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逝,為何恨他的李嚴聽到死訊後會大哭,並激憤發病而死

2021-01-13 騰訊網

在劉備死的時候,託孤大臣可不僅僅是諸葛亮一人,還有一人就是李嚴,按理說李嚴地位與諸葛亮平級,可是他卻與諸葛亮不合,後因耽誤北伐而被廢為平民,李嚴本應該恨諸葛亮,可是為什麼聽到諸葛亮死訊後,就跟著「激憤而死」呢?

李嚴最開始在荊州工作,後來曹操進入荊州之後,李嚴西進奔劉璋而去,劉璋任命他為成都縣令,而李嚴在這裡獲得了能幹的名聲,隨著劉備入川,李嚴最終投降劉備,成為了劉備器重的人,劉備伐吳失敗之後,召見李嚴,並升任他為尚書令,劉備死時,命李嚴與諸葛亮一起輔助劉禪,成為託孤大臣。

與諸葛亮爭權

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與諸葛亮平級,可是他的威望卻不如諸葛亮,而且自己統管的是內外軍事,僅僅是留下鎮守永安,而諸葛亮卻在成都主管政權方面,這讓本身心高氣傲的李嚴心中十分不舒服,以往精明強幹的李嚴,由於利益薰心,開始變得拖泥帶水。

李嚴為了自己能夠加官進爵,開始試探諸葛亮,他寫信給諸葛亮,認為諸葛亮有功,勸諫他加九錫,進爵稱王,要知道在此之前受過九錫之人,不過王莽、曹操等人,諸葛亮得知此事後,回答李嚴:

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魏,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諸葛亮認為自己沒有功,不宜加九錫,李嚴的算盤落空了,因為諸葛亮一旦接受此建議,那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自然也會受到相應的待遇,與諸葛亮一起加官進爵,哪怕諸葛亮接受此建議,並沒有給李嚴加官進爵,那諸葛亮也會感激李嚴。

這條計謀不成,李嚴再次出擊,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諸葛亮本希望李嚴能夠率領人馬鎮守漢中,可是他卻推脫不去,讓他去也行,條件就是劃分五個郡為巴州,並讓他擔任巴州刺史,諸葛亮並沒有接受,李嚴為此十分氣憤,與諸葛亮逐漸不合。

公元230年,曹魏大司馬曹真率領三路人馬逼近漢中,為加強漢中的防守,諸葛亮本想調李嚴前去率兵阻擊,可不想李嚴卻不滿諸葛亮的這一決定,並在私下傳曹魏司馬懿等人已經用高官厚祿來誘降自己,從而逼諸葛亮,諸葛亮知道此事後,上表劉禪加封李嚴為驃騎將軍,表其子李豐接替他的江州防務之職,李嚴這才北上,與此同時,李嚴改名為李平,來表達對諸葛亮的憤憤不平。

陷害諸葛亮

李嚴最為大家所知的,可能就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之時,李嚴負責押運糧草,因為糧草供應不及,李嚴寫信給諸葛亮撤軍,諸葛亮得信後退兵,卻不想李嚴故作驚訝說到:「軍糧充裕,怎麼又退軍呢!」來推卸自己督辦糧草不力的責任,同時襯託出是諸葛亮耽誤了戰機,李嚴並將此事上表劉禪,說:「軍隊偽裝撤退,其實是用來引誘敵人好與其決戰」。

諸葛亮得知後,十分生氣,將李嚴寫給自己的書信遞交上去,李嚴這才覺得理窮,這才認罪。李嚴這一鬧,最終將自己的官位鬧丟了,被徹底廢為平民,流放梓潼郡。

人品不好

說起李嚴,他的能力沒得說,文治方面不僅懂得如何治理政事,還精通法律,並參與制定蜀漢的律法《蜀科》,還在犍為太守任上修繕了六水門水利工程,使得蜀漢農業效率大為提高;領兵打仗方面同樣出色,李嚴曾經率領五千人馬,大敗數萬盜賊,還曾在越巂郡夷帥高定率軍圍攻新道縣時,前往解圍,擊敗高定,解新道縣之圍,也就是這一戰,才被劉備封為的輔漢將軍。

李嚴的能力沒得說,連諸葛亮都認為他「部分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可是他卻容易驕傲,為滿足私利,曾蓋一大房舍,引來眾多官員的不滿,可李嚴卻依舊我行我素,與同僚之間經常發生摩擦,致使很多大臣不願與他來往,等到他升任託孤大臣時,更加狂妄,不在乎其他人對他的看法。

總的來講,李嚴能力有,但終因犯下錯誤,才被貶為平民,而李嚴無時無刻不在等待朝廷的召喚,直到諸葛亮死後,李嚴才「激憤發病而死」,因為李嚴知道朝中除了諸葛亮別人不再會為自己說話,他還想什麼時候諸葛亮想起自己,定會啟用自己,可如今諸葛亮死了,自己再也不會被任用了,心中不免難過。

相關焦點

  • 李嚴被諸葛亮廢黜,可諸葛亮死後,李嚴為何會一病不起,激憤而亡
    可是因為霖雨連綿,給李嚴的糧草運輸造成了巨大的困難。無奈之下,李嚴只得向諸葛亮說明情況,請求諸葛亮退兵。但是,在諸葛亮退兵回漢中後,李嚴卻辦了件十分愚蠢的事情。他佯裝自己不知道諸葛亮為何撤軍,說軍糧充足。他一方面想擺脫自己後勤方面的責任,還想向外人表明諸葛亮是因為沒有能力,無法戰勝敵人而撤退的。
  • 諸葛亮去世後,被他廢為平民的李嚴,為何「激憤而死」呢?
    彼時,劉備讓李嚴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留下鎮守永安。公元223(建興元年),後主劉禪即位後,李嚴被封為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但是,公元231年,李嚴卻被諸葛亮廢為平民,遷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死後,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為何「激憤而死」?
  •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李嚴卻為何「激憤而死」?
    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蜀漢局勢後,便開始他的六出祁山。由於連年徵戰,諸葛亮又是大大小小的事情親力親為,最終導致諸葛亮在54歲的時候,病逝在五丈原的軍營裡。朝野震動,蜀漢上下皆掛孝,文武百官、山林百姓無不痛哭,舉國上下哀聲遍地,就連被貶為庶民,曾經的託孤大臣李嚴,都哭得十分傷心,最終更是激憤而死,追隨諸葛亮而去。講道理,身為中都護、驃騎將軍、都鄉侯的李嚴,是被諸葛亮廢掉職務並貶為平民的,他應該痛恨諸葛亮才對,怎麼結果卻因為諸葛亮痛哭流涕,激憤而死了呢?這不科學啊!
  • 諸葛亮病逝,為何李嚴哭得最傷心,也跟著「激憤而死」有何說法?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去世之後,夢想的破裂,國家統一希望的破裂,蜀漢頂梁柱的失去,整個國家都在悲痛不已之中。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也極度的悲痛之中,按道理來說,李嚴是被諸葛亮廢了的,兩人政見不同,互相看不順眼,李嚴因為傷心過度,最後「激憤而死」,這是什麼情況。
  • 為何諸葛亮死後李嚴哭得最傷心?最後又因何激憤而死
    眾所周知,在三國歷史當中,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為了蜀漢的建立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終因為積勞成疾在五丈原病逝。而他數次率領軍隊數次北伐,而這為蜀漢擴張了生存範圍。 而在諸葛亮死後,蜀漢的一位名為李嚴的官員哭得最為傷心,最終"激憤而死",那麼李嚴究竟是何許人也?
  • 諸葛亮之死,為何被其迫害的李嚴哭得最傷心,甚至「激憤而死」?
    《三國志》中講得很明白,李嚴得知諸葛亮病死哭得很傷心的原因是只有諸葛亮能再啟用他,諸葛一死,他的仕途也真正完了,因而「激憤而死」。哭亮也是哭己李嚴哭得傷心,不是真心感念諸葛亮,而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斷絕。實際上,他二人關係並不好,是諸葛亮上奏劉禪列舉他的種種過錯,把他貶為庶民的。
  • 李嚴諸葛亮同為劉備託孤的重臣,卻為何自絕蜀漢,最終鬱憤而死?
    他自知時日不多,急令諸葛亮、李嚴等人,來到白帝城。 在臥榻前,將太子劉禪珍重地託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二人後,劉備吐血含憤而死。諸葛亮和李嚴,就一同成了劉備的託孤大臣。 由此可見,李嚴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管理地方上,確實能力不同一般。可如此受到劉備抬舉、和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卻為何後來會自絕於蜀漢、鬱憤而死呢?
  • 諸葛亮廢李嚴為庶民,斷其前程,為何李嚴在諸葛亮去世後痛哭而亡
    這二人在蜀漢政權建立過程之中貢獻卓著,劉備本來期待二人聯手能為蜀漢再造輝煌,但沒想到的是,劉備一死,二人之間屢屢發生矛盾,並公開化且愈演愈烈,這場蜀漢高層的內戰最終以李嚴被諸葛亮廢為庶民而畫上句號。但令人費解的是,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本該與他有著深仇大恨的李嚴得到此消息,居然大為悲痛,不久也隨諸葛亮而去。
  • 三國人物傳——李嚴
    李嚴這個人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雖然這個人比如在蜀中期推卸責任,後流放,不過這個人有點本事,諸葛亮北伐,李嚴在白帝防東吳。李嚴,後改名李平,字正方,中國三國時荊州南陽郡人,蜀漢的將領和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託孤大臣。
  • 作為劉備的託孤大臣,手握蜀漢兵權,李嚴為何被諸葛亮流放呢?
    但李嚴卻一直沒有忘記劉備臨死時,他與諸葛亮同受遺詔輔佐劉禪的事,並自作多情的以為諸葛亮北伐時,會讓他到成都負責全國政務。所以,他沒有通報諸葛亮便擅自移屯江州,並公開說:「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 。」 建興五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欲徵調李嚴一部分兵力到漢中,以加強北伐二線力量,沒想到李嚴竟然不同意!
  • 三國演義:聽到趙雲病逝,舊版諸葛亮愣住30秒,新版馬上就哭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影片,劇中,諸葛亮可謂是為了蜀國操勞了一輩子,如今講述諸葛亮死因的時候,更多人相信諸葛亮是累死的,沒錯,特別是劉備死後,諸葛亮的確操碎了心!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大將被敵人斬殺,有的卻年老病逝了!
  •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是丞相,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
    臨終時,劉備委託諸葛亮接管滿朝文武大臣的任務,並將總權力分配給李嚴。 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重。 夷陵戰敗後,蜀國的國力大受損害。 當時,劉備的長子劉禪才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劉備臨死前,選諸葛亮等人為大臣,協助劉禪。 一般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劉備供養孤兒的大臣。 但當時,劉備還安排了另一個重要的人作為託孤的重要大臣。 所有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他是李嚴。
  • 劉備臨死前,為什麼將內外軍事大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蜀漢雖然是三國時期最為弱小的勢力,但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對於蜀漢英雄人物更具好感,尤其是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之間的故事,早已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在許多人看來,諸葛亮對於劉備絕對忠誠,而劉備對於諸葛亮絕對信任,可為何劉備臨死前要將兵權交給李嚴而非諸葛亮呢?
  • 劉備臨終之前,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有何憂慮?
    劉備從能力上比諸葛亮差,經過多次較量,劉備駕馭不了諸葛亮,故此而擔心,又由擔心而不放心,因此利用李嚴來制衡整局,說白了,劉備就是不自信,也就有了對諸葛亮不放心的小九九。李嚴是典型的益州派的領頭羊,諸葛亮是典型的荊州派代表。諸葛亮能說他不曾當過奸臣,但他實實在在是個權臣。
  • 李嚴意圖分裂蜀國,諸葛亮為除李嚴:先斬了馬謖吧
    劉備臨終前曾託孤諸葛亮與李嚴,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 諸葛亮一生跟隨劉備忠心耿耿,能力又顯而易見,託孤於他很是正常! 而李嚴則是降官,劉備為何也要相託呢?
  • 在蜀漢陣營裡,諸葛亮最怕的人是誰?不是劉備或李嚴,是他!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渲染成一個大智近妖的神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五行八卦,奇門遁甲樣樣精通,既可以識破敵軍的陣法計謀,也能設計擊敗對方。赤壁之戰前,他成功算出大霧天氣,借來曹軍十萬羽箭,破解了來自周瑜的刁難。赤壁之戰時,他設法壇借東風,最終使得火燒赤壁得以成功,由此可見,演義中的諸葛亮確非凡人。
  • 劉備臨終軍政分離,諸葛亮管政李嚴管兵,這是在提防諸葛亮?
    劉備白帝城託孤,臨終之前,命諸葛亮、李嚴二人輔佐劉禪,諸葛亮主管政治,命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劉備臨終之前,把政治與軍事一分為二,交給兩個最信任的人管理,一同輔助劉禪,但劉備為何不把軍事也交給諸葛亮?是在提防諸葛亮一人獨大麼?
  • 李嚴是什麼人?犯下大錯諸葛亮為何不殺?反而殺了徒弟馬謖!
    諸葛亮為正,相當於公司總經理,李嚴為副,也就是副總吧。李嚴有點個性,自己也是託孤之臣,免不了有點翹尾巴。有諸葛亮壓著,心裡不服氣,總想跟諸葛亮掰掰手腕。226年,諸葛亮準備北伐,調李嚴鎮守漢中。但李嚴藉故推脫,反而要求劃出五個郡作為巴州,由他擔任巴州刺史。諸葛亮很生氣,這不是跟公司要條件嘛,一口拒絕。於是,兩個人的關係就變得微妙起來。
  • 三國時期,蜀國李嚴為什麼從三把手被貶為布衣百姓
    李嚴,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一位重要人物。劉備入川時,劉璋派他去抵抗,他卻審時度勢,立即投降了劉備。於是他的仕途一路開掛。從裨將軍至太守,興業將軍,輔漢將軍,再至尚書令,劉備視為心腹。劉備病危,李嚴與諸葛亮同受遺詔,並被封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大權在握,官職顯赫。
  • 劉備臨終託孤時,為何將兵權交給不知名的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
    一、李嚴何許人也?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李嚴這個名字的確是陌生的。李嚴字正方,荊州南陽人。雖然他跟諸葛亮一樣,同樣出自南陽,但兩人在此前並無交情。李嚴最初在劉表手下做郡縣的官吏,以才幹著稱。曹操入主荊州後,李嚴向西進入四川,投奔到了劉璋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