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器。
注曰:器者,各周其用。至於君子,無所不施。
器,就是器皿。每一種器皿都一種用途,好比人學了一技之長,可以養家餬口。
但是作為孔聖人口中的君子不願意學一才一藝,認為那是小道。
子夏說,雖然是小道,但也很可觀。人活世上,掌握一項技能,不僅可以生存,學好了可以成名成家,夠可觀了。
但是子夏又說,追求技藝技能,會讓人拘泥於此,這是君子不做的。
舉一個例子說,現代社會人人都追求財富,沒錢的想有錢,有錢的想更有錢。
百萬富翁想成千萬富翁,千萬富翁想成億萬富翁,億萬富翁想成為首富,追求永無止境。
那君子追求什麼呢?君子追求的是道__大道之理。道是什麼呢?
孔子說,
吾道一以貫之。
孔子的學生曾子解釋說:忠恕而已。我覺得曾子的理解仍然是形而下的學問。
子貢也曾說過,夫子幾乎不談論本性與天道,所以弟子們不可得而聞也。
孔子的君子之道應該是形而上的學問,只是沒有談論罷了,也沒有辦法談論,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孔門弟子眾多,賢愚不等。
孔子的得意弟子顏回,可以做到三月不違仁,很不幸,短命死了。
其他弟子在仁與道方面比不上顏回。子貢說,顏回可以聞一知十,我比不了。孔子也說,我也比不了。
孔子對顏回評價很高。顏回死後,孔子痛哭不已。
那孔子評價子貢是怎麼說的呢?孔子說,子貢呀,你就是一件器具。子貢問是什麼器具?孔子說,是瑚璉。
瑚璉是一種珍貴的裝飾物,子貢當得起。
賜貨殖焉億則屢中,
意思是說會做生意,發了大財,積累了巨額財富,現代稱為大咖、大鱷。
但孔子認為子貢稱不上君子,因為'君子不器',而子貢只稱得上是一種器具。所以孔子的君子之道的層次是非常高,一般弟子都達不到。
那孔子之道與老子之道有什麼區別呢?
我覺得道體即本質,是沒有區別的,只不過老子的《道德經》上對道體談論比較多,如《道德經》上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而孔子避而不談,不能說孔子沒有達到這麼高的程度。
兩者在形而下方面有很大不同,孔子之道是入世的,而老子之道是出世的。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張仁政,而老子的政治思想是無為而治等等。
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古聖先賢千言萬論都勸人追求道,追求大道之理,而不是追求那小財小利,蠅營狗苟。
有人會說,我小道都追求不了,還追求大道呢?
的確是的,追求大道談何容易,追求小道也很不容易。作為普通人,每天都在為生計勞碌奔波。
但是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要志存高遠,要存這顆大道之心,如果條件不成熟,也不必付諸行動。
只需要存這顆心就行了,就好像種了一粒種子一樣,等時機成熟了,就會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