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故事背景,以兩位英國先驅的視角,帶領觀眾回到1917年的西線戰場。該片在第92屆奧斯卡獎提名名單中獲得10項提名。最終,他只獲得了三項技術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視覺獎和最佳混音獎。
影片最大的噱頭是「一鏡到底」的長鏡頭,具有很強的代入感。雖然是高科技手段製造,但在如此大的空間跨度內,完美的過渡,完美的動線,毫無擺拍感,完美地安排了大規模的服化道、藝術和團體表演。
故事發生在1917年,兩個年輕人收到任務,送出撤銷進攻的命令,以此來拯救1600人的生命。其中一個人的哥哥正好在前線,另一個人雖然在戰鬥中贏得了一枚獎章,但仍在抱怨,想要放棄。
但在一個破舊的農場裡,一架在戰鬥中被擊落的德國飛機落在他們面前。兩位想救飛行員,但一人被德國飛行員用匕首刺死。兩人小組只剩下一個人,任務還沒有完成。在心痛、驚慌和恐懼之後,他選擇肩負起重任,繼續獨自一人送信。
途中,他遇到了戰友、逃離戰火的婦女和嬰兒,代表著他那顆脆弱的心。然而,年人正能咬牙堅持,與自己作戰。他很害怕,但他還是繼續前行。
戰爭中所有的人都是英雄,但每個人都不想成為英雄。因為,他們別無選擇。他必須堅持下去,克服心中的恐懼,必須向前邁進,拯救1600人的生命。
筋疲力盡,導致失足落水,想放棄的時候,他看到了落下的花朵,它們代表著生命的美麗。他又一次振作起來,大步向前,踩著死者的屍體。不顧一切的奔跑。
當命令終於送達,任務完成後,他在一棵孤零零的樹下坐了下來,就像當初的姿勢一樣,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原點,但他的眼睛卻堅定了許多,不再茫然,與太陽同在,充滿了希望。
第一次世界大戰很少被提及,然而1917給觀眾的一次沉浸式體驗,讓觀眾感到真實的戰爭是怎麼樣的。每一場戰爭都是一場災難,但戰爭的背後,卻有著數不盡的無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