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行刑前要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乾旱三年,她為何發三個毒誓?

2020-12-16 老張的歷史觀

《竇娥冤》是元朝曲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故事講的是竇娥從小喪母,父親是個窮書生,為了籌集進京趕考的盤纏,把竇娥賣給了一戶姓蔡的人家做童養媳。沒過幾年蔡家發生了變化,公公死了,隨後竇娥的丈夫也死了,只剩下竇娥和婆婆兩個人相依為命。當地有個流氓叫張驢兒,和他的父親張老兒都是光棍,他們父子倆看上竇娥婆媳。

不久後,婆婆嫁給了張老兒,張驢兒想霸佔竇娥,遭到竇娥的強烈反抗。為了得到竇娥,張驢兒想把礙手礙腳的婆婆毒死,於是在婆婆的湯裡下了毒。沒想到婆婆命大沒有喝湯,而是自己的父親張老兒喝了,結果把張老兒給毒死了。張驢兒為了擺脫嫌疑,買通官府,誣告竇娥毒死了他的父親張老兒。官府不分青紅皂白把竇娥抓了起來嚴刑拷問,但竇娥始終沒有承認。官府實在沒有辦法,又把竇娥的婆婆抓了起來,嚴刑拷打。竇娥怕婆婆這麼大年紀了還要受這樣的苦,於心不忍,於是向官府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竇娥就這樣被張驢兒誣陷,定了死罪。在行刑前,竇娥感嘆世間的不平,滿腔熱血向蒼天發下三個毒誓:自己的頭被砍下後,血全濺在上空的白練上;要讓六月天降大雪,遮蓋住自己的屍體;要讓楚州這個地方大旱三年。竇娥被冤枉砍頭後,這三個毒誓果然全部應驗。直到竇娥的父親竇天章考取功名後,擔任代天巡狩欽差後,重新審理此案,竇娥的冤情才被平反,天空下起了甘露,楚州的旱情才被解除。

竇娥為什麼要發下這三個毒誓?其實也是在向天控訴,希望老天能看到這冤屈的一幕,能為民做主。血濺白練,竇娥不想讓自己純淨的一腔熱血灑在地上被埋沒,而是要讓全部的血液灑在天空的白練上,讓上天能看到她是如何被冤死的。六月飛雪,六月飄飛雪說明上天已經看到了她的冤情,白色代表純潔,希望能還人世間一片淨土,所有的不平被白雪掩蓋起來。大旱三年,是一種報復,老天要懲罰世間所有人,懲罰世人的冷漠和無情,每個人都難逃干係,都有責任。

她的這種誓言也是一種叛逆心理,對百姓同樣是一種傷害,但在這個不平等的社會裡,只有用這樣超乎尋常的反叛行為來鞭策當時的朝廷,讓他們能看到官府是如何壓迫底下百姓,如何草菅人命。反應了當時黑暗的官僚體系,百姓叫天不靈叫地無門的悲慘命運。這三個毒誓有違常理,本來應該不會發生的事,卻偏偏發生了,說明蒙元統治時期的元朝,等級分化嚴重,官府不分青紅皂白,草菅人命,這樣的社會確實不是一個正常的社會。

相關焦點

  • 竇娥臨死前為什麼要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渲染出竇娥臨死時內心充滿了蒙受不白之冤的冤屈、對人性的寒涼悲愴和對人間公道的絕望。三樁毒誓,分別對應蒙冤、求清白、恨人間三個主題。 通過婆媳之間的對比,關漢卿突出竇娥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堅貞不屈的性格。竇娥一次次的反抗張驢兒的逼迫,都閃耀著她對自己的修養要求和不屈的信仰。 正因為竇娥的貞烈性格,才有了三樁毒誓。血濺白練是竇娥在用生命向世界證明她是被冤枉的。
  • 竇娥臨死前為什麼要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渲染出竇娥臨死時內心充滿了蒙受不白之冤的冤屈、對人性的寒涼悲愴和對人間公道的絕望。三樁毒誓,分別對應蒙冤、求清白、恨人間三個主題。血濺白煉:我以我血薦軒轅,用生命證清白在被冤枉之前,竇娥是典型的善良人:相信好人有好報、樂觀向善、積極面對人生的不幸。
  • 為什麼竇娥在前送了三堆毒誓:血濺白衣訓練,六月飛雪
    為什麼竇娥在死前送了三堆毒誓:血濺白衣訓練,飛雪,三年嚴重乾旱?不過,這齣戲我從XXX-1看了很多次。他揭示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黑暗的一面,這部作品是作者表達中國古代底層勞動人民生活在深水中,無處訴苦的最典型代表。
  • 竇娥死前發過3個毒誓,除六月飛雪,另外兩個少有人知卻都實現了
    大家應該聽過《竇娥冤》的故事吧,她講述了寡婦竇娥,被人誣陷最後屈打成招成為殺人犯的故事。這件事體現了當時封建社會黑暗的政治面貌,諷刺持權者的殘暴統治,從而塑造出一個個小人物,並對當時社會深刻的反省。:一個從小被父親賣做童養媳的女孩,因丈夫去世和婆婆相依為命,婆婆對她並不好,可竇娥十分孝順就算如此她依舊悉心照顧婆婆,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張驢兒父子,從此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 竇娥臨死前發下三樁毒誓,除了六月飛雪,另外兩樁毒誓是啥
    《竇娥冤》是一部悲劇作品。作者關漢卿採用犀利的語言對竇娥的命運,進行了描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同是也歌頌了人民的反抗精神。那麼竇娥臨死前發下三樁毒誓,除了六月飛雪外,另外兩樁毒誓是啥?
  • 竇娥死前許的三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有何深意?
    在這些作品中,《竇娥冤》堪稱關漢卿最經典之作,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被張驢兒陷害後,竇娥為救婆母屈打成招,而縣令又被張驢兒收買,將竇娥斬首處死。竇娥悲憤交加,在被砍頭的時候許下了三條誓言:血濺白衣,伏天雪,大旱三年。而且這三樣東西在竇娥死後都一一應驗了。
  • 竇娥死前為什麼要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6月飛雪、大旱三年
    她父親是個窮秀才,因借了20兩銀子無力償還,把竇娥抵押給蔡婆婆做童養媳,此後一個人進京趕考,一去就是10多年。在幾年後,竇娥嫁給了蔡婆婆的兒子做媳婦,可是竇娥的運氣不好,在兩年之後她的丈夫就死了,只剩下竇娥和蔡婆婆兩個弱女子。在古代,沒有男人的家庭註定要受到別人的欺壓。正因為如此竇娥和蔡婆婆被兩個地痞流氓給看上了,一個是張驢兒,另一個老流氓是張驢兒的父親。
  • 竇娥死前發下三樁毒誓,除了世人皆知的「六月飛雪」,還有兩樁
    現在,有些人受了點委屈,常常開玩笑地說自己比竇娥還冤。我們可以從這個問題上看得出來。「竇娥冤」對關漢卿戲劇的巨大影響關漢卿雜劇《竇娥冤》中的竇娥是個女英雄,她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場悲劇,七歲時就被父親賣到蔡婆家當童養媳,不到十八歲丈夫死於疾病,她與蔡婆家僅相依為命。
  • 竇娥死前發的「三大毒誓」,如今全部應驗,唯獨最後一個千古不解
    但是竇娥又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兒媳婦,她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婆婆受到懲罰,於是只能替婆婆背上這個黑鍋。可是竇娥也不是一個輕易被打倒的女性,她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證明自己沒有殺害張驢兒的父親,於是在臨死的時候,立下了三個毒誓。
  • 它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大旱」
    六月雪常採用扦插法和分株法繁殖,也可用壓條,扦插法全年均可進行,以春季2~3月硬枝扦插和梅雨季節嫩枝扦插的成活率最高。梅雨季節扦插應注意遮陰,冬季扦插需要防寒。分株宜在萌芽前的春初,或停止生長的秋末進行較好。休眠枝扦插於2~3月進行,半成熟枝扦插在6~7月進行。一般是初春季節用硬枝,但在梅雨季節用硬枝、老枝均可,均需搭棚遮蔭。
  • 竇娥砍頭之前的3個誓言,除6月飛雪外,其他兩個是什麼?
    但6月飛雪還是發生了,這些都是由關漢卿筆下所寫的《竇娥冤》,"匹夫結憤,六月飛霜",6月飛雪也被很多人形容自己被冤枉,竇娥,他是郭翰卿所創造的一個非常悲劇的人物,我們都知道在竇娥上刑場的時候,許下了三個毒誓。其中就包括6月飛雪除了這個事件之外。其他兩個誓言究竟是什麼,到底有沒有實現?
  • 公元1816年被稱為「無夏之年」,六月飛雪,罪魁禍首竟是「它」!
    據全球各地區資料顯示,在1816這一年,全球大部分地區發生夏季飛雪現象,因此在這一年也被稱為「無夏之年」,那麼這樣的怪異天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成語「六月飛雪」,是源於雜劇中的《竇娥冤》,講述弱小的竇娥被奸人陷害,慘遭官人毒打,被屈打成招,最後被斬首的遭遇,並在行刑前對天發誓,若她是被冤枉的,就會血染白練,六月漫天飄雪,大旱三年,最後她的誓言實現,後多用「六月飛雪」來比喻有冤情。
  • 俗語:「千年難遇無夏年,六月飛霜必災年」,難道真有無夏年?
    當然這種極端的氣候可是非常少見的,而造成這樣氣候的主要原因就是前一年發生了人類史上最大的火山爆發,很多火山灰在大氣中聚集,大量的二氧化硫噴到高空,從而形成了阻擋太陽光的溶膠,引發了氣溫下降。雖然那一年的氣溫很反常,但是這種極端的天氣是很少見的,上一次這種寒冷的天氣,就要追溯到一千四百年前了,所以就有了「千年難遇無夏年」的說法。
  • 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
    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 在中國的易學聖賢人物中,戰國時期的鄒衍是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因其獨創「五德始終論」和「天下九州」等觀點,被人們尊為「鄒子」。 「一畫開天,文明肇啟」。上古時期,伏羲聖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明出了先天八卦,被尊為「人皇」。
  • 康定紅原「六月飛雪」,奇怪還是正常?
    很多朋友覺得詫異:現在還是農曆六月間,這「六月飛雪」可只在竇娥冤的故事裡聽說過?!其實,在高原地區,六月飛雪是一個常見的景觀。那麼,「六月飛雪」是怎麼形成的呢?
  • 人教課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1單元學習指導——《竇娥冤》
    在現實生活中,說到自己的冤屈,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比竇娥還冤!」那麼,竇娥這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是怎樣被毀滅的,她的冤情又是怎樣造成的?今天,我們一道來學習關漢卿的《竇娥冤》。七.文本結構及課文以外劇情簡介:課文節選的是楔子和前三折。
  • 為何會出現六月飛雪,導致全球20萬人變冤魂
    而在1816年的鼠年,還發生了一件特別的事情,六月的天氣本該是要進入炎夏了,但天空卻飄起雪花,「六月飛雪」在我國民間是大忌,百姓們紛紛認為天下有冤情,怪罪皇帝失德,從而遭到上天懲罰,於是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 繪寫部落優秀作文——《六月雪,開花了》張博涵
    那是六月雪,即使天氣寒冷,他們也不肯屈服,向寒冷低頭,一小朵一小朵的六月雪,宛如一小片雪花,一如既往的雪亮。六月雪好像永遠是陪襯,在嬌豔的花朵身邊,他是附屬品,在河邊的青草地上它是點綴。他總勤勤懇肯,樸實無華,沒有他專門的主場,沒有讚頌的歌曲,他好像永遠不是主角,永遠不起眼。再微小的花朵下藏著細碎的期盼與點點閃光的愛,正所謂書架新逢六月雪。惡洋人話一年之。
  • 故事:原來竇娥竟然是牛郎和織女的女兒
    竇天章祖貫長安京兆人,幼習儒業,飽有文章,功名未遂,因世道混亂,不得已才流落到楚州居住,在一次逃難中,從路邊的一個草坑裡,救下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竇天章問孩子的家在哪裡,從那裡來,叫啥名字好把她送回家。