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左右逢源

2020-12-05 華億學者

君子和小人是《論語》中經常提到的兩種對立的人。孔子說:「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天生所有就是質,後天所修就是文,只有每天不斷反省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行為合乎仁道,也才能符合中庸之道;否則稍有偏差就會違反仁道的要求。

平常人是很難做到文質彬彬的,孔子自己也是到了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如何達到呢?最關鍵的是:君子不器。

宋代大儒朱熹對「器」的解釋是:」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因此器就是有固定用途不能通用的東西。器代表著僵化,與仁相對立,儒家認為,仁是具有真正生命的一種活氣,始終充滿朝氣,生機物物。器卻是暮氣沉沉,僵化陳舊的。所謂「不器「就是要讓生命保持流動性,擁有一種蓬勃旺盛的生機。

器總是有限的,而且形狀確定,不能改變,也不再有其他用途。相反,君子應當「不器」,也就是說要有博大的胸懷,以免限制自己的視野;處事做人應該保持靈活性,每個人都如同一把鎖,是不可能用同一把鑰匙打開的;真正的君子應該做一個通才,不但精通某種技藝,而且對其他技藝也有所涉獵,千萬不要像程咬金一樣只有三板斧的伎倆而已。君子只有博採眾家之長,才能使自己成為棟梁,而不是自我設限,畫地為牢。

孔子所說的「不器」有多重含義。胸懷寬廣正是第一重含義。子曰:「君子成人之美。」這樣一種情懷兼具內外的視野,具有更高的層次。歷史上有很多君子不器的事例,其中一個例子便是謝原。

謝原是唐朝人,他寫的歌詞很受歡迎。一年春天,張穆王盛宴招待前來做客的謝原。席間,張穆王的小妾談氏在簾後彈唱助興,歌聲動聽悅耳,謝原聽到耳裡,發現談氏所唱的竹枝詞正好是自己寫的歌詞。張穆王看到謝原被歌聲吸引,就讓談氏揭簾見客。談氏花客月貌,亭亭玉立,謝原寫的歌詞都被她唱了一遍。

謝原非常欣喜,感覺遇到了知己,對談氏頓生愛慕。他站起身說:多謝夫人厚愛,在下不勝感激。不過適才夫人所歌皆為在下敷衍之作。來日定當特備佳句,以慰玉音。」第二天,謝原就送來新寫的八首新詞,談氏把它們都譜曲彈唱了一遍,兩個人彼此情投意合。二人日久生情,最終謝原情不自禁地向談氏說明了自己的情意。談氏雖然歡喜,但自知身份卑微,難以自己做主。

無奈之下,謝原只好面見張穆王,請求他成全自己和談氏。

謝原原以為張穆王會勃然大怒。但是張穆王聽了之後,卻仰天大笑,高興地說:「我實際上早有這樣的打算。她雖為我所愛,卻是你的良配。詞曲相和,音聲相隨,實乃天作之佳偶,君子豈能不成人之美乎?」

張穆王的這種大度超出了謝原的料想。為了感謝張穆王的恩德,謝原寫了一首詞來記述這件事,並由談氏譜曲,傳遍四方。於是天下人都知道張穆王喜歡成人之美,很多名人也因此都來投奔張穆王了。

張穆王所體現出的這種雍容大度,就是君子的品格,假如讓孔子來評價這件事,他會說:張穆王就是成人之美的君子啊。從精神上追求一種美好的事物,並從中享受樂趣,而將自己的得失置之度外,這正是君子的作風。

君子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不拘泥於一孔之見,而能隨處制宜。孔子實際上一點也不迂腐,他所謂的君子並不是陳年老夫子,而是精於時變的智者。儒家提倡的「君子不器」的另一層意思就在這裡。

君子不器還有另外一層含義,便是人人應當努力成為「通才」。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有一段評點「建安七子」的話:「夫文本同而未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建安七子」雖然各有所擅長的文體,但都稱不上通才,曹丕都沒在現實中找到這樣的人,何況我們呢?因此孔子對君子的要求實際是非常高的!

實際上,生活既是儒學的根源,又是儒學的歸宿,這也是儒家實現自己理想的最佳途徑。現在我們想從儒學中發現實踐智慧,關鍵是要親身實踐這份理想。我們應該在現實生活中,盡力做到君子不器,能夠隨機應變,毫不拘泥,才能擁有瀟灑從容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是「器」?
    如「廟堂之器」,就是說這個人有高居廟堂的本事,如「器官」,就是指功能結構。一般來說,「器」除了在添加前綴的時候,指具體分類物品——如「金器」、「玉器」、「木器」等等,在文言文中其他時候都是指才具、功能。那麼「君子不器」,難道是說「君子不講究才能?」當然不是的。
  • 「君子不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是《論語·為政》中獨立成段的一句話,由於缺乏上下文背景,其闡釋歷來存在諸多爭議。何為君子在孔子之前,「君子」主要指統治者和貴族。「君子不器」中的「器」字該作何解呢?正因為「器」字包含著有形的、具有某種特定用途的含義,後人對這句話的解說 大多都是這樣:作為一個君子不應該像器皿那樣只有一定的用途,而應該多才多藝,無所不能 。孔子本人就是一位「多能」的人,但他並不以此為傲,反而以此為賤、為鄙。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 何其多能也?」
  • 君子不器:君子不是東西?這句話應該如何正確理解?
    清朝的同治皇帝儘管早夭,其實還是挺聰明的,他為了逗老師笑,把這句話解釋成「君子不哭」。君子是男人,男人有淚不輕彈,所以叫「君子不哭」。這樣解釋有道理吧?火要是滅不掉,那只能哭了,同樣很有道理。有個教授在解釋「呂」這個詞的時候,說是兩張嘴巴在接吻。同學提問那「品」字算咋回事?另一個同學說「品」字還好解釋,「器」就很難解釋了:四張嘴巴和一條狗在幹什麼?嗯,關於這一點,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還真有解釋:「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口象徵器物的開口,狗是用來起警衛作用的。
  • 孔子常說「君子不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正是出自《論語·為政》裡邊的句子,原文這樣說——子曰:君子不器。要理解「君子不器」之意,首先要搞清楚「君子」和「器」兩個詞彙的含義,再弄清它們的引申含義,基本上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孔子根據現實生活裡器具的實際作用,以形而上的方式對其升華,對「器」字的含義進一步擴充,引申為一種來自外界的束縛和局限,這些束縛和局限會把超出範圍的物質,隔離在有形的框架之外,無法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成人之美。
  • 孔子說的「君子不器」是何意?「器」有2種理解,2種人生態度
    我們知道,「器」可理解為「器具」,每一樣「器具」,都有其用途。於此,淺層一些理解,這「君子不器」可能是在說,君子當全面發展,培養自己成為「全才」,而非專才。於此,這句話可能是在告誡世人,君子不會拘泥於「器具」的表象,而會透過表象,看到讓「器具」之所以是「器具」的那具有靈活性和原則性的「道」。 1、「君子不器」的直接解讀:比起專才,君子當成「全才」 其實,《論語》一書中,儒家孔子之「君子不器」,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想要理解到什麼層面,顏小二覺得就看我們對「器」這個字能解讀到什麼程度。
  • 君子不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君子不器,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出自: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君子不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君子不器(jūn zǐ bù qì)成語釋義: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 是「君子不器」的境界太高,還是聖人錯了?孔子:我跟不上時代了
    今天要講的故事來自孔子的一句話,「君子不器」,器是什麼意思呢?網上有很多解釋,大概的就是說:君子應該心懷天下,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但是這個觀點可能在現代社會並不適用,或者君子的高度讓人難以企及。
  • 「君子不器」:在「專攻」中有「博採」,在「一專」中有「多能」
    人才以器言,始於孔子之論。器之為物,形象而具體,以此揭示君子之才能和素質,無疑具有生動而奧妙的特性,令人耳目一新。「君子不器」(《論語·學而》),是孔子對君子所作的定性之一,也是對君子人格內涵的一個重要揭示。
  • 從《論語》中「君子不器」想到:人要志存高遠,追求大道
    子曰:君子不器。注曰:器者,各周其用。至於君子,無所不施。器,就是器皿。每一種器皿都一種用途,好比人學了一技之長,可以養家餬口。但是作為孔聖人口中的君子不願意學一才一藝,認為那是小道。但是子夏又說,追求技藝技能,會讓人拘泥於此,這是君子不做的。舉一個例子說,現代社會人人都追求財富,沒錢的想有錢,有錢的想更有錢。百萬富翁想成千萬富翁,千萬富翁想成億萬富翁,億萬富翁想成為首富,追求永無止境。那君子追求什麼呢?
  • 孔子說「君子不器」,老輩人卻最怕子孫不成器,究竟誰說錯了?
    但是,早在春秋時期,儒家的開山鼻祖孔子卻說:「君子不器」。這話記載在《論語為政篇》。顯然孔子「不器」的說法與老輩人經常念及的「成器」發生了衝突。一個究竟該「成器」還是「不器」?究竟是誰錯了?要搞清楚孰是孰非,就必須理解兩種說法的真實含義。首先,探索一下孔子說的「君子不器」的含義。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說:君子不是器物】器物往往都是已經被確定了具體功能,什麼樣的器物做什麼用,都是固定的,這句話相當於是孔子對一個人能力的界定,要求君子不能只有單一能力,這裡的君子也泛指綜合能力強、明德知禮的人。
  • 「君子不器」需要具備什麼?
    更讓一心想「復禮」的孔夫子氣憤的是,比諸侯還低一級的大夫都一樣不把該遵守的文化禮節放在眼裡了,這就是孔夫子大罵魯國權臣季氏在自家的庭院中讓人跳「八佾」之舞的緣故。「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句正是《八佾》篇第一段的名句。 《八佾》這篇書的全部重心,以現代用語說,是代表了文化精神,它的內容也是在講「禮」。
  • 摩羯豬(屬豬的摩羯座)志存高遠、君子不器,有不俗的職業生涯
    【星肖人生】研究顯示,屬豬的摩羯座(摩羯豬)性格與人生判詞為:志存高遠、君子不器、恪盡職守、優禮相待。
  • 古代故事:成都丐者,人不知而不慍,君子不哭,秦中子
    鄰居都不知道他這麼有錢。成都人都開玩笑勸說讀書的親人去乞討。【原文】成都有丐者詐稱落泊衣冠。弊服襤縷,常巡成都市鄽。見人即展手希一文云:失墜文書,求官不遂。人皆哀之,為其言語悲嘶,形容憔悴。居於早遷橋側。後有勢家,於所居旁起園亭,欲廣其池館,遂強買之。及闢其圭竇,則見兩間大屋,皆滿貯散錢。計數千萬。鄰裡莫有知者。成都人一概呼求事官人為乞措大。
  •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何器也,瑚璉也5.4
    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子貢問道:「我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你,是一種器皿。」子貢說:「是什麼器皿呢?」孔子說:「是祭祀時才用的尊貴的瑚璉。」女, 即汝,是你的意思。孔子說子賤是君子,子貢有此發問也在情理之中。孔子說子貢是瑚璉之器,這與孔子所說的「君子不器」其實不矛盾,不器,指的是不要把自己搞成一把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只會敲打一招,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工具箱,有各種不同的工具技能,去應對各種不同的問題。說子貢為瑚璉之器,意指其不可缺失,無可取代。
  •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關於「君子不重則不威」這句,我曾見過三種斷句方式。斷句的不明確也是造成之前所說的文言文多歧義、表達不準確的一個原因吧。另外,「無友不如己者」的翻譯也不一致。有人譯作「不要與忠信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也有人譯作「沒有朋友不如自己」。如果按照第一種翻譯的話,意思相對更通順一些。為什麼要遠離那些不忠信的人?若往好的方面猜測,或許君子這個耿直又脆弱的群體容易被不忠信的人傷害,又或許是要避免近墨者黑。
  • 賞書法,解漢字:大器晚成的「器」字是怎麼來的,有什麼含義?
    【麓風軒】賞書法,解漢字——1、「器」字,是個會意字,《說文解字》中解釋說:「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清代段玉裁進一步解釋說:「器乃凡器統稱。」從上圖「器」字篆書來看,就是中間一條狗看管四周器具之狀。
  • 君為青山,我為松柏,君子之義,朋友之器
    嚴雖然說也是愛的一種表現,但是這種表現卻是有意的疏遠,比如孔子對兒子的態度:就是一種嚴格而又疏遠的,以至於後人來效仿聖人對子女的態度,出現一種態度:知道了詩,知道了禮,還知道了君子要疏遠自己的兒子。 至於兄弟之間,也很隔膜,因為兄弟之間也不平等。「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也是一邊要擺架子,一邊要裝樣子。甚至有時候還會因為爭奪家產而大打出手的。
  • 什麼是「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中國的士大夫們自古以來就是熱衷追求理想、崇尚氣節,而程顥,程頤兄弟倆的道德修養、道德境界,以及學問深度在北宋當時都是屬於頂級的水平。請程氏兄弟客、送程氏兄弟禮之人,當然就絡繹不絕。
  • 建盞匠人修光明:君子文化和匠人精神相連,跨越古今,煥發生機
    《論語·為政》中孔子曾經說過:君子不器。因此,修光明就將「君子不器」立為的座右銘,並將其呈現在所燒制的建盞當中。修光明作為一位建盞匠人,他相信一生專注一件事,做到極致,才是一個手藝人最重要的堅守。而建盞用其豐厚的文化內涵,把君子文化和匠人精神緊密相連,以此跨越古今,煥發生機。建盞基本特徵是口大底小,從器型上主要分分為束口、敞口、撇口、斂口,建盞造型古樸,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所以修光明在燒制建盞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方便適用,然後根據實際特點進行藝術處理和美化,以滿足人們的審美和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