臺莊
才成――鄱陽餘干樂平三梁莊
興成――善化莊
學成――蒲成莊
梓:守成――績溪追裡顧山及奉新羅溪莊
守威――吳縣莊
守仁――撫州臨川芳蘭莊
守義――與兄守成同遷興元
勉:繼元――建昌城子澤莊
繼升――進賢石橋莊
繼通――德安大巷義居莊
繼遷――寶泉尖山官莊
繼育――海陽莊
才:宗成――新建赤崗莊
延轄――義寧昇平鄉馬跡莊
延坤――高淳莊
延福――句容莊
延遷――潘塘莊
用:公成――蘄水回歸莊
希成――相城望江莊
忠:希先――彭澤莊
駕:知仁――石門莊
延仁――荊州莊
宗仁――景佑莊
宗士――南海莊
模:彥悅――長大莊
延悅――壽寧莊
承悅――星子莊
樣:延琉――黃州寶慶莊
承琉――錢塘六水莊
端琉――永寧莊
鬱:汝琉――崇仁車順莊
彥琉――三角莊
相琉――大河口莊
郡:希琉――茶陵軍量莊
文琉――通成莊
聖琉――衡州莊
都:昭琉――閩縣莊
加琉――黃安縣莊
才琉――土伏莊
衍:才通――湖北安化莊
彥通――罔陂巴東莊
溥:希通――湘陽下塞莊
思通――漢陽莊
鴻:繼銘――都昌南橋莊
公升――安仁鹹寧莊
繼成――同兄繼銘分遷
汝升――嘉魚莊
沐:延兆――港口莊
延太――瑞昌龍潭莊
延玉――上高劉遜橋莊
擊:延慶――先生莊
延青――山陰莊
延梧――長洲莊
延林――吳江莊
兢:公遷――宛溪莊
公謙――青浦莊
公長――同梁莊
霖:知成――瑞州高安赤土官莊
知本――廣信莊
知銘――吉安新建莊
達:才升――江陵新義莊
運升――豐城莊
希升――新兵莊
襲:延賞――筠州陳家湖興置莊
延晤――沔陽莊
延省――登進士,授台州武罔令
延仁――同兄延賞遷興置莊
恭:繼釗――湖口留示莊
繼鏜――鄱陽西莊
繼鍾――永豐莊
繼鎧――鄱陽黃金莊
易:承可――湖州歸安莊
承周――廣東惠州莊
承壹――泰和莊
新:思琉――鬆口莊
繼琉――黃岡謝浦莊
繼興――丹徒莊
繼秀――歙西莊
安:知遷――車隴莊
守遷――上鳥石莊
遵遷――武鬥莊
儆:汝遷――西城莊
汝生――太倉州莊
汝經――清流莊
涼:思大――柏山通山莊
知大――開化府西岡莊
向大――高安莊
炎:才遷――新城莊
思遷――興村莊
元遷――宜黃莊
湖:守操――安福莊
守旺――東莞莊
守詔――濮州莊
泮:遷鼎――新喻莊
延文――建德莊
延科――開州莊
旭:公仁――東源莊
汝仁――雙陂莊
才仁――東陂莊
才美――宜春莊
謙:知琉――蕪湖廣濟莊
守琉――蘄春寧河口莊
宗琉――蔡山莊
宗昌――大興莊
渥:宗通――望江莊
宗遷――鄂州莊
宗聖――萬載莊
洽:希仁――新恩莊
承仁――自城莊
承亨――華容莊
宜:彥緯――石原莊
彥光――岡安莊
彥均――禮寧莊
泰:繼仁――滌水莊
繼登――湖州莊
繼長――無為州莊
績:知通――黃陂莊
守通――大湖莊
守權――常熟莊
誘:公大――常德武寧高安莊
公全――鎮海莊
陬:思仁――清江新港彭邑莊
彥仁――自興莊
彥德――孝感莊
彥柯――高塘莊
俊:汝大――新昌富順莊
才大――大冶莊
光大――羅田莊
時:汝先――安義石塘莊
才先――新城烏石莊
思先――平塘澤莊
吉先――衡州江山莊
貽:才悅――雙田楓林莊
思悅――神陂莊
思正――興村莊
思九――崑山莊
俎:公通――宿松莊
汝通――赤山莊
明通――南定莊
輔:承先――太原莊
延先――深坑莊
繼先――塘西莊
恩先――東流平塘莊
節:知先――德化株嶺莊
德先――銅陵莊
覺先――涇縣莊
省:守悅――黃墉莊
宗悅――虎溪莊
起悅――貴池莊
年:守大――悠寧修字莊
宗大――分寧龍峰莊
希大――玉山筠州莊
希崇――江都莊
希讓――弋陽莊
策:公琉――行塘莊
公良――博羅莊
象:彥大――佛圖莊
承大――牛洪莊
繼大――平鄉莊
叢:思升――南昌棉花莊及艾溪各團
彥升――江東沙坊莊
世升――辰溪莊
元升――公象莊
諗:承升――新橋莊
延升――江夏莊
延廣――成都莊
延陵――合肥莊
文:知升――崇陽莊
守升――武昌莊
宗升――蒲圻莊
榮:公悅――石解莊
公實――會稽莊
公明――光州莊
位:宗令――敘州莊
宗達――甌寧莊
宗和――侯官莊
宗華――崇德莊
宗先――湖口莊
和:汝悅――牛公莊
汝隆――石陂莊
汝秀――餘姚莊
成:繼悅――百頃莊
繼歸――梧州莊
繼肅――嘉興莊
柏:希悅――黃梅莊
希遠――蘭溪莊
希作――西安莊
晁:希寶――山陽莊
希玉――海寧莊
希亮――贛州莊
光:繼宣――彭澤桐鄉莊
繼襲――順莊
繼定――福源莊
繼全――上元莊
云:繼守――嚴州莊
繼祥――處州莊
繼表――東昌莊
在:知十――寶坻莊
知高――歸德莊
彰:知良――鄞縣莊
知用――金塘莊
知柏――祥符莊
嶽:宗遷――建安馬頭莊
常遷――上海莊
悠遷――朝成莊
興遷――麗水莊
巖:希真――鉛山火田莊
希壽--漂陽莊
希遷――赤湖莊
希乾――宜興莊
邢:邦大――撫州松滋莊
必大――瓊山莊
道大――建陽莊
卿:宗才――龍安莊
宗鬥――當塗莊
宗邱――萊陽莊
遜:汝成――廬州舒城莊
汝尚――慈谿莊
汝心――懷寧莊
汝良――河南莊
莊:守先――瑞昌安樂莊
時先――龍遊莊
蘊先――鄱陽三臺莊
大:知悅――廣濟原政莊
知煒――歸化莊
知隆――徐州莊
知宗――秀水莊
齊:彥相――嘉定莊
彥謙――德興莊
濟:知寧――長沙莊
知間――青州莊
知翰――臨青莊
知致――長樂莊
度:延爵――東坎莊
延勢――毫州莊
延禹――雙陂莊
延謖――新義莊
恕:才典――新化莊
才英――泰州莊
才達――海康莊
才星――金溪莊
才宿――潛山莊
矯:希虞――曲江莊
希前――平樂莊
希品――江陰莊
希博――平陽莊
巨:彥鬱――南安莊
彥舜――蓬萊莊
彥豪――汀州上杭莊
輝:汝鳳――忠州莊
汝優――保昌莊
汝德――蘭灣莊
儼:顯先――邵武莊
舜先――無錫莊
論先――青陽莊
漸:繼道――玉山莊
繼忱――丹陽莊
繼平――全增莊
權:思德――海鹽莊
思俸――宣城莊
思美――德清莊
思忠――寧都莊
校:思獻――正和莊
思召――鹹寧莊
思元――儀微莊
思一――麻城莊
積:延甫――貴溪莊
延祿――崇明莊
延英――興化莊
延瞻――江浦莊
誥:延興――樂昌莊
延盛――建寧莊
延瑞――鎮山莊
延璉――長汀莊
詔:守昌――將樂莊
守晉――六合莊
守宗――永嘉莊
功:國遷――東沅莊
大遷――寶應莊
安遷――隆安莊
仁:延又――永新莊
延壽――廣昌莊
延萬――新會莊
延祚――崇安莊
全:宗芳――湖鄉莊
宗兢――汀州莊
宗元――金華莊
綜:延漵――古田莊
延銓――龍門莊
公德――通山莊
宗義――與兄公德同遷
大分莊前已有個別遷出者,另見譜系。伯宣亦有孫叫陳旺,按其意也遷德安,但居地與義門始祖陳兼之弟陳旺的遷居地不同,不過相距較近。伯宣隱居時與義門家長陳伉相好,故以其侄即後任家長陳崇為祧子。由此兩支後人合二為一,成了共同生活的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