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秋,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發動成都起義失敗。主要領導楊維等六人被捕。四川同盟會便組織社會各界名流上成都街頭請願,要求放人。時任四川總督的趙爾豐親率一千清兵前往鎮壓。剛出府衙便與請願人群正面相遇。
走在請願隊伍最前面的是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只見他長鬚飄飄,精神鑺爍,步履輕快。趙爾豐驚得目瞪口呆,一千清兵全不敢動彈,紛紛退回府衙,關上大門。
成都人破天荒第一次發現,以劊子手屠夫著稱的清廷總督趙爾豐今天居然也有膽小如鼠的時候。是誰有如此威力讓趙爾豐立刻躲避?
原來,走在請願隊伍最前面的老者,正是蜀中名士伍肇齡。
伍肇齡(1829-1915) 四川邛州大邑縣出江錢家溝人。此人自幼便有蜀中神童之譽。十二歲考中秀才,清道光癸卯科進士,十八歲為翰林院編修。歷任朝廷科考主考官。就連趙爾豐初進京赴考也幸得伍翰林點中抬舉。所以朝廷凡科考出身的官員幾乎沒有不認識他們主考官伍肇齡的。光緒帝曾有「天子門生、門生天子」讚譽。於是蜀中文士紛紛拜謁於門下。朝野皆知伍先生是「天下翰林皆後輩,蜀子文士半門生」之文星泰鬥。也難怪趙爾豐不敢造次,望見伍先生也只好關門大吉。
伍肇齡先生不僅學問宏博精湛,其書法也十分了得。當年出江鐵索橋頭巖山上的「魚泉」二字,新都寶光寺匾額,成都望江樓的「井前亭」、「五雲館」等皆為其手書
伍肇齡詩文極佳,有《石堂詩抄》等10餘部著作傳世。在京時,曾以詩歌嘲諷那拉氏(慈禧名葉赫那拉氏):
「梧桐葉落西風送,一陣陣丹桂飄香海棠紅。是何人夜靜更深把瑤琴弄?卻原是雨打琶蕉令人恐。平沙落雁,古寺敲鐘。怕悽涼,悽涼更比相思重,怕相思,偏偏遇著相思夢。」
昔有名傳女校書,浣花筆色豔環區。至今井水供烹茗,留得甘香醒酒徒。
王雲館題詩云:元相曾遊井水濱,題詩遙憶蕙蘭芬。而今卻作非非想,樓閣玲瓏起五雲。
伍肇齡於1907年逝世,葬於成都鳳凰山。邛州人曾為其建「鄉賢祠」於白鶴山。
編輯執筆 駱德章
整理 孫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