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最強大的城邦,除了雅典,就要數斯巴達了。
斯巴達位於希臘 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這裡土質肥沃,農業比較發達。「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人們對斯巴達早期的歷史還不十分清楚。據說,它是多利安人入侵拉哥尼亞平原,把原來住在那裡的居民變為奴隸以後建立起來的。
斯巴達全國有二十五六萬人,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斯巴達人,都是奴隸主,人口不到3萬。他們是國家的統治階級,過著集團性的軍事生活,不從事任何生產勞動。
第二部分是庇裡阿西人,人口3萬。他們大部分住在城市周圍,一般從事手工業和商業。他們是半自由民,就是說,有人身自由,但是沒有公民權,不能參加政治活動,必須給斯巴達人納稅、服役。
第三部分是希洛人。他們原來是平原上的居民,被徵服後大部分成了奴隸,最初大約有20萬人。後來斯巴達人把其他被徵服部落的人變為奴隸,也歸入希洛人,人數就大大增加了。希洛人是斯巴達的國有奴隸,不過奴隸主私人所有。奴隸主個人不能隨便殺害奴隸,但是可以用國家的名義集體屠殺。奴隸被固定在土地上,從事艱苦的農業勞動,每年得把收穫物的一半以上繳給奴隸主;自己只能過著半飢半飽、牛馬不如的悲慘生活。由於剝削太重,斯巴達的農業非常落後,產量總也提不高。斯巴達詩人特爾太厄曾經這樣描寫希洛人的生活:
像驢子似地背著無可忍受的負擔,
他們受著暴力的壓迫;
從勤苦耕作中得來的果實,
一半要送進主人的倉屋。
每當發生戰爭,希洛人還得服兵役,而且往往被送去打頭陣,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敵方的虛實,消耗敵方的兵力。
希洛人在數量上比希洛人多得多。斯巴達人對於希洛人反抗情緒的不斷增長,非常害怕,就用種種殘酷辦法來迫害、消滅他們。最通常的一種方式叫做「克裡普提」,就是秘密行動的意思。每年,都要由斯巴達青年組織成別動隊,身藏短劍,白天埋伏在希洛人村莊附近,夜裡突然出來襲擊那些體魄強健、富有反抗精神的希洛人,將他們秘密處死。
有些希洛人希望通過在戰爭中立功來贖身,就拼死替斯巴達人作戰。在斯巴達和雅典的一次戰爭中,2000希洛人立下戰功。斯巴達奴隸主給他們戴上花冠,答應給他們自由。彈簧,希洛人被帶到一個大廟中去向神謝恩。這時候,奴隸主早已設下了埋伏。等他們從廟中出來時,迎接他們的不是自由,而是一場殘酷的大屠殺。手無寸鐵的2000名無辜的希洛人,就這樣全部被殺死了。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達人殘酷的剝削和野蠻的暴行,曾經多次進行武裝起義。公元前464年的一次起義,特別出名。當時,希洛人利用劇烈地震造成混亂的機會,舉行大規模的暴動。起義大軍直逼斯巴達城。斯巴達人控制不了局勢,不得不要求雅典奴隸主出兵支援。這次起義一直延續了10年。
尖銳的階級矛盾和原始社會遺留的習俗,使斯巴達人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政治制度,整個社會過著軍事化的生活。
斯巴達實行「二王制」。兩個國王只有在打仗的時候才擁有無限的權力。平時,一切重大問題都要由30個人組成的「長老會議」決定。有五個執政官協助國王處理政務。有時候,也召開公民大會,所以斯巴達成年公民都能參加。會上,只宣布一下長老會議的決定,公民高聲叫喊「同意」或者「反對」,不進行討論。這些,實際上是原始部落生活的制度,因為適應斯巴達人軍事集團生活的需要,被保留下來了。
為了實行嚴格的軍事集團生活,培養崇尚武力的精神,斯巴達人還作了許多帶強制性的規定:
在斯巴達,剛生下來的嬰兒要經過嚴格的體格檢查、長得不壯實的、有疾病的,就扔到山谷裡,讓他們死掉。
男孩子長到7歲,得離開父母,到少年團隊裡去接受軍事訓練。首先要訓練對首領的絕對服從,再就是要增強勇氣、體力和殘忍性。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訓練也越來越嚴格。受訓者經常舉行演習和表演,國王還親自到場觀看。有一種演習是分成兩隊進行搏鬥。在搏鬥的前一天晚上,孩子們要用小狗來祭神,據說是因為狗又機靈、又勇猛。祭完神,還要同公豬搏鬥一次。第二天,開始正式搏鬥。雙方赤手空拳,沒有護身的披掛。搏鬥的時候,可以拳打、腳踢、用嘴咬,甚至允許挖對方的眼睛。經過殘酷的搏鬥,打倒了對方的孩子就能獲得榮譽。
少年團隊也進行語文方面的教育,教隊員讀書和寫字。但是,在全部教育過程中,這隻佔次要的地位。斯巴達人要求他們的子弟語言簡明,直截了當,從小就養成沉默寡言的習慣。有一次,斯巴達國王的兒子聽到雅典一位演說家說斯巴達人沒有學問,就回答說,「先生,你說得對,在希臘人中,只有我們一點也沒有學到你那些壞品質。」又有一次,一個國王給斯巴達國王寫恐嚇信,要斯巴達聽從他的命令,不然的話,就要把斯巴達變成廢墟。斯巴達王是怎樣回答的呢?他只用了一個字:「請!」後來,人們把這種簡練的回答叫做斯巴達式的回答。英語裡「精煉的」這個形容詞(laconic)就是從斯巴達人居住的拉哥尼亞這個地名轉化而來的。
在少年團隊裡,隊員從7歲到20歲的10多年裡,每年要受鞭打一次。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犯了什麼過錯,只是一種訓練。挨打的人,自始至終要面不改色、一聲不吭。不少人因為受不住鞭打而死去。嚴冬裡,隊員還要脫光衣服或者只穿單衣到野外去,不準打哆嗦,甚至不允許表現出畏縮的樣子。
在團隊裡,不讓隊員吃飽,卻鼓勵他們到外面偷東西吃,主要是去偷庇裡阿西人的。偷著了算是光榮。如果被人發現,回來要挨重打,因為他偷的本領不高明。傳說有一個少年,偷了一隻狐狸藏在胸前。為了不讓人發現,狐狸在衣服裡面咬他,他也不動聲色,直到被狐狸咬死。
斯巴達人到了20歲,開始軍營生活,受正規軍事訓練。斯巴達的戰術是方陣。這種戰術不僅要求每個戰士能勇敢作戰,而且更重要的是依靠組織和紀律的嚴密。為了保證方陣在戰鬥中進退熟練,接應機敏,長期操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從20歲到30歲,每個青年都要接受這種訓練。過了30歲,斯巴達人才能結婚成家。但是,集體的軍事生活還得繼續下去。他們必須參加一種叫做「斐迪提亞」的公民社團,每團15人,平時一起聚餐,一起紮營,在戰時就是一個作戰的小隊。他們還必須每天出操,直到60歲。
斯巴達的婦女,也和男子一樣,要進行體格鍛鍊,練習賽跑、格鬥、擲標槍等。斯巴達人認為,只有健壯剛強的母親,才能為斯巴達生育出勇猛強健的戰士。
斯巴達的獨特的軍事社會制度和尚武精神,使它擁有希臘其他城邦無法相比的軍事優勢。它曾經稱霸南希臘,打敗雅典。但是,它除了軍事力量強大外,在經濟、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都沒有什麼成就和發展。比如,它的工商業就很不發達,這從他們使用的貨幣就可以看出來。斯巴達的錢幣,做得又粗糙又笨重,數目稍微大一點,就得用車子來裝。總的說來,斯巴達的野蠻統治,對當時希臘的進步力量的發展,起了阻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