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吃飯居然不付銀子?來聽上博講壇挖掘西漢貨幣的趣味故事吧

2020-12-15 新民晚報

圖說:小小古錢幣中藏有不少乾坤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說起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自然也繞不開「孔方兄」。

昨晚,由上海博物館與新民晚報社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博知識普及講座年末最後一期「上博講壇」《談談西漢貨幣的發展》,由上博研究館員周祥擔任主講。他沿著時間線以西漢為起點,挖掘出中國古錢幣的歷史文化價值背後不為人知的趣味故事。

皇帝不窮 但會沒錢

貨幣鑄造經歷了「任民鑄錢」(即任由民間鑄造貨幣)逐漸走向中央集中鑄錢(即貨幣鑄行權收歸中央政府)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漢代不斷尋求貨幣名目價值和實際價值相統一的歷程。

圖說:古代錢幣

早期鑄幣權旁落時,周祥提到了皇室如何解決財政問題。特別是漢武帝時為了解決尷尬的財政問題,而發行皮幣、白金三品。所謂的「皮幣」,是用白鹿鹿皮裁剪成一個單位方尺,使之變成一種類似紙幣的硬通貨,僅僅在皇室諸侯之間通用。當時,皮幣的價值遠遠高於銅錢。漢武帝早期通過這種辦法來充實國庫。

無奸不利 偷工減料

從上海博物館的藏品中可發現,秦代錢幣越鑄越小。在漢代初期,中央將鑄幣權下放到平民,只有一個結果:錢幣越做越輕,尺寸越做越小,因為使用青銅耗材可以「偷空減料」。甚至比今天襯衫紐扣還要小,但面值不變,照樣使用。

周祥透露,上海博物館的錢幣收藏,有一個指標就是:分量,每一枚收藏錢幣必須「錙銖必較」。因為重量不同,專家便可以由此推測出樣式相同的兩枚錢幣鑄造時間的先後。

圖說:銅錢是最常見的古代貨幣

中國古代銅錢鑄造的結果證明,錢幣生產也是經濟利益先導,古今中外沒有例外。在皮幣之後,鑄幣「白金三品」,朝廷三令五申「盜鑄金錢罪皆死」,然而吏民之犯者數不勝數。研究發現,一種新型錢幣發布初始階段,鑄造的銅錢大且重,後來減輕分量,身材縮小。在古代鑄幣行業是無奸不利,趨利是不斷重複的。這在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將鑄幣權收回中央之前,是普遍存在現象。

秦漢時期 不付銀子

在大量古裝歷史劇裡,經常看到大俠吃飯後,隨手打賞店小二幾兩銀子,在古代這是真實存在的嗎?周祥表示,秦漢背景的電視劇裡,流通貨幣以青銅錢幣為主,白銀是作為戰略儲備,為賦稅供國庫收存時進行折算的。因而,百姓吃飯用白銀結帳,這不符合現實。白銀加入貨幣流通領域至少要到明代中期。金銀始終不是流通貨幣,這遠遠不及古希臘古羅馬在商貿領域的流通率。

圖說:古代貨幣

周祥解釋,從西漢起,地方政府被中央授權後可以進行鑄造「五銖」為單位的青銅銅錢。這一習慣沿用了將近700年。

在紙幣流通前,漢王朝一共使用了多少青銅錢幣?根據漢書記載,目前統計下來一共約流通了280億萬枚。這些天圓地方、大小各異的青銅錢幣,見證了商貿的興盛、文明的崛起、朝代的更替……唐代詩聖杜甫詩文「江間波浪兼天湧」也正是漢代貨幣發展的真實寫照。(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相關焦點

  • 上博研究館員孫慰祖來揭秘
    孫慰祖肯定地認為:「不可能!」 秦代對官印文字有明確的規制。至今沒有秦漢官印中使用鳥蟲篆的一例。鳥蟲篆作為當時非正體的美術化文字,不可能被用於需要體現神聖莊嚴的皇帝玉璽上。現在看到的所謂鳥蟲篆「傳國璽」,完全是宋代好事者偽託之物。
  • 「四時花卉」獨缺梅,上博講壇揭秘如何讓古代書畫找到「原配」
    圍繞中國書畫鑑定的話題始終雲纏霧繞,故事多多,真偽莫辨。昨天,在上海博物館與新民晚報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博知識普及講座——「上博講壇」上,上博研究員、書畫研究部主任凌利中,以自己在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訪學期間將原被定為清代佚名作品的《木芙蓉圖》鑑定為元代王淵真跡為切入口,揭開了中國書畫作偽中的一條秘密通道——「割配」,即將原屬於一幅作品的不同組成元素割裁開來,成為幾幅作品,或接以其他題跋挪作他用,或再行裝裱牟利。
  • 古代人在飯店吃飯不算帳,吃完放下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不去攔著?
    ,起源於殷商,發展於東周,到「千古一帝」秦始皇完成大一統,統一貨幣。 其實,銀子在古代價值很高,一般時候,普通人吃飯用些銅板就夠了,除非買特別貴重的東西,才會用到碎銀子。
  • 民間故事:小夥丟了銀子很傷心,朋友買來一條魚,銀子失而復得
    說起陸翁發家致富的過程,還是很有一番趣味的。話說陸翁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學著做買賣,有一次他和幾個夥伴,一起乘船到松江去販賣布匹,當時陸翁身上只帶了三十兩銀子的本錢。為了防止銀子掉落,陸翁特意將銀子放在裹肚裡面,貼身攜帶。按說這樣總可以萬無一失了,但是陸翁在河邊小便的時候,解開了裹肚,一時不慎將幾塊銀子掉進了河裡面。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卻不阻攔?
    如果影視作品或者小說如實描寫交易過程,對於故事情節發展用處不大,你想啊,如果有人直接寫,喬峰在客棧叫了一壇上好的女兒紅,五斤熟牛肉,假如他只是付了一百文銅板,是不是觀眾那就覺得這大俠忒小氣了呢?
  • 古代「碎銀子」沒有面額怎麼用?出門帶銀子需找零的時如何處理?
    ,但是因為面額比較大最小的也有一二兩,在日常使用中很不方便,所以人們就用剪刀把大塊銀錠剪成零碎的小塊用於日常小額交易,古代的銀子大多為純銀,所以質地較軟,用鋼剪就可以剪開。 官銀 想想吧,假如你去酒樓吃飯喝酒,出門付帳的時候還要稱錢,那場景是不是挺搞笑的。
  • 古人吃飯放一錠銀子就走,為何老闆不追出來,也不多說其他的呢?
    要知道,在古代一錠碎銀子,換成銅錢的話能換幾千枚了,吃一頓飯不可能一下子花掉幾千個銅板吧,一個人飯量再大,充其量一頓飯吃個幾百個銅板,也就夠了,所以這其餘剩下的全部都是給店長的小費,店長當然會笑眯眯的送客了呀。而且像這樣大方給店長小費的人一般都不是窮人,店主也不敢輕易得罪的,也無需擔心錢兩不夠的問題。
  • 為何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從不問多少錢,店小二也從不數銀子?
    關於武俠小說,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那些故事當中的大俠在一餐酒足飯飽之後,隨手拋在桌上一把銀子,而後瀟灑提劍轉身便走,留下一句「不用找了!」店小二匆匆上前看也不看便將銀子一把揣入懷中高聲道,「客官慢走。」
  • 古代皇上經常「揮金如土」,真有數不清的金子和白花花的大銀子?
    真的有數不清的金子和白花花的大銀子嗎?而且真的就賞賜黃金百兩甚至萬兩嗎?就算皇帝真的大手大腳,國庫裡是否有這麼多的黃金儲存來供皇帝賞賜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古裝劇裡的"金"到底是什麼。一、古籍中的"金"是什麼我們先來看看在古籍中熟悉的"金"。
  • 酷我暢聽《百家講壇》 揭秘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不為人知的故事
    酷我暢聽《百家講壇》節目的最新音頻,已在歷史人文版塊同步更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歷史裡有著幾百年的精彩故事,它是天下失去秩序的時期,也是中華文化逐漸定型的時期。《百家講壇》欄目邀請華中師範大學劉興林教授,帶你走進《百家講壇》「春秋戰國記」系列,揭秘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那段不為人知的傳奇。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特別以當代電視劇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一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顯示當前中國的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甚至包括了金庸這樣的大師似乎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
  • 為何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從不問多少錢,店小二也不數銀子?
    我國是一個貴金屬比較貧乏的國度,大多數時間裡使用的都是銅錢甚至鐵錢,很少有人能夠拿著銀子或者金子這樣的貴金屬出去買東西或者吃飯。而且很多時期政府是禁止使用貴金屬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的。 此外,銀子或者金子這樣的貴金屬價值極大,也不適合作為平時消費的貨幣。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算算你一個月薪水有幾兩銀子
    銀很久以前便已經是一種硬通貨,那麼一兩銀子究竟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現在月收入又值得多少銀子呢?首先我們按照單純的價格來看,國際上的銀價是按金衡制,也就按照每盎司(33.10克)來計算的。2019年12月30日,一克白銀等同於3.65元人民幣的價格。而如今一兩等同於一斤的十分之一,也就等於50克。那麼一兩白銀也就抵值182.5元。
  • 影視劇中,大俠吃完飯就丟下銀子的情景,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大俠去飯館買酒吃菜,完事兒後會丟下一錠銀子,揚長而去。 那麼,古人吃完飯,是否真如影視劇那樣,不問多少錢,直接放下銀子揚長而去?店小二或老闆也不數數,客人給了多少? 其實並非這樣,影視作品只是人為誇大,屬於特定修辭和寫作方法。在真實歷史上,某些朝代,人們所使用的主要貨幣應該是銅錢,銀兩隻適用於大宗物品交易。
  • 古代時期,一兩銀子相當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但是,如若真的有歷史功底的導演、編劇,絕對不會出現以上這一些荒唐透頂的故事情節,因為根據史書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國庫的收入才有200萬兩,如果平常百姓吃一頓普通的飯就要花掉幾兩銀子,那豈不是打了皇家國庫收入的臉。那麼,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相當於現如今的多少人民幣呢?
  • 明朝一男子,在河邊小便時丟了銀子,後因一條鱸魚發家致富
    說起陸翁發家致富的過程,還是很有一番趣味的。 話說陸翁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學著做買賣,有一次他和幾個夥伴,一起乘船到松江去販賣布匹,當時陸翁身上只帶了三十兩銀子的本錢。
  • 古代的「碎銀子」是怎麼來的?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這時候店小二定是喜滋滋來收銀元寶,點頭哈腰道「客官慢走。」飯館之中的夥計們也算是看過世面,見過有頭有臉的人物的,一元寶銀子會讓他如此巴結嗎? 如果有個有錢人家帶著五十兩的銀元寶去吃飯,只需要一兩銀子怎麼辦呢?
  • 古時的一兩銀子到底能換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是幾兩銀子吧
    古時的一兩銀子到底能換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是幾兩銀子吧 古時的一兩銀子到底能換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是幾兩銀子吧 如今科技迅猛發展,百姓的生活今非昔比,古代人的生活和現代相比大不相同,很多情況下,人們多數從古裝影視劇中才能對於古代人生活習慣、衣食住行略知一二。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鼎立世界再創輝煌 上海博物館挖掘建設文化品牌...
    《手冊》規範了上博的整體視覺形象設計,更好地傳播博物館理念,進一步增強上海博物館品牌的標識度和影響力。郎窯紅走紅 輻射力增強在2020年國慶中秋期間,上海博物館形象海報現身紐約時代廣場大屏,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益推廣。
  • 古代的碎銀子怎麼來的,大小不一,價值一樣麼?
    然後小二就會畢恭畢敬收下銀錠, 馬上端來招牌菜和上好的美酒。當一個人拿著五兩銀子買了三兩的東西時, 帳房先生會當著買家的面,用戥子對這五兩銀子稱重, 看看份量是否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