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故事:尚武的斯巴達

2020-12-09 騰訊網

古代希臘最強大的城邦,除了雅典,就要數斯巴達了。

斯巴達位於希臘 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這裡土質肥沃,農業比較發達。「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人們對斯巴達早期的歷史還不十分清楚。據說,它是多利安人入侵拉哥尼亞平原,把原來住在那裡的居民變為奴隸以後建立起來的。

斯巴達全國有二十五六萬人,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斯巴達人,都是奴隸主,人口不到3萬。他們是國家的統治階級,過著集團性的軍事生活,不從事任何生產勞動。

第二部分是庇裡阿西人,人口3萬。他們大部分住在城市周圍,一般從事手工業和商業。他們是半自由民,就是說,有人身自由,但是沒有公民權,不能參加政治活動,必須給斯巴達人納稅、服役。

第三部分是希洛人。他們原來是平原上的居民,被徵服後大部分成了奴隸,最初大約有20萬人。後來斯巴達人把其他被徵服部落的人變為奴隸,也歸入希洛人,人數就大大增加了。希洛人是斯巴達的國有奴隸,不過奴隸主私人所有。奴隸主個人不能隨便殺害奴隸,但是可以用國家的名義集體屠殺。奴隸被固定在土地上,從事艱苦的農業勞動,每年得把收穫物的一半以上繳給奴隸主;自己只能過著半飢半飽、牛馬不如的悲慘生活。由於剝削太重,斯巴達的農業非常落後,產量總也提不高。斯巴達詩人特爾太厄曾經這樣描寫希洛人的生活:

像驢子似地背著無可忍受的負擔,

他們受著暴力的壓迫;

從勤苦耕作中得來的果實,

一半要送進主人的倉屋。

每當發生戰爭,希洛人還得服兵役,而且往往被送去打頭陣,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敵方的虛實,消耗敵方的兵力。

希洛人在數量上比希洛人多得多。斯巴達人對於希洛人反抗情緒的不斷增長,非常害怕,就用種種殘酷辦法來迫害、消滅他們。最通常的一種方式叫做「克裡普提」,就是秘密行動的意思。每年,都要由斯巴達青年組織成別動隊,身藏短劍,白天埋伏在希洛人村莊附近,夜裡突然出來襲擊那些體魄強健、富有反抗精神的希洛人,將他們秘密處死。

有些希洛人希望通過在戰爭中立功來贖身,就拼死替斯巴達人作戰。在斯巴達和雅典的一次戰爭中,2000希洛人立下戰功。斯巴達奴隸主給他們戴上花冠,答應給他們自由。彈簧,希洛人被帶到一個大廟中去向神謝恩。這時候,奴隸主早已設下了埋伏。等他們從廟中出來時,迎接他們的不是自由,而是一場殘酷的大屠殺。手無寸鐵的2000名無辜的希洛人,就這樣全部被殺死了。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達人殘酷的剝削和野蠻的暴行,曾經多次進行武裝起義。公元前464年的一次起義,特別出名。當時,希洛人利用劇烈地震造成混亂的機會,舉行大規模的暴動。起義大軍直逼斯巴達城。斯巴達人控制不了局勢,不得不要求雅典奴隸主出兵支援。這次起義一直延續了10年。

尖銳的階級矛盾和原始社會遺留的習俗,使斯巴達人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政治制度,整個社會過著軍事化的生活。

斯巴達實行「二王制」。兩個國王只有在打仗的時候才擁有無限的權力。平時,一切重大問題都要由30個人組成的「長老會議」決定。有五個執政官協助國王處理政務。有時候,也召開公民大會,所以斯巴達成年公民都能參加。會上,只宣布一下長老會議的決定,公民高聲叫喊「同意」或者「反對」,不進行討論。這些,實際上是原始部落生活的制度,因為適應斯巴達人軍事集團生活的需要,被保留下來了。

為了實行嚴格的軍事集團生活,培養崇尚武力的精神,斯巴達人還作了許多帶強制性的規定:

在斯巴達,剛生下來的嬰兒要經過嚴格的體格檢查、長得不壯實的、有疾病的,就扔到山谷裡,讓他們死掉。

男孩子長到7歲,得離開父母,到少年團隊裡去接受軍事訓練。首先要訓練對首領的絕對服從,再就是要增強勇氣、體力和殘忍性。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訓練也越來越嚴格。受訓者經常舉行演習和表演,國王還親自到場觀看。有一種演習是分成兩隊進行搏鬥。在搏鬥的前一天晚上,孩子們要用小狗來祭神,據說是因為狗又機靈、又勇猛。祭完神,還要同公豬搏鬥一次。第二天,開始正式搏鬥。雙方赤手空拳,沒有護身的披掛。搏鬥的時候,可以拳打、腳踢、用嘴咬,甚至允許挖對方的眼睛。經過殘酷的搏鬥,打倒了對方的孩子就能獲得榮譽。

少年團隊也進行語文方面的教育,教隊員讀書和寫字。但是,在全部教育過程中,這隻佔次要的地位。斯巴達人要求他們的子弟語言簡明,直截了當,從小就養成沉默寡言的習慣。有一次,斯巴達國王的兒子聽到雅典一位演說家說斯巴達人沒有學問,就回答說,「先生,你說得對,在希臘人中,只有我們一點也沒有學到你那些壞品質。」又有一次,一個國王給斯巴達國王寫恐嚇信,要斯巴達聽從他的命令,不然的話,就要把斯巴達變成廢墟。斯巴達王是怎樣回答的呢?他只用了一個字:「請!」後來,人們把這種簡練的回答叫做斯巴達式的回答。英語裡「精煉的」這個形容詞(laconic)就是從斯巴達人居住的拉哥尼亞這個地名轉化而來的。

在少年團隊裡,隊員從7歲到20歲的10多年裡,每年要受鞭打一次。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犯了什麼過錯,只是一種訓練。挨打的人,自始至終要面不改色、一聲不吭。不少人因為受不住鞭打而死去。嚴冬裡,隊員還要脫光衣服或者只穿單衣到野外去,不準打哆嗦,甚至不允許表現出畏縮的樣子。

在團隊裡,不讓隊員吃飽,卻鼓勵他們到外面偷東西吃,主要是去偷庇裡阿西人的。偷著了算是光榮。如果被人發現,回來要挨重打,因為他偷的本領不高明。傳說有一個少年,偷了一隻狐狸藏在胸前。為了不讓人發現,狐狸在衣服裡面咬他,他也不動聲色,直到被狐狸咬死。

斯巴達人到了20歲,開始軍營生活,受正規軍事訓練。斯巴達的戰術是方陣。這種戰術不僅要求每個戰士能勇敢作戰,而且更重要的是依靠組織和紀律的嚴密。為了保證方陣在戰鬥中進退熟練,接應機敏,長期操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從20歲到30歲,每個青年都要接受這種訓練。過了30歲,斯巴達人才能結婚成家。但是,集體的軍事生活還得繼續下去。他們必須參加一種叫做「斐迪提亞」的公民社團,每團15人,平時一起聚餐,一起紮營,在戰時就是一個作戰的小隊。他們還必須每天出操,直到60歲。

斯巴達的婦女,也和男子一樣,要進行體格鍛鍊,練習賽跑、格鬥、擲標槍等。斯巴達人認為,只有健壯剛強的母親,才能為斯巴達生育出勇猛強健的戰士。

斯巴達的獨特的軍事社會制度和尚武精神,使它擁有希臘其他城邦無法相比的軍事優勢。它曾經稱霸南希臘,打敗雅典。但是,它除了軍事力量強大外,在經濟、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都沒有什麼成就和發展。比如,它的工商業就很不發達,這從他們使用的貨幣就可以看出來。斯巴達的錢幣,做得又粗糙又笨重,數目稍微大一點,就得用車子來裝。總的說來,斯巴達的野蠻統治,對當時希臘的進步力量的發展,起了阻礙作用。

相關焦點

  • 古希臘城邦中,斯巴達勇士威名遠揚,其尚武精神從何而來?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戰爭推動歷史進步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生活在同一個區域的國家或城市,是不可能一直保持著一種和平的狀態的,戰爭往往成為國家或城市交流的獨特方式。生活在同一片區域內的國家、城邦,彼此之間不免時常有戰爭發生。在古希臘時期,城邦之間的鬥爭也十分的激烈。在眾多的城邦中,斯巴達與雅典是兩種不同政治體制下的最強者。
  • 斯巴達人尚武卻不大舉侵略擴張,那他們的軍事力量用在哪裡?
    斯巴達人尚武卻不大舉侵略擴張,那他們的軍事力量用在哪裡?這是一個關於國家意志的問題。斯巴達人,是公元前八世紀,居住在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的古希臘人。拉哥尼亞平原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小塊平原。「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
  • 勇敢尚武的斯巴達人
    原來,這兩個孩子正在練習格鬥,這個老人就是他們的教練,對斯巴達的孩子來說,這種嚴酷的訓練要從七歲一直延續到30歲。斯巴達人崇武力,整個城市就像一個管理嚴格的大軍營。這裡的嬰兒一出生就要被抱到長老那裡接受檢查。如果長老認為他是不健康的,那麼就要被扔到荒郊野外的棄嬰場。不過這些孩子就算留了下來,父母也不會對他們嬌生慣養。
  • 三百打兩萬戰鬥民族是如何煉成的:斯巴達文明
    其實,歷史上存在過一個真正的戰鬥民族,斯巴達人,他們崇尚武力,整個文明都為戰爭而存在,在他們存在的那個時代,他們被譽為陸地戰爭最強的國家,溫泉關戰役,300人斬殺波斯2萬人(也說是7000人)。值得一提的是,斯巴達人正是賽亞人的原型。
  • 斯巴達是誰?他與雅典是什麼關係?
    此後,斯巴達和雅典等眾多城邦陸續興起。 它們給歷史增添了豐富多彩的畫卷,也給世界,特別是歐洲,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相同點:斯巴達和雅典都是希臘的著名城邦
  • 外敵入侵打響溫泉關戰役,斯巴達奮勇抗擊,譜寫勇士精神讚歌
    斯巴達勇士在溫泉關一戰的勇猛也被希臘人永遠地銘刻在了石碑之上,正是由於這些人的堅守才為希臘贏得了轉機。很難想像,區區三百人就敢應戰波斯的龐大軍隊。但是這些斯巴達勇士做到了,這和他們一直以來奉行的傳統有關。首先就是斯巴達人具有強勁的作戰能力以及尚武的心理。斯巴達素來以軍事著稱,是個軍事強邦。
  • 歷史上有種勇士叫做斯巴達
    斯巴達文明相信諸位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上有過了解,這個文明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莽!在很多電影中斯巴達人都以野蠻,粗魯,殘暴等等形象登場,一直也是莽夫猛漢的代言詞。但是有一部電影卻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斯巴達人風貌,那就是——斯巴達300勇士。
  • 斯巴達:強盛必然「失衡」?為何軍事強盛,卻沒有燦爛的文明?
    正是憑藉著濃厚的社會尚武風氣以及斯巴達人好戰民族性格的培養,斯巴達城邦一躍成為伯羅奔尼撒半島,乃至整個希臘半島地區軍事力量最為強大的城邦國家。斯巴達也正是藉助一騎絕塵的軍事武裝開始了其頻繁的對外擴張戰爭,兩次美塞尼亞戰爭使得斯巴達逐漸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諸多城邦中脫穎而出。
  • 不倦的「戰爭機器」:斯巴達勇士為何如此強悍?你看看他們的童年
    希波戰爭是一場史詩級的歷史戰爭,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有太多讓後世人銘記的時刻,如馬拉松大捷和溫泉關之戰。在古希臘浩瀚的文明史中,有一個城邦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它便是斯巴達國度。斯巴達300勇士的歷史故事,直到今天,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這個素材通過書籍、故事、影視無數遍的傳頌著。
  • 細數《斯巴達復興》歷史上的純爺們
    細數《斯巴達復興》歷史上的純爺們 由8090u獨家代理的全球首款即時推進頁遊《斯巴達復興》正火爆封測中,五花八門的玩法,獨具匠心的戰鬥,玩家們興奮體驗,各個叫好。眾所周知,《斯巴達復興》是以斯巴達時代與波斯大戰為歷史背景的。但不同的是,遊戲中包含穿越元素,各種傳奇武將齊登臺,無節操群英薈萃。凡是具有斯巴達人英勇品質的武將全部登場,下面讓我來一覽風採吧!
  • 電影是騙人的,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斯巴達
    作者:小A斯巴達(Sparta)是古希臘的一個大城邦,也是當下的熱門。今天小A就來介紹一下這個斯巴達城邦。一、斯巴達的起源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在很早以前斯巴達地區僅僅一片只有原始部落的荒蠻之地。
  • 雅典和斯巴達是怎樣陷入戰爭的?
    在修昔底德的語境中,隨著雅典的實力不斷增強,引起了斯巴達及其盟友的恐慌,因而發生戰爭。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案例:英國挑戰西班牙、普魯士統一德國的戰爭,以及離人類最近的一戰、二戰等等,似乎都說明了修昔底德論斷的正確。
  • 軍國主義斯巴達和希臘的宗教、文化
    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斯巴達是希臘諸城邦中最為強大的一個。斯巴達城邦的建立者是崇尚軍事、作戰勇猛的多利亞人。根據斯巴達人的說法,來庫古是斯巴達城邦初建時的偉大領袖。他宣稱自己從阿波羅神諭中得到啟示,創立了後世稱為《大瑞特拉》的制度性文件。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斯巴達軍隊,不要被電影騙了
    12年前一部電影《斯巴達300百勇士》讓我們認識了斯巴達軍隊的300名勇士,這部電影講述了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波斯希臘溫泉關之役。斯巴達是古希臘最強大的軍事國家,斯巴達以其嚴酷紀律、獨裁統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但是不論怎麼強大,斯巴達還是被滅國了,公元前192年,斯巴達被亞該亞同盟併吞,而該同盟不久亦為羅馬共和國所滅。斯巴達重視軍隊,而不重視經濟的發展,這就給以後的斯巴達埋下了隱患,導致一個結果就是軍隊太多,經濟壓力非常大。
  • 不愛紅裝愛武裝——古希臘斯巴達婦女
    答案是古希臘的斯巴達。整個斯巴達社會就是個大軍營,男孩在7歲前由雙親撫養,7歲後便會被編入團隊進行軍訓,被要求絕對服從,甚至每年都要接受鞭笞,絕不許求饒叫喊。12歲後,他們會被統一編入少年隊,只能光頭赤腳,不論天氣冷暖均只許穿一件外衣,而且軍營並不提供充足夥食,需要他們用暴力或偷竊來從他處獲取,藉此鍛鍊其武力與機敏。
  • 這就是斯巴達人《全面戰爭:競技場》斯巴達士兵
    這部電影引領許多觀眾了解西方古典歷史,並形成一種對斯巴達步兵的基本印象。如此經典的影像記憶,《全面戰爭:競技場》這種基於史實開發的遊戲自然不會錯過,不管是斯巴達國王衛隊,還是列奧尼達本人,都作為兵種和將領出現在了這款遊戲中。手持長矛和圓形巨盾,頭戴質感強烈的柯林斯頭盔,這些都是典型的希臘式裝備。
  • MDM新造型的銀幣將傳奇的斯巴達勇士頭盔帶入錢幣世界
    古代希臘最強大的的城邦中,雅典第一,斯巴達第二。所謂城邦,就是一個國家,它以城市為中心,周圍是鄉鎮。斯巴達位於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拉哥尼亞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塊小平原。「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
  • 斜形戰術第一次在歷史中的登場,把斯巴達人揍得腦殼疼
    一時之間,很多民主政權消失,斯巴達人的這種做法讓自己成為了其他希臘城邦十分厭惡的存在,只不過苦於斯巴達強大的軍事實力而敢怒不敢言。在眾多的希臘城邦裡面有一個底比斯,也算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城邦,它的民主政權在公元前383年被斯巴達所摧毀。然後斯巴達在底比斯扶植了一個寡頭傀儡政權。
  • 古希臘世界為何遲遲未統一?主要由於雅典和斯巴達不是「一條心」
    這種分裂的局面,在給希臘帶來多樣性的文化財富和文明財富以及多樣性的經濟貿易活動的同時,也讓希臘在長久的歷史上 一直都未完成統一。 而在希臘世界的內部, 最強大的兩個城邦,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 《木蘭辭》中尚武精神的淵源和時代背景
    原創 鷹眼荷魯斯 歷史心發現在《木蘭辭》中,有一位有著尚武精神的女英雄木蘭。如果追溯中國古代女性參與戰爭的傳統,以及北方遊牧民族的風俗和一些文化細節,會發現木蘭的故事,其實反映了農耕民族和北方草原遊牧文化的融合與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