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聚會多,請提前教會孩子這些餐桌禮儀!(建議家長收藏)

2020-12-22 騰訊網

在飯店吃飯,隔壁桌的幾個孩子在走廊裡肆意地喊叫玩耍。服務員過來勸導家長,家長卻站起來直接與其對峙,還口口聲聲說孩子本性就是愛玩。服務員只得無奈地走開了。

家人聚餐,其中一個親戚家的孩子,把一大瓶飲料據為己有,誰要也不給......

這樣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有些父母認為,小孩子天真無邪,長大了就會懂得文明禮儀;還有些父母則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禮儀並沒有那麼重要。

其實,這都是誤解。

一方面,孩子的文明禮儀需要從小培養,否則就會形成壞習慣,一旦形成壞習慣,再改就很難;

另一方面,禮儀也是家教的一種體現,日本有句俗語:從一個人拿筷子的樣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一個人在吃飯時的舉止最能體現他的涵養,懂禮儀的人,更受尊重和歡迎,從而贏得更多的機會。

3到6歲正是孩子習慣養成的敏感時期,抓住這一時期,讓孩子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這將關係到孩子一生的發展。

年末節日多,聚會多,這些餐桌禮儀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

1.飯前要洗手。

2.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應等全部人落座,長輩開始吃飯後再動筷。

3.不要亂動,不要隨便離開餐桌,更不要嬉戲打鬧。

4.不要一邊吃飯,一邊說話。

5.要細嚼慢咽,不能大塊往嘴裡塞,狼吞虎咽,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

6.不要用筷子在盤子中翻來翻去。倘若自己想吃的某樣菜離得比較遠,應該讓家長幫忙夾。如果是那種帶轉盤的餐桌,不能為了吃自己喜歡的菜,就一直把著桌子不讓轉,或者頻繁轉動轉盤。

7.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裡「叭叭」作響。

8.注意禮貌用語,需要他人幫忙夾飯菜或者拿東西時要說「請」和「謝謝」,碰到他人要說「對不起」。

9.不要把筷子、水壺嘴對著人,不要用筷子敲碗,不要把筷子豎著插在碗中,也不要橫著放在碗前。

10.喝湯或者吃湯汁過多的水果時,要提前準備好紙巾,防止汁水灑得到處都是。

11.吃飯的時候,若要咳嗽或打噴嚏,不要對著別人,可以選擇迴轉身體、低頭或用餐巾紙遮擋等方法。

12.用餐結束後,可以用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如有特殊情況要提前離開,要告知大人。

在培養孩子用餐禮儀的時候,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這三點:

吃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要讓孩子明白,吃飯時不能抱著嬉戲玩鬧的心態,與吃飯無關的行為要儘量避免。例如不能邊玩玩具邊吃飯,或者邊看手機邊吃飯,不能把餐桌當遊樂場,在椅子上蹦來跳去。

吃飯時應該抱有感恩之心

這裡的感恩,包括對食物的感恩和對做食物的人的感恩。對於食物的感恩體現在不浪費,比如不因為貪圖過多的食物而過量取食。對於做食物的人的感恩則在於,去別人家做客時,要等著做飯的人坐到餐桌前一起就餐,並能夠發自內心地表達感謝。

做到心中有他人

用餐中,常常有很多隻顧自己的表現,比如將自己喜愛的菜放在自己面前;在菜中翻來覆去地挑,只挑自己愛吃的,搞得別人都沒興趣再夾菜了。這樣的行為無疑會令人不快。做到心中有他人,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共情,問一問他:如果別人這樣做,你什麼感受?推己及人,讓孩子懂得,遵守餐桌禮儀,不僅是自身素質的體現,也是一種利他行為。

那麼如何做到讓孩子真正接納餐桌禮儀,並把它當成一件平常的事去踐行,而非覺得是束縛?這就要靠爸爸媽媽平時在餐桌上的言傳身教了!

有位媽媽講了一件事,她女兒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有個壞習慣讓她很頭疼——跟親朋好友聚餐時,女兒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會毫不猶豫挪到自己面前。這位媽媽在反省中,發現是她平常錯誤的示範導致的,因為她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孩子喜歡吃的菜擺在孩子面前,還對孩子爸爸強調:這是女兒最喜歡吃的!時間一長,女兒就認為自己喜歡吃的菜就必須放在自己面前。

後來,這位媽媽改變了策略,不再這樣做。當女兒想把菜端到自己面前時,媽媽會制止,告訴她:爸爸媽媽也喜歡吃這道菜哦!慢慢地,女兒改掉了這個壞毛病。

餐桌禮儀其實就是一種習慣,要養成好的習慣可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或者你口頭交代幾句,孩子就會做到,這需要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朋友般的友善提醒,在培養孩子文明禮儀這件事上,家長切忌太嚴厲或太囉嗦,點到為止,以身作則,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本文參考:

《婚姻與家庭·家庭教育版》2019年11期《餐桌的禮儀有多重要》作者劉璐

相關焦點

  • 親子┆ 春節聚餐,這些餐桌禮儀孩子必須要知道!
    春節到啦,燉年肉、燒只雞,您是不是已經開始帶著孩子大快朵頤了呢?過年走親訪友,免不了要團聚吃飯,可是熊孩子的餐桌禮儀實在拿不出手,該怎麼辦?  其實,餐桌上的點滴細節,也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好時機!  2.請長輩先入座,讓長輩先吃  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平時就要做好示範,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  《大學》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做人要明白先後次第,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晚輩不應自顧自地先吃起來。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孩子應雙手把碗接過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 深度|一餐飯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
    去年他跟著媽媽到長沙玩,我盡地主之誼請她們吃飯。孩子很乖巧,一副斯斯文文的感覺。席間上菜有點慢,我怕孩子覺得無聊,便建議他去餐廳裡的孩子遊樂區玩一下。沒想到孩子說:「沒關係,阿姨。我還是等吃完飯再去吧。」同學跟我解釋道:我一直有要求他沒有吃完飯不能離開餐桌。我不禁感慨:「你兒子被你教育得真好啊。我剛才就發現了,他會等著大人們都動筷子了才開始自己吃東西。
  • 寶寶不同時期應學會的「日常禮儀」,你教會他了嗎?寶媽重視起來
    關於日常禮儀對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對於不同時期的孩子,應該如何培養他們的日常禮儀,家長們應該做一下深入的了解,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日常禮儀,對孩子今後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什麼是禮儀?而培養孩子的日常禮儀能夠讓孩子從小學會尊重他人、真誠待人,能夠讓孩子在長大之後,不隨波逐流,有自己的堅持。家長除了看到培養孩子學習日常禮儀的原因之外,還需要明白,培養孩子學習日常禮儀,還會對他們的性格造成影響。
  • 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人們對傳統的一些禮儀、習慣等,都遵循的非常好。例如家長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已經被父母們教爛了。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孩子在學習這些知識,禮儀和思想時,是否真的能夠領悟到呢?會分享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謙讓的美德多麼偉大,他們只是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敢拒絕,不敢自私罷了。
  • 餐桌禮儀:吃飯的時候不可以說話?No,巴學園校長這樣教導孩子們
    「所以某天起,校長提議吃午飯的時候,每天由一個人到人群中央,隨便說說想說的話,不一定非得要講的多好。校長想的是從小時就開始訓練孩子們的表達能力,讓孩子們慢慢嚼飯的過程中聽聽別人怎麼說。而我們通常教導孩子們的餐桌禮儀:慢慢嚼,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嘴巴裡有東西時不要與人說話。
  • 培養孩子餐桌禮儀,會十分受用!
    禮儀通常是一種行為習慣,是我們在家庭中習得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中,慢慢加深鞏固,所以需要從小培養。一個孩子是否有禮貌可以從許多方面判斷出來,說話顯教養,儀態顯教養,甚至從孩子在餐桌上的禮儀都可看出家教。 餐桌上,一些中國傳統禮儀已經漸漸消失了。
  • 餐桌禮儀不能缺少
    一個好的餐桌禮儀不僅是個人素養的體現,也是一個家庭的體現,在富裕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在餐桌禮儀方面往往不用別人教,就能夠學得很好,而且在富裕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不用別人教,就能夠自動學會一些技能。長大之後,在為人處世和為人相處的時候,更能夠遊刃有餘,更能夠輕鬆做到,所以在餐桌當中,餐桌禮儀一定不能缺少,那麼在家庭聚餐中有哪些特殊的講究呢?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出現這幾種表現,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孩子的行為往往反映出了家庭的教育水平,餐桌禮儀更是如此。今天奶奶用盤子餵孩子,明天他們就會覺得在晚宴上,用臉盆吃飯的行為也很正常。因此,若是孩子有這些飲食表現,長大後會影響人際關係,主動性也會變低,家長需要多注意,引導他們改正吃飯時會出現這幾種表現,家長需要多注意,及時要求孩子改正:1、喜歡在菜裡挑挑揀揀。
  • 家長陪孩子學英語之some/any的用法區別(建議收藏)
    (建議收藏)(建議收藏)(建議收藏)(建議收藏)(建議收藏)
  • 「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當讓這種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的觀念體現在餐桌禮儀中,如果孩子不懂得就會容易隨便亂坐,這很容易被認為是不尊重他人,不關愛長者等等。尊老愛幼、禮貌待人是每個人都應當做到的,也是孩子最基本的禮儀,父母們可以將這些禮儀都融進餐桌裡。
  • 春節文明禮儀
    無論做主人還是客人,都應該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才受歡迎,春節期間,可以來一個「文明禮儀強化培訓」。  首先,要教會孩子怎樣稱呼。  還可以教會孩子餐桌上的禮儀。春節在飯桌上聚會肯定不少,應該講究餐桌文化,好吃的東西不能自己一個人吃,要留給別人吃;取菜時,儘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要「飛龍過海」;看準哪塊就夾它,不要翻來覆去地挑,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夾帶湯汁的肉菜時,更要小心夾,以免濺髒了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吃完飯後放下碗要有禮貌地對還沒吃完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 【反浪費 大家談】爺爺奶奶的餐桌禮儀
    □ 李兆豐爺爺奶奶是地道的農民,他們的餐桌禮儀就是絕對不許浪費。小時候,我要是不小心掉了飯粒在桌上,爺爺奶奶會撿起來吃掉。我嫌桌子髒,他們說天天都抹,不髒,掉飯粒臉上會長麻子,還會被雷公劈。飯菜吃不完,也不許倒,倒了會被雷公劈。隨著年齡增長,我不再害怕這句警告了。
  • 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值得各位家長們借鑑
    撒謊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過程,家長們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責罵,讓孩子知道撒謊是不對的,只有誠信待人,你才能得到尊重。5、教會孩子不偷也不搶孩子們總會有攀比心,人人都想要第一或者取得好東西,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就要教育孩子不能偷更不能搶,只有自己努力掙來的,你用的才會舒心,這才是你最寶貴的財富。
  • 冬天帶孩子出門遊玩,要做好哪些準備?這份攻略建議提前收藏
    轉眼間來到了2020年最後一個月,離新年越來越近了,很多人忙碌了一年,想趁著假期時間帶著孩子出門遊玩,自己能夠放鬆放鬆,孩子也會很開心。但是冬天帶孩子出門遊玩,有非常多的注意事項,有些準備也要提前做好,不然很有可能會發生意外情況,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份遊玩攻略。
  • 非常實用,建議家長為孩子收藏
    非常實用,建議家長為孩子收藏在小學階段是我們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們主要的學習任務就是將我們小學中的生字詞掌握好,尤其是生字這塊的一個學習,是我們學好語文基礎中的基礎,只有掌握好了生字詞,我們才能學好語文這門學科。
  • 餐桌禮儀都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顧名思義,餐桌禮儀就是指在吃飯用餐時在餐桌上的禮儀常識,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早已形成了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根據記載中有: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於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
  • 名校教師推薦:小學生寒假作息時間表,建議家長收藏
    到了開學的前幾天,一般孩子開始瘋狂趕作業,家長開始不斷鞭策孩子:馬上要開學了,知道著急了吧?趕作業的滋味不好受吧?趕緊做完!在家長由溺愛、放縱——鞭策、打罵這一系列的節奏中一般孩子的寒假生活匆匆忙忙就結束了。
  • 家長:老師請多關照,這句話真沒用,不如提前做好這些準備
    現如今孩子都是在家長呵護下長大,將他們送到幼兒園中,家長的內心充滿著無盡的焦慮,害怕他們在幼兒園吃不飽\受欺負,整天一顆心都提在嗓子眼,所以在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大多數家長說的一句話是:請老師多關照。相信這句話一定戳中了很多家長的心,其實,在孩子入園時,老師聽到這句話時內心時,是非常反感的。一旦家長說這些話,說明孩子身上一定有這些特點,不僅在學習上需要老師花費更多的時間,他們往往並沒有任何的獨立能力,這才是最讓老師頭疼的。
  • 什麼是禮儀?故事告訴你
    那,什麼是禮儀呢?請先聽我講一個故事。帶孩子們去蒙古夏令營的時候,和九個孩子一起午餐。吃了一會,我發現餐桌上的轉盤轉不動了,這是怎麼回事?抬起頭,我發現一個六年級的男生,一手按住轉盤,一手接連不斷地夾一道菜。這是什麼美味佳餚嗎?也不是,就是一盤火腿炒黃瓜。這名男生,只夾火腿腸,不夾黃瓜。於是,我就一直看著這名男生,其它同學,也開始對他行「注目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