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風軒】賞書法,解漢字——
1、「器」字,是個會意字,《說文解字》中解釋說:「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清代段玉裁進一步解釋說:「器乃凡器統稱。」
從上圖「器」字篆書來看,就是中間一條狗看管四周器具之狀。古代的器皿,估計以是罈罈罐罐為多,上面有口,所以用四個「口」來表示。
2、再用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來說就更好領會了——「投鼠忌器」
《漢書·賈誼傳》裡有一句話:「欲投鼠而忌器」。本意是說老鼠靠近器物,用東西砸老鼠又怕砸壞老鼠附近的用具。當然引申用來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放手進行。
3、從造字本義上來看,「器」通俗地說就是「東西」
有一次跟人聊天說到此,立即有人接話說:「我那小兒子『不成器』,可真不是個東西!」旁邊又有人插話說:『君子不器,看來君子也不是個東西!」這個對不對呢?用古人的話來理解是對的,但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不是東西"就成了罵人的話。
4、由此引出了「器」字更加深層的涵義
因為器具都能容納物品,所以「器」也引申為「才華」或「有用」,如 「廟堂之器」,意思就是有治理國事的才能、用處;又如,「大器晚成」指有大才、大用的人要經過長期磨鍊,往往成器較晚。再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孔子在《論語》中說到的「君子不器」,大意也是說: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不應該僅僅只是滿足於作為一種可供使用的器具,而應該去追求與有形的「器」相對的無形的「道」啊!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