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尚武的斯巴達人

2020-12-19 我想說的人和事

天剛泛出肚白色,在一個圍著圓柱的大廣場上,兩個男孩正在打架。不一會兒,黑頭髮的男孩被紅頭髮的男孩打倒在地,從鼻子裡流出鮮紅的血,但這個黑頭髮的孩子還在奮力抵抗。一個老人站在旁邊,不但不勸阻,相反還說:「打,狠狠地打!」紅頭髮的小孩受到鼓勵,沒命地向對方的臉上打去。黑頭髮的孩子很快就倒下了。老人拍了拍那個紅頭髮的小孩的肩膀說:「好樣的,孩子! 」。

這是怎麼回事?這個老人為什麼看到那個黑頭髮小孩已經受傷了,還要人家打他呢?原來,這兩個孩子正在練習格鬥,這個老人就是他們的教練,對斯巴達的孩子來說,這種嚴酷的訓練要從七歲一直延續到30歲。

斯巴達人崇武力,整個城市就像一個管理嚴格的大軍營。這裡的嬰兒一出生就要被抱到長老那裡接受檢查。如果長老認為他是不健康的,那麼就要被扔到荒郊野外的棄嬰場。不過這些孩子就算留了下來,父母也不會對他們嬌生慣養。一到七歲,男孩們就要被編入團隊,過集體的軍事生活。到了12 歲,他們就會被編入少年隊,所過的生活更為嚴酷。滿20歲後斯巴達男青年才能正式成為軍人,到30歲結婚後,每天還需要參加軍事訓練,就算到了60歲退伍,也仍是預備軍人。

斯巴達女孩雖然不被要求像男孩那樣到軍營接受訓練,但她們不是整天在家做各種家務,而是進行體育鍛鍊,如跑步、競走、擲鐵餅、搏鬥等。斯巴達人認為只有身體強健的母親才能生下剛強的戰士。

正是由於這種嚴酷的磨練,斯巴達軍隊才擁有了強大的戰鬥力,並很快成為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霸主。

相關焦點

  • 古希臘城邦中,斯巴達勇士威名遠揚,其尚武精神從何而來?
    在眾多的城邦中,斯巴達與雅典是兩種不同政治體制下的最強者。斯巴達是多利亞人遷移至希臘後所建立的城邦,他們定居於此後,建設的市政府,以勤儉尚武為國是。斯巴達以武力強盛著稱,斯巴達勇士更是威名遠揚。斯巴達城邦為何會崇尚武力戰鬥?
  • 斯巴達人尚武卻不大舉侵略擴張,那他們的軍事力量用在哪裡?
    斯巴達人尚武卻不大舉侵略擴張,那他們的軍事力量用在哪裡?這是一個關於國家意志的問題。斯巴達人,是公元前八世紀,居住在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的古希臘人。拉哥尼亞平原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小塊平原。「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
  • 世界歷史故事:尚武的斯巴達
    他們是半自由民,就是說,有人身自由,但是沒有公民權,不能參加政治活動,必須給斯巴達人納稅、服役。 第三部分是希洛人。他們原來是平原上的居民,被徵服後大部分成了奴隸,最初大約有20萬人。後來斯巴達人把其他被徵服部落的人變為奴隸,也歸入希洛人,人數就大大增加了。希洛人是斯巴達的國有奴隸,不過奴隸主私人所有。奴隸主個人不能隨便殺害奴隸,但是可以用國家的名義集體屠殺。
  • 斯巴達:強盛必然「失衡」?為何軍事強盛,卻沒有燦爛的文明?
    正是憑藉著濃厚的社會尚武風氣以及斯巴達人好戰民族性格的培養,斯巴達城邦一躍成為伯羅奔尼撒半島,乃至整個希臘半島地區軍事力量最為強大的城邦國家。斯巴達也正是藉助一騎絕塵的軍事武裝開始了其頻繁的對外擴張戰爭,兩次美塞尼亞戰爭使得斯巴達逐漸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諸多城邦中脫穎而出。
  • 城邦國家時期,軍事強國斯巴達,演繹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
    斯巴達就是其中最強大的一個。斯巴達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東南部。公元前12世紀左右,一批由多利亞人組成的希臘部落從希臘北部侵入伯羅奔尼撒,散居在斯巴達地區。到公元前10世紀左右,由5個村落聯合成了一個新的政治中心,這便是多利亞人的斯巴達城,多利亞人因此也被稱作斯巴達人。斯巴達人建立了強大的武裝,他們把當地的原有居民變成了奴隸,稱他們為「希洛人」。
  • 三百打兩萬戰鬥民族是如何煉成的:斯巴達文明
    其實,歷史上存在過一個真正的戰鬥民族,斯巴達人,他們崇尚武力,整個文明都為戰爭而存在,在他們存在的那個時代,他們被譽為陸地戰爭最強的國家,溫泉關戰役,300人斬殺波斯2萬人(也說是7000人)。值得一提的是,斯巴達人正是賽亞人的原型。
  • 斯巴達是誰?他與雅典是什麼關係?
    此後,斯巴達和雅典等眾多城邦陸續興起。斯巴達是個內陸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尚武,注重軍事訓練,由少數奴隸主貴族專政。 雖然斯巴達人信仰戰神阿瑞斯,但是每個斯巴達人都以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血脈為榮。傳說中赫拉克勒斯幫助泰格特斯山脈的國王打死了一隻危害王國的獅子,國王為表達感激讓50個女兒與大英雄共度一夜,這些女子誕下了51個孩子,並在泰格特斯建下了一座城池,這就是斯巴達城的由來。
  • 軍國主義斯巴達和希臘的宗教、文化
    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斯巴達是希臘諸城邦中最為強大的一個。斯巴達城邦的建立者是崇尚軍事、作戰勇猛的多利亞人。根據斯巴達人的說法,來庫古是斯巴達城邦初建時的偉大領袖。他宣稱自己從阿波羅神諭中得到啟示,創立了後世稱為《大瑞特拉》的制度性文件。
  • 外敵入侵打響溫泉關戰役,斯巴達奮勇抗擊,譜寫勇士精神讚歌
    300人抗擊幾萬大軍,而且這幾百人還處於前後夾擊之下,即使作戰能力再強也難以招架。因此,斯巴達將士全部戰死,但是他們的奮勇抗擊也給波斯軍隊以沉重的打擊。溫泉關最終還是失守了,但在斯巴達勇士的抗擊之下,不僅重創了波斯軍隊,保存了聯軍的主力,而且為希臘戰艦的準備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也為此後希臘艦隊取得薩拉米斯海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 不愛紅裝愛武裝——古希臘斯巴達婦女
    年滿20歲後,斯巴達公民便被視為正規軍人,並在30歲時成親,但還是要每天作軍訓,直到60歲時退役,但仍要作為預備軍隨時候命。由於斯巴達男人長期待在軍營,斯巴達婦女自然在家庭生活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這點是同期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斯巴達人相對「晚婚」,女子大概要18歲以後才出嫁,這比同期其他國家至少要晚三到五年。
  • 斜形戰術第一次在歷史中的登場,把斯巴達人揍得腦殼疼
    伊巴密濃達表示,這次讓斯巴達人不高興,斯巴達人必然會想法設防讓咱們不高興,那麼我們就要給可惡的斯巴達人點顏色看看!斯巴達從底比斯人身上感受到了威脅,如果就讓底比斯這樣偷摸發育下去,搞不好以後還壓不住它。
  • 雅典和斯巴達是怎樣陷入戰爭的?
    慢慢的,有一群人開始追求更加安穩、奢侈的生活,就是雅典人。還有一部分人保留著尚武的習俗,但也開始接受一些雅典式的生活方式,就是斯巴達人。但是相對的,雅典人較早地開始了文明進程。 後來內地也得到了開發,但是依靠大海實現人生理想的途徑依然是主流。可這種靠天吃飯的方法畢竟是不穩定的,因此古希臘地區長時間內缺乏可支配的資源,也沒有太強的實力。
  • 這就是斯巴達人《全面戰爭:競技場》斯巴達士兵
    斯巴達區別於其他希臘士兵最大的不同,是身披鮮紅色的披風,這一點在史載中是真實存在的。當然,與大家印象中的斯巴達步兵不同,歷史上真實的斯巴達士兵,當然不會像傑拉德·巴特勒和他的300個基友兄弟一樣裸體作戰,這在以文明著稱的希臘人看來是野蠻人的做法,斯巴達人通常身著青銅胸甲,部分還裝備腿部脛甲,這一點在遊戲中得到很好的還原。
  • 不倦的「戰爭機器」:斯巴達勇士為何如此強悍?你看看他們的童年
    李奧尼達和他的斯巴達勇士們為何被歷史銘記?讓我們透過浴血溫泉關的三百勇士,探尋一下斯巴達國度強悍的秘密,以及那些殘酷的文化,是如何給人的精神帶來如此巨大的衝擊。在李奧尼達得知腹背受敵之後,自知大勢已去,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他將其他城邦的軍隊調走,只留下他自己帶來的300人,而這300人,便是之後的斯巴達300勇士。這是一場史詩級的戰鬥,在付出了兩萬波斯士兵生命的代價後,溫泉關宣告失守。
  • 電影中的斯巴達三百勇士
    與劇中不同的是,當時7000多名希臘盟軍並不是僅僅作為後衛,而是與斯巴達人並肩作戰。按照斯巴達人傳統的軍陣,斯巴達人精銳的300名鎧甲精良的重步兵居於中間一線,而二線和兩翼則是由希臘的盟軍擔任。與電影中相同的是,守備溫泉關的希臘人也的確利用了地形優勢,對有著優勢兵力的波斯人進行了頑強阻擊。
  • 斯巴達之魂,相信這5件關於斯巴達軍隊的事會讓你驚嘆不已
    據認為,這種對比的做法根據斯巴達戰士的要求塑造了他的堅韌和體格。考慮到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標準,讓我們看看你可能不了解斯巴達軍隊的十件事。軍事舞蹈和偷竊斯巴達教育,是聯合教育和軍事訓練成一個嚴密的包裝。它被授權給所有6歲或7歲的男性斯巴達人,當時孩子長成一個男孩。這意味著將自己的房子和父母留在後面並搬到營房與其他男孩一起生活。
  •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斯巴達與雅典(四)
    但是好景不長,曇花一現,斯巴達很快就被別人城邦所取代。其在文化上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可以留給後世欣賞的東西。著名歷史學家威爾杜蘭一段話:時至今日,在這個僅有少許殘留的廢墟中幾乎很難看到一個雕塑殘軀或傾倒的石柱來正明希臘人曾經在這裡居住過。
  •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斯巴達人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從大批自由公民中建立起一支堅不可摧的軍事力量,將士兵磨練得勇氣過人、耐力持久、服從上級並擁有出類拔萃的作戰技巧。這使得斯巴達戰士們的日常生活被簡化到了維持生計所需的最低水準,否定個人價值,輕視藝術與科學。這套方法達成了目的,他們英勇尚武,如同《斯巴達300勇士》中展現的一樣,他們隨時準備為城邦犧牲,並把為城邦犧牲當成人生最重大的意義。
  • 歷史上有種勇士叫做斯巴達
    斯巴達文明相信諸位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上有過了解,這個文明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莽!在很多電影中斯巴達人都以野蠻,粗魯,殘暴等等形象登場,一直也是莽夫猛漢的代言詞。但是有一部電影卻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斯巴達人風貌,那就是——斯巴達300勇士。
  • 300人打五十萬?被誇大的溫泉關戰役,斯巴達人實際上有7000!
    但是如果我們回到那個戰爭時代,面對著這麼一支強大的軍隊,我想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逃之夭夭或者是投降,可能沒有人有那個勇氣去對抗這樣一支軍隊。但是斯巴達人不一樣,他們就是為了戰爭而生。二、被縮小的斯巴達軍隊因為電影《斯巴達300勇士》給人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過於深刻,以至於通過電影了解那段歷史的觀眾很容易以為斯巴達軍隊僅僅是靠著三百名英勇善戰的勇士便成功阻擊了五十萬波斯軍隊的進攻,並且給予其巨大傷亡。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此時駐守在溫泉關的部隊可不僅僅是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