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肖申克的救贖》:真實的美國監獄,比你想的更殘酷

2020-12-16 精讀君

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376/10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515天

1994年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長期霸佔IMDb和豆瓣電影TOP250的榜首,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

這是一部監獄片,更是一部成長電影。主人公安迪在30多歲時含冤入獄,他要面臨的是如何在充滿暴力、虐待、性侵、腐敗的監獄中實現「自我重生」。

安迪入獄後的第一夜,有個膽小的胖子哭喊得大聲了一點,就被獄警給幹掉了,無人需要為此負責。

在肖申克監獄中有成熟的商業物流體系,只要你有煙,你就可以買到很多東西,哪怕是違禁品。電影中的旁白者瑞德,就在這套商業體系裡混得如魚得水。

監獄 「三姐妹」時刻惦記著安迪,安迪不得不時刻防範著「三姐妹」的性侵。監獄管理者對性侵也是置之不理。典獄長甚至在安迪試圖證明自己清白的時候,將安迪送到同性戀犯人群中。

這就是肖申克監獄的殘酷、管理不到位、腐敗的生態系統。

那麼現實中的美國監獄,是不是真的就像電影講述的這般暗黑呢?

《美國監獄》這本書就能夠告訴你這個答案。本書是美國國家雜誌獎得主肖恩·鮑爾的非虛構力作。

本書主要分為兩條主線,一條是作者在韋恩監獄所經歷的精彩臥底獄警故事,另一條是作者對美國兩百餘年暗黑監禁史的回顧與梳理。

01

精彩的臥底獄警故事

2009年作者肖恩·鮑爾曾經因靠近伊朗邊境,而被關押在伊朗監獄26個月。這段時光是他記憶中難以撫平的創傷。

事後鮑爾想要了解懲教行業的內部運行情況,但通常情況下記者對監獄的調查會受到重重限制,因此萌生了臥底獄警的念頭。

2014年,鮑爾在網上填寫了CCA(美國懲教公司)招聘平臺的調查問卷後,CCA的幾家監獄都伸出了橄欖枝,他最終選定了韋恩監獄。

鮑爾在入職前,接受了韋恩監獄教官的一些常見情況的處理方法:

「要是有犯人打我,我會立刻還擊,我才不管什麼攝像頭。如果有犯人衝我吐口水,我就讓他一天都不好過。」「發生任何衝突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叫後援,千萬不要和任何人單打獨鬥。就叫我,我會幫你,咱倆把他打得屁滾尿流。在打犯人的時候要確保銬住犯人的手,讓他無法還擊。」「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立場一致,即使錯誤全在你,在現場我還是會站在你這邊。」「如果犯人互毆 ,就讓他們打吧。我不建議你阻止打架,你們掙錢又不多,最重要的是每天能夠平平安安回家。」

正式上崗後,他在監獄裡發現了醫療資源短缺、暴力、虐待、性侵、腐敗等諸多亂象。

1、CCA為了盈利只有最基本的人員配置,犯人們時常得不到醫療救護

犯人羅伯特·斯考特入獄已經12年,剛來監獄的時候,他還能走路,手指還健全。後來腿、手指傷痕累累,腫痛流膿。

去醫務室也得不到應有的救護,書面請求去醫院總是遭到拒絕。直到腿被截肢,他們都沒有向羅伯特·斯考特道歉。

2、家裡沒錢的犯人在監獄中必須學會賺外快,否則難以生存下去。

考納·斯通是一個37歲的黑人,他幫人跑腿,犯人們就給他一些煙、咖啡和麵條之類的東西。

他很清楚監獄裡凡事都是有條件的,有些人饋贈給他人一些東西,看似是小禮物,實則是人情,接受者若是沒錢交換的話,就只能出賣身體。

3、韋恩監獄中時常都有偷工減料的事情發生。

通常可容納352人的監區只有2名獄警和1名中心區工作人員;

中心區管理員應該如實記錄自己所巡查監區的情況,但他們並沒有巡查,只是隨意做個記錄;

為彌補人手不足,公司要求獄警加班。有時候獄警連續工作42個小時,連個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4、監獄中時常發生暴力虐待事件。

一個叫達米安的犯人上吊自殺了。作者翻閱達米安的遺物時,發現一份文件記錄著:2014年的一天,兩個警衛突然搖醒他,把他拖下床,並有手銬銬住他,讓他光著身子站在走廊上,還不斷把他往牆上撞。

5、CCA一直費勁心思減少醫保支出。

CCA不接受任何年齡超過65歲、有精神健康問題或愛滋病等嚴重疾病的犯人。一些醫生曾因醫療不當被起訴,有些因此受到紀律處分,甚至被吊銷執照,但監獄還是聘用了他們。

6、犯人的活動總是被取消或者推遲。

因為監獄人手不足,犯人本可以去圖書館、參加普通同等學力課程、職業培訓或藥物濫用互助小組、去小賣部等活動,但常常要麼被取消,要麼推遲到很晚。

7、監獄裡的性侵犯。

全國範圍內,多達9%的男性犯人曾在監獄裡受到性侵犯。在2014財年,韋恩監獄報告了大約550起性犯罪。

監獄裡,超過三分之一的同性戀犯人和近三分之二的變性犯人遭過性侵犯。

四個月之後,作者決定停止這一切,這段時間已經足夠讓他了解美國私營監獄的內部運行情況。同時,作者還查閱了大量美國監獄資料,了解美國監獄史。

02

美國兩百餘年暗黑監禁史

1、從犯人身上獲取利益

美國私營監獄歷史久遠,可以上溯到獨立戰爭時期。

在19世紀,不論是州立監獄還是私有監獄,都把利潤放在首位,而鮮少關注犯人的教化。

最常見的就是政府將犯人租賃給修水壩、修鐵路公司或者是種植園主。監獄勞動能夠幫助政府、種植園、企業從犯人獲取利益,促進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2、租賃犯人背後的利益驅動

犯人的勞工費用只及正常工人工資的1/20,犯人工作時間長,工作效率比自由勞工高出30%,而且犯人能夠從事普通勞動力都不願意做的最危險、最艱苦的工作。

1886年美國的勞工局報告指出,實施犯人租賃以來的平均收益,是監獄運營成本的4倍。租賃犯人是州政府賺錢的重要手段。

3、犯人惡劣的勞作環境

租賃犯人的記錄裡寫道:

「這些犯人往往面黃肌瘦,憔悴不堪,滿身汙穢,衣衫襤褸。他們在一家鐵路公司幹活,鐵路公司既不提供食物也不提供住所。犯人只能就地取材,搭半遮的泥棚。為了弄口吃的,只能趁著勞動間隙,挖樹根或者從棕櫚樹上找些果實。」

4、犯人遭受的刑罰

對於不聽話或者偷懶等犯人,管理者會對這些犯人實行酷刑。

吊刑:用繩子綁住犯人的大拇指,然後把繩子掛在樹上,犯人不得不腳離地面懸空吊幾個小時。

水刑:用皮帶綁住犯人,將一根水管插入他的嘴裡,水流灌入後犯人的肚子會不斷膨脹,直到壓力衝擊心臟,犯人在這一過程中會感到瀕臨死亡的恐懼。

汗刑:把犯人關進狹小的「汗箱」中,在鼻子位置留一個小口,然後把汗箱放到炙熱的太陽下,箱內的溫度極高,以至於箱內犯人的身體會開始膨脹甚至流血。

5、超高的死亡率

根據報導,當時在美國中西部沒有向外租賃犯人的6個監獄,死亡率為1%,而存在犯人租賃的監獄死亡率接近20%。

6、租賃犯人制度的瓦解

犯人租賃和州立種植園並存多年,但是租賃已不像之前獲利豐厚。因為過去是一家公司壟斷,現在則由多家公司競標,承包商的出價漸漸接近自由勞力的費用。

當租賃犯人的費用達到使用自由勞工的費用水平後,犯人租賃就壽終正寢。

7、後續發展

租賃犯人制度被取締後,各州沒有了租賃費,為了節省開始實行「受託警衛」制度。

受託警衛一般由喜歡攻擊他人的重罪犯人擔當。同時,在廢除犯人租賃之後,犯人的境況並沒有太多變化,依舊是吃不飽、穿不暖,幹活稍慢,看守隨時開始毆打他們。

03

結語

肖恩·鮑爾一方面在書中深刻的揭露了美國私營監獄暴力、虐待、性侵、腐敗等諸多亂象,尤其是對私營監獄為了牟利不擇手段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另一方面,他在書中穿插了對美國暗黑監獄史的回顧與梳理。正如書中前言所述,

本書是對美國私營監獄系統,及其背後強大助推力的有力控訴,同時也是對美國當前最黑暗和最深遠的困境的可怕一瞥。

還記得2013年的電影《素媛》嗎?該片根據韓國真實案件改編而成,主要講述了一個未成年少女在遭遇性侵後,如何走出心靈的陰影和家人如何面對生活的故事。

根據相關新聞報導,原案件被披露後,引起韓國全國民一片譁然,民眾多次遊行抗議,迫使時任韓國總統的李明博出面向全國民道歉,並很快修改了和強姦尤其是強姦幼女的法律法案。

我想,同樣的道理,這也是《美國監獄》這本書存在的意義。

美國私營監獄裡存在的諸多亂象在某種程度上觸及了人的良心和道義的本質,我們不能因為這種現象在此前已經存在了很多很多年,就認為這種現象是合理的。

《美國監獄》這本書的出版,使我們向文明更近了一步,雖然是一小步,但總算邁出去了。

就像《素媛》改變了韓國法律那樣,我相信終有一天,不止美國監獄的問題,社會上其他亂象都會被發現、被改正。

作者:肖燕青,精讀讀友會會員。習慣性讀書,習慣性跑步,又很愛音樂的人。

相關焦點

  • 北活遊記|現實版的《肖申克的救贖》,丹麥監獄博物館驚魂遊
    你的影單裡肯定有過《越獄》,也肯定被《肖申克的救贖》中的情節深深吸引,那你想不想來一場以監獄為主題的4D升級版密室逃脫?肖生克的故事在丹麥也有上演:1949年的丹麥霍森斯監獄,犯人Lorentzen挖了一條長達18米的隧道逃出監獄並得到了自由,聽著是不是就很刺激?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今天,來與大家介紹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肖申克監獄,出身,所受教育,朋友的忠告勸導,家庭希望與個人慾望等等。肖申克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監獄麼?或許不是,就像布魯斯一樣,它成了我們生活的保護傘和指明燈。但這個保護傘和指明燈卻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可以真正讓我們過得有滋有味,而只是每天簡單的複製粘貼。生活僅僅停留在略微高於活著的層面上而已。
  • 從心理學、象徵意義、現實意義解讀《肖申克的救贖》的魅力
    而這句話也完全適用於另一部經典電影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肖生克的救贖》是一部成名已久且經久不衰的高分電影,它講述了一個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安迪因冤入獄,被判終生監禁。這兩部作品看似沒有什麼交集,一個是真實的人物經歷,一個是美國著名小說《四季奇譚》的改編版。但在我看來,弗蘭克爾和安迪雖然處於不同的時代,但他們卻有著高度相似的經歷,兩部作品中也有著很多共同之處。如果僅僅從故事內容來解讀此片,也許會過於局限,也很難詮釋出這部作品的真正魅力。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在大部分人看來,監獄和救贖,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我對其的理解是,監獄是黑暗的,讓人跌入塵埃;救贖是光明的,使人看到希望。《肖申克的救贖》,即黑暗中的光明,黑暗中的希望。
  • 推薦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
    這是一個發生在監獄裡的故事,但又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監獄比世界任何地方都現實與殘忍。法律和人民給予監獄希望,是一個希望窮兇惡極違法犯罪的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地方。人人常常覺得監獄能讓人改過自新,卻可能只對了一部分,有時候監獄讓人變得更不誠實,監獄讓人沒有了希望。
  • 現實版《肖申克的救贖》,曾因非人道條件被起訴!現變成旅遊勝地
    假如你曾看過俄亥俄州的老房子,也叫曼斯菲爾德,因為有一件令人心驚膽戰的似曾相識的事而震驚,那你不是唯一一個。假如你看過《肖申克的救贖》,你就會明白,這部電影中的很多場景都是在這座監獄裡拍攝的。這是一座建於1886年至1910年間的歷史悠久的俄亥俄州立監獄,直到1990年才被使用。因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而出名。古老的監獄建於19世紀後期,1990年停止運作,外牆大部分被拆除。大多數主要建築依然完好,隱約可見神秘的德國日耳曼城堡。
  • 《肖申克的救贖》深度分析人物背後的救贖——恐懼讓你淪為囚犯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埃德溫·金寫的一部中篇小說,自1982年首次出版後就奪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而根據這本書改編的電影也一直穩居豆瓣250top榜首。
  • 《肖申克的救贖》錘子的自我救贖
    大家好,我是老徐,我感覺到了一部經典勵志電影羅永浩的救贖,哦,不,是《肖申克的救贖》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劇情。故事發生在20世紀代,講述的是一個人如何在內用錘子完成自我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的同名小說以「自由、希望」為主題,影片通過監獄展現了個體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這是強制剝奪自由和高度重視紀律的特殊背景。影片的結尾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在奧斯卡的第67次開庭中,他與《阿甘正傳》大戰進行了300輪的較量,甚至最終與法院抗爭,但是,象徵著美國精神的《阿甘正傳》打敗了美國官僚黑暗的《肖申克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奧斯卡無緣的它憑什麼是豆瓣電影TOP250第一?
    一直認為生命中最美好的狀態就是」眼底有光,心中有愛,腳下有自由「,監獄之所以讓人覺得可怕,覺得是對錯誤的懲罰,大概就是這個地方能徹底的摧毀一個人眼底的希望之光,能讓人麻木到無法愛自己更別提愛別人,總是將人關在一個狹小的地方,讓自由被束縛。而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摧毀人的希望,將人變得「體制化」的可怕地方。
  • 以《肖申克的救贖》為例,看懂各個角色命運不同的原因及現實啟發
    比如,冒著被獄警懲罰的風險,安迪利用監獄的喇叭播放了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讓獄警、獄友都聽到了著動人的音樂。在這一刻,大家都是平等的,因為你聽到的音樂感染都是一樣的。實際上,安迪早就挖好了出逃的地道,卻沒有選擇馬上逃走。因為他想要幫助、拯救囚犯們的靈魂。從這個角度看,安迪在肖申克監獄裡面根本不是一個囚犯,而是一個救贖者。
  • 《肖申克的救贖》|小小監獄可困不住我
    文章內容《肖申克的救贖》節選Andy got interested in rocks. And the walls of his cell.我曾經試圖描述過,逐漸為監獄體制所制約是什麼樣的情況。起先,你無法忍受被四面牆困住的感覺,然後你逐漸可以忍受這種生活,進而接受這種生活……接下來,當你的身心都逐漸調整適應後,你甚至愛上這種生活了。
  • 一個好故事的完美範式,是《肖申克的救贖》成為不朽經典的要義
    觀眾更能了解瑞德的視角與立場,而不是主角安迪的。因為瑞德更加真實,也經受過現實的摧殘,他的觀念更符合大眾。所以在安迪最初進入監獄時,瑞德告誡他:「有希望才危險,希望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在這樣一個立場下,我們跟隨著瑞德的視角去解析故事——安迪可能也會像更多人一樣失去希望,從而墮落。
  • 強力推薦的十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肖申克的救贖整部電影將我們帶到1947年肖申克監獄,以名叫Red的囚犯用他的視角向我們敘述了一個殺害妻子的銀行家被判入獄的故事,是一個充滿自由,希望,救贖的故事。
  • 深渡|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屏幕前的你,好久不見,這裡是深渡專欄,小編同你邀約每周四晚,我們不見不散。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誕生於1994年,二十多年過去了,它仍然是豆瓣電影排行榜第一。今天就隨小編一起走進《肖申克的救贖》,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是什麼呢?
  • 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輸了奧斯卡,還能成為影迷心目中的第一?
    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評選,與《肖申克的救贖》同時提名的有《阿甘正傳》、《燃情歲月》、《生死時速》、《獅子王》、《小婦人》、《低俗小說》、《夜訪吸血鬼》、《籃球夢》、《變相怪傑》、《真實的謊言》、《烈日灼人》、《飲食男女》、《絕代妖姬》、《暴雨將至》等影片,《肖申克的救贖》7項提名顆粒無收,啥也沒得到。
  • 小說《肖申克的救贖》:人人都在談論救贖,我的目光卻在這座監獄
    這是一個關于越獄和救贖的小說,講述的是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妻子和情人被謀殺而被判處無期徒刑,在肖申克的監獄中飽受各種精神的凌辱和肉體的摧殘,監獄中的黑暗可怕到令人髮指,即使證明安迪無罪的真相即將大白,卻依然得不到昭雪。然而,頑強的安迪卻並未被多舛的命運毀掉,而是耐心地堅持,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花了20多年的努力,終於重獲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從四個角度告訴我們命運該可以這樣去改變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面對生命的無常,挫折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感覺命運是一座高山,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沒有勇氣邁出下一步,擔心出錯,擔心被恥笑,擔心失敗。每遇到這樣的時刻,《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其中的故事所傳遞的能量,讓我想到在命運面前,人要有堅定的信念,足夠的勇氣,便可以戰勝自己,完成自我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人物,承載著三種關於「自由」的定義
    瑞德的回答是: 「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那個年輕的,放下重罪的蠢孩子,我想和他談談,我想和他談談人生道理,告訴他是非善惡,但我不能,因為那個孩子早就已經不見了,只剩下這位耄耋老人孤身一人,我必須得接受現實,改過自新?都是胡說八道的,你繼續給表格蓋戳吧,年輕人,別浪費我時間了,跟你說實話吧,我才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