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是器物】
器物往往都是已經被確定了具體功能,什麼樣的器物做什麼用,都是固定的,這句話相當於是孔子對一個人能力的界定,要求君子不能只有單一能力,這裡的君子也泛指綜合能力強、明德知禮的人。春秋時期,沒有分科,尤其是讀書人,要求禮樂射御書數樣樣精通,孔子就是這樣的人。後來慢慢演變,到了宋元明清,成了考八股文,到如今我們的大學專業也越來越多樣化。
學科專業細分,在實踐工作中,我們大抵也都是只做「專事」,比如財務只負責記帳,更何況還細分了會計和出納。於此我想到了兩個理論,第一個是「T型人才」,說的是在紮實的各種基礎知識之上,還有一項專業深入的技能。如今社會分工,企業單位用人也都是這樣挑人才。值得注意的是,雖然「T型人才」理論強調那一豎,也就是專業技能,但前提還是要有一些其他技能的基礎。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上面的那一橫,這就容易出現被替代的風險。開了一輩子車被自動駕駛代替了,手工車銑被機械自動化代替了,如今客服也都被自動回復的機器人佔了一半市場,如此實例比比皆是。這是社會進步的趨勢,當然是好事,但該思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當原有的專業技能被替代的時候,我們還有其他能力支撐我們向前,司機失業也可以有其他選擇。
做到孔子口中的「不器」,樣樣精通有難度,但是可以先把自己打造成「π型人才」。「π型人才」是在「T型人才」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要求在第一個專業技能基礎上,去打造自己的第二專業能力,如此一來,就像兩條腿走路一樣,肯定更穩當。做會計將來很有可能被財稅軟體代替,如果我們抓緊時間學習掌握另一項專業技能,比如說練一手好字,屆時教人寫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π型人才」的理論上,還可以延伸,去練自己的第三、第四項專業技能,全職媽媽除了帶孩子,還可以研究營養學,還可以設計服裝,還可以寫小說,甚至可以研究飛行器。
除了練就本領,還需修德,因為孔子一直把德放在學之前,不能為了更好的生存,學習歪門邪道,或者學了一項技能卻又坑蒙拐騙,那還不如不學。除了不做單一的器物,也要做君子,人生的反脆弱抗風險能力才更強。
溫馨提示:點關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