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的「君子不器」是何意?「器」有2種理解,2種人生態度

2020-12-07 騰訊網

文|顏小二述哲文

儒家《論語》裡面記錄了許多孔子的思想,並給後世帶來無盡啟發,而《論語》一書裡面,也記錄了諸多孔子對於「君子」的論述。「君子」在孔子看來是理想人格,亦是後世無數遵從儒家思想的文人雅士追求一生的目標。對於君子,孔子曾說「君子不器」。

我們知道,「器」可理解為「器具」,每一樣「器具」,都有其用途。於此,淺層一些理解,這「君子不器」可能是在說,君子當全面發展,培養自己成為「全才」,而非專才。

如果覺得淺層理解不夠,我們可以結合老莊思想,深層次一些理解「君子不器」這句話。於此,這句話可能是在告誡世人,君子不會拘泥於「器具」的表象,而會透過表象,看到讓「器具」之所以是「器具」的那具有靈活性和原則性的「道」。

1、「君子不器」的直接解讀:比起專才,君子當成「全才」

其實,《論語》一書中,儒家孔子之「君子不器」,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想要理解到什麼層面,顏小二覺得就看我們對「器」這個字能解讀到什麼程度。

本文僅由顏小二述哲文獨家發布企鵝號

比較直接的解讀,在於將「器」理解為「器具」,繼而從每一種器具對應某種比較明顯的用途,以此抽象出「君子不器」這句話可能是儒家孔子在告誡後人,一個德行高尚的君子,要注意「全面發展」,將自己成為「全才」,而非「專才」。

專才只是某方面的「專家」,可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而全才可能就能達到「兼濟天下」的高度。

本文僅由顏小二述哲文獨家發布企鵝號

2、結合老莊思想的深層解讀:君子守的不是器,而是器之下的「道」

深層次的解讀,這裡結合老莊思想中的「道」、與「器」,來解讀「君子不器」。

我們知道,在道家思想體系裡面,萬事萬物的具體表現,是「道」作用於萬事萬物這個器上所展現出來的樣子。我們要把握的,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讓事物出現這個表象背後的「道」。

本文僅由顏小二述哲文獨家發布企鵝號

也就是說,我們要把握的,不是形而下之具體的器,而是形而上之抽象的「道」。「道」之所以難以把握,是因為它不是表象的存在,而且十分靈活。

而「君子不器」結合道家對「器」和「道」的解讀來看,可能更多是在強調,君子不應當被表面的具體現象所迷惑,做事也不應該只是做個樣子,要深層次抓住內在的「道」,把握其規律性和靈活性,而不是僵化固守形式。於此,「君子不器」可謂高明。

本文僅由顏小二述哲文獨家發布企鵝號

3、總結

在顏小二心裡,中國文化的魅力就在這裡:一句話不同層面的解讀可以上達不同境界,而中國的諸子百家都是華夏子孫,不同學派的學說也是有許多互通的地方。

在顏小二看來,優秀學派的學說,沒有門第之分。

而對於「君子不器」的解決,我們淺層一點理解,可以理解這是孔子在告誡後人,與其成為「專才」,不如成為「全才」,於此才稱得上是君子。

本文僅由顏小二述哲文獨家發布企鵝號

深層次一些理解,結合老莊思想的話,「君子不器」可能是在告訴我們,不要被「器具」所代表的實體表象所迷、限制,要看到並把握表象背後具有「靈活性」和「規律性」的「道」。

嚴正聲明:本文僅由顏小二述哲文獨家發布企鵝號,其餘帳號及「本帳號非本平臺」發布皆為冒充、侵權,全網維權。

參考資料:《論語》、《老莊新論》等。

相關焦點

  • 孔子常說「君子不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後來,孔子發奮學習,學識和智慧進一步提升,說出了許多振聾發聵的見解,這些見解經過孔子的弟子整理後,被收錄在《論語》裡。「君子不器」正是出自《論語·為政》裡邊的句子,原文這樣說——子曰:君子不器。要理解「君子不器」之意,首先要搞清楚「君子」和「器」兩個詞彙的含義,再弄清它們的引申含義,基本上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君子」一詞誕生很早,它的含義經過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被賦予了許多內涵,逐漸豐富起來。
  • 孔子說「君子不器」,老輩人卻最怕子孫不成器,究竟誰說錯了?
    孔子說「君子不器」,老輩人卻最怕子孫不成器,究竟誰錯了?中國古代流傳四句關於「寶」的名言:「天有寶日月星辰,地有寶五穀金銀,國有寶忠直良臣,家有寶孝子賢孫」。這話最早是北宋時期的名臣呂蒙正說的。在這裡,「寶」指的是最為珍貴的東西。在古人看來,一個家庭最為重要、珍貴的東西是後輩子孫。
  • 是「君子不器」的境界太高,還是聖人錯了?孔子:我跟不上時代了
    今天要講的故事來自孔子的一句話,「君子不器」,器是什麼意思呢?網上有很多解釋,大概的就是說:君子應該心懷天下,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但是這個觀點可能在現代社會並不適用,或者君子的高度讓人難以企及。
  • 君子不器,左右逢源
    君子和小人是《論語》中經常提到的兩種對立的人。孔子說:「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天生所有就是質,後天所修就是文,只有每天不斷反省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行為合乎仁道,也才能符合中庸之道;否則稍有偏差就會違反仁道的要求。
  • 君子不器:君子不是東西?這句話應該如何正確理解?
    清朝的同治皇帝儘管早夭,其實還是挺聰明的,他為了逗老師笑,把這句話解釋成「君子不哭」。君子是男人,男人有淚不輕彈,所以叫「君子不哭」。這樣解釋有道理吧?火要是滅不掉,那只能哭了,同樣很有道理。有個教授在解釋「呂」這個詞的時候,說是兩張嘴巴在接吻。同學提問那「品」字算咋回事?另一個同學說「品」字還好解釋,「器」就很難解釋了:四張嘴巴和一條狗在幹什麼?嗯,關於這一點,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還真有解釋:「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口象徵器物的開口,狗是用來起警衛作用的。
  • 從《論語》中「君子不器」想到:人要志存高遠,追求大道
    子曰:君子不器。注曰:器者,各周其用。至於君子,無所不施。器,就是器皿。每一種器皿都一種用途,好比人學了一技之長,可以養家餬口。但是作為孔聖人口中的君子不願意學一才一藝,認為那是小道。那君子追求什麼呢?君子追求的是道__大道之理。道是什麼呢?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孔子的學生曾子解釋說:忠恕而已。我覺得曾子的理解仍然是形而下的學問。
  • 「君子不器」:在「專攻」中有「博採」,在「一專」中有「多能」
    現今,我們很多道德倫理、人生情趣和精神底蘊,都與之有著基因傳承的關係。在增強和踐行文化自信中,有必要探究文化基因的精髓,知道我們中國人的生命意義所在,人生志趣和人格理想為何,做一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人才以器言,始於孔子之論。器之為物,形象而具體,以此揭示君子之才能和素質,無疑具有生動而奧妙的特性,令人耳目一新。
  • 「君子不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有的人有君子之「位」卻無君子之「德」,有的人有君子之「德」卻無君子之「位」,「德」、「位」一致的「君子」內涵於是發生了變化,君子一詞逐漸由表示統治者或貴族男子身份地位的概念轉變為表示德性修養的有德者。孔子對「何為君子」這個問題做過闡述。「子路問君子。子曰: 『修己以敬。』曰: 『如斯而已乎?』曰: 『修己以安人。』曰: 『如斯而已乎?』
  •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是「器」?
    因為這些東西是有用處的。到後來本意消失,引申為「器具」,又因為器具一般是用來裝東西的,裡面有內容,引申為「才華」、「技能」、「本事」、「功能」。如「廟堂之器」,就是說這個人有高居廟堂的本事,如「器官」,就是指功能結構。一般來說,「器」除了在添加前綴的時候,指具體分類物品——如「金器」、「玉器」、「木器」等等,在文言文中其他時候都是指才具、功能。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君子不器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說:君子不是器物】器物往往都是已經被確定了具體功能,什麼樣的器物做什麼用,都是固定的,這句話相當於是孔子對一個人能力的界定,要求君子不能只有單一能力,這裡的君子也泛指綜合能力強、明德知禮的人。春秋時期,沒有分科,尤其是讀書人,要求禮樂射御書數樣樣精通,孔子就是這樣的人。
  • 君子不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君子不器,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出自: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君子不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君子不器(jūn zǐ bù qì)成語釋義: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 賞書法,解漢字:大器晚成的「器」字是怎麼來的,有什麼含義?
    【麓風軒】賞書法,解漢字——1、「器」字,是個會意字,《說文解字》中解釋說:「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清代段玉裁進一步解釋說:「器乃凡器統稱。」從上圖「器」字篆書來看,就是中間一條狗看管四周器具之狀。
  • 子貢緣何為孔子守墓6年?不愧《論語》中恩師以「器」評價
    這墓一守便是6年(服喪3年,廬墓3年),可見子貢對孔子的敬慕與追思,是非同一般的。而孔子對子貢的評價也是非常之高,《論語》中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出現得非常多,其中有這樣一句,是孔子對子貢的特殊評價。
  • 孟子樂君子之樂,孔子自得其樂,二人樂在何處有何異同?
    「孔孟之道」為像思想的根本,而孔子、孟子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被萬世尊崇,其學說並非完全平行的兩條軌跡,實在是相互融合,有共同的宗旨。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也並非完全是其有獨特的思想影響後世,在將其讀透、讀懂之後,我們會發現,他們一生奮鬥都是在尋找人世間、人生之樂趣,並將其當你種享受。偉人開萬世基業,流芳百世,也有三樂:「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他將人生的磨難,當成子種樂趣。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何器也,瑚璉也5.4
    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子貢問道:「我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你,是一種器皿。」子貢說:「是什麼器皿呢?」孔子說:「是祭祀時才用的尊貴的瑚璉。」女, 即汝,是你的意思。子貢,經商高手,孔子周遊列國時所需的經費全由子貢提供,後世也供其為財神;子貢能說會道,情商也高,做過兩個諸侯國宰相,很多孔門弟子能入仕做官,都得益於子貢的幫助。孔子說子賤是君子,子貢有此發問也在情理之中。
  • 參透孔子的君子三戒,人生基本可以無虞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就已經參透了人生,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孔子所講「君子三戒」。請注意,這裡的戒,是警惕戒備之意,可不是豬八戒戒了五葷三厭的戒除之意。君子三戒,都是哪三戒呢?戒色,戒鬥,戒得。
  • 孔子區分「君子」和「小人」的標準是什麼?主要有這12條!
    在《論語》中,有很多談論「君子」和「小人」的話,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比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那麼,孔子界定和區分「君子」與「小人」的標準是什麼呢?
  • 君為青山,我為松柏,君子之義,朋友之器
    傳統家庭中有種說法是嚴父慈母,父親的角色必定是嚴厲的,母親的角色大部分都是護愛的。嚴雖然說也是愛的一種表現,但是這種表現卻是有意的疏遠,比如孔子對兒子的態度:就是一種嚴格而又疏遠的,以至於後人來效仿聖人對子女的態度,出現一種態度:知道了詩,知道了禮,還知道了君子要疏遠自己的兒子。
  • 《說文解字》第366課:「器」字中間為什麼會有一條犬
    本義有兩個,一個意義是高聲;另一個意義是大聲呼喊。《春秋公羊傳》裡這句話是說魯昭公高聲大叫地哭起來。(叫)「嘂」、「叫」是古今字。今本《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作「噭然」,何休註:「哭聲貌。」典籍未見其他用例。
  • 戰國無雙2修改器下載 中文14項修改器支持v1.1
    名稱:戰國無雙2修改器下載   運行環境:Win XP、Vsita、7、8      修改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