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竇娥冤》
從古至今看似非常奇特的事情,實際上有著很多的聯繫,在我們國家的道教思想當中,無論什麼事都離不開天道,古人認為,只要在不合時節的地方出現了不合時節的事那絕對有一定的事情,令現代人熟知的就是6月飛雪,6月本來應該屬於炎熱的夏季,在那個時候下雨可能系統變成可絕對不會下雪。
但6月飛雪還是發生了,這些都是由關漢卿筆下所寫的《竇娥冤》,"匹夫結憤,六月飛霜",6月飛雪也被很多人形容自己被冤枉,竇娥,他是郭翰卿所創造的一個非常悲劇的人物,我們都知道在竇娥上刑場的時候,許下了三個毒誓。其中就包括6月飛雪除了這個事件之外。
其他兩個誓言究竟是什麼,到底有沒有實現?
一:身世悲慘的竇娥如果我們想探尋竇娥許下的另外兩個誓言,那我們只能回到《竇娥冤》這部作品當中尋找一些答案。由關漢卿所創作的《竇娥冤》對現在的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中竇娥兩個字代表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委屈。很多人都清楚竇娥是因為受到了冤枉之後被砍頭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竇娥真正的身世。
竇娥,它的全名叫做竇端雲。是楚州人。不得從小的命運就比較悲慘,在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因為一些意外,與世長辭。之後他就跟父親一起生活度過的父親,他叫竇天章,雖說他是作為一個父親,但他卻沒有負起當父親的責任。他所有的心思沒有在自己的女兒竇娥身上也沒有在改善生活身上,反而沉醉於科舉考試。
每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連維持自己基本的生活都不去想。日子一天一天更快。不聽張在心裡認為。靠種地是根本沒有任何出息的,只有通過科舉考試才能夠供中藥子。所以為了科舉,他能夠不惜一切代價。
人是鐵飯是鋼,你想要正常的活著,你就必須要吃飯。可是竇天章有沒有掙錢的手藝,於是他就像蔡婆婆借了20兩紋銀來維持生計。借錢肯定就是需要一定的利息,而且竇天章答應這比前兩年還完。可是到了第二年,竇天章依然沒有還錢,蔡婆婆就看上了非常可愛的竇端雲。
於是對竇天章說,把竇端雲嫁給蔡婆婆的孩子做一個童養媳,他就把這幾十兩銀子一筆勾銷。本以為竇天章會拒絕,但是到最後竇天章竟然爽快的答應了。為了能夠進京科考,蔡婆婆又給了竇天章十輛銀子作為盤纏,當時冬天,張無比感動,很快他就動身,從此再也沒有任何信息。
二:得到改善的生活在竇端雲被過繼到了蔡婆婆家裡的時候,她就對把名字改為了竇娥,他的身份雖然是童養媳,可是他的生活要比之前跟他父親的時候要改善很多。
時間過得非常快,轉眼竇娥已經從可愛的小姑娘變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而蔡婆婆的兒子也長大了,兩個人在蔡婆婆的布置下,拜堂成親。
竇娥的婚後生活過得非常的幸福,現在很多人都在吐槽婚後生活的不幸,因為有婆媳關係等等需要處理。而對於竇娥來講,這些完完全全不存在,竇娥已經和蔡婆婆生活了很多年,根本不用為婆媳關係而發愁。
這樣的幸福生活並沒有維持太久,僅在結婚後兩年。竇娥的丈夫就因病去世,從此之後,竇娥便和蔡婆婆相依為命,生活雖然不算富裕,但是生活水平也不是很差,本以為平靜的生活會繼續下去,但是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破了竇娥和蔡婆婆原有的寧靜。
三:被冤枉的竇娥當時竇娥正是花一般的年齡,她的容貌也讓張驢兒非常嫉妒,張驢兒是一個市井的小混混,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張驢兒救了蔡婆婆一命。在去往蔡婆婆家的時候,張驢兒就看上了竇娥。
當時他蔡婆婆說,自己和自己的爹都是光棍,為什麼不把竇娥嫁給我們兩個?對於這個無理的要求蔡婆婆果斷拒絕。
可是張驢兒他卻用生命威脅才婆婆。如果菜譜不答應,就把他勒死,蔡婆婆是一個非常本分的人,他長得也非常小,雖然他沒有答應張驢兒的要求,但是把張驢兒和他的父親接到了自己家裡住。
張驢兒對。竇娥也並沒有死心,為了讓竇娥能夠更快的嫁到自己的家裡,他設計要害死蔡婆婆。
四:3個毒誓為了能夠更快的設計陷害蔡婆婆,張驢兒想到了向蔡婆婆湯裡下毒。不過恰巧那天蔡婆婆胃有點難受沒有喝,這杯下了毒的糖被張驢兒的父親喝掉了,從而毒發身亡。
面對這種情況張就是急中生智,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動物身上,並且給了多為兩個選擇,要麼報關。
要麼飼料,包括那代價很有可能就是要給張驢兒的父親長命,私了則是要竇娥做張驢兒的老婆。
竇娥是一個性情剛烈的女子,他不願意屈身於張驢兒,索性就去了官府。張驢兒眼看得不到動物,就想制動,額於死地。
於是他會重金買通了官府,在審訊期間,當時的官員對竇娥用了酷刑,可是竇娥仍然沒有承認他做過這些事情,當時官府為了讓他招供,想到了一個辦法。
竇娥十分孝順,於是官員們對竇娥說,如果你不招,那麼就去考打菜粕,或直到蔡婆婆招為止。竇娥不願意蔡婆婆被嚴刑拷打,於是他便全部招供。在上行場的時候,竇娥向上天發了三樁毒誓。
第一個如果自己是冤枉的,那麼6月飛雪,第二個則是自己被砍頭之後,血不流到地上,部飛到了旗槍之上,第三個則是楚州大旱三年。最後大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最終,竇娥的冤情感動了上天,6月下起了鵝毛大雪。在之後的三年當中,楚州沒有下一滴雨,而故事的結局則是竇娥的親生父親竇天章考取了功名,回到了楚州做官,把案件平反,永遠不要認為自己的行為能夠瞞天過海。
中國有一句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正義可能不會當天就降臨在你頭上,但到最後他依然會到。
參考文獻:《竇娥冤》《獄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