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海再戰IPO:業務長期依賴上汽集團,依然面臨租賃風險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金色光

西上海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西上海)主營業務是為汽車行業提供綜合物流服務,以及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的主要客戶為國內汽車生產廠商及其下屬企業。目前,公司正在衝刺IPO。

業績增速放緩,業務長期依賴上汽集團

西上海由西上海集團的汽車物流業務分拆而成,西上海集團旗下的上海西上海集團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設立時其業務包括汽車物流、汽車服務、汽車銷售、房產置業、投資發展、都市產業、民生服務等七大領域。

2007年起,西上海與西上海集團之間經歷了多次資產轉讓和受讓。到2016年西上海首次申報IPO,西上海與西上海集團之間的資產轉讓和受讓才基本結束。為了規避同業競爭,西上海集團放棄了一些資產的參股股份。截至招股書申報日,西上海擁有5家子公司及3家分公司,公司主要形成了汽車物流與零部件製造兩大業務。

業績方面,報告期2017年-2019年,西上海分別實現營收12.87億元、12.80億元、12.23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659.47萬元、9244.68萬元、9546.96萬元。2018年和2019年西上海汽車的營收同比增幅為-0.54%、-4.47%,持續下滑,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幅為6.76%、3.27%。2019年該公司業績增速明顯放緩。

進一步分析發現,2017年-2019年,上汽集團為西上海提供了66.40%、70.62%和71.27%的主營收入。其中,2019年上汽集團為西上海貢獻了50.79%的汽車物流服務收入;西上海生產的汽車內飾等零部件,2019年88.51%的銷售額由上汽集團提供。公司在業務方面對上汽集團已經形成依賴。

汽車物流業務是西上海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上所述,該業務一半以上來自上汽集團。然而,上汽集團子公司安吉汽車物流是國內最大的汽車物流公司,與公司汽車物流業務有重疊,未來西上海與上汽集團的合作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可能也要先打上一個問號。

此外,應收方面,公司在與汽車製造商的價格談判中不佔優勢,且大型汽車製造商通常會拖延付款,這使公司帳上形成大量的應收帳款,2017年到2019年,公司應收帳款分別為3.72億元、3.58億元、4.08億元,佔公司當期資產總額的比率分別為33.39%、32.56%、36.40%。截止2019年年末,西上海的短期借款8000萬元,應付票據2387.13萬元,應付帳款29986.33萬元,三者合計超4億元,而公司的貨幣資金和應收票據的總額只有3.06億元,並不能完全覆蓋流動負債,債務壓力也不小。

行業不景氣,未來發展或堪憂

西上海在招股書中稱,中國汽車行業仍有廣闊的前景,給出的理由是我國每千人汽車保有量距離發達國家保有量水平還有比較大的差距,2018年我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是170輛,美國是在800輛左右,歐洲、日本在500-600輛左右。

但是考慮到中國人口基數以及城市規劃、交通與西方國家巨大的差異,上述理由可能有些偏差。

而且,汽車物流依託汽車行業發展,汽車物流企業的收入增速波動情況與汽車生產量(銷量)增速基本同步。汽車行業是個強周期行業,年銷量波動很大。另一方面,我國的汽車行業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各大一線城市汽車保有量逐漸接近其交通系統承載能力上限。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部分城市出臺限購汽車政策。汽車限購政策的出臺對汽車產業發展有一定影響。自2017年國內乘用車創下2474萬輛銷量頂峰後,國內乘用車銷量在隨後兩年連續下滑。2019年,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為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5%和8.2%。對於西上海來說,這些行業風險也不容忽視。

此外,除汽車物流業務外,2017-2019年,公司汽車零部件業務的產能利用率呈現逐年大幅下滑的態勢。其中包覆件的產能利用率從2017年的78.15%下滑到2019年的59.02%,而塗裝件的產能利用率則從118.09%下降到32.36%,西上海的零部件業務生產線的利用率已經非常低下。

4年後再戰IPO,租賃風險依然存在

公司並不是第一次衝刺IPO。2016年首次遞交招股書後,西上海火速撤回,背後原因或與公司實控人曹抗美被涉及到受賄貪汙案件有關。根據招股書披露,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曹抗美曾於2011年至2016年期間向原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李耀新提供資金共計817萬元。

與前一次IPO相比,兩次次募資項目的也存在一些差異。前次IPO中的募投項目「乘用車立體智能分撥中心(立體庫)擴建項目」(下簡稱「立體庫項目」),到了2020年目變為西上海IPO唯一募投項目,擬以募集資金投入49811萬元。前次IPO中,汽車零部件集散裝配中心新建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項目已經消失不見。

此外,西上海本次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存在租賃物業風險,該「租賃物業風險」的源頭,來自「西上海集團電器城有限公司」(公司簡稱「電器城」)。

從名稱上看,電器城似乎屬於西上海集團,實際上雙方並無關聯關係。招股書顯示,公司自2012年起向電器城租賃了面積為147034平方米土地,用於開展整車倉儲及運營業務,但電器城不顧合同的續籤約定,要求西上海在三個月內(2020年3月)無條件搬離該等場地。

其實,西上海被房東驅逐的情況在再前次IPO時就已披露。早在2016年的招股書中也曾表示,「公司預計該處整車倉儲場地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但與上海西上海集團電器城有限公司的租賃合同一年一籤,目前所籤訂的租賃合同到期日為2017年…,租賃雙方若對租賃條件無異議,可續籤租賃合同;儘管有前述約定,公司在租賃期限內自接到上海西上海集團電器城有限公司搬遷通知三個月內無條件搬離該等場地。」

公司的重要業務整車倉儲及運營,就建立在這一租賃地產上,因此該風險不容忽視。

相關焦點

  • 西上海上交所上市:市值31億 業績高度依賴上汽
    西上海開盤價為19.36元,收盤價為23.23元,收盤價較發行價上漲44.02%;以收盤價計算,西上海市值為30.97億元。營收高度依賴上汽西上海主營業務為汽車物流及汽車零部件製造、銷售業務。公司位於上海市嘉定區。
  • 研究|西上海:供應商實控人來自大客戶體系 撞號共用住所問題考驗...
    與重慶澤諾之間頗有「隱秘關係」,當屬其身後母公司西上海的大客戶。報告期內,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子公司同時為西上海的汽車物流業務第一大客戶及零部件製造業務第一大客戶。2017-2019年,西上海對上汽集團子公司的汽車物流業務銷售額分別為2.91億元、3.22億元、2.77億元;同期,西上海對上汽集團子公司的零部件製造業務銷售額分別為5.42億元、5.5億元、5.73億元。
  • 愛建集團:華瑞租賃開展飛機租賃業務暨關聯交易公告
    愛建集團:華瑞租賃開展飛機租賃業務暨關聯交易公告 時間:2020年03月24日 16:56:24&nbsp中財網 原標題:愛建集團:關於華瑞租賃開展飛機租賃業務暨關聯交易公告交易簡要內容: 2019年3月28日、4月19日,上海愛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建集團」、「公司」或「本公司」)分別召開七屆32次董事會議,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於愛建集團及控股子公司2019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計的議案》,同意上海華瑞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瑞租賃」)與上海
  • 西上海汽車寄生上汽營收下滑 虛假採購股權轉讓價差大實控人行賄
    西上海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為汽車行業提供綜合物流服務,以及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該公司將於8月27日接受發審會審核,公司在營業收入對上汽集團存在較大的依賴性,結合國內汽車市場不景氣,2018年、2019年出現大幅下滑的情況之下,公司營業收入一蹶不振持續下滑,此時衝擊IPO或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 西上海存貨數據披露造假收入三連降,實控人曾涉嫌行賄 817 萬元
    但在 2007 年被委於重任,西上海集團決定將下屬汽車物流和零部件製造相關業務和資產整合至公司從而實現上市。2007 年起,西上海有限(公司前身)開始進行資產重組,陸續收購上海廣安 100%股權、煙臺西上海50%股權、蕪湖西上海100%股權、上海廣奔60% 股權、上海延鑫汽配 70%股權、上海桑發汽配100%股權和煙臺通鑫35%股權,形成汽車物流及汽車零部件製造兩大主營業務。
  • 神州租車再現新買家,上汽集團半路殺出
    神州租車新買家現身上汽集團此次是動真格的。據公告信息顯示,上汽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香港」)與神州優車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UCAR Limited、 UCAR Service Limited、 UCAR Technology Inc.
  • 西上海朱燕陽:在融合中找到發展空間
    西上海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上海)董事長朱燕陽如是說。  西上海誕生於2002年,依託國內汽車產業重鎮安亭的地理位置優勢及豐富的產業資源優勢,以「服務上汽、配套大眾」為目標,積極投身我國汽車產業大發展的熱潮。伴隨著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西上海業務布局由上海逐步擴展至數個省份,業務領域也從單一產品(服務)業務,向汽車產業全供應鏈發展。
  • 兩大業務均衡發展,獨立三方汽車服務供應商——西上海A股登陸
    12月15日,以汽車物流服務及零部件倉儲等為核心業務的汽車服務供應商——西上海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A股市場。本次首發,公司以16.13元每股的價格,共計發行3334萬股。上市當日,西上海股價漲幅達到44.02%,首秀表現亮眼。
  • 上海德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集團)上市主要存在風險分析
    中商產業研究院商情報網訊:上海德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據了解,上海德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定位、設計、改造、招商和運營管理。
  • 營收高度依賴阿迪耐克經營風險遭質疑
    同時,過度依賴單一品牌也給滔博運動帶來潛在的經營風險。昔日「鞋王」百麗想要重現輝煌仍面臨不小的挑戰。門店租賃成本大增可以說,滔博運動最大的亮點便是遍布全國的8000餘家直營門店,尤其是在零售行業大舉關閉實體店、轉型新零售和布局電商渠道的大背景下。
  • 西上海什麼時候上市 發行價格預估為16.13元
    據最新消息顯示,西上海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將於12月2日開啟新股申購,股票簡稱為西上海,申購代碼為707151,股票代碼為605151,發行價格預估為16.13元。那麼,西上海什麼時候上市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吧。
  • 西上海:重點突出四大業態 成為國內優秀汽車服務供應商
    西上海成立於2002年,歷經十幾年發展,形成了汽車行業綜合物流服務和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兩大主營的業務格局。公司所提供的服務或產品主要直接或間接覆蓋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廣汽本田、廣汽菲克、東風日產、東風汽車(600006)、一汽大眾、吉利汽車、奇瑞汽車、江淮汽車(600418)、長安汽車等主流汽車品牌。
  • 滴滴的又一個挑戰者來了:上汽集團享道出行A輪融資3億元
    12月18日,上汽集團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正式宣布完成「全場景智慧出行綜合體」布局,全面覆蓋網約車業務、企業用車業務、個人租車業務和計程車業務,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出行解決方案。為更好地滿足用戶碎片化、多元化、個性化的出行需求,在上汽集團「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的新四化戰略引領下,享道出行充分發揮上汽集團品牌優勢,聚集優質資源,聯動多業務板塊,逐步完成「全場景智慧出行綜合體」平臺升級,升級後享道出行平臺將涵蓋四個主要業務:高品質專車服務平臺「享道專車」——為個人用戶提供安全合規、高效舒適的網約車品質出行服務;企業級出行服務運營商「享道租車」——為企業級用戶提供高效
  • 汽車板塊三巨頭:廣汽集團,上汽集團,一汽解放,誰更有潛力?
    ,廣汽集團,上汽集團,一汽解放誰有更有潛力,同時也歡迎說出你心目中的排序。 上汽集團,全名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7年,總部位於上海市,是由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發起,在上海汽車工業集團重組的基礎上,以上海汽車齒輪總廠為主體,採用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
  • 創業板迎最大IPO!東風集團過會 「嵐圖」實施風險等遭問詢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委會議還就部分問題提出問詢,包括東風集團合營、聯營企業的合作穩定性及「嵐圖」項目風險等。合營、聯營企業依賴度高據上市委11日發布的會議結果公告,東風集團兩項問題遭問詢。其一是報告期內,東風集團對合營、聯營企業的投資收益是其營業利潤的重要來源且依賴度較高。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東風集團重要合聯營企業包括合營企業東風有限、東風本田汽車、神龍汽車及聯營企業PSA、東風日產金融。
  • HM進軍服裝租賃市場,聯手中國時尚租賃平臺衣二三開展服裝租賃業務
    根據瑞典時尚集團H&M官方消息,H&M集團旗下創新實驗室將和中國時尚租賃平臺衣二三以及時尚品牌COS聯手,在中國測試服裝租賃業務,測試時間為3個月。服裝租賃服務是H&M探索循環商業模式的一次嘗試。據美國二手衣物寄售平臺Thredup 2019年的報告,服裝租賃業務將在未來十年內佔據整個零售市場的2%。
  • 科技賦能租賃 區塊鏈應用嶄露頭角
    8月20日,上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安吉租賃有限公司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了「安吉租賃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二期資產支持票據(ABN)」,發行總額為12.27億元,其中優先A檔評級AAA,發行規模11.04億元;優先B檔信用評級AAA,發行規模0.2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為銀行間市場首單「區塊鏈」融資租賃資產支持票據。
  • 從分時租賃到全時租賃 看EVCARD的升級之路
    上汽集團旗下EVCARD分時租車自2016年在上海成立以來,以「解決城市短途出行」為目標,首創「一點借N點還」運營模式,引領中國汽車租賃行業步入了共享時代。今年,EVCARD分時租車更是突飛猛進,APP 4.0版本的煥新升級,8大功能及服務變革,再樹行業新標。
  • 上坤集團:小家碧玉初長成|穿透IPO
    2009年末,剛過而立之年的朱靜放棄其在建業地產打拼7年才換來的集團副總裁職位,隻身來到上海,於2010年初創立上坤集團。上海寶山1919項目,是這家公司成立後拿到的第一個項目,並非地產開發,而是老舊廠房改造。
  • 今年租賃行業...
    上海一家租賃公司業務負責人稱,「渤海租賃半年報尚未出爐,分析其經營情況要看是經營性虧損還是股東海航集團的經營狀況和業務調整有關。」  據記者了解,海航集團自2017年末爆發流動性風險,雖「自救」但未能徹底化解風險。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流動性風險有加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