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君子不器

2020-12-05 一言書谷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是器物】

器物往往都是已經被確定了具體功能,什麼樣的器物做什麼用,都是固定的,這句話相當於是孔子對一個人能力的界定,要求君子不能只有單一能力,這裡的君子也泛指綜合能力強、明德知禮的人。春秋時期,沒有分科,尤其是讀書人,要求禮樂射御書數樣樣精通,孔子就是這樣的人。後來慢慢演變,到了宋元明清,成了考八股文,到如今我們的大學專業也越來越多樣化。

學科專業細分,在實踐工作中,我們大抵也都是只做「專事」,比如財務只負責記帳,更何況還細分了會計和出納。於此我想到了兩個理論,第一個是「T型人才」,說的是在紮實的各種基礎知識之上,還有一項專業深入的技能。如今社會分工,企業單位用人也都是這樣挑人才。值得注意的是,雖然「T型人才」理論強調那一豎,也就是專業技能,但前提還是要有一些其他技能的基礎。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上面的那一橫,這就容易出現被替代的風險。開了一輩子車被自動駕駛代替了,手工車銑被機械自動化代替了,如今客服也都被自動回復的機器人佔了一半市場,如此實例比比皆是。這是社會進步的趨勢,當然是好事,但該思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當原有的專業技能被替代的時候,我們還有其他能力支撐我們向前,司機失業也可以有其他選擇。

做到孔子口中的「不器」,樣樣精通有難度,但是可以先把自己打造成「π型人才」。「π型人才」是在「T型人才」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要求在第一個專業技能基礎上,去打造自己的第二專業能力,如此一來,就像兩條腿走路一樣,肯定更穩當。做會計將來很有可能被財稅軟體代替,如果我們抓緊時間學習掌握另一項專業技能,比如說練一手好字,屆時教人寫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π型人才」的理論上,還可以延伸,去練自己的第三、第四項專業技能,全職媽媽除了帶孩子,還可以研究營養學,還可以設計服裝,還可以寫小說,甚至可以研究飛行器。

除了練就本領,還需修德,因為孔子一直把德放在學之前,不能為了更好的生存,學習歪門邪道,或者學了一項技能卻又坑蒙拐騙,那還不如不學。除了不做單一的器物,也要做君子,人生的反脆弱抗風險能力才更強。

溫馨提示:點關注,不迷路

相關焦點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讀《論語》,可以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
    孔子倡導修身,主張道德的不斷自我完善,他提出的「仁」的學說,著眼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主張從我做起,推己及人,終身修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過則勿憚改」,從而逐漸地接近崇高,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是「器」?
    如「廟堂之器」,就是說這個人有高居廟堂的本事,如「器官」,就是指功能結構。一般來說,「器」除了在添加前綴的時候,指具體分類物品——如「金器」、「玉器」、「木器」等等,在文言文中其他時候都是指才具、功能。那麼「君子不器」,難道是說「君子不講究才能?」當然不是的。
  • 讀論語:裡仁第四·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說:君子要言語上遲鈍,行動上敏捷。】學而篇有類似話語,孔子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講學習不是為了耍嘴皮子,而是要用到實處做正道之事。孔子喜歡說話笨笨的人,似不能言,但這些人學問高,做事認真爽快,比如顏回、冉雍。孔子說什麼顏回就做什麼,有疑問也不頂嘴,因為顏回是「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要做到顏回這般並非易事,畢竟顏回是孔子公開表揚最多、從未批評的人,可以說是眾弟子中集大成者。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說:君子不追求吃得飽足,不追求住得舒適,做事勤勉爽快但說話謹慎,學習有道的人端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什麼時候去學?孔子用一句話來端正學習的態度,「正」就是匡正、端正的意思。並不是每天吃好喝好,住在好房子裡才去學習,學習是一種態度,不可為外物所困,不為時間限制。
  • 孔子從來避不談論政治,為什麼論語第二篇叫《為政》?另外有原因
    我想我們可能對孔子存在一些誤會。不過,時隔這麼久遠,現代人了解孔子都是通過很多有學問的人對孔子的著作理解注釋。有些誤會在所難免!電視劇《孔子》片段截圖可以說,跟朱熹對論語作註解是一樣的,如果我們以朱熹的註解為依據去理解孔子的論語,那麼或多或少,一定有一些朱熹他自己的主觀理解存在裡面。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夫子溫、良、恭、儉、讓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 「君子不器」需要具備什麼?
    《論語》第三篇是《八佾》。 八佾——「佾」與「儀」同音,用現代的名稱,可說它是「文化舞」,所以,這一篇重點強調和講解的都是圍繞著文化來的。 西周的時候,周天子之舞才能有八佾。八佾就是八個人一排,共有八排的團體舞蹈;諸侯之邦,六人一排,共六排,叫六佾。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獲罪於天,無所禱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孔子說:不對,得罪了老天爺,向誰祈禱都沒用。這裡賈讀gǔ,延伸一下,讀jià時通「價」,讀jiǎ時作姓氏,其他都讀gǔ。王孫賈是衛靈公的大臣,有人認為「王孫」是指周朝的王室子孫,這人就叫賈,有人認為這個人叫王孫賈,我取後者。
  • 君子不器,左右逢源
    君子和小人是《論語》中經常提到的兩種對立的人。孔子說:「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天生所有就是質,後天所修就是文,只有每天不斷反省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行為合乎仁道,也才能符合中庸之道;否則稍有偏差就會違反仁道的要求。
  • 君子不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君子不器,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出自: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君子不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君子不器(jūn zǐ bù qì)成語釋義: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 讀書改變未來,讀《樊登講論語》,體會不一樣的生活哲理
    知道自己知道,也知道自己不知道,虛懷若谷,大器方成。 04、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 看到這麼年輕的人捧著《論語》研讀,柳傳志就打趣問他:小夥子,你讀得懂嗎? 樊登一時語塞,竟不知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後來,他讀了一遍又一遍《論語》,加上自己的領會和思考,著有作品《樊登講論語》。 樊登說:「在此之前,從未想過《論語》是天下最厲害的治癒書。」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摘自:《論語·裡仁第四·第二十四章》 原文: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朱子解讀:行,去聲。謝氏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
  • 君子不器:君子不是東西?這句話應該如何正確理解?
    清朝的同治皇帝儘管早夭,其實還是挺聰明的,他為了逗老師笑,把這句話解釋成「君子不哭」。君子是男人,男人有淚不輕彈,所以叫「君子不哭」。這樣解釋有道理吧?火要是滅不掉,那只能哭了,同樣很有道理。有個教授在解釋「呂」這個詞的時候,說是兩張嘴巴在接吻。同學提問那「品」字算咋回事?另一個同學說「品」字還好解釋,「器」就很難解釋了:四張嘴巴和一條狗在幹什麼?嗯,關於這一點,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還真有解釋:「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口象徵器物的開口,狗是用來起警衛作用的。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繳如也,繹如也,以成。」起頭,音小節奏慢;繼續下去,和諧,清晰,交錯連貫,然後完成。】魯大師就是掌管音樂的官員,孔子精通六藝,而且喜歡唱歌,每天都很開心。對於音樂,我是文盲,也不會唱,算是真正的五音不全,但是依舊喜歡聽歌。音樂表達的是情感,人在修煉心性的同時,還得活出精彩,好好感知生活的細微幸福。
  • 孔子說的「君子不器」是何意?「器」有2種理解,2種人生態度
    文|顏小二述哲文 儒家《論語》裡面記錄了許多孔子的思想,並給後世帶來無盡啟發,而《論語》一書裡面,也記錄了諸多孔子對於「君子」的論述。「君子」在孔子看來是理想人格,亦是後世無數遵從儒家思想的文人雅士追求一生的目標。對於君子,孔子曾說「君子不器」。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夏問孝章」
    內心有真愛,其色怎麼看都是愛;若內心無愛,那他怎麼裝也裝不出來「愛」之色來。《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suì然見於面,盎àng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意思就是,內心是什麼樣,其四體(包括容顏)不用聽語言就明白,就會跟隨著真實的內心而做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